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教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教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教学教案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章年、月、日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小学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绍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最后是算出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3、教学重点、
难点: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和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是教学的重点。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教学难点。
关于练习题的编排,编者是按照新授内容的顺序安排的,形成多样。第1题是先练习了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再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第二、三、四题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条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
(2)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3)理解、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几条目标既有知识层,又有运用层,而且概括了本课时的知识点,明确、具体、可测。
二、说教法
1、教法上:
①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步步扎实。②尽量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努力体现目标教学特点,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进率时,我是通过让学生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通过教与学的双向反馈,使教师更加清楚学生对这一教学重点的掌握情况,使下面的教学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幻灯片演示近几年二月份的天数,学生通过动脑、想、说、总结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2、教具准备:分句课本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年历、幻灯片、录音机等。通过这些教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发现规律,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通过让学生观察、看书、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时,首先利用年历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等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观察幻灯片中二月份的天数发现每四年一闰的规律。再经过计算19804和19864得出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一说教学过程程序。因为这是年、月、日的起始课,所以要有个好的开头,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让你们猜个谜好吗?请同学们注意听:有个宝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可以知道:在日历上我们可以找到某年、某月、某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年、月、日的认识,(板书课题)。这样,通过学生猜谜语和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导入课题,既直观形象,过度又自然,同时好能激发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为下面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特点,我分两次口述学习目标,我是这样出示学习目标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节课首先要完成哪两个任务吗?我来告诉你们,第一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年、月、日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第二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这样出示目标既不枯燥乏味,又不死板,还能让学生记得住,激发求知欲。
出示完目标后,教师将沿着这条线去教,学生也将沿着这条线去学。通过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初步学会看年历并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等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看年历,你知道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每个月各有多少天?看完后请同学们打开书80页,这是1993年的年历,请同学们根据鸭博士提的问题认真观察年历。由于问题简单,学生看完后会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28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在学生熟悉了年历之后,借助于他们平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和想象力,把抽象的时间与具体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1993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国庆节是几月几号?你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号?你能用铅笔把它圈出来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建立起了较长的时间观念,巩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顺利地完成了前两个任务。
在学生知道什么是大月,什么是小月后,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从而引出二月。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发现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板书29天),写完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平、闰年)。这时,我口头出示第三个学习目标: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能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就是我们将要完成的第三个任务。出现了平年和闰年后,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平年和闰年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听一段录音:你知道吗?。这个录音既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完录音后,我用幻灯出示了1980年到1992年二月份的天数,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讨论,自己发现四年里有三个平年和一个闰年的规律,并经过计算得出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从而学会判断方法。这样既加深了理解、记忆,还培养观察、概括能力,突破了。
三年级教学教案2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出示一种动物玩具)在生日当天,我收到了朋友的礼物。猜猜朋友为什么会送这个礼物给我?(引出生肖)
2.你属什么?你的家里分别是属什么的呢?(指名答)
3.你还知道哪些属相?(课件一一出示十二生肖,引导学生观察辨认)
4.十二生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我们用十二种动物作标志,一种动物作标志,一种动物表示一个生肖,也就是一个属相。为什么古代的人们会把这十二种动物作为生肖呢?这里边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十二生肖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词,遇到不懂的词画和问号。
(三)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小组合作认读生字,讨论识字方法。
2.汇报交流。
(1)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最难读?哪个最容易读错?
(“生肖”的“肖”的读音是xiào,不要读成xiāo,这个字用作姓解时才读xiāo)
(2)各种方式读生字。
(3)去掉拼音,你还会读生字吗?先自己试试,然后请小组长拿出生字卡片,在组内抽读生字,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
(4)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并记住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3.课件出示生字词,小老师“开火车”领读。
生肖神庙奖励将要缓缓老态龙钟
迈着除夕夜步伐偷偷蛇洞垂头丧气
4.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讨论交流。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答非所问:回答的不是要问的。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沮丧的神情。
信以为真:把假的当作真的相信。
除夕夜: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悠然自得:悠闲从容,心情舒畅。
5.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得不准的字加以纠正。(注意“将”,“蒙”两个字的读音)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好呢?
重点指导:
“励”的左半部是“厉”,不要写成“历”。
“丧”的第一笔横宜短,第二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横写在横中线上,比第一横略长,下半部分不要多加一撇。
2.自由练习,每个字写两遍。
(教师巡视,及时评价,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五)自读课文,概括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体知道如何用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二、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你能按顺序说出十二生肖吗?
2.我们以前背过一首关于十二生肖的儿歌,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拍手读读。(课件出示儿歌《生肖歌》,帮助学生记忆生肖的先后顺序)老鼠前面走,马儿跑得欢,跟着老黄牛,羊儿山坡走,虎一声吼,猴子翻跟头,兔子抖三抖,金鸡喊加油,上龙在游,黄狗守门口,草里蛇在扭,肥猪睡不够。
3.再读读课文,想想老鼠为什么能排行第一?用“——”画出重点词句,并仔细体会。
4.汇报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抓住以下重点词句体会并指导朗读。
(1)“不知怎么,猫把拜年的日子忘了,他去向老鼠打听。精明的老鼠答非所问地要猫放心睡觉好了。”(老鼠没有回答猫的问题,而是要猫放心地睡觉,说明它已经在想办法,要赶在猫之前来到神庙)
比较句子:精明的老鼠答非所问地要猫放心睡觉好了。老鼠要猫放心睡觉好了。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指导朗读,读出老鼠的狡猾、精明)
(2)“那尖嘴巴老鼠,早在大年三十夜就溜到牛棚顶上,一直观察着四周的`动静。初一清晨,他见老牛出门了,就偷偷蹿到老牛背上。”(精明狡猾的老鼠蹿到牛背上随牛去神庙。指导朗读)
(3)“庙门打开的一瞬间,尖嘴巴突然从牛背上跳进门内,大声叫道:‘我是第一名!’”(“一瞬间”形容时间很短,这只老鼠不仅狡猾,而且挺机灵,出其不意地抢在老黄牛之前跳进门内,获得了第一名
比较句子:庙门打开的一瞬间,尖嘴巴突然从牛背上跳进门内,大声叫道:“我是第一名!”庙门打开的时候,尖嘴巴从牛背上跳进门内,叫道:“我是第一名!”你认为哪句写得好?为什么?(指导朗读,读出老鼠的机灵)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1.指名分角色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感情和语气。
2.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小动物最可爱。
(三)复述课文
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肖、庙、将、励、钟、缓、除、迈、伐、偷、蛇、丧”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蒙”。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体知道如何用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三年级教学教案3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色
4、体会荷花的美。
5、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色。
3、体会荷花的美。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1、2自然段。
4、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荷花教学持图,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荷花图。板书课题。释题。
2、介绍荷花。
夏季花开,又称练。属草本植物,生在浅水中,地下茎肥大,有节,叶圆形,花大,淡红色或白色,有香味。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
2、组词。
3、读生字词。
三、学习课文。
1、听放录音带。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3、汇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弄懂什么就说什么)
4、师进行归纳。
《荷花》一课就如大家所讲的,描写了“我”看到的一幅画面;荷叶很大很多,荷花很多很白很美。“我”差点儿以为自己是荷花了。
5、师引导启发。
哪几个自然段写荷花?(第2、3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写“我”因以为自己是荷花?(第4、5自然段)
6、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师问:“我”为什么要跑?(因为“我”闻到一阵清香,知道荷花开了。)
(2)自由读第2自然段。(读后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读后师归纳。
板书:
叶挨挨挤挤大圆盘
荷花不少半开
花全开
含苞
(3)引导看图,认识荷花的美。
四、。
美丽的荷花吸引了“我”,我还会发现哪些更美的,明天再学。
五、质疑问难解答。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1。
三年级教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法?知道守法的重要性。
2.了解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法。
3.树立做守法小公民的决心。
教学难点:
本课概念性的东西比较多,较为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难度。
解决方法:
多设计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教学过程:
一、合作学习:什么是法?
问题:我们做事都要有一个规矩,这个规矩就是“法”。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活动有了法则就能顺利进行?
交流:做游戏时候,要有规则。 人多拥挤时,要排队。
小结:是的活动有了法则就能顺利进行。“法”能很好地保护我们每个人的利益。
二、采访专家:了解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法。
1、记者采访:
专家:校法制副校长:孟昭华指导员 校法律顾问:张琴律师
记者:学生们自由发问自己心中一切有关法律问题的疑惑,由专家们进行针对性的普法宣传。
2、总结宣传:由专家总结介绍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法。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有关父母对于子女的.抚养与教育义务的相关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
三、模拟法庭:导行。
环境布置:模拟法庭,设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陪审团。
审判专题:
1、事关县长(教育重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怎么生活(宣传重点:离异且不生活在一起的父或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与教育的义务。)
3、外号的烦恼(教育重点: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情况严重时有可能触犯法律,受到制裁。)
四、讨论总结:争做“守法小公民”
讨论的第一个方面:守法好处多。
讨论的第二个方面:我们还可以在那些方面做到:更好地遵守法律?
三年级教学教案5
学习目标: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3.能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述。
4.认读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背诵古诗《游子吟》。
5.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
1.选定凝聚着父母之爱和回报父母之爱的照片、录像、玩具或小礼品等。
2.准备为回报父母之爱而做的礼品。
3.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际
导入课题,激发交际兴趣
同学们,在这几天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一定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板书课题)
回忆感人事例,同桌交际
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物品,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在交际中把事情的细节回忆清楚。
小组交际,邀请父母一同参加
1.组员轮流说,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向同学和父母介绍。
2.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向同学的父母提出问题。
3.推举出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全班交际
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展示综合性学习收集的物品,并介绍物品后面所蕴藏的感人故事。
2.对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
(如:大家看,这张照片是我刚四十天时拍的。我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正甜甜地笑呢。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通过采访奶奶了解到,原来我小时候爱哭,是因为我肚子疼。每天夜里我都哭得妈妈没法睡觉。每到那时,妈妈就把我的肚子紧贴在她的肚子上,抱着我在屋里遛来遛去,一遛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我哭得太厉害了,妈妈又着急又心疼。奶奶说我出生后的三个月,一直这样,而妈妈因为总抱着我,累出了肩周炎。
妈妈,我想对您说:您为我付出得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还有锻炼身体,让身体棒棒的,等您老了的时候照顾您)
3.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模拟采访,家长学生交际
1.我们刚才听了那么多感人的故事,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我们可能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爸爸妈妈说,也可能有许多问题要请教别的同学的父母。下面我们就请刚才到台上交流的同学的父母到前面,我们根据刚才同学所介绍的感人事,来采访这些叔叔阿姨,好吗?
2.在学生与家长的交际中,进一步感受亲情之爱。
与自己的家长自由交谈,沟通情感
习作
拓展思路,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鼓励有个性的表达
1.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2.各组说一说你们讨论的写法有几种(如,写信,给自己的习作绘制插图,附上照片,在习作前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等)。明确: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把感人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爸爸妈妈一定会将我们的习作当做最好的礼品。
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延伸课外
1.同学们,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做上“星级评价”。
三年级教学教案6
教材分析
吹塑纸板画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创作意识自由和艺术形式的自然是版画极具诱惑力,对学生手脑创造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版画的创造比其他绘画过程要复杂一些,他的每一道工序对学生来讲都是非常新鲜有趣的。本课通过让学生欣赏版画范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吹塑纸版画的基本制作步骤、方法和一些特殊的表现技法。通过不同表现形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不同表现技法产生的不同效果与美感,从而对学生绘画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意志品质的进行综合锻炼。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在校系统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绘画能力,能够利用基本型进行简单的造型,表现具体的物象。在前一学期中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色彩知识,并尝试运用水粉工具学习简单的色彩调配方法,对水粉的特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工具的使用也逐步熟练,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
3.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纸版画的印制,水份、颜料厚薄程度的掌握。
教具准备:
课件、吹塑纸、铅笔、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
教学方法:
启发、欣赏、讨论。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带着记录他们快乐回忆的相片,用展示台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回忆讲述。(引导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基础上,回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片断,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请大家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可别错过哦!要求:说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教学意图:回忆往事回忆快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发展阶段:
1.欣赏书中学生作品
看看书中同学们都描绘了什么快乐的回忆:这些作品你最喜欢哪一幅,说说画面中同学们在做什么?
2.最中间一幅画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引导到“纸版画”)
3.板书:纸版画。
4.欣赏版画作品。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纸版画的表现方式。请同学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纸版画是通过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它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效果。 教学意图:新工具、新材料、新方法引起学生极大的认知和创作欲望。
老师总结:什么是纸版画呢?
它是版画的`一种。按其制作方法与版面构成,可分为:一、剪贴纸版画。用稍厚的纸张剪或刻出形象的平面轮廓,贴于另一基纸,形成凸版,上墨或上色后即可拓印。凸出部分墨色深,可印出形象块面,轮廓边缘呈白色,基纸上着墨少,形成中间色。二、刻纸凹印版画。用坚实的厚纸,刷一层薄的硬涂料,以刀、针刻画形象的线条,形成凹版,用棉花将油墨涂满凹线,擦去平面上不要的油墨,墨于铜版机压印,制作原理与铜版画相近。刻纸凸印版画。即以较厚的纸版代替木版进行刻作,刻与印基本与木刻版画相似,只因在纸版上不能刻得太深,拓印出来的画面另有其特殊的艺术效果。
纸版画是运用各种纸质材料做版材,经过多种手段加工制作印刷的版画。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多样,有剪贴、刀刻、笔划、缕孔,甚至用手撕、揉折;并可以制作凸版、凹版、孔版和综合版等,表现空间非常大;印刷颜色可用单色、套色;颜料可用油性、水性和粉性;技法有前面学过的拓印法,还有漏印法、捺印法等。材料不同,具体的步骤不同。
三、技法学习:
1.出示制作简易纸版画的材料——吹塑纸,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熟悉材料。
2.欣赏纸版画的制作过程。启发学生思考,运用什么工具和制作方法可以制作成纸版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采用刻、划、撕等方法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制作出内容丰富、造型美观的纸版画作品。
先让学生简单说说,老师归纳总结并板书。
起稿
制作底版
拓印
3.简单介绍纸版画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纸版画的特点:A、间接性 B、复数性(板书)
纸版画底版的制作方法:刻线法、拼贴法、贴线法、撕纸法、揉纸法、折纸法、实物拼贴法、综合法等。(出示板书)
纸版画的拓印方法:单色油印和彩色粉印。(板书,用书中两幅图例举)
教学意图:引导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意,巧妙制作。
四、布置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1.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情,用纸版画或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画面生动活泼丰富,具有生活情趣。
3.在制作好纸版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拓印多色纸版画。
教学意图:在纸版画的制作中培养他们独特的审美眼光和审
美情趣。
五、学生作业,老师巡视辅导。
六、展示学生作业,学生自己介绍创作思路来源,同学互相评价。
在制作好纸版的基础上,思考并尝试怎样拓印出多色纸版画。
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
一、情感升华阶段:
带领学生欣赏大量版画作品(课件)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求新求异,就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描述。
二、动手操作阶段:
作业要求:欣赏教材中作品,用纸版画或绘画的形式进行复制或者创作。
作业步骤:启发学生讲解制作过程。
1. 设计。
2. 制版。
3. 添加背景
4. 剪、刻、品、贴。
教学意图: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加深印象,巩固练习。
三、学生作业:放轻音乐。
两人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要有合作精神。
教师巡视指导。
四、讲评作业:
选取优秀作业,表扬造型美观、色彩鲜艳、整体看画面效果好的作业,表扬最佳搭档。 评价方式:针对画面构图饱满,创作大胆,具有生活情趣进行评价。
教学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收集一组学生的欢乐集体照,可以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有条件的话,制作成课件;课堂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回收;多鼓励学生尝试多色纸版画。
五、教师总结:
本课同学们学会版画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运用广泛,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运用这种方法,希望同学们多去发现、去探索、体会生活的乐趣。
三年级教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2.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母语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掌握阅读神话故事的方法,感受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课前准备】
1.学生阅读《中国神话故事》。
2.要求同学带一本神话故事书,交流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
【指导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播放动画《哪吒闹海》。
1.刚才你们看了什么故事?,对,《哪吒闹海》。
2.它属于什么故事呢?(神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指名说)(知道的可真多)
3.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与神话有关的成语,请看大屏幕。(自己先读一读,开始吧!)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大家一齐读。(声音真响亮)
4.这段时间,老师布置大家去读《中国神话故事》这本书, (手指着书)都读了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奇妙的中国神话故事,分享你们读书的成果吧。(板书课题)
二、快乐闯关,感受神话的魅力
1.前段时间同学们都读了这本书,收获也不少。今天,我们就以闯关的形式来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组的收获最大。
2.老师先来讲讲闯关的规则:共闯四关,分“必答题”、“挑战题”和“抢答题”,每答对一题得10分,用这个磁钉表示。老师把同学们分为六组,分别为ABCDEF,哪个小组的得分最高,哪个小组就是本次的阅读冠军,还能得到老师的奖品哟,
3.我们闯关的口号是:( 学生喊出)快乐闯关,快乐无限!ye!
(一)第一关
师:请看第一关:必答题,猜成语,这关由老师来指定的同学,请每组的四号同学来回答。请四号同学做好准备。闯关开始,A组四号,“牵牛星与织女星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请回答要。生:……,回答正确加10分,掌声送给他,旗开得胜。B组,“仙女麻姑曾经三次看到汪洋的东海变成了桑田。”生:……,回答也正确加10分,掌声送给他,C组四号,“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生:……,回答也正确加10分,掌声送给他,D组,“跟着太阳奔跑想留住太阳。”生:……,回答也正确加10分,掌声送给他,E组,“带领子子孙孙搬走挡在家门口的两座大山。”生:……,回答也正确加10分,掌声送给他,F组,“被炼丹炉的仙火练就的眼睛能一下子看出谁是妖魔鬼怪。”生:……,回答也正确加10分,同样也把掌声送给他。
师小结:第一关必答题,六个小组打成了平手,你们真会读书,我要把掌声送给你们,你们也为自己鼓一下掌。
(二)第二关
师:嗯,准备好了吗?第二关马上开始了,第二关有点难度,是“挑战题”,“说神话中的人物”。请每个小组商量一下,推荐一位代表来回答,请被推荐的代表迅速站起来。
师:A组,选几?请看题“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请问他是谁?
生:……,回答完全正确加10分。B组,选几?请看题“他带领百姓战胜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请问他是谁?生:……,回答完全正确加10分。C组,选几?请看题“他习武练功、翻山越岭,劈开华山救出了母亲。”请问他是谁?生:……,回答完全正确加10分。D组,选几?请看题“她怀抱玉兔,在月宫遥望亲人。”请问他是谁?生:……,回答完全正确加10分。E组,选几?请看题“她化做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请问他是谁?生:……,回答完全正确加10分。F组,选几?请看题“她创造人类,使百姓获得新生。”请问他是谁?生:……,回答完全正确加10分。
师小结:第二关成绩,哦,第*小组还有点落后了,没关系,继续加油。
(三)第三关
师:第三关依然是“挑战题”,这关的难度更大了,聊一聊神话故事中人物的特点?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来回答。组长们做好准备。哪个小组先来说。
(1)神话人物的本领大,能呼风唤雨。
(2)他们都是神仙,女的美丽善良,男的英勇威武。
(3)神话人物都乐于助人,与自然作斗争。
他们身上有一种无私无畏、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第三关比赛结束,*小组得分最多,由*小组暂时领先,把掌声送给他们。领先的小组不要骄傲,再接再厉,落后的小组也不要气馁。
(四)第四关
师:同学们,通过这本书的学习,除了了解神话中的人物,你们还了解哪些神话中的哪些知识?现在马上进入第四关。这一关是“抢答题”,每个人都有机会回答,谁最快举手,坐得最端正,就请谁来回答。请看第一题。回答也正确加10分。
1. 《精卫填海》的主人公是( ),她是( )的女儿,后来变成( ),从陆地拾起石子扔到海里。
2. “他在田野山岭之间奔走,采集种子,教人们播种……辨认哪种是有用的药物……他还亲口去尝药,试试有毒还是无毒。结果有一天中毒十二次。”这个人是( )
3. 在黄帝打不过蚩尤时,是( )来帮助黄帝。
4. 中国的汉字是( )创造的?
5. 长寿之王指的是( )?
6. 中国神话中的火神是( ),水神是( )。
咱们接着比, 还有一些歇后语也来自神话故事,
比如:愚公居处--开门见山;
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参------食而不知其味;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五)小结闯关结果,颁发奖品。
师:同学们,闯关到此结束,大家来看一看,今天比赛的`结果是---冠军是——老师准备了一些读书卡送给他们。恭喜你们拿到冠军。大家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三、读书展示交流
1.刚才通过闯关,老师看出了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好孩子,把书读得很透,收获也不少。那你们有哪些收获?把你们的收获展示出来吧。(指名生说)
2.生:这是我做的(阅读卡),我喜欢——因为——
生:我从《 》故事中读懂了——,我也要向他学习——
生:这是我们小组做的手抄报,我们——
生:我做了读书笔记。
3.师小结学法。
四、总结延伸
1.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我们读的神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呢?(指名生说)
师小结 :(板书:情节、人物、想象)
2.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神奇的想像力”,情节神奇,人物具有超强的力量,想象丰富。其实“心有多高,天地就有多大”,只要敢于想像,古代人民心中的美好向往如“嫦娥奔月”“神仙飞天”,如今也都成为了现实。
3.其实神话故事太多了,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比如:《希腊神话故事》《外国神话故事》等,请大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本再读一读。好吗?
4.同学们,“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从现在起,就让我们拿起书,与书为伴,畅游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中,让我们在书的海洋中不断地汲取,不断地进步,最后老师送几句话给你们: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让我们与书为伴,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三年级教学教案8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
(板书)齐读课题
二、请同学们回忆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三、看看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开火车读)
喜欢 因为 迟钝 准能
再看看课文中有那些生字(指读)
喜、因、喂、线、迟、能
四、这节课就学习这6个生字。
1、请你仔细观察这几个字,看看你想怎么学习这些字。
喜、喂——比较难
线、能——左右结构
因、迟——比较简单,可以自学
2、先来学习这两个比较难的'字
(1)先来看喜字,这个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拆分法:士+口+..+口——喜
我们再看看这几部分有时怎么组合成这个字的。
(2)再来看看下一个字。指读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结构特点是什么?重点看看右半部分写时注意什么?
竖提的起笔位置在哪儿?
捺在哪笔出锋才好看呢?
3、接下来我们学习2个左右结构的字。
这2个字相请同学们分小组研究学习。先找找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分别说说2个字是怎样记和写的。
汇报:相同点:结构相同,左右结构。
结构特点,左窄右宽。
不同点:线:头不齐脚也不齐
能:头不齐,脚齐
字形不同
记字方法
线:熟字换部件,浅——线
熟字换部首,红——线
能:拆分法….+月+匕+匕
写字注意:
线:二倾斜,较短。斜钩长点,起笔在竖中线上。
能:左、右两部分收笔位置要对齐。
匕写实要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4、最后2个字请同学们自学,选出其中一个字来学习。
五、齐读6个字。
觉得哪个字不好写,再写一个。
六、练习,形近字组词。
因( ) 尺( ) 线( ) 蛙( )
困( ) 迟( ) 钱( ) 娃( )
七、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三年级教学教案9
一、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的基础上,通过单元主题图创设情境逐步引入有余数的除法问题,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体会余数的意义,并明确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能够正确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三、重点与难点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我制定的: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
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意思,并明确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四、教法与学法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并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我确定的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五、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本”,设计了这四大板块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引导探究,感悟新知。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下面,我先说第一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引入“快乐数学园”情景图,“同学们,小动物们在布置房间呢,这是它们挂的气球。仔细看看,有什么发现?(按黄、红、绿排列)。你们能很快说出第18个是什么颜色的吗?(绿色)。(出示编号检验猜测结果。)”
“挑选你们喜欢的编号让老师猜猜看。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猜得又快又准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也能行。”
(二)引导探究,感悟新知。
在这个环节,首先出示场景,“我们周末要开场联欢会,用鲜花装扮是不是更漂亮呢?”(出示场景图)
这一环节复习表内除法的知识,让学生对竖式有初步认识,为下一步更好地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感知余数的产生
“同学们,23盆花都摆上,每组5盆的时候,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学生还剩3盆)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同学们做得很好,大家列的算式不一样,大家互相交流的时候是不是不太方便呢?我们都写成一种形式,即23÷5=4(组)3(盆)
(板书:23÷5=4(组)3(盆))
剩下的.3盆我们怎么称呼它呢?我们大家一起给它取个名字吧?我们叫它余数。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6个小圆点,然后写上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竖式怎样列呢?引导学生列式,并分析每个数字的含义(商4表示可以摆4组,余数3表示剩下3盆),23除以5等于4组余3盆。
当我们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有时会有多余的数产生,这个数被称为余数。
如果有16盆花可以摆几组?如果是17盆,18盆,24盆,25盆呢?,现在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展示学生列式。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余数和除数,“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余数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性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索出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即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因此我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精心设计了这样三道题,首先让学生判断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计算是否正确,及时巩固“余数比除数小”,接下来通过“动手练一练”熟悉“除法竖式”的基本结构,最后结合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有余数的除法。
我再次出示“数学游乐园”情景,“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老师快速猜出气球颜色的奥妙了吗!”,你们也来试试吧!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对除法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请同学们从以下提供的练习和活动中,挑选喜欢的一项或两项在课外完成。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学习和生活的素材,让学生自主选择量力而行,以便于因材施教。
六、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简洁明了既显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又用彩色粉笔标记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三年级教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在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灵活运用多种估量的方法,提高估计的精确度。
2、通过活动,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长度单位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认识了很多长度单位,谁来说说?
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比划
师: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也可以从你的身上找出这些长度。
3、猜一猜
师:出示1米长的彩带。
猜:有多长?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4、揭题
预计学生可能说是看出来的,也可能是用自己的一庹长比出来的等,即“估计”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板书课题“估计”。
二、展开活动
1、画一画
(1)不用尺子,你能画一条长8厘米长的线段吗?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谁觉得自己画的8厘米最准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反馈2个学生的作品)大家画得准吗?请同桌用尺子互相量一量。
汇报:你是怎么画得这么准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师:刚才大家都谈了不用尺子怎么画,如果现在请你来画,你能画得更准确吗?
还想再试试吗?
(2)不用尺子画一条长12厘米的线段和一条长2分米的线段。
同桌互相量一量,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眼力有进步的'同学请举手,恭喜这些同学过关。
2、估一估
(1)估计铅笔的长,你觉得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
(2)估计一下课桌的高,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谁来量一量?
(3)估计一下把铅笔盒围一周是多长,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再量一量。
(4)估计一个同学的身高。
(5)出示:一个盒子,现在要用彩带围盒子一周,需要多长的彩带呢?小组中讨论一下,然后把你认为需要多长的彩带剪下来。看看哪一组的同学眼光最准。学生反馈,说说是怎么想的。
(6)拿出小组中课前准备好的包装盒,先估计一下用彩带围一周需要多长,然后剪下来,实际围一围。最后汇报。
3、找一找
找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三、联系生活
1、围一围
(1)请5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圈。
师:5个同学手拉手围一圈,周长大约是多少?先估计,再测量。
(2)估计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长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几个同学?
(3)师:人们经常用这种方法估计出大树或是大柱子的周长,你能估计出来吗
2、比一比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出示课件)
3、想一想
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2、在生活中,你还想进行哪些有趣、有挑战性的估计呢?比如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长度、雷峰塔的高度等,课后再去实践研究,好吗?
三年级教学教案11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在9篇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把握特点,用好、用活资料袋,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注重整合,让资料袋“物尽其用”
本册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之后,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使其“物尽其用”。
【案例】 《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学生通过这个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观察、爱提问是分不开的。《我不能失信》之后提供有关宋庆龄简介,《孔子拜师》之后提供的关于孔子的介绍,都属于类似的安排。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资料,可以课前预习,为学习课文做铺垫;也可课后延伸,让孩子感悟伟人的成功与儿时的因果关系,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觉得自己“也可以那样”。
整合的课程观,还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积累,从而“一物多用”。
二、鼓励创新,让孩子成为资料袋的主人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考“怎样用最好”。在本册的九个资料袋中,由于资料内容的差异,使用时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案例】 《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课后的资料袋,为孩子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场景,生动的画面可以丰富他们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体验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简要涉及,让想知道的同学课前查阅其他资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动听的葫芦萧,傣族姑娘挑起可爱的竹篓等等。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也可结合课文进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说话训练,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我还知道……”。
在引导孩子学习使用资料袋的过程中,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有意鼓励创新并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把资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养习惯,让资料袋不断充实
培养学生使用资料袋的良好习惯是很重要的,对于用得好的同学一定要适时表扬,树立榜样,力争让收集资料、合理使用资料袋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教材上提供的资料袋其实不多,这为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资料袋提供了空间。
【案例】 《赵州桥》一文课后并没有提供资料袋,但是如果学生养成了积累资料的习惯,加上教师的引导,他们完全可以自主地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桥文化”,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这种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孩子们自身资料袋的补充。如果孩子们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速度加快了,丰富资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数课文学习之前或之后自觉主动地进行。至于本身就有资料袋的课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鼓励通过查阅课外书或网络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资料袋的内容,只是教师关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识本身,而是应关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和资料的使用。
建议老师们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资料积累专用本,课外资料、妙词佳句都可纳人。教师对孩子自身资料袋的关注,就会激励孩子收集整理资料的热情,长此以往,孩子的语文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异,让资料袋焕发个性光彩
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对于资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异,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师应多做“正面引导”,树立榜样,而尽量不要“强行要求”,打击弱势。如果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袋变成教师强制要求的行为,就使得原本很快乐的学习过程变得索然无味,令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费力低效。
【案例】 《给予树》课后关于圣诞节的资料,《“东方之珠”》课后关于香港的资料,孩子们一定都非常感兴趣,但这些资料比较少,许多孩子或许已经知道,于是“想知道”,这时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孩子查阅资料,然后共同交流。对于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也可让他们尽力而为,告诉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在与同学资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励学生自身资料袋在内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应尽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
条件允许的话,那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资料袋就可以成为一个缤纷的展台,让孩子们在展示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体验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们需要统揽全局,把握教材的特点,把资料袋这一种新的形式放到整个语文课程资料中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在资料袋的使用上灵活自如,不致顾此失彼。
三年级教学教案12
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二、 教学目标: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 能抓住教师的形象神态进行描绘,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2、 能记忆或想象画出师生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培养自己的绘画表现力。
3、 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制作一张尊师卡片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
4、 在充满生活情趣的绘画与制作中,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三、 教学重点: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制作一张尊师卡片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
四、教学难点:能记忆或想象画出师生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培养自己的绘画表现力。
五、 教学准备:卡纸。
六、 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本课围绕“老师”这个主题,将表现性绘画和手工制作融入到师生情感交流之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将激活学生对教师的美好印象。语言的交流、心灵的对白、细节的把握将再次勾勒师生学习生活的直观画面。
活动一重在启发学生观察、记忆自己喜欢的教师的形象特征,教学可作如下安排:引导记忆——学习讨论——提供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上课前讲发生在某位教师(或者是自己)身上的故事,让学生猜猜这位教师是谁,并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推理分析:“你是怎样猜出来的?”,“这位教师外形有何特点?”,“你还知道他(她)喜欢干什么?”,通过交流学习讨论引发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和记忆。在学习指导中可通过示范画或学习作业的展示观察,让学生重温“自画像”那一课中人物的基本画法,抓住自己喜欢的教师的特点进行独特的创作表现。作业之后,可将作业进行展示,先让学生们猜猜画上是哪位教师,再请作者本人进行介绍,首尾呼应,结束本课的学习。
活动一作业表现仅仅是教师个体形象,活动二与活动一比较,要表现的人物更多,情节更生动。教学中可作如下安排:观察比较——学习讨论——提供指导——自主表现——交流评析。
可利用CAI出示两副学生作业,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一副画是一位教师的具体形象,第二副画是将第一副画中的教师形象与一些学生形象进行组合的画面,通过比较揭示本课学习主题。学生讨论师生相貌、身材、衣着的区别,并在CAI中强化表现意识,在提供学习指导时可通过CAI让学生在画面中对既定的教师、学生形象进行尝试组合构图,出现人物形象组合的各种图画,并鼓励学生根据记忆加上一定的主观想象,积极思考“学生和教师在何处干什么?”的故事情节,大胆表现,在交流评析中对自己表现的印象深刻的画面故事畅所欲言。
活动三是关于卡片设计制作的学习内容,可以信息加工策略为主导设计学习活动,教学安排如下:观察分析——掌握规律——拓展思路——自主设计——体验交流。
教师出示尊师卡揭示课题,并让学生拆分卡片,了解卡片的构成要素包括:衬底、形象、文字,探讨卡片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规律。教师提供各种卡片供学生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向学生提供卡片外形和图案设计的思路,如根据文字、祝词进行联想等。学生设计制作完毕后可相互欣赏,并赠送给自己喜欢的教师。教师充满谢意的表白既是对孩子的肯定,又促进情感交流的升华。
评价不能局限于绘画或制作表现的因别,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继续构建师生友谊之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作业要求:活动一,以写生或记忆的方式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老师,可以是头像、半身像或全身像。活动二,记忆或想象画出自己和老师之间印象最深的事情。活动三,设计制作一张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
三年级教学教案13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们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师筛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释疑。
a..“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读书圈划。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三年级教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P32—P3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3.在数学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连续进位方法的掌握与实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清点学生人数
二、新知预热
1、请同学们认真看大屏幕,谁能声音洪亮的回答这些问题。(出示课件)
2 、小结:同学们这一环节表现很棒!
3 、引出新课:谁坐过火车?有硬座和卧铺两种车厢,这节课我们就和淘气与笑笑一起来解决几道与火车有关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三、新知探究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天淘气与笑笑来到火车站,与火车站的叔叔的交流谈话中,你能获得那些数学信息?(出示课件)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探索方法
(1)、卧铺车厢每节可乘72人,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①生读题②生列式,师板书③生试做 ,生板演 ④汇报方法⑤看课件,小声说计算过程(出示课件)
(2)硬座车厢每节可乘118人,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①生试做 ,生板演②交流汇报③课件演示
(3)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连续进位)通过我们以上的学习,你能试着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与同桌说一说)汇报说;师生共同小结(出示课件)齐读。
四、应用提升:(出示课件)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三年级教学教案15
教学要求:
1.通过回忆平时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熟悉的事情,丰富习作素材,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密切联系读写,使学生掌握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写具体的方法,领悟写事作文的一般规律。
3.培养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密切联系读写,使学生掌握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写具体的方法,领悟写事作文的一般规律。
2.培养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像下面这些快乐而又难忘的`场面。
(课件出示图片)培根说过“把快乐告诉别人,你就能得到双倍的快乐”。
这节课,我们就打开心扉,释放心中的快乐,一起来说一说你玩得最开心又难忘的一天,好吗?
二、畅所欲言,释放快乐。
1.回忆快乐。
大家玩得开心的时候有很多,请你好好回忆一下那难忘的一幕吧。
2.分享快乐。
下面我们就把自己玩得兴的事情告诉大家吧。
3.相互启发,小组交流。
三、指导构思,点拨写法。
1.交流一组特点鲜明的记事文章,畅谈读后的感受。
2.指明交流,启发思路。
3.启发领悟,指导写法。
(1)有一个吸引人的题目。
(2)多种开头的写法,灵活运用。
(3)掌握有序的表达方法。
(顺序、倒叙)(4)选择表达的顺序,列出习作提纲。
(5)指导写作。
四、学生起草,完成初稿。
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
五、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教学反思:此次习作教学我教得比较成功,因为我把控好了学生的发言时间,下次我还会继续保持。
只是有的地方做得还不够好,例如教学中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充分,学生做得好时我并没有及时鼓励。
我以后要进一步改进。
第八单元习作指导那次玩得真高兴写作思路:1.审阅题目:本次习作要求我们把玩得最开心、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动写下来。
2.选定内容:确定好习作内容,是写帮助别人,还是写一起玩滑梯,还是写一次郊游……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
4.表现手法:前后呼应、开门见山。
5.结构顺序:可以开门见山式的交代童年开心的事,然后具体写事情发生的始末,最后点题。
下水文:那次玩得真高兴①童年如同一场五彩斑斓的梦,在每个人的童年中,一定会发生不计其数开心的事,我也不例外。
②那是一天阳光明媚的早上,小鸟站在枝头歌唱。
③我和妈妈拿了一个沙包和一只粉笔便出了门。
我们用粉笔在地上划了几个方块,准备玩跳房子。
④我把沙包扔进了第一个方块,然后身轻如燕地接连跳过了第一个和第二大方块,又跳进了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返回时,跳过第二个方块时,我先稳住身子,慢慢地弯下腰,捡起沙包来,再跳回起点。
这样跳了几个来回,我真的很累。
由于我心里着急,结果没有瞄准,扔出了方块,只好把沙包递给妈妈。
我“悲喜交集”,高兴的是我可以休息一会儿,不高兴的是,只要妈妈一上,我胜利的机会几乎就要消失。
我心里默默的祈祷:老天爷,赶快让妈妈扔不准吧!老天爷好像听到了我的“祷告”。
这一轮,妈妈果然没扔着。
我站在起点,静下心来,瞄准方块,一扔。
后面几次,我全部都扔进了方块。
⑤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久,但它就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历历在目。
这就是我玩得最开心的事。
①开门见山,交代童年让我开心的事。
②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当时愉快的心情。
③指出事情的主要任务:“我”和妈妈。
④详细记叙了“我”玩跳房子游戏的过程。
⑤前后照应,紧扣主题。
你平时最爱玩什么呢?把你玩游戏过程中最开心的片段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案01-17
数学三年级教学教案11-08
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01-24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01-14
三年级教学教案15篇11-10
三年级教学教案(15篇)11-10
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1-24
教学的教案11-26
教学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