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毕业论文

护理论文

时间:2024-05-21 15:00:46 护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集合】护理论文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护理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集合】护理论文15篇

护理论文1

  【摘要】

  目的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xx年1月至20xx年5月收治的4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对其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加以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结果4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对其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风险问题加以认识后,我们发现一共发生了2例护理风险事件,护理风险发生率为4.65%。这些护理风险问题一旦出现后,就会对手术开展过程以及术后康复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和护理人员自身的身体素质、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这两方面管理和控制工作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应对措施;分析

  神经外科手术的病情特点一般都比较危急,且病情比较严重,一旦没有及时开展手术治疗,很可能会使得患者的病情加重,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因此该科室的护理工作开展非常必要,并且护理工作要求较高,针对此神经外科手术室必须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开展培训和考核,进一步提升我院神经外科科室护理工作效率,提升手术成功率。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4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对其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加以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xx年1月至20xx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其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41.90±5.02)岁。

  1.2研究方法:4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对其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加以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2结果

  4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对其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风险问题加以认识后,我们发现一共发生了2例护理风险事件,护理风险发生率为4.65%。这些护理风险问题一旦出现后,就会对手术开展过程以及术后康复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

  3讨论

  3.1神经外科手术护理风险问题分析:

  第一,术前护理风险。主要包括错接和体位错误两方面。主要就是患者在手术前存在一定的意识功能障碍和其他方面的功能障碍,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为临床医护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容易发生错接患者的情况。同时在手术开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固定,很可能由于长时间体位固定不当,使得患者的身体产生了非常严重的不适反应,比如皮肤损伤、压疮等,从而给患者带来其他不良反应。

  第二,术中风险。手术位置选取错误是手术开展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风险因素,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不够认真细致,没有完全按照手术操作规程执行手术操作,引发手术位置出现模糊情况,引起了责任事故的发生。不正确的`使用仪器设备也会导致手术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问题,比如手术前没有检查机器设备运行情况,没有定期对手术设备进行维护,使得手术过程中,设备运行出现故障,耽误了手术治疗时间,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第三,术后风险。术后没有正确运送患者回到病房,在运送途中速度过快等导致管道脱落,或者是手术运送过程中将患者相关的检测指标记录结果丢失,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病情诊断和检测。

  3.2应对措施:在手术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做到三查七对,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确保手术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安全开展,有效降低了护患纠纷发生率,同时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可以保证每一位神经外科的患者都佩戴相应身份腕带,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核对提供较多的方便,术前加强巡视检查工作开展,能够对患者的手术部位加强核对检查,避免手术部位发生错误。同时还需要核对和检查物品存放地点,对每一次手术都进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管理,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在手术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无菌操作,严格按照手术规章制度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加强医护人员对于手术开展过程的无菌认识,能够很好的加以预防和管理,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治疗和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严格做到无菌操作,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从一些小事情做起,一旦发现感染或者护理差错后可以及时加以纠正,每天定期检查手术室情况和无菌物品消毒情况,保证医疗器械设备的无菌安全利用。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操作流程的规范,将其相关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这样可以保证手术交接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所有患者都能够有人进行看管和护理管理,做好相应的预防管理工作。护理风险问题一旦出现后,就会对手术开展过程以及术后康复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在神经外科手术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和护理人员自身的身体素质、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这两方面管理和控制工作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郑红艳,师丽,齐梅,等.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环球中医药,20xx,6(z1):237.

  [2]康丽华.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xx,22(20):214-215.

  [3]张碧华.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xx(12):214.

  [4]王晓娟,马慧罗,王湘萍等.神经外科手术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xx,17(24):140.

护理论文2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应用性学科,其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发展规律,主要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因此在护理技能教学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护理技能的教学是学校教育和临床实践之间的重要桥梁,为了使护生的护理技能在临床实践中学以致用,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合格护理人员,本文现护理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加以探讨,希望能够将护理技能教学与临床实践恰当地衔接。

  1护理技能教学的现状分析

  1.1护理技能教学的实验设备落后和管理不恰当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护理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了满足社会对护理需求的意愿,大部分高等护理学院都做出了扩大招生规模的决定,而医学院校办学条件的提升跟不上扩招速度,尤其是实验室的条件更为落后。实验室在护理技能教学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是护生进行临床护理模拟惟一的途径。实验室设备落后,操作繁琐,示教用物跟不上临床,情景布置不合理,使护生们难以融入“护士”的角色当中。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临床护理模拟教学不到位,和真正的临床护理不一致,会增加学生们进入临床实习中的困难,大部分都得在实习中重新学习。除此之外,实验室的管理不恰当,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实验用物的准备与整理,就不能全面认识各种物品的性质、功能,因此在临床上面对操作时会无所适从。

  1.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单一在我国各护理高校担当护理技能教学的老师虽然都是理论知识丰富的护理专职老师,但由于与临床护理长期脱节,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对临床上的新进展、新技术缺乏相应的认识与了解,因此在师资力量方面显得相对薄弱。而且教师普遍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做学生看,或者学生做老师看,或者学生和老师一起做,这样老师注重的只是操作技能本身,讲的就会相对较少,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只会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操作观念,培养出来的学生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相对较弱。而恰恰在临床实践中的护理是要主动服务的,是与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相互背离的,学生在进入实习期时需要摒弃在校期间形成的被动接受的理念,再重新接纳服务主动性的理念,问接地增加了学生实习时期的困难。综上可以看出教学老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着理论与临床实践衔接不密切,内容与临床实践相比相对滞后,老师在操作上与临床护理操作不一致的问题。

  1.3护生护理技能教学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灵活掌握运用护理技能护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理念是以“技术操作为中心”的,因此只是单纯地注重对老师操作上的模仿,而忽略了思考在实际操作中怎么样更快更好地为患者解决问题。而且在技术操作应用上表现出死板、单一,缺乏灵活性的问题,面对临床实践中多方面的干扰时,不能将学习内容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总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当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存在以“技术操作为中心”的观念误区。

  2护理技能教学的建议

  2.1护理高校应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做好管理由于护理教学的大部分时问都是在实验室里完成的,因此实验室在护理教学技能培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应该筹备相关资金(若是资金不足,应该向相关部门申请,或与相关医院合作融资建立一个既可以作为护理教学的实验室又可以作为医院护士的再培训、再教育的.场所),注重对实验室设备进一步完善的同时,要做到尽量将实验室模拟成病房,缩短护理技能教学和临床护理实践中操作情景、设备仪器的差距。

  2.2提高老师护理教学技能实际操作能力,更新教学理念,同时提倡合作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先进仪器、设备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高校护理老师大多数都是全职,缺乏与实际操作的联系。高校应该加强与医院的联系,规定老师定期到医院实地学习实践知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丰富有关实践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或者学校可以聘用一部分临床兼职老师进行教学,加强与全职老师的交流与合作,以保证全职老师的实践教学知识的与临床实践保持同步更新;同时有利于院校老师在护理教学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以保证护理技能教学与临床护理的一致性,最终达到缩短护理技能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

  2.3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注重学生在创造性、灵活性、主动性等综合素质方面的提高以传统的“老师做学生看”、“学生做老师看”或者“学生和老师一起做”的教学模式进行护理技能知识传授,容易导致学生形成被动接受的思想理念。学生的发展方向、行为准则及将来提供护理的方法都被老师制造的所谓的行为准则所约束,而创造性、灵活性、主动性的培养就会相对缺乏,结果学生只会纯粹、机械地进行重复操作。所以我们需要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护理技能教学中去,锤炼抽象思维,激发创造思维,促进学生更多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及主动性,将护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在未来既能很好地适应医院护理工作,又能实现个人价值和创造力的完美统一。

  3结语

  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在空白了将近30年之后才开始的,且在开始之初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误观念:认为护理不是一门学科而仅仅只是一种技能教育。单纯的技能教育理念严重阻碍了护理技能教育在护理教学中的发展,国内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护理教育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外有相关专家评价说中国的护理教育要落后于美国50年。随着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对护理的要求更专业更全面,对护士的综合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学校护理技能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护士的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因此在校期间不能单纯地对护生进行护理技能的培训,更要注重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提高护理技能教学质量,达到提高护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从而对未来我国护理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护理技能教学的提高是有现实意义的,应该被重视。

护理论文3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等。是继小儿麻痹症后,又一个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早期发现与治疗,综合性康复训练及全面的护理是小儿脑性瘫痪的有效治疗手段。我院儿童康复治疗中心自20xx年6月-20xx年11月收治85例脑瘫患儿,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同时配合康复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康复护理的方法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xx年6月-20xx年11月共收治85例脑瘫患儿,诊断与临床分型均符合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标准。

  其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3个月~7岁,进行了药物、针灸、功能训练以及配戴矫形器等辅助器具,并加强对康复护理。

  2一般护理

  病室内应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适合患儿休息与活动。保持病房整洁,定时通风,患儿病床应加防护设备,防止坠床。因此类患儿抵抗力低下,肺功能差,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应尽量减少探视人员,各治疗室及病室应每天按时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防止院内感染。

  3日常生活护理

  在患儿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康复治疗师给予的康复训练时间毕竟短暂,而患儿家长有充足的时间照顾孩子,因此除了正规系统的康复训练之外,日常康复护理更显重要,延长训练时间、促进运动发育,使进儿童掌握进食、穿衣、脱衣、洗漱、入浴、如厕、学习、游戏等日常生活的能力,更好的融入社会。

  3.1饮食护理

  3.1.1进食姿势:此类患儿吸吮、咀嚼、吞咽功能差,进食时易呛咳、误吸,胃肠道功能也比较差,大部分患儿罹患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患儿进食时,要调节全身姿势,抑制异常动作的出现,应采用半坐位,头部轻度前屈,以减少误吸。将患儿两手伸向前方,髋关节充分屈曲,背部靠直。重度脑瘫患儿还可以采用面对面进食的方法,护理者坐椅子上,患儿两腿分开坐在护理者腿上,患儿后背靠在用三角垫形成的直角上,护理者用手固定患儿胸部,防止身体向后倾。护理者从完全喂食到鼓励患儿自己进食,教会其使用餐具,掌握抓握、夹等动作。

  3.1.2营养状况:入院后要及时准确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根据患儿的体质量和皮下脂肪厚度指导家长科学喂养,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保证患儿体格发育正常,有足够的体力参与康复训练,改善营养不良状态,并避免过度肥胖影响运动发育。对于营养不良的孩子给予少食多餐,予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易消化饮食。对于营养过剩的孩子予控制总热量摄入,主要减少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合理安排进餐时间,确保训练前一小时不进食及过多饮水,谨防训练时呕吐以免引起窒息。训练后予适当补充水或果汁。

  3.2脑瘫患儿的抱姿

  正确的抱姿可以纠正和避免患儿一些异常的姿势和体位,也刺激了患儿自身对头部及躯干的控制能力。护理人员应根据脑瘫患儿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抱姿。

  3.2.1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抱法:这个类型患儿上肢常表现为屈曲、内收、内旋,下肢内收、内旋,双下肢交叉。由于患儿身体长期处于僵直状态,可以把患儿双腿先分开,再弯起来,双手分开,头略微下垂,家长用这种方式抱孩子,可以不断增进孩子对母亲的认知能力,加强母子间感情交流。也可以让患儿面向外,护理者双手从患儿双腋下伸过后双手抱住大腿内侧,分开双腿,先让患儿脊背部靠在护理者胸腹部,训练患儿的脊背逐渐离开护理者的胸部,从而提高患儿头和躯干的控制能力,亦同时扩大了患儿的视野,提高了患儿的智力和认知水平。

  3.2.2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抱法:将患儿抱起时,患儿的双手不再是分开而是合在一起,双侧腿靠拢,关节屈曲后,尽量接近胸脯,护理者利用下颌、上臂和肩部来控制患儿的头部,使头部处于中间位置,并且略向前倾。维持好这一姿势后,家长将患儿抱到胸前,也可抱在身体的一侧,这样做可以抑制患儿的角弓反张、非对称姿势等异常姿势。

  3.2.3弛缓型脑瘫患儿的抱法:因为这个类型的患儿四肢肌张力低下、身体软弱无力。因此护理者先要给患儿一个稳妥的依靠,然后帮患儿把双腿蜷起来,护理者一只手从其一侧腋下穿过,搂住对侧胸部患儿的臀部坐在护理者另一只手掌、前臂上。这种抱姿增加了患儿双手主动活动的机会。

  3.3脑瘫患儿的卧姿

  由于此类疾病的特殊性,脑瘫患儿的卧姿均存在异常,保证患儿卧姿的正常,抑制异常模式,利于肢体对称,缓解过高肌张力,减轻关节畸形。

  3.3.1侧卧位:因痉挛型患儿受紧张性迷路反射的影响,仰卧位时,会加重上肢屈曲下肢硬直伸展等异常姿势,因此清醒时,尽量减少仰卧位,应予侧卧位,而且患儿在侧卧位时比较容易将双手放在胸前抓握玩具,感受颜色及声音的刺激,但双腿之间要夹一小软枕头,以免双下肢过紧引起内收肌张力过高。如果患儿存在角弓反张的现象,可将床垫的上下部分垫高,两侧亦垫起,形成一凹窝,使患儿卧于中间。

  3.3.2俯卧位:对于肌张力低下的患儿来说,俯卧位不失为一种治疗性的体位。在其胸部下方放一低枕头,使其双臂向前伸出,可提高患儿头控制能力。仰卧位时,要正确摆放患儿肢体于功能位,预防肩关节脱位,膝过伸,双下肢外展、外旋。

  3.3.3措施:因手足徐动型的患儿受不对称性颈紧张反射(ATNR)的影响,也尽量减少仰卧位。在实行仰卧位时,上下肢的不自主活动太多,可采用沙袋负重,或置于俯卧位以尽可能地减少不随意运动。

  3.4脑瘫患儿的洗漱训练

  包括洗脸、刷牙、梳头及入浴等。由于此类患儿肢体功能受限,家长应尽量减少辅助,尽可能让孩子的能力充分发挥。在患儿入浴时,为保证患儿安全,最好采用坐位,在浴盆内可放置塑料圈固定患儿,浴盆内可放置漂浮玩具,减少患儿哭闹,促进上肢运动。对于痉挛型患儿,温水浴还可以降低肢张力。

  3.5脑瘫患儿的更衣训练

  衣服应选择简单易穿脱的,根据患儿能力选择拉链式、粘胶式,系带式及钮扣式。首先,患儿要学会认识身体部位及衣服名称。鼓励患儿自己穿脱衣物,家长尽量减少辅助。在穿脱衣时最好用坐位,既安全,又便于站起。

  一般先从脱衣训练开始,使患儿保持姿势的左右对称。穿衣时先穿患侧肢体的衣服,脱衣时先脱健侧肢体的衣服。

  3.6脑瘫患儿的排泻训练

  适龄患儿要进行此项训练,原则是由简单表示到自己完成。包括:语言或手势表达大小便需要,大小便自我控制能力训练,男、女厕所识别训练等。

  4心理护理

  脑瘫患儿多伴有智力低下,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常表现为自卑、孤独、缺乏自信、感情脆弱。护理者先和患儿熟悉,建立互相信任的感情基础,消除住院治疗带来的恐惧感。用亲切的语言经常与患儿交流,陪孩子玩耍,建立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多鼓励患儿,对患儿的点滴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使患儿用最愉快的心情来配合治疗。多与患儿家长交流,使家长认识到疾病的可治疗性及治疗的重要性,并且护理人员应监督并督促家长予患儿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以延续康复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避免消极悲观情绪影响患儿的人格及性格发育,也不要过分溺爱。

  5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患儿运动发育年龄,予以以下指导。

  5.1头部控制及支撑抬起训练是婴儿运动发育中最早完成的,是各种运动之基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患儿俯卧于枕头、被子等物品上,练习肘支撑抬头、手支撑抬头,头部处于正中位,并逐渐延长保持时间和头离开床面的高度。

  5.2翻身训练患儿取仰卧位,屈曲一侧髋和膝带动骨盆,带动此侧下肢向上抬起,诱导患儿抬头,身体扭转向对侧翻身。患儿取俯卧位,用玩具引诱患儿先将脸转至一侧,另一侧手臂向上抬起屈曲下肢,回拉骨盆使其翻至仰卧位。患儿能独立翻身后,可诱导患儿做连续翻滚动作。

  5.3坐位训练根据患儿能力给予坐位前方、侧方、后方的动静态平衡训练。练习独坐要给与充分的保护,防止跌倒。

  5.4爬行训练将患儿前方放置兴趣物,引导出患儿上下肢协调运动爬行,家长可以先将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移向前方,然后同法移动另一侧,如此交替进行。

  5.5膝立位训练双腿跪立,双膝与患儿双肩同宽,大腿与小腿成直角,髋关节伸展,开始先给予扶持,可以一手固定髋关节,另一只手在患儿前方固定患儿双手。渐渐松手不扶,完成双膝立位向单膝立位转换。

  5.6站立位训练患儿双足与肩同宽,在家长的保护下,患儿先由抓站,逐渐过渡到独站,在其过程一定要保护好膝和踝关节,避免膝反张和尖足。

  5.7步行训练要注意正确的步行姿势和稳定性,逐步提高速度和延长行走距离。

  6言语训练

  约有80%左右脑瘫患儿具有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首先改善构音器官的控制能力及协调性,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可以先从单个音节开始,逐渐学习单个词、一句话、直至短文。从不同的途径增加视听觉干预,鼓励患儿发声。

  7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脑瘫康复的深入研究,医学界普遍认为脑瘫患儿应该遵循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则,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我科根据脑瘫患儿的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康复护理方法,教会家属,督促家长并予以协助实施。在此过程中要积极调动患儿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主动运动效果明显优于被动运动。经过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后,明显提高了患儿的运动发育水平、ADL、交流等能力。提高了康复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使家长树立对患儿康复的信心,使患儿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减轻了社会及家庭负担。

护理论文4

  【关键词】 异位妊娠 休克 护理

  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指子宫以外的妊娠,宫颈妊娠不包括在内,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若不及时抢救,可造成腹腔内大出血,发生急性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近来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我院自20xx年5月~20xx年5月共收治异位妊娠破裂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68例,现将其围术期抢救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8例,年龄(33.6±4.2)岁,其中输卵管壶腹部妊娠56例,占82.35%;峡部妊娠2例,占2.94%;伞部妊娠8例,占11.76%;子宫残角妊娠1例,占1.47%;腹腔内妊娠1例,占1.47%。出血量800ml以内的18例,占26.47%;出血量800~2 000ml 40例,占58.82%;出血量2 100~4 500ml 10例,占14.71%。

  1.2 治疗方法

  68例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患者入院后15~30 min内进入手术室进行手术。病人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常规进腹,行宫外孕病灶切除。

  2 治疗效果

  经补充血容量、手术去除病因等抢救,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3 术前急救与护理

  3.1 迅速判断病情及配合抢救

  异位妊娠起病急,病情凶险,护士对于有停经、明显腹痛、阴道流血且有休克表现者,应迅速判断异位妊娠破裂的可能。立即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应镇定自如,动作敏捷,有条不紊、及时、主动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护理工作。

  3.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休克的关键。因此,应及时用静脉留置针建立2~3条静脉通道。尽快扩容,增加组织灌注量。液体的选择以平衡液为主,辅以适量低分子右旋糖酐,同时尽快输全血和血浆。

  3.3 体位护理和给氧

  置患者头高15°,下肢抬高20°体位,以增加回心血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应采用双鼻导管给氧,氧流量为5~6L/min,必要时面罩加压吸氧。吸氧过程应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如患者面色、唇周、指甲是否红润,呼吸是否恢复畅顺。

  3.4 严密观察病情

  用监测仪持续监测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改变,并做好护理记录。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血压低于正常值,说明循环血量不足,应加快输血及输液速度。快速输液的同时,要注意患者的自觉症状,以免输液过多、过快而发生肺水肿。

  3.5 适当保暖

  血容量不足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患者四肢冰冷、潮湿、苍白或发花。一般情况可不做处理。但如果患者出现寒战,应采取保暖措施,可增加棉被,提高室温,严禁任何形式的体表加温,如使用电热毯或热水袋。

  3.6 心理护理

  异位妊娠致内出血患者,因病情发展较快,且危重,患者在短时间内经历剧痛、晕厥、休克等,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感到恐惧、不安。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及讲解手术对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性,调动患者的主动情绪,使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抢救生命[2]。

  3.7 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改善微循环的同时应做好术前准备,查血型,并抽取血液检测HCG水平,以便术后对照。留置导尿管。注射术前镇静剂,减轻患者恐惧情绪,尽快送入手术室。

  4 术后护理

  4.1 用药观察

  术后将患者安置在重症监护室,由专人监护,注意保暖,每隔15~30min测量1次生命体征,记录24h液体出入量,为医生调整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术后在休克没有纠正的情况下通常选用升压药物。根据血压脉搏的变化,调整药物浓度及滴速,保证输液通畅,避免药物外渗导致周围组织坏死。

  4.2 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休克患者的机体抵抗力降低,在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局部及全身感染的同时,也要做好基础护理。具体措施为:①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和干燥。病情许可时每2~4h给患者翻身、拍背1次,身体受压部位加软垫,预防压疮。②做好口腔及皮肤的护理。③保持尿管通畅,注意会阴部清洁。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行会阴擦洗及尿道口消毒,每日2次。导尿管一般保留24~48h,拔管后应多饮水。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④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必要时行空气消毒,减少家属及亲友探视,避免交叉感染。⑤全麻术后患者由于气管插管的缘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应鼓励患者咳痰,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防止肺部感染[3]。

  4.3 加强营养,供给足够热量

  休克患者能量消耗大,须合理调配饮食,供给充足的营养,以满足机体的需要,才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促进病情逆转。术后患者一般需要禁食6~12h,病情稳定后逐渐给易消化、营养丰富、适合口味的饮食。

  5 体会

  异位妊娠破裂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起病急而迅速加重,常危及生命,准确诊断、从速手术、精心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4]。及时纠正休克,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完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做到“准确、及时、严密”是取得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加强术后治疗和护理是预防并发症、促进机体早日康复不可缺少的环节。做好出院指导,能使患者更好地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再患异位妊娠疾病的机会。

  总之,医护人员在对异位妊娠致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抢救及护理过程中,迅速及时、紧密配合,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常银环,张君红,李永菊.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xx,7(20):4890-4891.

  [2]谢紫钦.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J].医药产业资讯,20xx,2(5):68.

  [3]顾沛.外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22.

  [4]张振路.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南[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324.

护理论文5

  慢性肾功能衰竭力是由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进行性、严重的代谢紊乱及其他损害所组成的临床症候群。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慢性肾衰竭护理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简称慢性肾衰,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疾患所致肾功能损害和进行性恶化,从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与急性肾衰不同,后者虽然死亡率高,但相当一部分病人是可逆的,病人如能及时治疗,肾功能可部分甚至完全恢复。而慢性肾衰则不同,其病情进展虽然缓慢,但一般是不可逆的。据统计,慢性肾衰在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中占第5~9位。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护理措施

  【病因】

  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遗传性肾病、各种小管间质性肾病,以及各种继发性肾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多发性骨髓瘤等均可引起慢性肾衰。在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的主要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占64.6%,其次为慢性间质性肾炎(其中主要是慢性肾盂肾炎)占19%,其余依次为高血压性肾硬化、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梗阻性肾脏病、先天性多囊肾等。

  【病理】

  两侧肾对称性萎缩变小,色苍白,表面高低不平,呈细颗粒状,有时可有散在的小囊肿形成,肾小而质地硬,故称颗粒性固缩肾。切面可见肾皮质萎缩变薄,纹理模糊不清,皮髓质分界不明显,肾盂周围脂肪组织增多,小动脉壁增厚变硬。镜下可见大量肾小球纤维化及玻璃样变,这些肾小球所属的肾小管萎缩、纤维化、消失。纤维组织收缩使纤维化、玻璃样变的肾小球相互靠近集中。有些纤维化的肾小球消失于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中,无法辨别原有的病变类型。存留的肾单位常发生代偿性肥大,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

  【计划与实施】

  目前在慢性肾衰的治疗中,主要有饮食疗法、对症治疗及血液净化疗法等。慢性肾衰病人的总体治疗目标是病人能够:①主诉焦虑减轻;②皮肤无破损;③无感染发生;④维持营养平衡;⑤维持出入量平衡;⑥主诉活动能力加强;⑦无并发症发生。

  (一)一般护理

  减轻焦虑 护士应为病人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仔细倾听病人的感受,稳定病人的情绪。对于病人的病情,护士应以坦诚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帮助病人分析现实健康状况,分析有利条件及可能产生的预后,应使病人认识到心理健康对身体康复的重要性,激发其生存的欲望,同时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可告诉病人接受透析和肾移植治疗,可使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命明显延长等,以使病人重新建立其自尊,确认自己的价值。另外护士不能忽视病人家属的紧张心理状态,对他们也要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心情放松,共同协助病人渡过难关。

  2.皮肤护理

  评估病人皮肤的颜色、弹性及有无水肿等。应以温和的香皂或沐浴液做皮肤清洗,洗后涂以擦手油,以避免皮肤瘙痒,如需要时可遵医嘱给予病人止痒药剂,如炉甘石洗剂等。指导病人将指甲修整平整,并保持清洁,以防止病人在皮肤瘙痒时,抓破皮肤,造成感染。

  3.预防感染

  病人要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受湿和过劳,防止感冒。慢性肾衰病人极易并发感染,特别是肺部和尿路感染,因此病人要讲究清洁卫生,加强口腔及会阴部清洁,以防止感染。如有感染,应立即予以治疗,及时针对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抗生素的剂量应根据肌酐清除率进行调整,避免使用有肾毒性的抗生素。

  (二)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在慢性肾衰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合理的营养膳食调配不但能减少体内氮代谢产物的积聚及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以维持氮平衡,而且还能在维持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减缓病情发展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1.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根据肌酐清除率或血尿素氮的含量来决定蛋白质的摄入。当血尿素氮在14.28~28.56mmol/L时,蛋白质限量为每日35~40g;血尿素氮28.56~42.84mmol/L时,其限量为每日25~35g;当血尿素氮大于42.84mmol/L时,蛋白质应限量在每日20~25g。尽量选用富含必需氨基酸的蛋、奶、肉类等动物性食品,而不用或少用含非必需氨基酸多的'植物性食物,如干豆类、豆制品、谷类及硬果类。对于采用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病人,蛋白质供给量应增加,可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1.2g供给,其中优质蛋白占50%以上,首选蛋类和乳类。

  2.保证充足的热能

  充足的热能可减少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供给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35~40kcal,即每日摄入约20xx~3000kcal热量。碳水化合物为热能的主要来源,且最好以纯淀粉类食品(如麦淀粉、玉米淀粉等)代替米、面等谷类食品。

  3.无机盐摄入

  无机盐的供给量要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当出现浮肿、高血压及心力衰竭时需采用无盐、低盐或低钠饮食。当病人血钾升高,尿量减少时,应限制膳食中的钾盐含量。含钾较高的食物有豆类、紫菜、菠菜、坚果、香蕉等。

  4.液体量 除伴有心力衰竭或尿量减少至<1000ml/日外,一般不必严格限制。

  (三)对症治疗及护理

  改善钙、磷失衡 密切监测病人血清中钙、磷值。注意倾听病人有关骨痛的主诉,鼓励且协助病人做关节运动和散步,并提供安全的环境。遵医嘱给予并指导病人正确服用药物,病人常服用的药物有:①碳酸钙:此药是一种良好的肠道内磷结合剂,它既可减少磷从肠道的吸收使血磷降低,又可供给钙。②活性维生素D3:可促进肠道吸收钙,同时可抑制甲状旁腺素。③氢氧化铝:可抑制磷的吸收,但不宜长期服用,防止发生铝中毒。

  2.严密监测血钾浓度,防止高钾血症的发生(见“急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

  3.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轻度酸中毒时,可不予治疗。当HCO3-浓度低于15mmol/L时,需口服碳酸氢钠。严重酸中毒者,HCO3-浓度低于6.7mmol/L时应立即给予静脉滴注,迅速纠正酸中毒。

  4.改善贫血状况 除了间隔输板球血外,重组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应用,对于改善慢陛肾衰病人贫血状况有明显效果。使用EPO后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如高血压、头痛及癫痫发作,因此护士应严格监测病人的血压,及时倾听病人的主诉。由于病人发生贫血,组织氧合作用降低,因此容易引起疲劳、乏力等,护士应评估病人的活动及对这些活动的耐受力,指导病人有计划地进行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5.心力衰竭的治疗

  引起心衰的原因主要有水钠潴留、高血压和毒物的蓄积。治疗方法主要是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这两种方法最为有效。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强心、利尿、解痉及扩血管药物也可应用,但疗效较差。

护理论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5月~20xx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普外科患者作为主要观察对象。以护理方法的不同为依据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及实验组(n=41),常规组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51.5±11.2)岁,该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2~85岁,平均年龄(53.5±14.5)岁,该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在实施性别及其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主要护理方法

  常规组采用抗感染、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改善情况等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心理护理。相关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容易出现焦躁、紧张以及恐惧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有效的解决患者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其进行安慰,以缓解患者紧张、恐惧以及焦虑的情绪,从而使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加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及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对各种注意事项、疾病知识以及日常生活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认真、详细的讲解,以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了解。

  (3)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充分准备好手术要用的物品,手术时要密切配合医生,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对术中运用到的各种器械进行熟练的操作,并做好手术器械的.配合工作;术后要认真清点相关手术设备,以确保其无遗漏现象的出现。

  (4)术后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在患者回到病房之后告知相应的注意事项;对患者的病情给予密切的观察,以便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况;叮嘱患者遵医嘱服药;对处于康复期的患者给予鼓励,并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指导,以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的康复治疗。

  1.3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生命体征显著改善,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生命体征有所改善,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生命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比较严重。

  1.4主要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其统计学的研究分析,一般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效果对照

  经护理以后,常规组护理的有效率为97.56%,实验组护理的有效率为82.93%,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经护理之后,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89%,常规组为25.47%,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比常规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护理的满意情况比较分析

  经护理之后,实验组护理的满意率高达100%,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护理的满意率82.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普外科涉及到的疾病比较复杂,给普外科相关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果护理人员对普外科的护理工作没有全面的认识,就会极大的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从而延长患者康复的时间。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整体护理是普外科的有效护理方法,对提高疾病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护理的满意度都显著比常规组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这表明在普外科护理中,整体护理的效果比常规护理的效果好。相关护理人员在进行普外科护理的过程中要对整体护理措施给予有效使用,以保证普外科护理工作的效果,促使患者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综上所述,在普外科护理中对整体护理给予科学、合理的使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及患者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生的发生概率,是有效的普外科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护理论文7

  1.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1.1恐惧心理

  肢体突然受到意外创伤,缺乏思想准备,超出了常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产生极端恐惧心理,表现为烦躁、紧张,痛苦,易暴易怒,哭闹喊叫,难以自控等,而且疾病本身对患者也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如血气胸患者可产生极度的胸闷窒息感、呼吸困难,休克患者胸闷、气短、创伤性疼痛等都会产生恐惧心理。患者外伤出血,紧张不安,多见于年老者;害怕缝针带来的疼痛,以女性居多;患儿看到家长紧张,容易造成恐惧心理。

  1.2焦虑心理

  疾病是躯体与精神的双重负担,突如其来的打击,患者不了解病情与预后会产生期待性焦虑,使患者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产生焦虑心理。

  (1)患病性焦虑:急诊患者对疾病的一种心理应激的反应。所有的急诊患者都担心清创后的后果而表现为精神不振,卧床不起、徽言、食欲差甚至拒食、失眠、暗中落泪。

  (2)分离性焦虑:急诊患者清创后离开与其所熟悉或所依赖的人和物。受伤后给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可能因此中断工作和学习。有的担心容貌变丑难以面人;还有的担心失去配偶或恋人。老年人则担心生活不能自理拖累儿女,因此这些急诊患者大多数拒绝清创治疗,情绪烦燥。(3)适应困难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急诊患者清创前后不适应病人角色和不适应新的生活规律和方式。

  1.3抑郁心理

  伤情已诊断明确,已脱离危险期,肢体及头、面部伤残已为患者了解。心理由恐惧转为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对周围事无兴趣,对手术效果持怀疑态度,顾虑重重等。

  1.4失望心理

  失望是个体处于主观认为可取的方案或个人的选择很有限或没有,以致不能为自己发挥力量的状态。此时肢体及面部伤残已成定局,即使医生妙手亦难恢复患者昔日风采,必然为以后的择业或婚恋等造成困难,使患者心灵再次受到打击,产生严重的失望感,表现为悲观绝望、孤独、冷漠、不配合治疗,自暴自弃,甚至萌发轻生念头等。常常表现为目光逼人,呐喊不止,拒绝与医护人员合作。

  1.5过分紧张心理

  这类创伤患者受的伤势并不重,但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事故发生的估计发生偏差及对疾病知识了解甚少而产生过度紧张心理,强烈要求医生作一些不必要的检查,有的还可产生激化性行为,情绪异常激烈,不能很好配合治疗,使抢救工作很被动。

  2.根据清创的不同时期进行心理护

  2.1术前心理护理

  创伤多是由意外事故造成的,所以起病急,病情重,患者面临着生与死,伤与残,多有恐惧感,不知所措,反应比较迟钝,甚至产生过激心态。应加强患者的心理观察及护理:

  (1)首先,向患者解释治疗效果,疾病预后等有效积极明确的信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

  (2)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同情其感受,与其一起分析焦虑和恐惧产生的原因及不适,尽可能消除引起焦虑、恐惧的因素。向患者婉言说明焦虑对身心健康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3)争取其家属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使其解除因受伤后对社会地位、生活能力及经济状态等发生影响的后顾之忧。指导家属不要在病房谈及经济困难等类似问题。

  (4)帮助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应用松驰疗法如按摩、听音乐等。允许患者哭泣,以帮助其祛除肌肉紧张。

  (5)为患者创造安静、无刺激的环境,限制其与具有焦虑情绪的患者及亲友接触。指导家属对患者做一些理解、安慰开导及积极的心理安抚帮助患者总结以往对付挫折的经验,鼓励其积极、健康的处事方式及行为。对患者的合作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6)正确引导患者正视伤残现实,与其共同探讨人生目标,使之身残志坚,稳定患者情绪,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术中心理护理

  病人一旦进人清创室,便感到孤立无援,患者往往表现很敏感,容易猜疑,对生、死、伤、残猜想的很多。特别是在手术当中对医务人员的动作、表情甚至走路速度也特别注意。所以护士不能离开其身旁。

  (1)协助病人处在一个既舒适又利于手术的.体位,同时给病人保暖,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2)告诉病人手术中不会感到疼痛,使其放松。

  (3)手术进行中,要密切观察病人,重视其心态,关心其感受。如病人感到孤独和紧张时,要嘱其放松,并教其深呼吸;病人感到口唇干燥时,用湿棉球湿润其口唇以缓解不适之感;心理暗示止痛和采用抚摸、与病人交谈、欣赏音乐等转移注意力,降低痛感。如果非必要,则不要先给病人打上输液针,以免增加其心理负担。让病人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体贴,使他们有温暖、亲切的感觉,产生安全感,从而缓解紧张、孤独的情绪。

  (4)手术中所有人员要表情如常,集中精力配合手术,动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金属器械的碰撞声,也不要说使患者产生误解的话,以缓和紧张、恐惧的气氛,保证手术顺利的进行。

  2.3术后心理护理

  清创手术后,要进行适当的术后心理护理:

  (1)患者关心较多的是手术成功与失败,是否影响今后工作、生活、家庭和事业等。忧虑重重,思想压力很大,尤其是多处外伤、骨折的患者,很关心创伤处功能的恢复。特别是术后疗效进展缓慢者,值班护士应多巡回病房。根据不同年龄,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和所受教育不同的心理微环境,了解病情及时综合分析,做出准确判断,主动协助患者排忧解难。

  (2)由于术后部分患者伤口疼痛难忍,表现烦躁不安,精神紧张,此时护理人员给患者讲解此手术正常反应的表现,消除患者的顾虑,并给予关心照顾,使其有充分的休息,促进伤口的早日愈合。

  (3)术后康复指导,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向患者讲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适当活动关节,动作要轻柔,以不使切口疼痛加重为原则。分类指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对在校学生,伤口未愈合前勿剧烈运动;对老人要强调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随时有人陪护,特别要注意直接涉及切口位置的运动。

  (4)护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的护患关系,并取得家属配合,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因素,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

  3.结语

  总之,急诊患者的清创术前、术中和术后心理护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为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调动患者内在的心理因素,使心理护理真正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要做到:

  (1)配备专人进行心理护理,要求责任护士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关心、同情患者,让其感觉到责任护士就象她的亲人一样,和蔼可亲。

  (2)心理护理要求责任护士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且对语言表达有一定的技巧要求:

  ①用安慰性语言;

  ②鼓励性和积极暗示性语言;

  ③劝说性语言。

  (3)最终达到调节和疏导患者的心情,消除消极、错误的思维,面对现实,增强和巩固对现实环境和对挫折的耐受性及适应能力。

护理论文8

  第1篇:急性白血病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

  个体化健康教育是一种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根据病人的状况进行相关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配合医师的治疗和患者的恢复活动。全面、整体的看待患者,注重在过程中对于患者的尊重和参与。化疗是急性白血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也会对患者造成很多的不良反应。随病情的发展,患者需反复入院,担负巨额的医疗费用。为了提髙这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必要把个体化健康教育这一充满人文关怀、先进的措施引进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过程中。本文结合实际经验,整理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在20xx年11月~20xx年6月接诊的42名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21名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为实验组。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在16^2岁之间,平均年龄32岁,病程为5~47个月,平均15.8个月。大学学历7例,中学学历9例,小学学历5例。另21人进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在17~60岁之间,平均年龄34岁,病程为4~48个月,平均16.6个月。大学学历8例,中学学历7例,小学学历8例。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包括心理护理、生理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对症护理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法如下;

  1.2.1个体化认知健康教育

  ①化疗前,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评估,包括一般资料、相关知识、心理状况等。根据患者年龄、教育等制定个体化教育方案?进行一对一教育教育,时长在3(T60min:②化疗后,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进行讲解,解答化疗后患者相关问题。特别是重点介绍化疗后骨髓处于抑制期,对无菌护理的要求和重点;③出院前3d针对患者的情况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并根据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状况汇编成册发送给患者和家属,并进行护理满意度的统计

  1.2.2行为习惯个体化健康教育

  ①化疗前,了解患者的状况,协助患者行口腔护理,减少口腔炎症的发病率。指导患者学会肛周护理、皮肤护理等方法。讲解在饮水、营养和食物搭配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促进身体机能的提高对于心态消极的患者可让家属协助;②化疗后,对患者家属讲解患者饮食、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并定期检査患者的状况。每天进行健康教育,时间在lOlOmin。年轻的患者可指导进行身体锻炼,包括慢跑等,年龄大的患者主要进行养生方面的讲解,并适当运动;③出院前一周,评估患者在生活习惯、卫生、健康等方面的不足,针对性的编写注意事项发放给病人[H。

  1.2.3心理个体化健康教育

  ①化疗前患者一般都会出现对化疗的恐惧心理和对疾病的恐惧情绪,护理人员要与家属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面对这一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把患者注意力转移到爱好、生活等方面中。年轻患者可把话题转移到音乐、年长患者可以谈论孩子,根据患者特点引发患者的求生欲:②化疗后患者的身体状况会进一步的恶化,患者承受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痛苦,诱导患者进行情感方面的表达,释放负面情绪。鼓励病人结识病友,对严重自闭、抑郁等患者可请心理医生介入;③出院前,要针对性的给予信念方面的支持,对患者讲解病情的可控性和治愈性。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调节心理的计划建议。如旅游、写作、画画等,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注重加大对患者爱好的认同,帮助患者实现自身价值。

  1.3观察指标

  设计调査问卷,评估患者健康知识和自我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心理状况、并发症情况、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着4方面的内容。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以差异P<〇.05为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讨论

  在新的社会条件背景下,对患者开展更深入的护理模式的条件己经具备,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这一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要求我们在急性白血病中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本文的数据表明,这一方案在急性白血病的护理中是完全可行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具有可视性、时效性,能够促进护理人员责任心和自信心的提高,更加积极的帮助患者。对于患者来说,全面的护理满足了患者心理方面被关怀的需求,能够掌握更多的'护理知识,对自己负责,并配合医师开展治疗。

  第2篇:分析儿童急性白血病中优质护理理念的应用

  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传统护理模式缺陷逐渐显现,患儿的护理服务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但在优质护理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护理,可以有效规避传统护理模式中的缺陷,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理念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1月至20xx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儿童患者80例。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在6~15岁,平均的年龄为(8.00±1.32)岁;白血病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4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46例。将所选患者分成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患儿采用一般护理方式,干预组患儿在优质护理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护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与疾病类型等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方式,包含并发症护理、优化护理及饮食护理等;干预组在优质护理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1.2.1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业务。在实施优质护理的服务前,组织护理人员培训学习,使护理人员充分了解优质护理的精髓与理念,并在日常的护理中贯彻落实。此外,还应加强护理人员对于儿童急性白血病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急性白血病病症,以便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

  1.2.2实时组织急性白血病优质护理知识的讲座。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座与护理人员教育结合,以及文字与媒体结合等方式,对患儿家属与患儿进行宣传教育。因为一旦患儿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属与患儿都会比较悲观,思想负担与心理压力比较大,容易产生失望、恐惧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使用简洁语言为患儿家属、患儿讲解疾病知识,告知患儿及其家属治疗过程易出现的并发症,使其充分了解疾病与治疗过程,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

  1.2.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时刻保持微笑,构建融洽和谐的氛围,使患儿积极配合护理操作。护理人员多为患儿讲一些幽默笑话,转移注意力,使患儿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此外,护理人员可以播放一些轻音乐,使患儿放松,缓解消极情绪,进而主动参与疾病治疗。

  1.3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拟的患儿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儿出院前的护理情况,主要包含护理技术、服务告知、基础护理与健康教育等,总分为100分,其中,0~60分为不满意、61~80分为满意、81~100分为非常满意。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护理后,干预组无1例发生皮肤感染、口腔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1例患儿发生化学性的静脉炎,并发症发生率为2.5%。常规组有2例患儿发生皮肤感染、2例伴有口腔感染、1例伴有化学性的静脉炎、3例伴有出血状况,并发症发生率为20%,干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干预组中非常满意21例(52.5%),满意18例(45.0%),不满意1例(2.5%),患儿家属总满意度为97.5%;常规组中非常满意15例(37.5%),满意18例(45.0%),不满意7例(17.5%),患儿家属总满意度为82.5%。干预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白血病属于造血系统恶性增殖的疾病,会严重威胁到患者健康与生命安全,并且在儿童时期基本为急性白血病'儿童急性白血病起病较急,在发病初期,大部分患儿都伴有发热,并且发热的持续时间长,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关节或是骨疼痛的情况。一旦儿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会使患儿及家属精神深受打击,导致患儿情绪悲观与消极%因此,需要在优质护理的理念指导下对急性白血病患儿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患儿疾病病症及治疗过程,同时向患儿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缓解患儿的精神压力,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本次研究中,护理后干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理念,可以明显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护理论文9

  摘 要:医学护理专业教学的有效方法是什么 医学护理专业教学的有效方法大揭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学和护理模式也在不断的发展、改善。那对于医学护理专业的教学也应该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临床医学的

  关键词:医学护理论文

  医学护理专业教学的有效方法是什么

  医学护理专业教学的有效方法大揭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学和护理模式也在不断的发展、改善。那对于医学护理专业的教学也应该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临床医学的发展需要。本文就针对医学护理专业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详细解析,供大家参考。

  一、护理教学方法的现状

  当前,我们的医学护理教学还依然停留在教师一人独讲,学生被动听课的阶段上,大量的事实早已经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能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使我们的学生的创新性和潜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我们的教师以及所有的医护工作者,必须立足于现实,冷静、客观的看待当前我们在护理教学上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出路,努力改变现状,以力争尽快的改变当前的局面。

  二、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模糊。由干当前的教育大纲对当代的护理学生究竞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方面的具体指引还不是很完善,因此就使得我们的教师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标准缺乏统一的认识,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们应该用明文规定的形式表明我们的护理教学就是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心理素质强,基础知识扎实,人文素养高的综合型护理人才。

  2.缺乏教学理念。我们的带教教师往往教给我们的学生的就是以如何满足病人的需求,努力做好一名好护士为目标,但对于如何做好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则缺乏明确的理念,不能在工作当中针对教学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教学生时缺乏计划性,较少考虑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和实际目标,随意性很强,忽视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当前我们的临床教学多采取的是传统被动的教学方法,即我们的教师在上面一个人讲课,我们的学生坐在下面老老实实的听讲,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的教师不能做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很好的结合起来,长此以往下去,我们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具有依赖性,逐渐缺少了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无异于人为的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当前我们大多数的临床护理教师的学历水平还比较低,在专业知识和心理学、人文学等方面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在人际交往、语言表达以及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好,更多的还是局限于例行讲解和有问才答的水平层面上,对于更进一步的启发性的指导和重点知识的讲述方面还是很缺乏,这严重束缚了护理专业的发展,影响到了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5.教学管理体制欠缺。虽然现在我们的大多数教学医院中都设有相应的临床护理管理体制,但是缺乏临床护理带教标准和带教质量评价标准,无论是专科生还是本科生,其带教计划和评价标准都大同小异,不能真正体现临床教学质量。

  三、针对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的相对措施

  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更新护理教育理念,注重培养护理专业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人才,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人文素养,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的面向城乡医院、社区卫生保健中心等医疗机构,最大限度的保证满足社会的需要。

  2.课程体系设置要合理,提高综合素质。作为整个专业教学计划的核心,优秀的、合理的、富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是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基础。现在,由于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我们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更应该具备足够的预防医学和人文社会知识以及健康教育能力、管理能力,需要我们的学生具备全方位的能力,但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学生更多的还是局限于最基础的打针发药之类的工作,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太少,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的`护理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独立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人才。

  3.增强师资力量,扩宽教学途径。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努力跟上临床前进的步伐,在上课之前进行认真的准备,针对临床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的修正我们的备课内容,将没有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的进行补充,对于陈旧的,临床应用不多的内容少讲或者是删除,对于开放式输液输血法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自学完成,临床上常用的无菌技术,换药技术,急救技术等重点内容需要我们的教师进行反复讲解,务必使我们的学生掌握。

  4.开展情境模拟教学。临床护理工作复杂,而且应急性大,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应急应变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可以在临床的教学过程当中,采用模拟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表演当中去,承担不同的护士职责,要求对其分管病人的病情、诊断、诊疗经过、护理等各方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准确的分析和预测所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采取争取的措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并正确的回答问题。这种情境模拟教学法能让我们的学生较快的适应环境,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并熟练的掌握临床常规工作操作流程和应急处理能力,规范了日常护理行为,增强了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信心。

  5.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要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应该从鼓励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开始,重视开拓思维,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比如有些很简单的操作,如体温的测量,血压的测量,就可以让一些有把握的同学先进行练习,其他的同学带着疑问认真的观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充分的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让同学们感同身受的认识到这种教学方法的魅力所在,以更好的培养起学生的兴趣。

  四、结束语

  临床教学方法直接反映了临床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水平,我们教师应改革教学方法,努力培养那些有临床实践和适应人的能力和知识,以问题为基础、互动教学、演示教学法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体系,并积极推进医疗护理专业教学水平的进步。

护理论文10

  通常来讲SCA病症是现今临床中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病症,该种病症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而一旦患者出现该种SCA病症就需要给于其较为有效及时的相关抢救措施以及护理措施。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1月到20xx年3月之间患有SCA病症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照组,同时选取20xx年4月到20xx年7月之间患有SCA病症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在对照组45例SCA病症患者中有28例女性患者以及27例男性患者,该组所有患者年龄主要是集中在了33岁到46岁之间。其中存在阻塞性房室传导状况患者为40例,其他5例患者则存在室上速传导阻滞状况庄观察组45例SCA病症患者中有26例女性患者以及29例男性患者,该组所有患者年龄主要是集中在了35岁到45岁之间。其中存在阻塞性房室传导状况患者为38例,其他7例患者则存在室上速传导阻滞状况。两组患者在实际患病年龄等方面具有较小差距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抢救护理资料的全面分析,对SCA病症的护理流程以及相应的质量标准等进行重新研究,制定科学规范有效的抢救护理制度并将其实际应用在观察组中。实际抢救护理操作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相关医护人员对患者给于静脉相关药物的实际注射或者是对患者进行电复律操作。

  1.2.2相关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时时心电监测以及观察,进而保障患者身体良好循环。

  1.2.3医护人员对患者呼吸道中存在的相关分泌物给于及时有效的清理进而保障患者呼吸的实际顺畅性。

  1.2.4给予患者进行静脉通道的实际建立。

  1.2.5医护人员给于患者心理方面的良好指导,尊重理解患者并且与患者建立较好的病症沟通关系,此外最大化的满足患者的实际治疗需求。

  1.2.6对患者急性相应管道标识的实际建立同时保证其良好的固定性,对患者管道的实际通畅状况给予严格的观察。

  1.2.7医护人员对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如会阴以及皮肤和体位、口腔方面的有效实施,最大化的保障患者治疗的舒适性同时对相关并发症给予有效避免。

  1.3效果评价

  本研究涉及到的效果评价主要是集中在两方面,其一是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际恢复状况,其二是患者抢救实际成功状况和治疗后实际生活质量。

  1.4统计

  利用计算机SPSS12.0对两组SCA病症患者实际抢救实际成功状况和治疗后实际生活质量等数据进行有效严格统计分析。

  2结果

  2.1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生命体征的恢复状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从心率恢复以及自主呼吸和相应的自主循环方面对比来看,观察组效果更为明显。

  2.2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状况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例数为44例,能够进行正常性的.肢体活动为32例患者,能够进行正常意识活动患者则为38例。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实际例数为32例,能够进行正常性的肢体活动为13例患者,能够进行正常意识活动患者则为12例[8一1'两组患者统计数据对比差异较大。

  3讨论

  综上分析可知相较于对照组来讲观察组的SCA病症患者正常心率的实际恢复时间和抢救成功实际例数以及治疗后实际生活质量等状况较好。两组患者相关统计数据具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对比。对于患有SCA病症的患者来讲及时对以往抢救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加强后续抢救护理方式能够较好的提高抢救实际成功率时也能最大化的提高患者治疗之后的康复率。

护理论文11

  监护仪是能够对多种生理信号实施联合监测,并对异常现象发出警报的装置或系统。传统的多参数监护仪是整体式监护仪,其监测参数和功能是固定的,对监测的生理参数只能进行独立分析,而临床上许多疾病表现为多个生理参数相互关联,因此只有进行关联分析,才能更准确的作出临床诊断。为此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具有热插拔特性并可以进行疾病诊断的可组合多通道监护仪的设计思想。将传统整体式监护仪设计成模块化的插件,插件接口支持热插拔特性,方便临床医护人员自由组合,扩增了监护仪的功能,提高了仪器的通用性和可靠性。另外,通过生理参数的关联分析,系统增加了自动诊断功能,改变了传统监护仪只具有监护功能的特点。由于脑梗塞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由脑梗塞引起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相对较高,对病人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目前临床上对脑梗塞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CT和核磁共振,不但价格高而且实时性差。本课题利用小波变换对脑梗塞患者的心电和血压信号进行监护和特征检测,通过关联分析实现了脑梗塞疾病的自动诊断。另外本系统可针对不同疾病,增加相应的分析软件,实现其他疾病的诊断。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模块化的设计。为完成对脑梗塞疾病的诊断,本课题主要设计了心电测量模块、无创血压测量模块、有创血压测量模块,其他功能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的增加。

  2、热插拔功能的实现。在对重症病人或外科手术进行监护时,有时需要对不同的参数进行监护,或者在模块出现故障时,需要更换监护仪的功能模块,而对病人的监护又不能够中断。为了满足这个要求,本课题设计了具有热插拔功能的通用接口,实现仪器的不中断监护即可更换功能模块的可能,增强了监护仪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3’、大鼠脑梗塞模型的制作及信号提取。由于大鼠的许多生理特征与人体相似,可以通过大鼠疾病模型的建立,分析其生理参数的改变而对人体生理参数作出预测,进行人体疾病诊断的模拟研究,所以本课题选用大鼠代替-人-体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本实验选用光化学方法制作大鼠脑梗塞模型,提取其心电和血压信号。

  4、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血压信号去噪及特征检测。生理信号大多都比较微弱且常常含有大量的噪声,通过小波变换,将噪声和有用信号分解到不同的尺度上,变换小波系数,将有用信号和噪声区分开来。同时,通过计算小波变换的极大值,检测出心电信号的特征值。

  5、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心电与血压信号特征的关联模型。通过临床医生的长期观察发现,在急性脑梗塞期,病人的血压信号和心电信号的生理参数会同时出现异常,表现为舒张压和收缩压的持续增高,心电信号 T波低平或倒置、S-T段异常、Q-T间期延长等异常波形。通过大量实验,采用关联分析技术建立了脑梗塞疾病的心电和血压特征的'关联规则模型,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摘要4-6

  Abstract6-11

  第一章 绪论11-16

  1.1 引言11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1.3 监护仪及信号关联分析的研究现状12-15

  1.3.1 监护仪器的研究现状12-13

  1.3.2 信号关联分析的研究现状13-15

  1.4 论文研究内容15-16

  第二章 脑梗塞疾病的发病机理及与心电血压的关系16-20

  2.1 引言16

  2.2 脑梗塞疾病的发病机理16-17

  2.3 心电信号及与脑梗塞疾病的关系17-18

  2.3.1 心电波形及临床意义17-18

  2.3.2 心电信号与脑梗塞疾病的关系18

  2.4 血压信号及与脑梗塞疾病的关系18-19

  2.4.1 血压及临床意义18-19

  2.4.2 血压与脑梗塞疾病的关系19

  2.5 本章小结19-20

  第三章 心电与血压信号关联分析的原理及实现方法20-33

  3.1 引言20

  3.2 小波变换理论20-27

  3.2.1 小波变换概述20-25

  3.2.2 小波降噪的基本原理25-26

  3.2.3 小波变换的奇异点检测26-27

  3.3 数据挖掘理论27-32

  3.3.1 数据挖掘的分析方法27-29

  3.3.2 数据挖掘的功能29

  3.3.3 关联规则方法29-31

  3.3.4 数据挖掘的流程31-32

  3.4 本章小结32-33

  第四章 可组合多通道监护系统硬件电路设计33-63

  4.1 引言33

  4.2 系统总体设计33-34

  4.2.1 总体设计思想33

  4.2.2 系统硬件设计33-34

  4.3 系统模块设计34-46

  4.3.1 心电测量模块设计35-41

  4.3.2 无创血压模块设计41-44

  4.3.3 有创血压测量模块设计44-46

  4.4 系统主机背板的设计46-62

  4.4.1 背板与各模块间接口设计47-56

  4.4.2 主机背板与计算机的接口设计56-62

  4.5 本章小结62-63

  第五章 可组合多通道监护系统软件设计63-83

  5.1 引言63

  5.2 系统模块软件设计63-69

  5.2.1 心电测量模块软件设计63-64

  5.2.2 无创血压测量模块软件设计64-68

  5.2.3 有创血压模块软件设计68-69

  5.3 系统主机背板软件设计69-78

  5.3.1 数字逻辑电路软件设计69-73

  5.3.2 USB接口软件设计73-78

  5.4 计算机的软件设计78-82

  5.4.1 驱动程序设计78-81

  5.4.2 应用程序设计81-82

  5.5 本章小结82-83

  第六章 动物实验及大鼠生理信号的获取83-90

  6.1 引言83

  6.2 实验方法83-88

  6.2.1 实验动物83-84

  6.2.2 大鼠缺血性卒中光化学模型建立84-86

  6.2.3 大鼠心电信号的采集86-87

  6.2.4 大鼠血压信号的采集87-88

  6.3 信号采集系统数据的提取88-89

  6.4 本章小结89-90

  第七章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心电和血压关联模型的建立90-107

  7.1 引言90

  7.2 基于小波的信号去噪90-93

  7.2.1 基于小波的心电信号去噪90-92

  7.2.2 基于小波的血压信号去噪92-93

  7.3 基于小波的信号的特征点检测93-99

  7.3.1 基于小波的心电信号的特征点检测93-98

  7.3.2 基于小波的血压信号的特征点检测98-99

  7.4 心电和血压关联模型的建立99-106

  7.4.1 数据准备99-102

  7.4.2 心电血压信号的关联模型建立102-106

  7.5 本章小结106-107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107-110

  8.1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107-108

  8.2 主要创新点108-109

  8.3 展望109-110

  致谢110-111

  参考文献111-116

  附录116-117

护理论文12

  新生儿败血症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在新生儿时期该病的发病罕和致死罕都比较局,是在新生儿期很严重的的疾病之一。在对新生儿畋血症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可以使患儿早日康复,避免并发症的出现。现选取65例患者施行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3年1月?2015年7月在我院救治的新生儿畋血症患者65例,实验组患者33例,对照组患者32例,顺产30例,剖腹产35例,患儿的男女比例为29:36,年龄1~30d,平均年龄为(13.3±2.22)d。呼吸道感染18例,肺炎患者12例,皮肤感染14例,跻部感染10例,肠炎患者有11例,所有患儿均被认定为感染新生儿畋血症。两组患儿在&方面表现差异细微,无统计学意义(一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与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即控制病房的居住环境,使病房温度、湿度适宜患儿恢复。对患儿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施加个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有:(1)母乳喂养:用母乳喂养婴儿可以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抵抗力,提升婴儿智力。母乳中富&多种新生儿需要的营养成分,含有适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以及&种维生素,能够使婴儿吸收足够的营养,健康发展。所以向畋血症患儿父母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鼓励母亲用母乳喂养孩子。但对于一些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吸允能力差以及病情恶劣的患儿应该采取其他措施。同时在母乳喂养时也应该实时监控母亲的身体情况,使母亲的身体达到健康状态,患儿的母亲有感染情况时应该停止直接母乳喂养避免病情加重。(2)新生儿身体护理:新生儿身体&方面不成熟,脆弱且%感染,对于新生儿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小心谨慎并且全面细致。要及时更换暖箱中的小垫子以预防发生院内感染。

  在新生儿的肩部和颈部之间加小方巾,使患儿肩部略抬高,维持气道通常。在病情的允许下可以将早产儿置于俯卧位,通过这种体位使患儿的呼吸规律减少暂停。每天不定时的将婴儿抱在怀中抚摸,给与安全感。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败抚触,匣于孩子神经系统更好的发育。要经常检查新生儿的口腔,脐部,腋下,会阴,对其分泌物质取样检查。另外要给新生儿勤洗澡换衣,使新生儿身体时刻保持清灾干燥的状态避免糜烂发炎。一旦发现要及时进行医疗救治,预防并发症。新生儿畋血症的并发症有化脓性脑膜炎、肺炎、肺脓肿、骨髓炎等,新生儿畋血症的并发症每一种都能对新生儿的健康产生咸胁,新生儿畋血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化脓性脑膜炎,一般要进行腰穿检查,对其他的并发症亦要提高警惕,早败检查。护理人员要给新生儿勤换尿布,最好使用一次性尿布,若没有,则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棉布,并每隔lh换一次尿布。

  每日洗澡后,用双氧水檫净跻部,用等抒盐水檫洗,再涂碘伏。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感染性病灶,要及时处理,用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或使用药物加以干预。(3)预防感染与健康指导: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规定,在为新生儿护理时穿戴无菌衣和无菌手套,带好消毒口罩,彻底断绝病菌的浸尺。在照顾新生儿时也应该关心到新生儿的父母,为新生儿父母普及相关的护理、消毒卫生知识,不光医护人员需要懂得护理知识,婴儿父母也需要了解才能给新生儿畋血症患者最细心、最周到的治疗。在患儿出院时,要对家属进行健康宣传,使家属懂得更多的,以详细指导家属对患儿的喂养、健康体检频率、预防接种及早期教育等,预防家属因知识缺乏可能对新生儿造成的不良影响(4)药物治疗:新生儿畋血症患者通常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采用静脉内用药。早期感染(48?72h内发病)和迟发感染(48?72h后发病)都应该及早治疗,使用抗生素越早越好。其他的还可以使用诸如适量的经口与经静脉营养疗法;水、电解质的合理补充;&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补充。

  1.3评定标准本次实验的评定标准为显效、有效、无效,把显效、有效作为总有效率。新生儿畋血症患者好转,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临床症状缓解为有效,但病情并无好转,或者病情加重都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f牛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〇.〇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新生儿畋血症患者共65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33例,20例护理显效(60.6%),12例护理有效(36.36%),1例护理无效(3.03%),护理有效率为96.96%。对照组32例,9例护理显效(28.12%),15例护理有效(46.87%),8例护理无效(25%),护理有效率为71.99%。对新生儿畋血症患者在实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新生儿畋血症的症状,促进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的恢复,新生儿在护理过程中的吵闹现象也降低,对于护新生儿畋血症的并发症也能够进行很好地预防,对于一些病症的发现也更及时有效,护理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个性化护理不R能够照顾到新生儿的身体情况、心理状况,还对新生儿的家属的情绪也有顾及,极大地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有效地改善了医患关系,对促进医患关系也有好的影响。把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进行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P<0.05)。

  3讨论

  新生儿畋血症是在新生儿群体中比较常发的疾病,新生儿时期,身体&方面都比较脆弱,%受病菌感染,在这个时期不加以重视细菌就可以通过诸口腔、脐部等从新生儿%受感染的区域通过&种途径浸尺新生儿的血液循环系统。新生儿畋血症可发生在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宫内主要是通过胎盘传播感染;分娩过程中由产道细菌感染引起;生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浸尺皮肤、黏膜,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脐部是最%受感染的部位。

  新生儿产时有呼吸抑制而经过复苏干预、羊膜破水时间过长(>24h),母亲有产时感染或发热。随着全身炎症反应综含征,SIRS)研究白勺深尺,畋血症的定义也在不断的扩大,&括内源性感染因子(如肠道菌丛)启动以后所引起的全身炎症与感染。

  造成新生儿畋血症的病菌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病原菌,欧美国家40年代以A组涪血性链球菌占优势,50年代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60年代以大肠杆菌占优势,70年代以后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成为最多见的细菌,大肠杆菌次之,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沙门菌也颇重要,近年来表皮葡萄球菌成为美国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我国仍以大肠杆菌(多具有K1抗原)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和L细菌(以研究所定名)感染常有报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不断增加,GBS虽有报道但不多。在新生儿中尽管已有SIRS的报道,但畋血症一般主要是指血液中有细菌存在并持续繁殖,通过血培养可获得阳性细菌结果的一种病理过程。新生儿畋血症由于误诊,治疗往往不太得力,因此很容%造成严重的后果。其最重要的是化脓性脑膜炎、肺炎、肺脓肿、骨髓炎、肾盂炎以及蜂窝眼组织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都是非常严重的疾病,致死率高,因此而带来的后遗症也多。化脓性脑膜炎自不必说,骨髓炎可能造成肢体残疾,肾盂炎也可能发展成为终身疾患。新生儿畋血症还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新生儿畋血症要及早预防和治疗这个疾病一直以来危害着新生儿,利用更加科学更加个性化的护理方式能够使新生儿畋血症患者的病情改善,挽救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

  新生儿畋血症病情发作时没有症状很容%就被忽视,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症状,比如呼吸宭迫、心率加快、低血压、体温不稳、黄疸、肝脾肿大、面色青灰等,这些症状在其他的病症中也可能会发生。但是新生儿畋血症的病情一旦发作就很难控制,会很快恶化,新生儿又处于比较脆弱容%受到防害的时期,所以对于新生儿畋血症的护理工作有严格的要求,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细心,同时拥有丰富的照顾新生儿经验,能够对新生儿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随时检查新生儿的身体&项指标,确保新生儿畋血症患者病情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畋血症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措施之后在加以个性化护理,能够更好的治疗患儿,可以对新生儿畋血症的患者的身体&项指标严密监控,随时发现身体变化,能够提早发现并发症同时还能够安抚患儿父母,一举多得,对于新生儿畋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非常显普,可以加以推广,造福更多的新生儿畋血症患者,挽救更多的生命,挽救更多的家庭。

护理论文13

  摘要:

  目的讨和分析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实现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提升小儿内科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我院近2年以来在儿科就诊的168例患儿在护理方面的投诉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针对问卷中显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到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如护理人员频发护理错误、护理人员擅离职守、护理人员技术欠缺、医疗费用较高、护理态度厌烦等,针对这些问题对应提出解决策略,使得护理沟通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结论小儿内科护理沟通是实现医疗服务高效性的主要实施者,应树立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以科学适宜的方法安抚患儿情绪,做好院内患儿护理工作,同时注意家长的情绪安抚,规范化护理操作,提高小儿内科护理沟通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儿内科护理;沟通;护理质量;有效性

  0引言

  对内科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恢复来说,护理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护理不仅对患者的恢复作用较大,还对科室乃至医院的名誉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内科护理质量的提升与护患之间的沟通有着直接关系,特别是在小儿内科,患儿在就诊时往往会产生哭闹、焦虑,甚至是抵触行为,导致护患之间的沟通出现严重的障碍,再加上患儿家属出于对孩子的.担心和爱护,常常也会与护理人员产生冲突,难以与护理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1]。所以,促进小儿内科良好护理沟通的实现,是构建优质护患关系的重要前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近2年来发生的168例小儿内科护理投诉情况为例,投诉的方式以患儿家属的口头投诉、满意度调查以及院长热线为主,投诉人员均为患儿家属,被投诉者为小儿内科护理人员共计42人次。

  1.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针对小儿内科患儿家属投诉的主要内容进行统计和整理,调查的内容包括小儿内科护理人员的态度、技术、是否擅离职守、医疗费用、护理差错等。

  2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8份,问卷回收168份,有效问卷168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调查问卷的结果如表1所示,调查结果表明,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在于护理人员频发护理错误,共28例,所占比例为16.7%;护理人员擅离职守,共42例,所占比例为25.0%;护理人员技术欠缺,共28例,所占比例为16.7%;医疗费用较高,共25例,所占比例为14.8%;护理人员态度厌烦,共45例,所占比例为26.8%。

  3讨论

  3.1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在小儿内科护理沟通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护理人员态度厌烦。这是因为在小儿内科就诊的患儿年龄较小,患儿哭闹现象非常频繁,护理人员对患儿态度容易产生厌烦,再加上护理人员工作责任感欠缺,并没有做到工作中以人本为的护理理念,由此产生了护患之间的沟通问题[2]。护理人员擅离职守、护理人员频发护理错误、护理人员技术欠缺也是造成小儿内科护理沟通问题的常见原因,这源自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养水平不高,当患儿发生突发状况时,护理人员没有及时进行护理,或者是采用了无效的护理方式,还有的护理人员甚至擅离职守,这些都引起了患儿家属强烈的不满,从而产生家属的投诉行为。还有的患者因为医疗费用较高而投诉,这是因为护理人员并没有提前将费用信息告知患儿家属,导致护患矛盾增加[3]。

  3.2小儿内科护理的问题解决对策。

  3.2.1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对护患之间的沟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应要求护理人员树立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科学适宜的方法安抚患儿情绪,做好患儿护理工作。具体来说,首先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改变护理态度,避免擅离职守和出现护理过失;其次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技术方面的培训,平时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积极参加各类护理知识培训和护理再教育,提高自身的护理技术,从而为患儿提供专业护理服务;最后护理人员应有足够的耐心,并能够进行换位思考,时时为患儿着想,一旦患儿出现突发状况,护理人员能够以过硬的专业技能实现护理的规范化操作[4]。

  3.2.2加强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小儿内科患儿一般自主性较差,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往往表现为哭闹、焦虑、抵制等行为,这种情况下应学会与患儿沟通和交流。除此之外还应多与患儿家属沟通与交流,多以家属和患儿的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做到理解和体谅[5]。尤其是在进行一些重要的护理治疗之前,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并且告知家长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费用等信息,征求得到家长的同意或认可。

  3.2.3公开收费标准:由于医疗费用问题导致护患沟通的现象很多,因此在患儿入院之初,护理人员就应该将医疗费用的相关收费标准告知患儿家属,在使用过重药品之前要得到家长的认可。如果患儿家属出现质疑,护理人员应予以耐心讲解,从而得到家属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蓓.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xx(11):88-90.

  [2]叶晖.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医问药:学术版,20xx,10(3):296-297.

  [3]李凤香.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xx(5):138-138.

  [4]杜燕华.浅谈护理干预在小儿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58):271+200.

  [5]刘海霞.人性化服务在小儿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xx,(13):117+122.

护理论文14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障碍 护理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运用“思考护理”,了解每个患者特殊的身心反应与需要,在疾病的初期、中期和后期,通过心理护理的干预,恢复患者的身心平衡与协调,使心理护理作为一种外在社会力量,不仅帮助患者身体康复,而且能帮助患者获得心理康复。

  在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介于学校和社会的过渡阶段。一方面家长认为大学生仍是未经世事的孩子,对他们的物质生活呵护有加;另一方面学校和社会又把大学生认同为社会成员,要求他们独立自理。尤其是考入我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尖子,因此竞争相当激烈,常使他们的心理压力处于紧张而矛盾状况中,更由于长期以来学校缺乏心理教育,使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率逐年增加。国内外报道,约有10%的大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笔者从事大学医院护理工作多年,在工作中,对许多由不同原因所致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进行了护理干预,有以下一些体会。

  心理护理在疾病初期中的作用

  每个人有其社会、文化、环境、心理、生理等不同背景,这些背景因素会影响他们的健康,医护人员不仅要医治病人疾患,也要关心病人的身心社会各个方面,给予适合其身心需要的护理,这样的护理才是量体裁衣式的,而非千篇一律式的。我校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是学校里的佼佼者,有着强烈的优越感与自尊心,但进入本校以后,发现其周围强手如林,各方面的竞争异常激烈,加之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都发生了骤然的`变化。使部分大学生无所适从,适应不良,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我院经常遇到一些病例(学生),因自觉不适而就诊,但各项检查结果均属正常,药物治疗对他们多数无效果,但其仍坚持主诉有不适的感觉,影响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这种症状出现通常是因学习压力过大,心理负担太重而造成。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自己或社会对其有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值,但当无力完成时,就会使他们很容易发生心理应变,如再不能有效控制或消除,则不了避免心身疾病会随之而发生。最终由心理障碍发展成器质性病理改变。

  病例1:xxx,男,19岁,大学二年级。因头痛,睡眠质量差,人院。病人曾于门诊诊治多次,症状无改善,入院后各项检查均属正常,临床诊断为神经衰弱,给予口服安神、镇静、镇痛类药物治疗,症状依然无明显改善,病人情绪低落、不安。在交谈中得知该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在中学时期成绩一直很好,高考保送进入我校,入校后给自己定下了很高的人生目标;平时刻苦学习,但考试成绩总不理想;人校后寒暑假均未回家,除了考虑到家境问题外,更多的是想通过加倍努力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为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但一年的学习过去了,学习成绩依然没有起色,而头痛、精力不集中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在了解到他的这些情况后,我们针对他的特点给予心理指导:

  首先肯定该同学在学习方面积极上进的精神,同时辨证指出全国重点大学是优秀学生荟萃的地方,但是第一名只允许一名;对自己的能力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应及时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开导他,将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和综合性的,在学校里学习平平的人,将来在事业上也一样可以有所突破。而且指出今后在未来的社会里,象他这样拥有吃苦耐劳、积极上进特点的人才,更加有可能获得成功。

  通过多次交谈,该生终于对未来重新树立信心,情绪逐渐平稳,症状陆续消失。出院后也曾多次与他联系,得知其学习、精神和身体状况一直正常。

  护士作为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的医务人员,如何能在护理工作中重视早期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要能理解病人情绪,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从病人的语言和表情中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亲切的语言,细心的照料,使学生感到尤如在家中一样得到关心和爱护,从而对护士增加了信任感。通过及时的心理护理,提高了病人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尽早恢复健康。 心理护理在其他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有一些学生本身患有疾病,心理并无明显障碍,也应重视对其的心理护理。青年人的情绪是强烈而不稳定的,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倘若病情稍有好转,他们就盲目乐观,往往不再认真执行医疗护理计划,不按时吃药打针,而去上课,但病情一有反复,又会悲观失望,情感变得异常抑郁而捉模不定,由于疾病的巨大挫折,出现严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经常反复住院。

  病例2:xxx,男,15岁,少年班一年级。患自发性气胸入院,经过常规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控制,但仍需卧床休息。然而该生自认为并无不适,就继续照常上课,与同学一起活动,结果又接连两次气胸复发,给生活、学习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因此留级两年。由以上原因,导致发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精神紧张与焦虑,担心疾病无法彻底痊愈,影响到大学学位的获取,情绪十分低落。

  针对该患者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差的特点,在护理中反复耐心地对他讲解有关自发性气胸的常识与注意事项,并要求他一定要遵守院规,配合治疗。经过多次引导,病人终于能做到主动配合治疗,病愈出院后再未复发,直至毕业。

  以上病例充分说明尤其是护理人员必须密切注视病人的心理变化,实施正确的心理保健和行为指导,使患者理解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了解自身存在的心理缺陷,通过正确的心理疏导方法,增强自我调整心态,自我平衡处境,自我修正错误。

  心理护理不当可能造成的后果

  由于现实中的大学生活与其理想中的生活有很大差距,常常使大学们的心理矛盾日趋严重。轻者苦闷、牢骚,重者可发生心理失控,导致校园自杀、暴力等事件时有发生。是因为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时代的身心发育趋向成熟过程之期,尤其心理发育由于种种社会因素尚不健全,对社会和人生缺乏深刻认识等原因。

  病例3:xxx,男,22岁,大学四年级。因失恋导致神志恍惚,人院诊断为忧郁型精神分裂症,住本市某精神病院治疗,2个月后病情无好转。某夜从医院出逃,并自杀,我们认为:患者在患病入院后,加重了患者心理负担;而目前医院对精神病人治疗仅注重药物控制,而忽视心理疏导的倾向,造成不能及时有效控制病情,导致这次不可挽回结果。如若在日常人际交往中,能更多地把精神障碍当作一种普通的疾病来对待,更多地给予关怀;医护人员能多重视心理护理,定可避免一些严重后果事件发生的。

  愈后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在日常工作中,常发现有些学生所患疾病已痊愈,但仍不愿出院,分析这些学生多伴随内向性格,在住院期间得到医护人员悉心照顾后,产生依赖性,害怕回到原来的环境中去。护士应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战胜自我,针对性的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向他们作宣传教育并作解释,启发和指导他们尽可能进行自我护理。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我们常以护士、朋友、姐姐、母亲等不同的角色出现在学生患者面前,以这些角色的转换,可以更好地贴近患者,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情感,了解他们的需求,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爱护他们,指导他们的心理、生理康复。

护理论文15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20xx年2月—20xx年2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急诊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5例。对照组中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龄21~67岁,平均(42.9±3.8)岁;交通事故59例,利器刺伤9例,高处坠落5例,砸伤2例;单脏器损伤47例,复合伤25例,挤压伤3例。干预组中男性44例,女性31例;年龄22~69例,平均(43.8±4.8)岁;交通事故56例,利器刺伤10例,高处坠落6例,砸伤3例;单脏器损伤45例,复合伤26例,挤压伤4例。所有患者的急救时间均在伤后1~5h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严重创伤急诊患者在入院前的护理方式以抢救为主,急诊护士根据ABBCS的方法开展具体实施,A(airway):起到是否有堵塞现象;B(breath):呼吸的频率和动度;B(bleeding):患者主要伤处;C(circulate):末梢循环、脉搏血压;S(sense):患者的意识处于何种状态[2]。在接受患者后,立即开展实施全面监护实时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严格保证呼吸道与经脉通道的顺畅。并开展输液处理,剂量1000~20xxmL,避免休克情况。密切监控患者病情变化,如发生病情加重情况立即上报并采取手术治疗方式。

  干预组护理方法:对干预组的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全程干预措施,具体的操作遵循以下几点:①病人入院后跟随医生展开有效访视工作,全面的了解患者创伤、疼痛及空饱腹状况等,掌握患者基本情况作为开展的护理措施的`基本依据,避免干预措施不良或并发症情况。②在观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同时,开展适合的心理安抚工作,消除不良心理问题及焦虑情绪。依据患者个人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术前准备,降低B超、X线、CT等相关检查的时间。③积极配合医生开展相关手术操作,术前迅速稳妥的准备手术需要的各种仪器与器械。④在手术接手后,检测患者血压、脉搏、意识等情况,对患者的病情做好记录并开展评估。向患者及家属教育宣导术后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并对患者实施心理调节干预,避免加重病情。

  1.评判标准

  ①抢救成功率以患者的临床表现作为判断依据,经急救后无死亡且各项指标均有改善,病情对生命与活动无影响的患者均为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例数/总例数;②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看展满意度调查工作,对护理方式、时间、结果等情况均未表示不认同的视为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综述;③监测急救后的并发症情况,1位患者出现1种或1种以上的并发症作为1例并发症情况。以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情况作为评判标准,观察患者具体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后准确记录,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2.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2检验比较组间差别,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口数量逐渐增多,环境与交通等情况也逐渐发生变化,致使严重创伤患者的数量出现了增加趋势。这些创伤的发生往往是不可预见的,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并且严重创伤急诊病人的病情变化通常十分迅速,伤情一般比较严重和复杂,这就要求医疗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治疗和护理水平[4~5],护理过程中需要把握抢救时间、观察各项体征及预防并发症情况,依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保证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研究通过对75例患者在基础抢救护理的方法上增加全面整体的干预模式,患者成功抢救率89.33%,并发症发生率9.33%,患者及家属满意程度为86.67%,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救治效果。与仅接受基础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护理效果有一定优势,充分说明在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护理中需要增加具体有效的护理办法,投入更多的具体措施,能够有效增加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在陈桂莲[6]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研究中,在护理干预过程中通过强调抢救时间保证与护理手段加强,最终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说明在严重创伤的护理工作中应加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护理的效果。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护理中需要护理人员提高自身能力,保证各环节的连续性,争取更多的急救时间,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程度。

【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在骨科护理的应用论文10-09

护理培训护理教育论文10-09

护理安全论文10-08

护理礼仪论文11-15

有关护理的论文10-09

临床护理的论文05-15

护理专业论文05-18

护理论文05-20

论文护理模式转变对高职护理10-08

眼科护理论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