护理毕业论文

护理论文

时间:2024-05-22 14:57:54 护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护理论文【大全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护理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护理论文【大全15篇】

护理论文1

  一、护理模式转变

  1.1功能制的护理

  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的护理方式主要是进行功能制的护理。功能制的护理模式十分被动,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工作中只重视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疾病所含的社会因素,对患者的心理感受更是缺乏重视,导致患者对医院产生了恐惧感和陌生感,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

  1.2整体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逐渐向整体护理方向转变。整体护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护理工作是以患者为中心,护理过程中重视对患者身心需求的满足,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有计划地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要是采用1名护士对几个患者进行固定管理,通过长时间的接触和沟通交流,培养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和陌生感,使患者能身心放松,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这对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护理人人员也由传统的护理给予者转变成为了集服务、观察、交流沟通、管理、教育为一身的综合性的专业技术人员。这对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除了要具备精湛、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预防医学以及康复医学等多学科知识,还应具备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宣传教育的能力等。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各类医疗机构均采用了这种以护理程序作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大量实践证明这种护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护理质量,改善了医院及护理团队的整体形象,更好地体现出了护理的价值。由此可见,推广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十分必要,是现代医疗护理学科的必然发展趋势川。

  二、护理教育现状

  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等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

  2.1护理专业课程缺乏专业特色护理学与医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内容又具有其特殊性。目前,很多护理专业的医学课程设置与医学专业类似,多为医学专业课程的缩小或者翻版,缺乏专业特色,护理学专业知识以及技能训练方面的特色未得到很好的体现。

  2.2缺乏职业道德教育目前,很多院校关于职业道德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课程还比较缺乏,有的学校甚至根本没有开设,导致学生在从业过程中缺乏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而很多的护患矛盾都是由于护理人员的态度冷漠、缺乏责任心或者操作马虎等造成的。医护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能够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从身心上给予患者帮助。

  2.3缺乏礼仪教育和人文知识相关课程护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服务性的工作,工作内容比较繁琐,不仅要帮助患者康复,还需要给予患者各种周到的服务。因此,护理人员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以及较好的礼仪和涵养。目前,我国护理专业关于礼仪和人文知识相关专业的课程开设还不够,很多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对医嘱的理解不准确,在进行护理时与患者的沟通不好,在交际中的`礼仪、心理、服饰、艺术欣赏以及语言技巧等方面的知识都还比较欠缺,而这些都有可能加重护患矛盾。

  2.4临床见习不足护理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医护教育必须加强临床实习和见习。由于很多见习或实习基地的场地、患者、设备设施以及师资等都还比较缺乏,学生见习实习安排较为困难,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仅通过教学很难让学生切实地掌握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难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在解决问题方面缺乏灵活性和高效性。

  三、加强护理教育改革的对策

  3.1改革教育理念教育直接关系着社会与人的发展,改革和创新教育观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现代化人才的必然途径。传统的护理教育严重存在着重理论轻临床、重知识教育轻人文和素质教育的现象,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模式陈旧,教育效果不好。因此,必须进行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的改革,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3.2加速课程改革改变传统的以医学教育为向导的课程体系,加强护理专业的特色建设,突出护理专业特色,加强人文教育和礼仪教育,全面建设新课程体系。护理教育应合理地改变并完善教学目标,以体现专业需求和护理教育价值观。尤其应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课程安排上,可以借鉴和学习国外护理专业的安排,适当地加设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美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及经济学等课程。

  3.3加强临床护理实习应加强临床护理教育实习带教,使学生在实习中实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同时,使学生能够将在校学习到的医学、护理学、社会学、人文和礼仪知识等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来,培养护理生的沟通能力和护理水平,提高护理整体素质。

  总之,进行转变护理模式是社会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护理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则是顺应护理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应打破传统的临床及护理教育模式,全面提高护理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护理论文2

  摘要:目的:探讨绩效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7月我院在职医护人员25名作为观察目标,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绩效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护理质量、业务能力、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管理后,护理质量、业务能力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管理前相比,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绩效管理,可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使用和大力推广。

  关键词:医院护理管理;应用价值;绩效管理

  所谓的绩效管理,其实质就是某单位或组织实施的与员工之间就相关任务、工作标准等进行协商的交流的一种管理机制,通过绩效管理,可充分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以便得到有效的反馈意见,并作出相关调整。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管理方法,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积极落实优质护理的'相关要求,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质量[1]。本文选取我院在职医护人员25名作为观察目标,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4年7月我院在职医护人员25名作为观察目标,其中男12名,女13名,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30.5±3.5)岁,工龄2-18年,平均工龄(6.5±2.3)年。其中护师10名,护士8名,主任护师5名,护士长2名。1.2方法: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绩效管理,制定完成考核标准之后,组织本组成员进行绩效管理方面的学习,使其充分了解护理管理的相关内容和要求,明确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提高其自律性和责任意识,使其积极主动按照护理规范和考核标准执行所有工作,包括:(1)明确绩效考核的基本内容:施行开放性考核,主要为护理工作质量、护理工作量以及患者满意度三方面,采用百分制计分,各占50%、30%、20%。(2)实施岗位层级管理:主要包括工龄、职称以及学历、岗位等内容,施行夜班分值管理,支持和鼓励医护人员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调动其工作积极性。(3)实施护理工作量考核:根据抢救患者的数量、手术患者数量以及危重患者数量、出院病人数、加班、基础护理量等内容将积分值计算出来,以每个护理项目的难易程度及风险程度、护理层级标注不同的系数,二者乘积即为护理工作量绩效量化指标,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公平公正的原则。(4)实施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护士长作为引导人,质控小组负责考核,制定充分的考核项目,明确具体分值,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指标达标度及业务能力每个月评价1次,对比分析绩效管理前后评价结果。业务能力需要考核的内容包括文书书写、科室管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护理质量需要考核的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危重病患护理、健康宣教、消毒隔离、护理纠纷发生率、跌倒、导管滑脱发生率等。(5)对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考核: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共计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护理满意度越高;(6)统计绩效积分:每位护理人员积分需要在月底进行统计,总绩效为50%护理工作量与30%护理工作质量、20%患者满意度三者之和再加上奖励绩效减去惩罚绩效[2-3]。1.3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分析全部数据,全部观察指标采用(x±s)表示并予以,t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管理前业务能力评分为(84.5±9.0)分,护理质量评分为(88.7±6.4)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9.3±7.2)分;管理后业务能力评分为(93.8±8.4)分,护理质量评分为(95.7±3.0)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6.7±3.8)分,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绩效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疗活动的高风险性与高技术性、高难度性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医患矛盾突出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影响临床护理服务工作质量的难度。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工作中具有关键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其对待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力,才能更好的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绩效考核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实施绩效考核必须进行全方面评估,了解目前医疗服务工作中有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以及工作人员的内心需求,合理配置资源,积极落实奖惩管理制度。只有创建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才能更好的激发护理人员的潜力,才能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4-5]。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护理质量、业务能力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这充分证明,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绩效管理,可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使用和大力推广。

  作者:郭莉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校医院

  参考文献

  [1]陈世清,张晓容,唐亚琼等.绩效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3,30(7):67-69.

  [2]李春棠,蒋瑞,王烨等.能级考核与绩效管理结合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5(18):132-132.

  [3]高月琴.绩效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09(33):128-128.

  [4]马霞,张建花.绩效管理在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4):227.

  [5]买玉洁.眼科护理管理中的绩效管理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260-260.

护理论文3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孕产妇的心理保健已成为围产保健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妊娠虽然是发育年龄妇女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妇来说,毕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变化。

  孕妇积极的心理反应有利于胎儿发育和分娩过程,而负性心理反应会使心理活动失衡,导致神经活动和内分泌失调,不同程度地影响妊娠结局及母儿的安危。

  因此,正确把握待产妇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是确保待产妇顺利分娩以及产后恢复的重要工作。

  2、目前该选题研究状况(文献综述)

  近几年,随着对分娩期精神卫生方面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从单纯的产后抑郁认识到整个围生期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并提出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

  目前研究表明围生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恐惧;陌生、孤独;沉重、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症状和睡眠障碍。

  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点:产痛;矛盾与痛苦;孕妇的性格;大部分孕妇缺乏妊娠生理知识;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其他因素。

  目前采用的护理干预模式包括IKAP健康教育模式—即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信念(attitude)—行为(practice)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CBSEI)模式。

  根据不同的干预模式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包括产前干预(健康教育)和产时干预。

  3、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要突破的难点):研究内容:

  (1)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2)针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做相应的护理干预技术关键问题:通过观察、交流、与家属沟通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分析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作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4、研究方法、手段:研究方法:运用护理心理学手段,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亲切交谈。

  了解她们的思想状况,了解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研究对象:某医院产科的XX例孕产妇。

  5、研究计划:(1)通过观察、交流、与家属沟通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并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2)运用护理学知识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考察干预效果;(3)分析干预效果的有效性;(4)处理资料,写出论文。

护理论文4

  5S管理源自于日本的企业,目前在世界上很多企业得到了广泛推广。本论文主要探讨在临床医学护理中引入5S管理的效果。

  (一)临床护理5S管理的内容

  5S管理是日本企业的一种独特管理方法,5S是5个日文的简称,具体讲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1.整理(1S)。

  整理的主要内容是将工作场所任何东西区分为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现场不放置非必需品,不必要的东西尽快地、果断地处理掉,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及时倒掉垃圾,长期不用的物品放仓库。目的是腾出空间,活用空间,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同时防止误用、误送。为此,我实习所在的科室制定了“要”和“不要”的判别基准,要求各科室定时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

  2.整顿(2S)。

  整顿的主要内容是对整理之后留在现场的必要物品分门别类放置,排列整齐,营造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物品的保管要定点、定容、定量。工作区只能放置真正需要的物品,在放置方法上下功夫,原则上做到“四易”—易找、易看到、易取、易归位。目的是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要求寻找时间在30秒钟以内。为此,我们对需要的物品根据使用频度,决定日常用量及放置位置。并对存放物品的箱室实施了颜色管理:绿色—无菌药品,蓝色—清洁物品,黄色—用后物品,红色—特殊物品(如抢救用物品),桔色—办公室物品,粉色—库房物品。我们还采取了地板画线定位,放置场所贴标识,制定废弃物处理办法等措施。

  3.清扫(3S)。

  清扫的主要内容是将工作场所清扫干净,消除污源。目的是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岗位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的干净整洁状态,为病人和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治疗和工作环境。为此,我们建立了清扫基准,制定了以下清扫制度:清扫责任分区制度,谁使用谁清洁(管理)制度;科室每日清扫制度,每月开展一次全科室大清扫制度等。

  4.清洁(4S)。

  清洁的主要内容是将前面3个S——整理、整顿、清扫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且实施管理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这是5S的核心。目的是维持3S的成果。这是成功实施5S的基本保障。为此,我们制定了目视管理的基准,还制定了考评方法和奖惩制度,定期自查制度,定期检查制度。护士长经常带头巡查,带动全体护理人员重视5S活动。

  5.修养(5S)。

  修养即素养,主要内容包括:制度化素养,即对于规定了的事,大家都要遵守执行,严守标准;业务素养,就是掌握护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情商素养,需要有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精神面貌素养,是要体现积极、认真、慎独、乐观的工作态度。为了提高我们科室人员的素养,我们采取了5S管理日常化的措施,主要是在每天的晨会中,增加5S讲评:加强教育与训练,尤其是对新进人员进行5S教育和护理技能培训,定期邀请本院和兄弟单位专家讲课和安排本科室中高资历护士轮流讲业务课;经常开展个人和班组5S与业务工作自评等活动,目的是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和人格品质,养成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按规定行事的良好工作习惯,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二)临床护理5S管理的效果

  1.5S提高工作效率。5S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有素养的工作伙伴,物品摆放有序,易取易归位,不需要过多的寻找时间,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是抢救病员的时候,效率会更高。同时5S倡导的制度化管理,使新来护士经过培训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工作。

  2.5S推进管理制度化。按照5S要求,可以形成人人都是管理者,病区、工作区、治疗室等均落实有专人负责管理,每月开展一次5S质量自查工作的制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3.5S提高护理人员素质。5S管理有助于护理人员养成严谨的个人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引入5S管理以前,我们科室个别护理人员工作懒散,心态浮躁,常常出现丢三拉四的现象,出现了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问题和事故。

  4.5S促进业务培训常规化。实施5S管理,科室可以形成每月自办一次业务培训的惯例,主要由中、高年资的护士轮流介绍主要病种的护理要点和护理经验,也邀请本单位或兄弟单位专家、医生和护士作技术培训。业务培训的常规化极大地促进了整个科室护理水平的.提高,而年轻护士护理业务水平的提高则更为显著。

  5.5S减少事故发生。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直接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可以减少和杜绝了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

  (三)临床护理5S管理的注意事项

  通过5S管理的推进,护理工作的科学化和制度化水平可以大大提高。但在5S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1.能流于形式。实施5S管理,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和条条框框上,而要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上,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事,5S管理还需不断深化,尤其是素养还有待更深层次提高。

  2.注意人性化。在严格推行5S制度化管理时,也要注意人性化管理。比如,遇到一般病人不愿意穿病员服,不宜勉强,而对于危重病人,护理人员应该耐心说服。在人员工作量的分配上,年轻护士可以多承担一些事务性工作,高年资的护士多承担一些组织管理和传帮带工作。这样护理人员的精力充沛,工作质量好,年轻护士进步快,5S也能够得到更好的贯彻。

  3.注重细节。每天下班前应将护士站桌椅摆放整齐,清理桌面,物品归类放还原处,检查当班工作是否全部完成,检查次日工作是否准备妥当,关好电脑开关和电源等。对于工作区域的清洁应该落实到专人负责监督管理,并由总务护士和护士长进行日常检查,每周通报一次清洁管理情况。

  (四)结语

  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引入企业的5S管理方法,可以使护理工作更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护理工作的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如果在实施5S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再增加一些人性化管理,配备足够的人员,足够的床位,减少加床,改进某些工作流程等具体条件和措施,护理工作将会更加地科学与和谐。

护理论文5

  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理念,主要通过全面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及对治疗护理的配合,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紧张心理,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而提高整体医疗质量。我院自对纵膈肿瘤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以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20xx年1月至20xx年1月于我院行手术切除或手术活检且术后有明确病理的纵膈肿瘤患者50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27~70岁,平均年龄(39.6±3.1)岁,胸腺瘤19例,畸胎瘤14例,神经源性肿瘤8例,恶性淋巴瘤5例,其它4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5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术后对照组2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基础护理:患者术后回病房,确保引流管固定妥当,通畅无阻;24h监测患者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报告医生妥善处理。对于老年患者输液速度宜慢,以防发生肺水肿。患者长时间卧床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术后加强下肢按摩或者应用气压泵,下床慢行,以防下肢血栓。2)呼吸道管理:加强对患者宣教,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帮助患者掌握有效咳嗽的正确方法,同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若患者因手术切口疼痛而不敢咳嗽,可先予以其适当的镇痛药而后再鼓励患者咳嗽。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予以患者氨溴索雾化吸入。3)引流管护理:保持胸管引流通畅,注意胸液的性质、颜色及量,如果连续3h胸液超过200ml/h,则应考虑为胸腔内活动性出血,此时立即向医生报告。每日胸液不超过50ml,胸部x片检查及双肺呼吸音恢复正常,咳嗽无气体逸出时,便可拔除胸腔引流管,同时注意患者是否有皮下气肿、胸闷气急、敷料渗液、渗血等不良情况发生。此外,做好导尿管的'护理,保证引流通畅,防止尿路感染。术后2d可将之拔除,以方便患者早期下床进行活动。4)疼痛护理:对于疼痛耐受力差的患者如有必要可予以镇痛泵持续镇痛或者遵医嘱予以适当的镇痛药物,以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有效咳痰。5)饮食护理:术后麻醉清醒后6h便可进食流质食物,而后逐渐过渡为半流质食物、普通食物。食物宜清淡易于消化,健康营养饮食,保证热量、蛋白、维生素的摄入量,同时多吃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避免便秘。6)并发症观察:出血、肺不张是纵膈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加强呼吸道管理以预防并发肺不张。重症肌无力是胸腺瘤患者术后潜在的危险并发症,患者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无力排出气道内增多的分泌物等严重症状,因此要加强巡视与观察,供氧充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防止患者肺部感染。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分别使用生存质量测评表(QOL)与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表对患者展开问卷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QOL评分与Barthe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QOL评分与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纵隔肿瘤常见的有胸腺瘤、畸胎瘤,还有淋巴瘤、支气管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等,多为良性。手术治疗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多在正中开胸,而术后疼痛明显,并发症多,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因此,术后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显得尤为关键,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从基础护理、呼吸道管理、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观察等几方面对纵隔肿瘤患者术后展开护理措施,事实证明加强纵膈肿瘤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功能状态的康复,临床可行性强。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xx年3期

护理论文6

  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医学论文撰写规范和要求,撰写出优质的医学论文。根据撰写出的医学论文,明确论文的主旨,研究方向等。

  2.确定准备投稿的期刊。选择前,确定其规范合法性。

  3.选择可靠的发表机构予以合作。通过工商局查询系统,确定其符合相关资质。

  4.按照审稿专家和编辑的要求,对医学学论文适当修改,使其符合发表要求。

  5.完成发表。确定自己的医学论文已经发表成功。可以到相关政府部门查询。并且看看当期的样刊,是否有自己的医学论文。

  注意医学论文的质量,否则是发表不了的。选择发表机构和期刊时,要多查,多比较。那么在医学论文发表过程中有哪些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呢?

  1.要找对正规期刊,现在有很多套刊,增刊来坑医务工作者,这种评职称是不被你们单位认可的。一定要分清是不是正刊,所谓正刊也不一定是新闻总署能查的就是正刊,这个是很多中介忽悠你们的。现在很多套刊就是把停刊的杂志直接拿来用的.,一定要注意。这个你可以上知网和万方去查这个期刊的名字,如果是不收录的,基本就是套刊和假刊了。

  2.分清期刊是什么级别,不要信百度百科。一定要看你们单位自己的目录,一般三甲单位都有。级别低点的单位,对期刊级别稍微松一点,但是也是要你们省的目录内能查到的。

  3.投稿一定要投到官网或官方邮箱。现在百度搜索对这块管理很混乱,很难分清官网和中介网,告诉你们一个小方法,官网是有目录,以往的稿件在目录能查到。

  4.审稿,稍微好点的杂志社对稿件的质量都会严格的把关,这点也是最麻烦的,一定要足够的耐心跟杂志社的编辑保存良好的沟通。当然你能弄到基金课题,审核会快很多。最后预祝广大医务工作中投稿顺利!

  5.时间也是论文发表成本的一部分,如果反复期刊发表失败浪费大量时间,耽误了今年的职称评选,那今年花多少钱都补不回来这个损失了。

  在解决了以上问题之后,发表护理论文将不是一件难事。最后,祝广大护理工作者论文发表成功!

护理论文7

  第1篇:老年人常患病的临床护理模式分析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疾病防治重点由感染、传染性及营养不良性疾病转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常见病、慢性病,卫生管理模式从疾病治疗转型为重视预防保健的全程健康管理。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可及、连续、综合的社区护理成为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欧阳路街道中老年人的患病和护理需求情况,我们于20xx年对街道18个居委&45岁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根据社区护理问卷调查样本率的经验值,按全街道中老年人口5.0%计算,样本量确定为2400人。采用抽签法,在社区18个居委中抽取6个居委,每个居委会按门牌号排序,随机抽取400名&45岁的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4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xx份,回收率为84.7%。

  20xx名调查对象中,年龄45~95岁,平均(61.7±6.5)岁;职业以职员和工人为主,分别占36.9%和31.8%;患病时配偶照顾1518人,占74.7%;年平均收人25000元1428人,占70.2%;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793人,占88.2%。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患病情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担任调查员,调查前经培训统一调查标准,采用面对面他填方式进行调查。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定量资料偏态分布用中位数、分类资料用百分比(%)作统计性描述,多项选择题用占总回答数的百分比表示。

  2结果

  2.1中老年人患病情况与社区护理利用

  在20xx份问卷中,患有1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患者为946人,占46.5%,其中高血压633人,占31.1%;冠心病354人,占17.4%;糖尿病患者186人,占9.1%;椎间盘疾病患者127人,占6.2%;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9人;占4.9%。

  社区主要传染病和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居民家庭接受社区护士提供1次及以上护理治疗、慢性病随访、健康教育等服务的人数,占患者的比例均&70.0%。居民对社区护理的满意度为92.7%。

  2.2对社区护理项目的知晓率及社区护理需求

  居民对中心已经开展的一般性护理治疗类、辅助检查类、健康教育类的知晓率总体较高,对特殊治疗性护理知晓率较低。中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前5位依次为血压监测(49.4%)、健康咨询(38.4%)、血糖监测(36.1%)、营养治疗与饮食指导(35.0%)、静脉输液(33.2%)以及服药指导(31.0%)。

  3讨论

  3.1社区是慢性病护理的主要场所

  老年人群的医疗护理一直是我们研究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焦点。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街道在过去的12个月中,有64.1%的中老年人来过本中心接受服务,平均一个月来就诊1次,同时也去附近的二、三级医院进行就诊或复诊,平均每季度1次。

  到中心主要是就诊和配点常用药及慢性病药物。大部分慢性病患者在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及家庭中接受过不同程度和项目的社区护理,并熟悉社区护理的服务内容,对社区护理的满意度达92.7%。社区已经成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医疗护理的主要场所。

  3.2全科型护理已在社区广泛开展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依托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连续性服务,用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调查数据表明,本地区的社区护理除了一般性护理外,以慢性病管理、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用药辅导、慢性病康复及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全科护理已在社区中得到广泛应用,这和赵如焕等阐述的我国社区护理工作内容比较局限,主要以家庭护理、输液、常规体检及注射为主,在开展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明显不足有明显不同。

  3.3慢性病护理成为社区护理最主要的内容

  通过调查发现,欧阳社区中老年人对4大类36项社区护理服务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但主要集中在辅助检测类中的血压监测、血糖监测;健康教育指导类中的营养治疗与饮食指导、健康咨询、服药指导;以及一般性护理类中的静脉输液等方面,而对特殊治疗性护理类需求不强烈,以上这些护理需求和本地区的疾病谱有一致性,说明老年慢性病预防和护理是居民的主要需求。社区老年人对血压监测及防治高血压的健康宣教需求相对较高。糖尿病患者一般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他们非常需要这方面的专业护理及宣教。

  本地区中老年人学历以初、高中为主,大部分中老年人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障。文化程度高、经济收人高的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更为关注,对自我保健能力和心理卫生知识的要求更高。

  3.4进一步改善社区护理的举措

  3.4.1根据护理人力的层级管理,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

  近几年社区护理从疾病管理到健康管理,模式在变,服务理念也在不断转变。大部分社区护士处在初级职称,工作经验不足,如果让其主要从事慢性病随访或健康教育,会导致经验不足或能力有限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建议运用护理人力的层级管理,有效地为社区人群提供健康服务,满足不同层面的护理需求。可根据岗位设置,初级或低年资护士以在服务中心(站点)提供护理操作技术和照顾服务中的基础护理为主,中高级或高年资护士以进社区或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家庭访视、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指导等为主。

  3.4.2信息化建设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血压监测和血糖监测是社区需求量最大的,但目前社区护士人数有限量尚不能满足大量的慢性病监测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满足百姓需求。

  3.4.3建立全民参与的社区护理新模式

  社区卫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社区护理是这个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本街道常住人口7.5万,仅靠36名护理人员显然不能完成优质的社区护理工作。如果能整合社区中的志愿者,做好基础的、相关的培训,共同参与到社区健康维护和促进工作中,建立全民参与的社区护理新体系,将有助于社区卫生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对社区居民进行阶段性医疗护理需求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的手段和方法,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和建立良好的服务品牌,以及提高社区百姓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本文得到复旦大学王颖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学仇玉兰教授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第2篇:探讨社区老年人常焕兵慢性病的家庭护理成效

  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慢性病的高负担,慢性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研究表明,我国明确诊断为慢性病的患者超过2.6亿,慢性病在我国人群死因构成、疾病负担中比例最高,其给居民家庭生活、卫生服务系统和公共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对低收入人群影响尤甚,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慢性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命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对家庭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为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老年慢性病管理和家庭护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成都市新都区10个乡镇为调查现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居住时间为半年及以上,年龄>60岁;2)无语言交流障碍、神智清醒;3)无认知障碍;4)自愿接受本调查。排除标准:1)居住时间少于半年,年龄<60岁;2)语言交流障碍、神志不清;3)有认知障碍;4)不依从者。

  1.2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家庭,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对调查对象的家庭进行面对面调查和深入访谈。采用居民疾病调查问卷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疾病和家庭护理需求方面的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居民患病情况以及对家庭护理服务需求情况等,其中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医院出具的诊断报告为准。

  1.3统计学方法

  调查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资料。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分类资料进行率和构成比统计描述。

  2结果

  2.1—般情况

  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28份,回收率为91.00%。本研究的728名调查对象中,男323人,女405人,男女比例为1:1.25;平均年龄(68.0±2.4)岁。

  2.2慢性病患病情况

  共调查社区居民1915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728人,老年人中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居民有30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2.03%(306/728)。其中,慢性病患者中男性居民占53.92%(165/306),女性居民占46.08%(141/306)。患慢性疾病位于前5位的顺位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慢性支气管炎。

  2.3家庭护理服务需求情况

  2.3.1对家庭护理服务总体需求情况家庭护理服务一般需求及以上需求的老年人占76.10%(554/728),其中完全需要的有62人,占受调查老年人的8.52%(62/728)。

  2.3.2调查家庭对各项服务需求情况调查的社区老年人对各项家庭卫生服务项目的需求及程度均有差异。调查对象中需求项目高低依次为常见疾病的及时诊治、急症的及时诊治、定期健康检查等。

  3讨论

  随着老年人口迅速增加,老龄化及老年慢性病的防治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家庭养老和家庭护理服务是我国养老发展的趋势,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两代人分居的倾向,家庭功能的外移和家庭护理服务资源的匮乏,未来家庭用于治疗慢性病和护理费用的投入会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不高,家庭护理服务为体弱多病的高龄老人、卧床老人以及活动能力下降的老人提供家庭护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重在了解老年人群现状,分析家庭护理服务的内在需求,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达到42.03%,慢性病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主。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积极主动开展了关于慢性病的管理与服务,但未从源头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因此对慢性病从病因进行预防控制是根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对家庭护理服务需求率高,虽然对各项家庭卫生服务项目的需求有较大差异,但对常见疾病的及时诊治、急症的及时诊治、定期健康检查以及老年保健服务等方面的需求较高,表明家庭社区护理与卫生服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受经济状况、文化和社会等多因素影响,如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健康意识较强,希望得到更多与自身健康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收入越低的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越低。目前我国多数医保政策不支持居家护理服务中所涉及到的人力成本、医疗护理成本,经济因素是影响老年人接受居家护理服务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低文化、低收入家庭老年群体中广泛宣传家庭护理服务的内容、形式及其对促进自身健康的重要性,让更多的社区老年人了解和接受家庭护理服务;同时政府需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加大投入,建立合理经济补偿机制,规范家庭护理服务的收费,获得医保政策支持,让更多老年人享有社区家庭护理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群的生命质量和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其对家庭护理服务需求亦高,其中以常见病、急症的及时诊治和定期健康检查等项目需求最高。本研究未收集有关学历、家庭经济收入、病情严重程度等影响家庭护理需求的相关资料,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对家庭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及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家庭护理需求项目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护理论文8

  1、该生在本科学习期间能严格遵守本科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努力好学,对病人热情,耐心,深受病人好评,能熟练掌握本科常见疾病的治疗与护理,望以后在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2、该生在本科实习期间,完成了实习大纲要求掌握的操作。期间并无任何差错,该生在实习期间,对待病人亲切热情,对护理工作有热情。对待工作态度严谨认真,能够很好的胜任日常工作。将会是一个好的护理工作者。

  3、该生实习期间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掌握严格各种操作技术如:无菌技术、插胃管等等,并且很是尊重老师,将来一定是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

  4、了解现象:护士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应了解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5、应用理论:护士运用护理理论对现象做进一步观察和认识,并用它来解决这些问题。

  6、采用行动护士通过护理活动帮助个人、家庭及社会团体保持生命、减少痛苦和促进健康。

  7、该生在本科室实习期间,完成了实习大纲要求掌握的操作。期间并无任何差错。该生在实习期间,对待病人亲切热情,对护理工作有热情。对待工作态度严谨认真,能够很好的胜任日常工作。将会是一个好的护理工作者。

  8、该同学在五官科实习期间态度认真负责,遵守劳动纪律,无迟到无早退现象,学习主动认真,勤学好问,基本掌握了鼻中隔偏曲、皇窦炎、慢性扁桃体炎、osahs、白内障、青光眼、沙眼、结膜炎、喉炎、支气管异物等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9、并多次参与手术,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有很强的无菌观念,对相关药物的剂量和运用也加深了认识,较圆满的完成了实习任务。

  10、该生在内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基本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较好完成实习计划。

  11、该生在外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掌握了外科常见病的术前护理以及护理宣教,了解了心电监护和各种仪器的使用,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完成各项技术操作,以及静脉输液,给氧,肌肉注射。科室考核成绩。

  12、该生在儿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无菌观念强,基本掌握儿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13、该生综合素质较好,爱岗敬业,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的工作组织能力,能和同事友好相处,短短实习工作期间,是个出色的教学能手,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的出色的成绩。

  14、同志思想稳定,工作踏实肯干,专业理论扎实,技术熟练,服务态度好,受到医护患的一致好评。非凡是在代理护士长期间,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狠抓规章制度落实,严格三查七对,杜绝了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较好的完成了护理部交给的任务。

  15、该生实习期间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掌握严格各种操作技术,并很是尊重老师。将来一定是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

  16、生在本科实习期间,学习刻苦,能掌握本科基本知识和常规操作,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基本掌握,考核成绩优良,望今后继续努力。

  17、生在本科学习期间能严格遵守本科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努力好学,对病人热情,耐心,深受病人的好评,能熟练掌握本科常见疾病的治疗与护理,望以后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18、生在本科室实习期间,完成了实习大纲要求掌握的操作。期间并无任何差错。该生在实习期间,对待病人亲切热情,对护理工作有热情。对待工作态度严谨认真,能够很好的胜任日常工作。将会是一个好的护理工作者。

  19、该生在内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基本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较好完成实习计划。

  20、该生在外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掌握了外科常见病的术前护理以及护理宣教,了解了心电监护和各种仪器的使用,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完成各项技术操作,科室考核成绩:考核评定;良。

  21、该生在妇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产前产后护理等知识,望能继续努力,能争取更大进步。

  22、该生在儿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无菌观念强,基本掌握儿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护理论文9

  【摘要】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管道的护理。方法:根据泌尿科疾病和尿管性能的不同而决定拔管时间,掌握冲洗的要点,拔管后要注意尿量、颜色、性质及有无自主排尿。结果:本组病人手术成功,未出现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护理人员掌握尿管冲洗的要点,熟悉泌尿外科疾病术后的拔管时间,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是预防泌尿路上行感染,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泌尿外科;管道;护理

  导尿管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泌尿系统的疾病、损伤治疗和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人根据自己在泌尿外科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38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管道的护理体会进行了回顾性总结,浅谈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共38例患者,均为男性患者,年龄在15~80岁之间。其中,膀胱癌患者为12例,前列腺肥大患者为18例,损伤性尿道狭窄患者为8例;耻骨上膀胱造瘘患者为14例,行尿道修补术患者为8例,行前列腺摘除术患者为10例,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6例。拔管时间最短为3天,最长为14天。手术成功率为100%,均全部治愈出院。 导管的种类及用途

  2.1 普通导管 最常用于术后尿潴留和尿道成形术患者,其型号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插入长度原则上遵循有尿液排出时再插入1cm。一般男性为18~22cm,女性为4~6cm。

  2.2 气囊导尿管 有三腔和两腔之分,三腔气囊导尿管常用于前列腺摘除术后,一般术中置于前列腺腔内,气囊起着压迫止血,内固定的作用,其余两腔用于膀胱冲洗及引流。双腔导尿管常用于长期需要导尿管的患者,气囊的内固定作用克服了普通导尿管用胶布外固定的缺点。

  2.3 输尿管支架管 型号以F8—10导管为宜。常用于肾盂成形术及肾移植术后,起支撑引流作用,防止吻合口狭窄和便于观察患者术后的尿量。

  2.4 蕈型引流管 常用于膀胱、前列腺术后、耻骨上膀胱造瘘,头端有多个孔,且孔大,便于充分引流尿液以及组织碎片,黏液及血块的引出,头端膨大,防止脱出。 3 导管护理

  3.1 妥善固定各种导管

  3.1.1 术后将病人放置舒适的位置 用两片以上的胶布将尿管固定于病人的大腿内外侧,衔接好引流袋及引流冲洗装置,尿管以下的引流管要有足够的长度,以备病人左右翻

  身之用。引流管要牢牢固定于床沿边,位置合适,确保不会出现因引流袋过重而牵拉尿管使之脱出的情形。由于本组患者的引流袋牢固固定于床沿边,且位置合适,因此未发现因引流袋因过重而牵拉脱出的现象。

  3.1.2 熟悉三腔管的特点,防止衔接或冲洗时接错 本科室的护士对三腔管的特点较为熟悉,而且气囊有明确的标志,在护理中作膀胱冲洗时,从未出现衔接或冲洗接错,以致尿管脱出,气囊冲破等不良现象。

  3.1.3 将行尿管修补术后患者的留置尿管牢固地固定极为重要,特别是在患者对吻合口不满意时,这一点就显得更为重要。

  3.2 密切观察引流情况,防止管道扭曲受压。

  3.2.1 观察中若发现引流不畅,护理人员要及时调整冲洗。本组着重观察行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患者有无进行性出血的情况,以及出血时如何正确估计其出血量。需要注意的是,行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的引流量会减少,这是因为前列腺摘除后的.渗出液常会浸湿敷料,关于这一点,我们尤其要特别注意,以免产生误会。

  3.2.2 为孤立肾或对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放置引流管后,我们必须准确记录引流的尿量。对肾积水、肾脓肿者,我们在护理中要随时注意引流出的尿液是否呈现脓性或浑浊,如发现不良的尿液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病人在治疗中,由于护理精心,手术成功,家属满意,还缩短了患者住院的天数。

  3.2.3 严密注意引流尿液的颜色、量、性质,有无脓性或浑浊,有无血性或血块阻塞管道。这是至关重要的护理观察,既为医生提供了准确的诊断依据,又可据此制定治疗方案,清楚了解病人的疗效。

  3.3 冲洗

  3.3.1 本组冲洗时一般用1:5000呋喃西林或生理盐水,前列腺术后者我们给予冲洗2~3天,早期冲洗的速度为60~100滴/分,引流液为鲜红色,我们给予加快滴速,以便及时冲出血液,同时注意血压的变化。冲洗时要避免速度过快或过慢,避免引起创面出血或使内出血凝固成血块以致引流不畅。经观察发现,有11例患者出现了血块及组织碎片阻塞管道的情况,即用手指挤压管道时,有4例患者的管道通畅,滴速顺畅,有7例患者需用20~50ml生理盐水,以一定的压力冲洗,才将血块冲碎而排出体外。

  3.3.2 本组行膀胱手术者,每次注入量不超过50ml,冲洗液注入后,经全部抽出方可再注入,反复3~4次,临床效果满意。

  3.3.3 本组部分肾盂造口及输尿管造口者原则上不冲洗,但在梗阻或有血块阻塞时,由医生行无菌操作,每次注入5ml为宜,压力不可过大。

  3.4 防止尿路感染 留置尿管极易发生上行性感染,感染细菌与一般尿路感染相同,在护理中严格无菌操作,落实和加强各种护理措施的实施是关键。

  3.4.1 本组在实施护理操作时,特别是整个引流管及引流冲洗装置要密封无菌,体外引流管及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我们用的是一次性引流袋,避免了引流管消毒不彻底而并发的交叉感染。对于需长期应用的患者,我们给予对方3~5天更换一次尿管,插尿管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患者的尿道黏膜。

  3.4.2 多饮水 本组除特别医嘱外,我们都鼓励病人尽量多饮水,使其能将大量的尿液排出体外,从而起到冲洗尿路和尿管的作用,这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3.4.3 术后选用适当的抗菌素 定期给病人做中段尿培养,从中选用敏感类抗菌素稀释冲洗或全身应用,如此一来,病人在预防尿路感染中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组也未发现尿路感染的病人。

  3.4.4 造瘘口周围的敷料要保持干净清洁,每天更换一次,尿道口有分泌物时,首先要用手按摩使之排出,然后再行消毒。

  3.5 拔尿管 本组拔尿管的时间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为了减少上行性感染,术后尿潴留需留置尿管者一般在24h内拔除。长期留置者应每周给予更换一次,前列腺电切术后一般3~5天拔管,尿道修补术者一般10天左右拔管,回肠膀胱术一般7~10天拔输尿管支架管,10~14天拔膀胱引流管。肾造口引流管拔除前,本组做肾功能测定,肾盂输尿管造影及肾盂压力测定,明确肾盂引流通畅后拔管。

  3.6 各种导管拔除后,本组继续观察病人的尿量、颜色、性质,是否能自行排尿,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在护理观察中,本组拔尿管后的病人均无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

  [1] 高春章.泌尿外科学的进展与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88;4(8):37~38. 2.

  [2] 平美娟,等.回肠代膀胱术病人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1;7(4):22

护理论文10

  第1篇:儿科急诊心肺复苏术的预后护理干预

  心肺复苏术作为急诊科常用临床抢救技术之一,主要针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临床研究显示,心肺复苏术及时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致死致残率;正确且及时的的心肺复苏是抢救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成功的第一要务。儿科急诊患者因其机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心跳呼吸骤停导致的缺氧缺氧对患儿造成的损伤明显高于成人,预后较差。本文主要研究了儿科急诊患者的发病特点、起病情况以及患儿的预后等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急诊20xx年1月至20xx年1月收治心跳呼吸骤停患JL100例,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为8.4岁;患JL中心跳骤停38例,呼吸骤停62例。

  1.2治疗方法

  JL科急诊心肺复苏术操作方法依据《儿科高级生命支持指南》进行。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

  2结果

  2.1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发生情况分析

  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场所分析:家中81例,占总人数81.000,公共场所17例,占总人数17.0%,医院或急救车辆中2例,占总人数2.0%;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有目击者83例,占总人数83.0%。

  2.2患者发病原因分析

  患者发病原因分析:呼吸系统疾病48例,占总人数48X)0。;意外事故导致30例,占总人数3(10%;心血管系统疾病19例,占总人数19.0°各种休克导致3例,占总人数3.0%。

  2.3心跳骤停及呼吸骤停患者疾病转归比较

  本组心脏骤停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例数、心肺复苏复苏失败死亡例数、心肺复苏复苏失败死亡例数分别为30例,8例,2例,总存活率为73.70。;呼吸骤停患儿中心肺复苏成功例数、心肺复苏复苏失败死亡例数、心肺复苏复苏失败死亡例数分别为36例,26例,5例,总存活率为73.70。;心脏骤停患者总存活率明显高于呼吸骤停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着CP<0.05);见表1。

  3讨论

  心肺复苏即心肺脑复苏,包括初期复苏、后期复苏、复苏后治疗,可以归纳为ABC三要素,A即airway(保持气道开放),B即breathing(恢复患者呼吸),C即circulation(体外人工循环);近年来,我国JL科急诊心肺复苏使用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临床研究显示,正确及时的心肺复苏方法对于患者的'生命抢救和预后具有关键作用。

  心肺复苏实施的关键是早期及时,第一时间进行复苏抢救可以显着提高患者存活率,国外多种急救指南显示,患者心肺复苏治疗需要遵循以下原则:①早期骤停诊断、及时急救启动;②早期心肺复苏;③有效处理心脏纤颤等;④完备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三要素中:A即气道保持通常,心肺复苏首先需清理患者呼吸通道,清楚气管分泌物,保持气流顺畅,在未行气管切开下经保证口鼻呼吸安全;如出现患者呕吐,应当及时将其口、鼻中分泌物和呕吐物清出,同时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保证气道通畅以及防止舌后坠发生;B即恢复骤停呼吸,,一旦发现患者呼吸停止,急救人员应当在正确评估患者潮气量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口对口呼吸支持,同时应用纱市等轻薄透气物覆盖口鼻部,直至患者胸部出现明显抬起为止;C即人工体外循环,急救人员通过手部体外按压患者体胸部,进而有效挤压心脏,恢复或提高心脏射血功能,进而刺激已停止血液循环重新运行;美国急救指南之处,心脏复苏术心脏按压位置应为患者胸骨中下二分之一处。

  后期复苏是心肺复苏急救治疗中极为关键的一t环节,是在初期复苏结束后进行的进一步抢救阶段。后期复苏主要抢救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保证气道持续畅通,对于气道堵塞严重且无法处理者,必须及时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操作,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进行有效机械通气;②生命体征密切监测,主要生命体征指标包括心电囝、心率、氧分压等;③及时药物应用,以有效促进呼吸功能恢复,解除气管痉挛、恢复正常心率及血压;④静咏通道建立,观察患者血容量、酸碱电解质平衡紊乱等情况进行输液治疗;⑤心室纤颤预防及除颤治疗,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极易出现心室纤颤现象,多由心动过速发展而来,临床病死率较高,故应进行有效预防,并在出现时行紧急心室电除颤;⑥心脏起搏,对心跳骤停后出现心衰患者应当进行人工起搏支持,以恢复正常心脏起搏功能。

  在后期复苏结束后,应当将患者立即送人ICU(重症监护病房)中进行全天候生命体征检测,并实施有效支持治疗,直至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正常。

  本次研究显示,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场所分析:家中81例,占总人数81.0%,公共场所17例,占总人数17.0%,医院或急救车辆中2例,占总人数2.0、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有目击者83例,占总人数83.0%;患者发病原因分析:呼吸系统疾病48例,占总人数48%;意外事故导致30例,占总人数3(10%;心血管系统疾病19例,占总人数19.0%;各种休克导致3例,占总人数3.0%;本组心脏骤停患]L中心肺复苏成功例数、心肺复苏复苏失败死亡例数、心肺复苏复苏失败死亡例数分别为30例,8例,2例,总存活率为73%;呼吸骤停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例数、心肺复苏复苏失败死亡例数、心肺复苏复苏失败死亡例数分别为36例,26例,5例,总存活率为73%心脏骤停患者总存活率明显高于呼吸骤停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综上所述,呼吸系统疾病是造成儿科患者心跳呼吸骤停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地心肺复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第2篇:探讨院前急救及急诊心肺复苏临床效果

  儿科急救中心作为急诊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患儿的危重救治和创伤儿童的生命救治有着直接关系。而CRA是重症儿童最紧急、最常见的危险状态之一,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通过有效及时的心肺复苏则能够有效挽救患儿的生命,也是唯一途径m。为此,以本院收治的274例CR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院前急救及急诊心肺复苏临床效果,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xx年6月~20xx年8月收治的274例CRA患儿,其中男168例,女106例,年龄<28d80例,28d~1岁124例,>1岁46例,>3岁18例,>6岁4例,>12岁2例,平均年龄(3.4±0.7)岁。

  1.2方法严格按照美国心脏学会推荐的《儿产高级生命支持指南》复苏过程,建立气道、人工气囊辅助通气,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胸外按压,并建立静脉通道和注射肾上腺素等各种复苏药物。一旦发现患儿呼吸或心跳停止时,双手拍打患儿双肩并呼叫患儿,观察有无反应,立即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并携带除颤仪,解开患儿外衣,触摸颈动脉,同时观察胸廓起伏,判断心跳、呼吸情况。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迅速使患儿去枕平卧,胸部下垫按压板,胸外按压30次,采用双手叠扣法,腕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压,若仍旧无反应,持续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以此法周而复始进行,直至复苏。

  1.3疗效判定标准心肺复苏成功标准:经过心肺复苏恢复可触及的颈动脉、股动脉搏动且持续>20min,即持续自主循环恢复为心肺复苏初步成功,成功出院为复苏成功。

  2结果

  2.1274例患儿中有210例发生于家中,32例发生于公共场所,32例发生于医院或救护车上;68例患儿发生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时无目击者,206例患儿有目击者,分别为家长、老师、救护人员等,目击率为75.2%,目击后立即给予患儿实施心肺复苏者40例。

  2.2患儿致病因素:心源性因素50例,占18.2%,呼吸性因素198例,占72.3%。

  2.3274例患儿急救时,136例呼吸停止,其中10例(7.35%)急诊死亡,126例(92.6%)复苏成功;心跳停止138例,其中90例(65.2%)急诊死亡,48例(34.8%)复苏成功。心肺复苏失败急诊死亡共100例(36.5%)。

  3讨论

  儿科急救中心是为患儿实施高级生命复苏的场所,也是急诊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患儿的危重救治中发挥着极为关键性的作用[2]。心跳CRA是重症儿童最紧急、最常见的危险状态之一,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据临床数据统计,心跳停止的患儿,其临床存活率仅有3%~16%,本组研究中,心跳停止患儿存活率仅为13.0%。小儿时期院外呼吸停止或者心跳停止的主要因素为呼吸性因素,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呼吸性因素导致心跳停止比例为72.3%,通过有效及时的心肺复苏则能够有效挽救患儿的'生命,也是唯一途径。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急救治疗和心肺复苏,136例患儿急救时呼吸停止,10例急诊死亡,126例(92.6%)复苏成功;心跳停止138例,急诊死亡90例,死亡率为65.2%;48例(34.8%)复苏成功。心肺复苏失败急诊死亡率为100例,占36.5%,给予患儿积极有效的呼吸支持,能够阻止患儿心跳停止的发生,并提高患儿急诊成功率。

  另外,目击者现场实施心肺复苏也是提高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的一个重要机会,本组患儿中,目击率达75.2%,但是仅有40例患儿接受了现场心肺复苏,这提示我国公民应该加强急救意识的培养,积极普及儿科急救知识,进一步提升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同时,意外伤害是导致患儿呼吸停止或者心跳停止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加强预防需要家长与监护人员增强监护意识,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为儿童成长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成长环境,从根本上降低意外伤害所带来的危害,进而减少儿童CRA发生率与死亡率。本组研究中,通过早期实施心肺复苏,能够争取最佳的抢救时间,为患儿提高生存的机会,并为危重儿童提供进一步生命复苏的最佳时间。儿科院外CRA病死率高、预后差,必需把握救治患儿的每个环节,积极改善患儿预后,提高家属对小儿的监护意识,一旦发现立即给予患儿急救和心肺复苏,立即识别和启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为患儿提供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争取最佳的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并给予患儿综合的心跳停止治疗,提升患儿存活率。虽然目前我国医疗急诊整体水平和快速转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的一体化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还尚未形成有效的体制,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建设,并制定一系列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制度,以推动我国患儿院前急救事业的尽快发展。

  综上所述,要提高家属对患儿的监护意识,一旦发现,立即给予患儿急救和心肺复苏,争取最佳的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患儿存活率。

护理论文11

  一、材料与方法

  1.1应用资料

  我院20xx年1月至20xx年3月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27一四岁,平均年龄为(45.1士4.劝岁。临床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出血,患者情绪大多比较消极。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2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21例,急性溃疡与损伤9例,其它呼吸道肿瘤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病情、年龄和性别无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组。

  l.2护理方法

  对于所有患者都要运用医院常规护理方法,包括(体位护理、监测生命体征、止血护理等,给予患者各种帮助与就医用药方面的指导,提示患者各项临床上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避免各种不适和尽量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对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精心护理。

  1.2.1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

  温馨、舒适的环境是体现人性的关怀的反应,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病房应保持安静、整洁、舒适、空气通畅。病房内温度、湿度适中,病房内禁止吸烟,避免刺激性强光,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说话语气和蔼、关爱,让患者有一种在家的感觉。

  l.2.2心理护理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因为患者的心理的状况一般比较消极,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与术后的康复过程。因而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显得至关重要。护理人员保持良好平稳的心态与情绪,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时能够理解患者的心情,拥有同情心,让患者感受到关怀与信任。跟患者耐心讲述治疗方案与方法,最好介绍一些治疗效果很好的病例,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给予患者信心。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与病情需要,真诚地抚慰患者,让患者放松心情配合治疗。鼓励患者与家属积极治疗,让患者家属多与患者交流,感受到亲人的真切关怀。耐心解释各种不适症产生的缘由以及避免出现再出血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科普教育,进一步让患者认识到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治疗的重要性。

  l.2.3饮食护理

  为了避免患者消化道再出血,对患者进行饮食结构的调整十分有必要。严重呕血或明显出血时,必须禁食,24h后如不继续出血,可给少量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流质饮食,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进食粗糙、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禁烟、酒、浓茶和咖啡。肝硬化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人,防止血氨升高诱发肝昏迷,伴腹水者应限制钠盐摄人。

  l.2.4运动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一般不能剧烈运动,在医院内可以适当散散步,稍运动一会,就建议回病房静养。患者务必注意保暖,以防上呼吸道感染,因为咳嗽、打喷嚏等都会导致腹压升高从而引发出血症状,类似的提重物、用力排便等也会使患者的腹压升高,临床上也要避免。一旦出现以上各种症状,告诉患者以双手保护腹部,以防腹压升高。对于咳嗽、便秘的患者应当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合理地服用一些镇咳或促进排泄的药物。

  l.3实验疗效标准

  对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患者的情绪、病情与护理服务满意度等作为评分标准,制作出调查问卷。问卷满意100分,统计并计算出两组的平均分,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

  l.4统计学方法

  根据SPSS13.o软件对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为.检验,对所有统计结果采用均数士标准差(贡士s)的形式表示,运用软件进行处理(检验水准。一0.05,双侧检验)作为统计学的评定标准具有统计学的差异。

  二、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别统计调查问卷,并得出平均值。调查患者的再出血的人数。

  三、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作为一种急性上消化道疾病,多为上消化道病变的并发症,一般病情严重且容易反复发作,会直接导致上消化道周围循环衰竭,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

  3.1积极治疗

  对于这种疾病,临床上需要及时的积极治疗,患者应当排除自身的忧虑。忧虑是个人在预感到某种威胁或危险将会发生时的一种不愉快情绪,但却是影响患者治疗与康复的障碍物。因为不良的情绪会导致各种功能紊乱,引起一些不利于疾病的生理反应。因而在治疗过程中,消除患者焦虑等消极情绪是治愈的关键。医务人员细心观察病灶所在处,及时地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于同时出现其它症状的患者应当会同其他医师来联合治疗,拿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3.2精心内科护理

  由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最应防止病情的复发与再出血,因而重视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十分重要。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向生理、心理与社会一体的模式。心理因素尤为重要,让患者了解病情与治疗方案可以很好地促进患者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时与患者的家属协同配合鼓励患者抱有积极的心态,即使出现了出血的症状也可以很好地面对与治疗。在既往的治疗中,因为只重视手术治疗,而忽视了心理护理干预,导致很多患者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再配合临床上的合理膳食,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患者身体素质,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合理的运动与预防措施同样也不可少,对患者的既往病史进行调查,避免一些诱发并发症的`条件,适当地排除导致患者出血的各种不利因素。对于进行手术的患者,更要跟踪观察患者的情况,随时调整患者的身体状况,满足患者的一些合理的要求。提醒患者做各项检查。

  3.3延伸治疗与护理

  为了进一步改善病情与为尽早出院做准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对症治疗以后,应当积极找出患者的病因,彻底地根治病因就显得尤为重要。医务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病情与病因,并积极采用相应的方法治疗。也可以借鉴中医药来治疗,引用新的治疗方法与手段。护理上还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护理,出院时还要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与指导,积极预防与调整自己的心理生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再出血,达到治疗的目的。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精心的护理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十分重要,改善患者的心态是重中之重。因而为了让患者更好地康复,精心的内科护理方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护理论文12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在心内科科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20xx年1月-20xx年12月期间,心内科所收治的患者给予了基于护理质量控制系的护理方案,并将其与护理质量控制系统未实施前,20xx年1月-20xx年12月所收治的部分心内科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并记录实施完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之后的临床效应。结果经过在心内科科室实施一段时间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之后,护理质量也明显提高,明显优于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前。结论临床上在心内科科室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心内科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心内科;护理管理

  医院整体工作水平的关键就是工作质量,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医院的整体竞争力,相对来讲,护理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即为护理质量,这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护理领域开始展开对质量控制相关内容的研究工作,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成为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1]。本文针对20xx年1月-20xx年12月期间,心内科所收治的患者给予了基于护理质量控制系的`护理方案,并将其与护理质量控制系统未实施前,20xx年1月-20xx年12月所收治的部分心内科患者进行对比,总结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建立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xx年1月-20xx年12月,我院对心内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摸底探究,详细了解目前我院对护理干预知识和能力情况,并构建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与此同时,选取20xx年1月-20xx年12月心内科入住患者,与未实施护理心内科质量控制系下的护理干预开展详情对比,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控制系的建立前护理干预的情况,本实验还选取前几年不同时间段、年龄、性别及不同病情心内科住院患作为研究前基本统计资料。

  1.2方法

  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1.2.1成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由护士长、质控组长、质控成员共同组成的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护士长全面负责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成立4个护理质控小组,每组均有1名组长,组长由业务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师或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担任,分别负责基础护理与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护理文书质量及护理教学培训工作管理,专科疾病与健康教育管理,病区管理及急救药品、物品管理;质控小组成员根据护士的工作性质和个人能力进行分配。1.2.2质量控制内容。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等级医院质量评审标准》及我院护理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作为我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标准内容[2]。每项质量检查标准的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质量控制内容共有4个组8个项目,包括基础护理工作与危重患者的护理,护理文书质量及护理教学培训工作,专科疾病护理与健康教育,病区管理工作及急救药品、物品管理。1.2.3培训质控人员组织。质控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质控标准内容,掌握质控方法、质量检查标准,明确工作职责。对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做好质量控制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做到持续改进解决问题,同时发挥护士自我控制的责任心,形成人人参与质量控制的工作氛围。1.2.4质量控制方法。①护士长必须监控质量控制工作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细节,保障工作做到位;②科室质控组长质控:选择一名工作能力强、责任心重的护理人员担任质量控制小组的组长,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有效的解决方法,对于工作结果做出客观评价;③科室质控成员质控:质量控制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即为基础护理人员的本职工作,因此领导者应对护理人员提出严格人性化的要求,监督护理人员完成分内工作,提升整体质量控制工作的水平。1.2.5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分析。科室应组织质量控制小组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对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及时反馈工作过程中的问题,针对性的解决,将工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告知护理人员,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改善工作条件,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的安全系数[3]。

  1.3评估标准

  实验结束后,将实施前后的实验结果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对比,主要评估指标有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1.4数据处理实验结果采取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如果P<0.05,则表明实验结果差异明显,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系后的护理质量,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明显优于未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系前,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多种因素均会对心内科护理质量水平的高低产生直接影响,包括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环境因素、质量管理方法、患者因素、管理因素等,要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就必须做好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着手,针对问题探讨有效的解决策略,并在护理服务中进行实践,检查实际效果,最后进行经验总结,使得护理质量管理进入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查效果、总结经验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提高其工作效率。由本研究可知,在心内科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杨育霞 单位:山西晋城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冯菁.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的建立[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xx,2(16):123-123.

  [2]刘雅丽,刘秉芳,秦学玲.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及体会[J].全科护理,20xx,6(15):1391-1392.

  [3]宋雅玲,周文静.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的建立[J].护理研究,20xx,25(27):2530-2531.

护理论文13

  一、研究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

  二、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研究目的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

  四、文献综述

  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这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文献综述还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要想写好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开题报告的质量,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

  五、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

  六、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护理论文14

  慢性呼吸衰竭为内科常见疾病,其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上引起慢性呼衰的病因众多,发病过程复杂,多个器官受损,临床表现多样,因而治疗和护理困难[1]。因此,如何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全面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xx年4月5日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了1 例慢性呼衰患者,经过综合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转危为安,未出现并发症,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1.1 一般情况 患者张某,男性,60岁,农民,已婚,20xx年4月5日11:40Am由家人扶送入院。

  1.2 主诉 反复咳嗽、咳痰20余年,劳累后心慌、气促2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天。

  1.3 简要病史

  1.3.1现病史 患者自20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咳嗽、咳痰等表现,每年冬季加重;2年前开始出现劳累后心慌、气促等表现;1天前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加重,不能平卧,稍事活动即感呼吸困难。自起病以来食欲减退,大小便正常,夜间睡眠欠佳。

  1.3.2 既往史 患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史。

  1.3.3 个人史 患者吸烟30余年,每天2包(40支),已戒烟10年。

  1.4 体格检查 T 38.6℃,P 124次/分,R 25次/分,BP 120/77mmHg;慢性病容,营养不良,神志清楚,端坐呼吸,口唇发绀;桶状胸,肋间隙增宽,两肺叩诊过清音,可闻散在干湿啰音;心尖搏动位于剑突下,心率88次/min,律齐,三尖瓣区闻及2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P2>A2;双下肢水肿;无杵状指(趾)。

  1.5 辅助检查 ①血常规:Hb156g/L,RBC4.8× 10/L,WBC14.0× 10/L,N0.86,L0.14;②胸部X线 :两肺透亮度增高,肺纹理增多,肋间隙增宽,右下肺动脉干横径18mm,右前斜位肺动脉圆锥凸起;③动脉血气分析:PH 7.35,PaCO2 7.20kPa(54mmHg),PaO2 5.60kPa(42mmHg)。 129

  1.6 入院诊断 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动能III级;③慢性呼吸衰竭(II型)。

  1.7 治疗方案 ①重症监护;②输氧;③抗感染;④止咳、化痰、平喘;⑤强心利尿;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⑦营养支持。

  1.8 转归 患者症状控制,病情好转,于20xx年4月20日16:00Pm自行出院,共住院15天。

  2 护理措施

  2.1 氧疗护理 患者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因此,患者住院后我们立即遵医嘱为其低流量(1~2L/min)、低浓度(24% ~30%)、持续给氧,并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呼吸困难,维持机体正常活动。输氧前我们向患者和陪人讲解吸氧的目的和重要性,嘱患者和陪人勿自行调节氧气流量;我们每周消毒湿化瓶2次,每日更换湿化瓶内液体1次,每周更换吸氧鼻导管2次,以预防院内感染;在患者输氧过程中我们经常巡视,密切观察患者表现,定期检测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此判断观察氧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吸氧浓度和氧流量。在我们为患者输氧后,患者呼吸困难减轻、发绀减轻、尿量增多、皮肤转暖,提示组织缺氧改善、氧疗有效,为此,我们继续按照此原则为患者输氧,当患者发绀消失、精神好转、PaO2>60mmHg、PaCO2<50mmHg时,我们遵医嘱为患者终止氧疗,停氧前我们先行间断吸氧,逐渐过渡到完全停氧。

  2.2 维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2]。本例患者咳嗽、咳痰明显,痰量较多、痰液凝聚,加上患者体质虚弱、咳嗽无力,因而帮助患者及时清除痰液,维持呼吸道通畅具有主要意义。

  2.2.1严密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数量、气味、粘稠度以及与体位的关系,观察有没有痰鸣音,准确记录24h痰液排出量。

  2.2.2合适体位 我们为患者安置合适体位,在确保舒适的前提下促进痰液排出。具体做法是:将床头抬高30度,取半卧位,并用枕头作靠背支撑物,使患者感到舒适,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以避免咽喉分泌物堵塞气道,并嘱患者勿盖过厚的被子以免压迫胸部。

  2.2.3 指导咳嗽 我们指导患者有效咳嗽的方法,以提高咳嗽排痰的效率。具体方法是:

  协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上身微向前倾,深吸气后屏气数秒,然后进行连续短促有力的咳嗽。

  2.2.4叩击胸背 每天协助患者叩击胸部或翻身拍背,每次30~60秒钟,以促进痰液松动,有助于痰液排出。叩拍时手指并拢,掌心呈杯状,从下而上、从外到内进行叩拍。

  2.2.5 鼓励饮水 我们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痰液稀释、易于痰液排出。

  2.2.6 雾化吸入 患者痰液粘稠、咳痰困难,因此,我们遵医嘱为患者进行雾化吸入,3次/天,在雾化吸入时遵医嘱加沐舒坦等化痰药,通过雾化吸入,达到降低分泌物粘稠度、稀释痰液、促进痰液顺利排出、防止气道感染的目的。雾化后及时漱口,经雾化化痰后患者痰液减少,呼吸平稳。

  2.1.8 遵医嘱给药 遵照医嘱给予抗生素、止咳药、化痰药、平喘药,以达到控制感染、缓解支气管痉挛、化痰、止咳的目的,经积极治疗后患者咳嗽缓解,肺部感染减轻。

  2.3 病情观察

  2.3.1 生命体征观察 患者入院后立即将其安置在重症监护室,为其进行心电监护,每小时监测1次并纪录T、P、R、BP等生命体征指标,观察呼吸困难和发绀有无加重,随时将观察结果报告医生。

  2.3.2 意识瞳孔观察 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变化,及时发现肺性脑病先兆表现。

  2.3.3 血气监测观察 遵医嘱定期抽血检查动脉血气,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和血氧饱和度等情况,调节输氧流量、判断输氧效果。

  2.3.4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观察 记录24h尿量和输液量,遵医嘱定时抽血监测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变化,注意患者使用利尿剂时观察有无引起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情况。

  2.4心理护理 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加上严重的缺氧和呼吸困难使患者身心疲惫,因此,入院后患者有紧张、恐惧、抑郁等心理。因此,我们及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首先,我们关心体贴患者,经常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向患者说明积极治疗可以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指导患者应用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方式缓解不良心理;经常巡视、观察患者;各项护理操作沉着冷静,使患者有安全感;及时向家属通报患者病情,适当安排家人或关系密切者探视,以满足双方安全、爱与归属等方面的需求;在病情缓解后,鼓励患者积极进行自我护理,以提高自信心。经我们精心的心理护理后,患者情绪稳定,心情愉悦。

  2.5 卧床休息 为降低患者耗氧量、改善呼吸困难,入院后我们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帮助取半卧位或坐位,由家属和医护人员协助完成日常生活。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活动,活动量以不出现胸闷、气急、劳累为宜。

  2.6环境管理 患者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差,处于病危状态,为了防止医院交叉感染,我们积极进行病室的消毒与隔离工作。每天病房通风2次,保持病室环境空气清新、清洁、安静,病室温调节到18℃~22℃,湿度保持在50%~60%,利于湿化患者气道、促进排痰;定时进行空气消毒,每天早、晚紫外线消毒空气1次,每次30分钟;减少人员探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控制探视次数和减少陪护人员的目的和重要性,要求探视人员注意清洁卫生,以减少交叉感染。经积极通风、环境消毒、控制探陪等措施后,患者感觉住院环境舒服,未发生交叉感染。

  2.7饮食护理 患者食欲减退、营养摄入减少,加上感染使机体消耗增加,因此,我们重视对患者的饮食护理,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指导患者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盐、低脂、低糖、易消化、少产气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咽部引起咳嗽,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2.8 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给药,告诉患者药物名称、服用剂量、服药时间、服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利尿剂白天给药,避免夜间频繁排尿而影响患者睡眠,并密切监测、预防出现低血钾。

  2.9 预防压疮 患者由于身体虚弱、活动受限、身体水肿等原因,容易发生压疮。因此,我们积极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压疮发生:指导患者穿宽松、柔软的衣服,床单、褥子保持平整,身体受压部位放置气垫,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擦浴1次;密切观察患者骶尾部等受压部位皮肤颜色的.变化,注意有无红、肿、热、痛、麻等表现,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压疮等并发症。

  2.10 呼吸功能指导 患者因为呼吸功能长期受损,常常通过辅助呼吸肌的参与来代偿呼吸,因而容易疲劳。针对患者这种情况,我们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锻炼方法,以增加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改善呼吸功能。缩唇呼吸是呼吸功能锻炼的

  基础,我们指导患者每天进行2~4次,10~20 min/次,尽量深吸慢呼,7~8次/min,锻炼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腹式呼吸需要增加机体能量消耗,因此,我们在患者恢复期(如出院前后)进行,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日训练2次,熟练后增加训练次数和时间,使之成为自觉的呼吸习惯。

  2.11 出院指导

  2.11.1疾病知识指导 指导患者积极防治原发病,避免和治疗各种可能导致病情急性加重的诱因;指导患者注意防寒保暖,不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以预防呼吸道感染。

  2.11.2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生活规律,心情愉悦,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劳逸结合,充足睡眠,尽可能进行生活自理。

  2.11.3家庭氧疗指导 长期持续低流量吸氧不但能改善缺氧症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鼓励患者出院后每天持续 15h以上的家庭氧疗。告知患者及家属家庭氧疗的意义、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用氧安全,供氧装置周围严禁烟火,防止爆炸,指导患者及家属对氧疗装置定期更换、清洁、消毒。

  2.11.4康复指导 告知患者康复锻炼的意义,指导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锻炼计划,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坚持呼吸功能锻炼,以改善呼吸功能,延缓病程进展;坚持全身锻炼(如打太极拳、散步等),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2.11.5 随访指导 指导患者定期复查,教会患者及家属识别病情变化征象,如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剧烈、咳痰不畅、尿量减少、水肿明显等,一旦出现异常表现及时就医诊治。

  3 护理体会

  3.1 呼吸衰竭患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治疗难、并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治疗和护理具有一定难度。要想自己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中得心应手,首先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在护理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专科知识,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治疗要点、护理措施,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加强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各项操作水平,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抢救、护理水平。

  3.2 在本例呼衰患者的抢救和护理过程中,使我对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有了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对各项护理操作的要点、程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病情观察的指标和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我认识到呼衰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和发绀,护理的重点是气道护理和氧疗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纠正缺氧是抢救呼衰患者最重要的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具体护理措施,病情观察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危急重症患者[3],在护理中我们要认真进行病情观察,早期发现病情变化,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3.3 在本例呼吸衰竭的抢救和护理过程中,我亲自进行了心电监护操作,掌握了心电监护的操作流程,并根据动脉需氧饱和度调节吸氧流量,体会了生命体征监测和血气监测的重要性,对根据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及时地调节输氧流量有了感性认识。

  3.4 在本例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护理过程中,我看到了医务人员争分夺秒、紧张忙碌的抢救工作,看到了护理老师们的娴熟技术,体验了他们高度的责任心,我不仅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优良的品德。他们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他们全心全意、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给了我很大的感染。我们即将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我感到很荣耀,我将更加热爱护理工作,做一个受人爱戴的白衣天使,做一个患者的生命守护神。

  参考文献

  [1]祝惠民.内科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36.

  [2]高莉丽,徐敏,贾丽丽,等.1例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512.

  [3]罗隆明,主编.护理科研[M].第二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168.

护理论文15

  【摘要】目的 探讨烧伤幼儿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间收治的44例烧伤幼儿的护理过程。结果 经医护人员精心护理,患儿未出现严重肢体功能障碍,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烧伤幼儿进行护理时,医护人员应做到细致谨慎,从而将致残率降至最低、减轻患儿痛苦。

  【关键词】幼儿 烧伤 护理

  烧伤作为儿科中较为常见的急症之一,严重威胁着幼儿的生命安全。本文对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44例烧伤患儿的护理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今后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 参考。

  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 治疗

  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间我院共收治幼儿烧伤患者44例,年龄最大者47个月,年龄最小者12个月,其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0例。采用三度四分法诊断标准,面积采用新九分法。其中烧伤面积在15%以下的患儿4例,烧伤面积在15%~30%之间的患儿22例,烧伤面积在30%~50%之间的患儿15例,烧伤面积在50%的患儿3例。体表烧伤合并呼吸道烧伤患儿1例。

  2 护理方法

  2.1常规护理 时刻注意患儿的生命体征,清除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诱导患儿咳痰并观察痰液颜色。患儿痰液呈黑色或出现呼吸困难,可能是吸入性损伤所致,此时做好器官切开手术准备;在患儿吸氧时观察其缺氧症状,血氧饱和度,若患儿症状较严重则采用面罩吸氧;为了防止患儿烧伤面受压,每隔1至2小时翻身一次进行皮肤护理;病房内湿度保持在40%左右,温度保持在25℃至28℃之间,每隔4小时对病房内消毒一次。

  2.2休克期护理 幼儿烧伤后,会出现血浆丢失、脱水、电解质失调等症状,烧伤面积大于10%时患儿可能出现休克。烦躁、口渴、尿少以及呕吐是烧伤患儿的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些患儿还伴有皮肤发绀、抽搐、惊厥、高热、面色苍白以及呼吸加快等症状,有些患儿的呼吸频率可达每分钟60次。烧伤面积较大的患儿在48小时至72小时间时间段内体液会大量丢失、外泄,极易出现休克症状,给患儿输液时应遵循“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的原则,保持输液畅通,记录患儿每小时尿量,并根据患儿尿量随时调整输液速度,本组病例中有11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休克但均平稳度过。

  2.3感染期护理 烧伤幼儿进入感染期后,应严格加强各方面的护理工作,这是因为此时随着患儿体液的补充恢复,病毒和细菌很可能通过剖面进入患儿体内,流进血液,突发全身侵袭性感染,最终导致败血症的发生而使患儿死亡。此阶段应保证患儿的营养供给,为减少细菌来源控制人员流动,严格无菌操作,确保病床整洁,医护人员时刻陪护并加强卫生宣导。

  在对患儿进行陪护、护理的过程中严格观察其生命体征,当患儿出现心率每分钟180~300次、呼吸每分钟50~60次、张口呼吸、点头呼吸、抬肩呼吸、体温骤降至36℃以下或持续在40℃以上等症状时,则可判断患儿已患脓毒血症,此时应通知主治医生,以采取进一步措施;当患儿出现呕吐、腹胀、腹泻、厌食、肠麻痹等症状时,应及时对患儿的电解质、酸碱平衡进行调节。此外,若患儿出现血象监测白细胞骤升骤降、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舌苔白黄或镜面、有芒刺或舌质红绛而干裂等症状,也可判断为患儿全身侵袭性感染,此时应及时联系主治医生,以采取治疗措施。 2.4特殊部位的护理方法

  2.4.1头部和面部的烧伤护理 对于头部和面部烧伤患儿的护理,应稍垫高头部,促进静脉回流以减轻水肿;每隔一段时间变换一次患儿的头部位置,以减轻头枕部长时间受压给局部血液循环带来的影响;剪掉患儿烧伤部位毛发,降低感染几率,保证创面清洁,及时更换消毒棉纱垫。

  2.4.2患儿会阴部位护理 由于烧伤的'会阴部位容易被患儿的大小便感染,因此应对患儿的大小便及时清理以保证改部位干燥整洁。男性患儿若出现阴囊水肿,应及时托起阴囊以减轻水肿。为有效防止女性患儿阴的唇因烧伤粘连而畸形愈合,可用油纱将其阴的唇隔开。

  2.5患儿的心理护理干预 患儿有可能因突发烧伤而造成情绪较大波动,形成恐惧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进行陪护、照料,鼓励其变得勇敢,从而从烧伤的阴影中脱离出来,战胜疾病。

  2.6患儿的恢复期护理 患儿处于恢复期时,有些患儿因害怕疤痕收缩带来的疼痛而采取被动体位造成烧伤部位粘连,为了避免这一状况发生,护理人员应鼓励患儿加强烧伤部位功能活动,如屈伸腿、伸弯腰、屈伸肘以及腕和踝部等。对于那些已经因疤痕挛缩而出现局部畸形的患儿,可通过矫形手术使其最大程度上回复正常。

  3 讨论

  本组44例烧伤幼儿从致伤原因来看,太多是家长看护疏忽所致,因此应重点应加强监护人的责任心。1~2岁患儿活动能力逐步增强,活动范围增大,主要是因为该年龄的小儿对周围环境不熟悉,好奇心强,对事物感兴趣,而自身的协调性比较差,家长本身对日常生活中的小环节不够注意,此期应加强危险意识 教育,加强对小儿的看管;3~4岁儿童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广,此期小儿主要为火焰烧伤。这些因素应引起监护人的高度重视,加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烧伤患儿多是急诊入院,作为护士应沉着冷静,准确评估病情,烧伤早期做好抗休克护理,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尿量;感染期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协助医生做好创面处理,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对头面部烧伤伴有呼吸道烧伤患儿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外,最重要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本组1例伴有吸入性损伤患儿均在伤后6至8小时行气管切开术,并给予高浓度吸氧、雾化吸入、气管湿化,未发生呼吸道梗阻;四肢烧伤患者早期应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同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 结语

  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烧伤幼儿的预期恢复结果,在整个 治疗规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应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以及专业的护理知识来开展护理工作,减少患儿痛苦,使其重获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 理学[M].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129-131.

  [2] 陈伟玲. 83例小儿烧伤治疗体会[J]. 浙江临床医学,20xx,(03) :42.

  [3] 谢素云,章赛春,张小英. 673例小儿烧伤相关因素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20xx,(10):19-20.

  [4] 向小燕,周国富,吕志敏,任章霞,陈朗. 405例小儿烧伤的流行病学统计分析[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xx,(03):31-32.

【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培训护理教育论文10-09

护理在骨科护理的应用论文10-09

有关护理的论文10-09

护理礼仪论文11-15

护理安全论文10-08

临床护理的论文05-15

护理专业论文05-18

护理论文05-20

论文护理模式转变对高职护理10-08

护理论文提纲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