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家的散文随笔

时间:2024-06-21 10:07:09 随笔 我要投稿

(优)家的散文随笔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狭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的散文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家的散文随笔

家的散文随笔1

  家的方向给我们以力量。

  回家,回家。

  春运,汹涌的人流是回家的人们急切的渴望和期盼。无论路途有多远,只为了平安和团圆。无论路途有多难,只为了和亲人相拥的那一刻。

  春节,这个在华人血脉中流淌了几千年的节日,演绎出了让几亿中国人天南海北大迁徙的壮观场面。

  春节,是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在这个节日被编织得密密实实。

  轻轻地呼唤老家村庄的名字,那种亲切一瞬间便暖暖地包围了全身。老家是根,老家的天也蓝,老家的云也白,老家的风也清,老家的花也香。老家有血脉相连、声息相通的亲人,有伴着日月向前走、日新月异过光景的乡邻。

  身在他乡的游子归心似箭,回家的大军汇聚成滚滚洪流。

  回家的路,或许山高水长,风雪阻隔,或许车票很难买,车辆很拥挤,脚步很疲惫,但前行的步伐从不曾停歇。羁鸟恋旧林,那张贴近胸口的温热的车票啊,不正是游子归乡的翅膀吗?多少的风霜雨雪,多少的泪水欢笑,都凝结在遥远或切近的回家路上。回家的人,讲述着一个故事;回家的人,写就着一篇文章;回家的人,吟咏着一首诗阙;回家的人,诵唱着一支歌谣。那飘荡在故乡山风里的遥远的召唤啊,让人热泪盈眶。

  迫切的心儿跨过高山大河,越过乡间阡陌,穿过大街小巷,那熟悉的老屋濡湿了双眼,旅途的风尘烟消云散。回家,真好!年下,真美!

  回家过年,路的尽头是亲人倚立门口的望眼欲穿;回家过年,再一次倾听家人的唠叨和挂牵;回家过年,满眼满耳是乡亲们开心的笑颜和祝福不断。家乡的月亮星星在天边,家乡的方言暖在心间。门檐下红红的灯笼高高挂,大门前张贴起春联喜洋洋,院子里燃起鞭炮脆脆响,厨房里飘出浓浓的香甜,那熟悉的味道、温暖的记忆,永远是游子心中最美的年。

  春节,是一年的终点和起点。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常年在外拼搏的'你,无论身居要职还是穷困潦倒,老家都会用她博大仁慈的胸怀拥抱你,为你梳理疲累的翅膀,使你于片刻的休整之后,重新展翅翱翔于理想的天空。回家,吃个年夜饭,慰藉亲人们一年的等待和期盼,在亲人们为你构筑的港湾里,栖息心灵,扬起新的风帆。

  回家过年,你被包围在浓浓的亲情里。漂泊已久的游子,在乡间漫天的飞雪里,在贴着大红“福”字的窗花前,身边是慈爱的双亲,眼前是知心的爱人和嬉戏的孩子,平安,团圆,幸福!

  春节是中国文化的大荟萃。国粹和民俗文化展现在一个大舞台上。到了过年时候,孩子们穿新衣、戴新帽,说着大人们教的吉利话祝福拜年,满心欢喜接过大人们给的压岁钱,大人们则风风火火地走亲访友,吃吃喝喝,逛庙会、看大戏,把沿袭了几千年的春节搅和得欢天喜地。

  春节,像华夏大地上一棵生长了几千年的老树,它的根深深扎在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里,随着岁月的洗礼,愈加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春节,是个恒久的约定。每逢春节,让我们打理好心情,收拾好行囊,向着家的方向,出发。

家的散文随笔2

  肚里饥饿,咽口水,想吃饭。这时候恨不得催促老孔的老婆大碗捞面,浇上臊子,再来一枚煎蛋。然后把剥好的蒜瓣丢进碗里,用筷子搅拌均匀,“吸溜吸溜”,大快朵颐。

  老孔是关中人,在我们这边开面馆已有二十多年。前十年,咱没吃过他家的面,后十年,每逢上班,几乎每天下午都要来一碗老孔家臊子面。老孔也做油泼面,“哧溜,滋”,把滚烫的油浇在白花花的面上,面上有红汪汪的辣椒面儿缠着几条青菜,再煎蛋两枚,也是一道让我流口水的美食。无奈咱上班时间长,这种纯素食不能支撑我的胃捱到下班,所以,我还是喜欢选择吃他家的臊子面,还得七两管饱。

  我喜欢吃宽面,看着大气,分量足。关键是面有嚼头。每次去他家都得吼一声,“七两,宽面,一枚煎蛋。”否则老孔这家伙健忘,又给我扯细面。不过他老婆人细发,一见我去吃面,都会主动交代老孔,“扯宽面。”

  臊子面,顾名思义,臊子加面。因此炒臊子很重要。臊子意即浇在面上的浇头。臊子面全靠臊子调味。我观察了下,老孔老婆炒臊子,不外乎下面几样材料:葱姜蒜,西红柿丁,豆腐丁,青椒丝,肉,花椒,酱油,盐。到底是细发的女人,每个人的臊子都是单炒,炒好后直接浇碗里。这也是他家最独特的一点。不像人员流动多的地方,那些面馆里的臊子都是提前做好储存锅里,当然也就没有现炒的新香味。

  尽管老孔家的臊子面食材简单,但对于我,不异乎美味。其实美味不美味,更取决于你的饥饿程度。假如哪天我被投放到荒山野林,哪怕捡起一粒松鼠未吃完丢弃的橡子,那也不啻于美味。不过我刚刚又饱食臊子面七两,这时候,你在我眼前堆一桌美味珍馐,我也不会眼馋。

  可能别人会觉得我吃的不过是果腹之餐,“老孔家面馆”也不过是大众的众到尘埃里的`一小面馆,甚至连个门匾牌号都没有。这“老孔家面馆”,还是我写这篇文章便于描述才起的名。老孔家面馆就坐落于关庙镇东站村去往西铁局安康东站的路边。不管天晴下雨,腊月酷暑,都会风雨无阻的开张。只是到了大年三十,他们才会歇业回老家。

  通过每天的吃,我总结出,美食即心境的体现。今儿下午五点左右,看老孔,又在哼着小曲剁葱,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他的老婆专心致志的炒臊子,煎鸡蛋,忙得不亦乐乎。于是,我也心情大好,抄起木筷,夹起面条直往嘴巴里塞。腮帮鼓囊囊,肚儿滚滚圆,喝口热面汤,摸摸知足的胃。久久地,老孔面馆的油烟味还在我的身上徜徉仿佛阳光的味道,我嗅一嗅,遂起身离去。

家的散文随笔3

  常听祖母讲过她那一辈子的故事。记得咿呀时候,祖母具有南方人特色的吴侬声甜软温柔,褶皱尚不多的脸上散着光,眼睛里映出的是她往来时光的影。

  现在想来,还记得的也仅是祖母用似糖人师傅手里的焦糖一样黏濡的嗓音说得最多的家里环境不错,只是姊妹太多,最后都抢着读书的事情。并以此激励我要认真读书,珍惜幸福......诸如此类。现在再从里看,却又不仅是祖母家中姊妹个个好学这般浅显的事了家里姊妹太多,有时恐怕也不会是件好事儿。

  后来,我又常祖母感叹,倘若她出生那会,有国家的计生政策,恐怕依照她家里的环境,怎么着也不会出现孩子没有书读的情况。是啊,我国的计生政策,经过数十年的改革,是愈渐完善了。加上实行的时间,对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更是大。

  我也不说远,就着我祖母的话头来说吧。据说在我们曾祖母那个年代,说是不论家里是贫是富,大多数人都会争取多几个孩子。倒也不能说是百姓愚昧,说句不好听的,那些个战乱年代,不多生几个孩子,恐怕就断子绝孙了。尔后到了我们祖母的时候,倒不知是不是续了先辈的思想,还是为了增加劳动力,每家每户有五六个兄弟姊妹,是不出奇的。再就是我们父母的时候,政府实行不久,而在一些农村,多子多福的观念已经结缔生根......反正到了最后,咱们的上几辈,大多家里都会有些姊妹兄弟。而更不用说,每个家庭里,是否人人都能收到良好的教育了。

  而最大的变化好像是从我们这里开始的吧。大多数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抑或一个兄弟姊妹。因此,我们无忧无虑地被几代人捧在手心里。我们也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年强,则国强。似乎正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所见到的'。就好比雏鹰傲气铮铮,最终能否担得起曾经引领它的云彩,并借云彩腾上更高的天空,凭靠的是它幼时是否学会扇动翅膀,借风飞翔。我相信,对于我们这一新生代,雏鸟的翅膀不会因为无法食用到新鲜的猎物而变得娇弱,无力搏击天空。

  不知道你是否见过冰心的远寄入母亲梦中的纸船,听过萧伯纳口中的世上最不平凡的美,找过穆尔曾说过的找到所寻求需要的东西的地方。那千言万语最终汇成的美妙的词汇,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的家幸福而美满,民族昌盛而蓬勃,国家富强而前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

家的散文随笔4

  我们村庄东边的小河上有一座石桥,它叫廖家桥。与鄱阳湖无数湖湾河汊上的众多小桥一样,这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桥。它全长仅二十米,中间有一个麻石砌成的菱形桥墩,桥面是两条并排的一尺厚的青石条。

  两百年前,我们廖家的祖先从外地迁徙到此地。当时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湖滩。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累土建房,开荒种地,捕鱼捞虾。站稳脚跟不久,先祖们就感觉到了出行的不便,于是集资兴建廖家桥.

  据村里的老人讲,祖先们为了建这座桥费了很多心血。单是把石料从几十里外的星子县运回来,他们就花了一个月时间。在没有汽车,又没钱雇用大船的条件下,祖先们用钯钉把两条打鱼用的小木船钉在一起,分批装载沉重的石料。在装卸做桥面用的重达千斤的青石条时,有一个人砸断了腿。当时,那家的儿女都还小,族老们决定那家的重活儿以后大家轮流做,全村每家每年出一斗米供养那家的儿女,直到他们成家立业。

  有了这座桥,小河两岸的乡亲们走个亲戚呀,换个谷种呀,牵着公猪到对岸给母猪配个种呀都方便多了。有时水牛跑过了河,小放牛娃可经过小石桥到对岸去寻找,不必再央求大人们划水过河,还免受一顿训斥。

  廖家桥不仅方便了两岸的乡亲,还方便了周边十里八乡的百姓。鄱阳湖西岸有个叫姑塘的古镇。它是连接鄱阳湖和长江的重要码头,也是远近闻名的渔港,还是热闹非凡的集市。我们这一带的乡亲买卖什么东西,都得去姑塘镇。如果没有廖家桥,他们得弯老大一个圈,多走五六里路。经常挑米或柴禾去姑塘镇赶集的人喜欢把廖家桥当做歇脚打尖的驿站,坐在石桥边,敞开衣襟,让开阔河滩上凉爽的风轻抚汗津津的胸膛,那才叫舒坦!再吃一点干粮,掬一捧桥下清亮的河水喝下,浑身又来了劲儿。后来,为了给过路人遮风挡雨,村里几个老人自己动手,用四根粗细不一的枞树在桥边搭了一座凉棚。闲暇时,他们轮流带一壶凉茶到凉棚里闲聊。往来姑塘镇的人路过,老人们会热情地邀请他们歇歇脚,喝一杯免费的凉茶。其实,他们真实的目的是打听姑塘镇最近发生的事情,了解姑塘镇上各种买卖的最新行情。慢慢地,这几位老人也就成了村里见多识广的人,他们在村里的威信也越来越高。因为了解行情及时,我们村里的瓜果蔬菜家畜家禽总能买个好价钱。

  早年,我们村有个孝顺的媳妇因急着要见快要断气的老娘一面,晚上过河回娘家时,不幸掉到河里淹死了。为此,我们整个村子哀伤了大半年。后来,村里的'族老们决定每天晚上挂一盏马灯在桥边的凉棚上。这盏灯一直点到一九四九年解放的时候,总共三十多年。无数曾夜晚经过廖家桥的人心怀感激。

  因为廖家桥,我们村子小有名气,村里的人也有了自豪感。在熙熙攘攘的姑塘镇街上,当别人问起是哪个村的,我们村里的人会大声地说:“廖家桥的!”

  廖家桥让我们村庄欣欣向荣,人丁兴旺。当别的村庄快三十了还打着光棍的男人大有人在的时候,我们村庄过了二十四岁还没结婚的小伙子很难找到。那些长年见不到“外人”的村庄里的姑娘们都乐意嫁到我们村里来。她们中意的不仅仅是我们村的富裕祥和,还觉得廖家桥可以让她们“开眼界”。解放初期,我们村已是人口在当地数一数二的大村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廖家桥的作用日渐淡化,过往的行人越来越少。前不久,我回到家乡,恰巧遇见掠村而过的环鄱阳湖高速公路的通车仪式。站在欢闹的人群背后,我揪心地发现,匍匐在巨龙般高速公路脚下的廖家桥显得那么荒凉,那么落寞,那么凄苦。

  曾让我们村庄引以为荣的廖家桥快被荒草野藤淹没了。

家的散文随笔5

  那个家庭里有三个男人,一个女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35年,女人无怨无悔,只因她爱生命中的男人们。

  老莫常年在外工作,一年只能回家次把。可他一直坚信她能把家事都料理好,不给他任何后顾之忧。这么多年,就是在这样一种默默地支持下,他一路成长,从普通的销售员变成了区域老总。记得那些年,老莫不在家的时候,梁姨麻利干练,是那种非常强势的女人,无论何时,都能在她小小的身躯上看到迸发的生命力,即使只有她一个人扛一个家。老莫回家的时候,梁姨总是一脸的豆蔻,满脸写的都是少女的红晕,老莫就轻轻的牵着梁姨的手,一起买菜,散步,逛街。

  小莫算起来可以说是富二代。他是我们这帮兄弟姐妹中读的学校最多的一个。学校换了一个又一个,地点也散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可是却一点没在他身上看到所谓阅历的沉淀,反倒多了各种浮躁气息。在大家眼中,得天独厚的家庭背景成长下的他本该是一路仕途,顺当的不行,可是实践证明,他只不过一介纨绔而已。在家里,他常直呼梁姨的全名,看得出来他们的教育方式有点西化,但无论如何,他们的家庭很明主,各自的思想不太会收到长辈的牵制,所以他在我们那帮朋友中算是比较特立独行的一个,总能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让我们都嫉羡不已。

  小梁比较乖巧,长得很像梁姨,从小就学着梁姨做很多事情,是个体贴会照顾人的男生。和他老哥子一点都不像,大家都说,他们两兄弟真是一个接爸一个接妈了。每次见到小梁,他总是很腼腆的笑着,而他的手中也不是空着的,总是帮进帮出。我们有时还开玩笑,说小梁在家里做这么多事更像大哥来着。

  就在老莫准备退休,小莫娶了媳妇,小梁当上主管,三个男人终于可以让这个顶梁女人享福的时候,梁姨被查出身体多了不该有的.癌细胞。才一年的时候,精神抖擞的梁姨失去了本来的光彩,虽然依旧面带微笑,可是已经瘦得风都能吹到的样子,还好老莫一直相扶相伴。悲哀的是,这段养病的日子,却是嫁给老莫长长35年来唯一一段能和老莫朝夕相处最长的时间。可老莫微笑着,梁姨也微笑着,他们都知道时间不多了,应该看开些,很多东西讲的是定数。

  小莫的小小莫出生了,满月酒的时候,梁姨已经意识模糊了,百日未到的时候,梁姨走了。来祭奠的人们都在说,梁姨一生就是劳碌命,没享清福的命。老莫一夜之间白了头,一直贝多芬潇洒大叔的印象被无情的岁月模糊掉了,雷厉风行的速度感也钝化起来,他没有流泪,只是常常和旁人述说他们曾经的美好时光。有时常在社区看到老莫带着小小莫散步,相信他把希望寄托给了下一代。小梁依旧带着浅浅的微笑,人们都知道他能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因为承担起了父母的责任,三十出头的小莫终于在梁姨走之后深刻感悟了,更是承担起整个莫氏家族的全部事宜,所幸,他娶了一位贤妻,能忙里忙外做最支持他的背后女人,就像梁姨一样。

  莫家的故事仍在延续,因为依旧有爱。

家的散文随笔6

  白的花,红的花,粉的花,无数不知名的花,在身边绽放,生机盎然。

  然而九年,不曾留意花的样子,九年,不曾感受花的味道,干枯的心,早已将这些遗忘。不知道为什么,我又站在九年前的这里,感受着九年前的她。

  这里曾是儿时玩耍的地方,这里曾拥有学生时代的'记忆,然而现在,她已不属于个人,无数仰慕她的人,已将他的左左右右,围的水泄不通 。

  如今的我,远远的望着她,却不敢靠近,生怕她已不再是当初的她,生怕她已留不住我的记忆。

  可是,我还是压不住心底的狂潮,我想再一次感受九年前的她,寻找九年前,走过的样子。

  是的,树还是从前的树,只是少了许多;河还是当初的河,却已不再清澈;门还是当初的门,却上了枷锁``````

  就这样,失落充满了我的内心,童年的时光,已被覆盖了厚厚的尘埃,也许九年,我们都在改变。

家的散文随笔7

  白天,开开心心陪宝儿过完儿童节,晚8点,她突然晕倒在自己家中。

  宝儿被吓傻,忘记拨打120,慌乱的去楼上叫来两位叔叔背她到了最近的医院。醒来时,楼上邻居已经离开了。

  宝儿守在病床边,一直拉着妈妈的手,一步也不肯离开。看见妈妈终于睁开眼睛,他激动得哭出了声。

  听见哭声,医生跑了进来,见她醒了,便温和的摸摸宝儿的头,说,没事了,没事了。然后拿出一本病历填写基本资料,以便帮忙办理住院手续。依照医生的提问,她报出了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地址等,当她继续报出电话号码时,医生停下了笔,惊诧的看着她:“原来是你,原来你叫雨蝶?”。

  雨蝶有点蒙,恍惚还处在浅昏迷状态,傻瓜似的看着医生:“我的名字有什么不妥么?”“你的电话号码,你的声音,你的语气,哈哈,我是执念啊”。

  执念,执念,他居然是执念?本来昏昏沉沉的雨蝶被吓个半死,突然间整个人都清醒了过来。

  因为拨错一个电话号码,偶然间认识了执念,然后被加了微信和,但一直没有用文字聊过,只是隔三差五的会接到他的电话,电话里,他说他是达州某医院的医生,很忙,不方便上网。

  执念的轮休日,破天荒的在上陪雨蝶听了一整天的歌,当她说要去学校接宝儿时,他发过来的文字让她惊呆了:“路上不准玩手机,注意安全”。她对着电脑屏幕,呼吸停顿了几秒钟,几乎差点喊出一声“哥哥”。对,是哥哥,一定是哥哥,是那个比亲哥哥还亲的网络哥哥。是哥哥的另外一个号码么?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哥哥所特有的,分明就是哥哥在恶作剧逗她。

  傻雨蝶,真是傻到太平洋去了,居然亲自找哥哥求证,然后哥哥便有些伤心:“妹妹,我只有一个号码,他不是我,别拿他当替代品”。

  心好痛,泪水狂泻而下。他只是医生执念,而不是烙印在她生命里的哥哥。雨蝶突然有点害怕,害怕这个文字和标点都像极了哥哥的人。没有丝毫犹豫,当天晚上,雨蝶便删掉了执念的和微信。普天之下,没有谁可以替代哥哥在她心里的位置,哪怕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不允许!

  这世界还真小,没想到一个月前,执念已经调来了自己家门口的医院上班。“还在昏迷么?没见过我这么帅的医生?看看这是几?”,执念见雨蝶傻傻呆呆的一直望着自己,故意伸出两根手指在她眼前晃动。

  没错,执念绝对是帅哥一枚,三十几岁,高高的个子,儒雅的笑容,有着几分成熟男人的潇洒。但这帅气,对心有所属的雨蝶已经没有任何杀伤力。比起帅气,她更看重的是才气,在她眼里,只有文字特棒的老师哥哥才是最帅,看外表,他们两人除了都戴眼镜之外,实在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执念出去了一趟,再回来时,手里提了一个大袋子,原来是帮宝儿买吃的喝的`去了,然后拿来一杯温开水,一边扶雨蝶坐起来,一边唠唠叨叨的说个不休:“初步检查你贫血,需要住院观察,注意营养,注意休息,不准熬夜”。

  “不准熬夜”,这句话,又是哥哥的经典台词,雨蝶瞬间泪奔,突然间好想哥哥,好想好想。

  宝儿吃饱喝足,在执念的帮助下,简单的洗漱后便到另外一张床上睡着了,雨蝶看看墙上的挂钟,已经凌晨一点多钟了,这点滴却没完没了慢悠悠的滴个没完,执念说还有一瓶输完就没了。

  不想输了,雨蝶想回家,手机在家里,哥哥一定在找她。每晚,她都会等到哥哥晚自习下班回家,然后或微信或语音或电话。她百听不厌的一句开场白:“妹妹,我回来了”。有一天晚上,雨蝶外出电话落在家里了,哥哥发了疯似的找她,还在上向她姐姐求助,害的姐姐也跟着担心。第二天听姐姐说起此事,她懊恼得哭了,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

  雨蝶趁执念不注意,不管不顾的拔掉正在输液的针头,鲜红的血点便顺着针头飞溅了出来,“谁说我贫血了?这不是还有血么?”雨蝶帮自己找了个可以逃出医院的借口。执念见她居然如此固执如此任性,也只好顺了她的意,叫醒宝儿,很无奈的送娘儿俩回家去。

  空旷的大街上,偶尔走过行色匆匆的夜归人,透过昏暗迷离的街灯,雨蝶看见了自己被拉得长长的影子,那么孤单,那么瘦弱。丝丝寒冷,点点忧伤,李清照滴泪成词,便是这般心境罢?

  雨蝶拒绝了执念的搀扶,只让宝儿拉着自己的手,一步一摇晃,倔强的走向回家的路。

家的散文随笔8

  一直眷念着青春飞扬的校园,以及迷漫在校园里的那种青草般甜涩的气息。虽然青春的码头已飘渺如烟,在随波逐流的庸常岁月里,偶尔的回望,心似乎久枯经雨的芭蕉,摇曳着的新绿泛着幽幽的光泽。

  移居学院附近,内心颇感庆幸。虽非这所小城大学的学子,但这所旧称“师专”的学院,却是我青葱岁月里的一座温馨驿站。她朴素的校园边,曾经是大片的.农田,清晨或者黄昏,校园广播站里悠扬的音乐,就如炊烟般袅袅升腾,继而如潺潺秋水,缓缓流淌在校园的每个角角落落,伴随着教室里的朗读声、操场上的口哨声、练歌房的琴声……组合成一曲激荡人心的校园歌谣。一茬茬的菜花谢过,一年年的风流云散,一届届的学生远飞,学院依然如巢,安然地静候在新安江畔、隆阜之地,迎纳着源源而来的莘莘学子。

  经常在晚上散步的时候,悄然走进校园,走进一段久违的岁月。校园面积扩大了不少,但所幸老建筑基本还在,还有那些老树,依然蓬蓬勃勃,一种见到旧友的亲切油然而生。校园中弥漫着缕缕桂香,走在熟悉的旧径上,看着那些在阶梯教室里孜孜耕耘的学子,那些在图书馆大楼里遨游学海的学子,那些在操场上虎虎生风的学子,那些在树影路灯下谈笑风生的学子,我不由得肺叶翕张,深深地吸纳着空气中的勃勃青春,还有那淡雅如缕缕檀香般的书香,感到身心轻捷,如同一尾小鱼,悠游在旧日港湾。隐隐约约,已经镌入生命年轮中的那些校园民谣中所传唱的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那些往日漂亮的女生和白发的先生,烟雨一般将我笼罩。黑暗中,我走近一棵树,顺手握住一枝年轻的树桠,仿佛与自己的青春握一个手。

  作为高校,学院历史不长,刚过而立。置身于古徽州这片曾经书院林立、学派纷呈的文化重镇上,学院显得年轻而单薄,就如初出茅庐的青衫学子,正跋涉在千障青山、长河落日里,但却目光清亮,神情坚毅,秉承了一股这片土地上独有的“徽骆驼”的精神。从这里走出的学生,也如清寒之家的孩子,坚韧,能承能当,脚踏实地,很是受人喜爱。天道酬勤,如今学院已经为自己攒下了一些可以示人的家业,那块牌子在外人的眼里也有了几分沉甸甸的分量。

  路过学院的宣传橱窗,见里面密密麻麻贴着许多照片。走近细瞧,原来是学院今年考取国内各高校研究生的毕业生照片,有200多人,占了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1%。暗想起来,学院所在的隆阜,还真是徽州大地上的一块钟灵毓秀之地。清初这里就走出了大思想家戴震,其光华四射的思想,至今令人为之景仰。民国年间,隆阜女中又在这里奠基,徽州的女子教育由此蔚然成风,一时领安徽之先。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依然是徽州教育重地,1977年恢复高考后学院又续接上了这一缕文脉。小小隆阜,大有文章。

  突然又想起早年见过的不知是师专中文系哪一届才子在迎新生时撰写的一副对子:新安广迎四海学子,黄山尽镌大块文章。大号楷体写成横幅高踞校园大路上,墨迹酣畅淋漓,笔力一如青春般饱满,在初秋明净碧透的晴空下,旗帜一般张扬。真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这股冲霄豪情,有这般万丈青春,又有何锦绣华章做不了?这般想着,心情也隐隐泛起丝丝波澜,一些久远的感觉如蛰伏的冬虫,正拱出春草萌发的地皮,在煦暖的春阳中跃跃振翅。

  家邻学院,仰可瞻望徽州大地星辰灿烂,俯可品味书香感受青春,实乃人生之福也!

家的散文随笔9

  国离不开家,国的和谐稳定离不开家的和谐稳定。家的和谐稳定是需要经营的。经营好家庭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不是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美好的家庭应该是全家人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相互体贴,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唱妇随,永远和谐温馨的家庭。注意应该是永远和谐温馨!

  其次,我们要明确:要经营出美好的家庭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一要制定一个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家庭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家规;二要有一个富有爱心,有责任感使命感,宽容大度,能带头遵守家规的组织者领导者——“一家之主”,当然这个家主可以是家庭“主男”也可以是家庭“主妇”;三要在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中,家中的每一位成员要能经得起各种诱惑;四要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年的成员都要有所付出、有所担当;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经营好家庭必须制定一个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家庭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家规,以规范、约束每一个成年成员的在家的言行。诸如“任何情况下都不许说脏话,不许辱骂其他成员、更不能出手伤人”;“家庭的重大决定须家庭成员共同商定”;“注重节约,理性消费”;“家务劳动,是每一个成年成员的应尽义务。谁有空谁就要义不容辞地去做”“抽空多陪陪老人和孩子”等等。对违反家规的成员,要及时予以一定的“温馨的惩戒”比如“真诚道歉”“罚做家务”“背诵、默写相关家规”“自我反思(检查)”等

  一家之主,无论是“主男”还是“主妇”都应富有爱心。要深爱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爱自己。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家主要有宽阔的胸怀,学会包容,学会理解。包容家中每一个成员的缺点和不足。要身体力行,带头遵守家规。切记,要“民主”不要“独裁”。千万不能认为我是一家之主,什么事都应是我说了算。独断专行是经营不好家庭的。家主还要正确处理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工作再忙也要顾家。

  现如今的社会,是物欲横流的.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遭遇各种诱惑。因此每位家庭成员都要有能抵制住诱惑的自制力。否则,家庭中只要有一人为“情色”、“金钱”“名利”等所累,那就一定会破坏家庭的和谐,甚至给家庭带来灾难。此类实例看官应该是耳熟能详,无须多举。

  此外,经营好家庭,仅靠家主一人的奉献是不够的。需要家庭每一位成年的家庭成员的共同付出,共同担当。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要承担起经营好家庭的责任。因为,尊重、理解、关爱是互相的,仅靠单方面的付出是难以长久的。再好的家规,是要共同遵守的。

  总之,和谐温馨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生活在幸福家庭中的每个成员才会有愉悦感、幸福感。它和金钱的多少无关;它和家庭成员的社会地位的高低无关;它需要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百般呵护和苦心经营。

家的散文随笔10

  岁月,真的是一位高明的雕塑家,他手握一把无形的刻刀,在大地上挥舞着。

  春天,他的刀在白茫茫的大地上潇洒的一挥,刀锋带起温柔的风,吹醒了种子,吹绿了树木。然后,他用刀尖沾上墨,在各处轻轻点画,一幅幅的山水素描就跃然而显,这时,他点上颜色,挥挥洒洒,这里一描,那里一画,各种颜色就齐了,各种表情也有了,整个大地也就鲜活生动了。

  夏天,这位雕塑家可是一刻也不得闲着。各种各样的植被在阳光下可着劲儿地往上窜,他拿着刻刀紧着比划,手舞足蹈,有时候,连雷公电婆都来凑热闹,轰隆隆,哗啦啦,电闪雷鸣,暴雨如注,那真叫一个爽快,透彻!

  雨后的天空可是别样的景致,蓝蓝的天空像水磨过的蓝宝石,水灵灵的亮,湿漉漉的蓝,最干净的云像最干净的蚕丝与棉球,慢慢地飘着,轻轻地浮着,把天空拂得更蓝更亮。金色的太阳,怎么也抿不住如花的笑靥,关不住金色的闸门,让光剑一样刺下来,水一样泼下来,把大地染的一片油绿,一片金黄,一片亮紫,像七彩的虹散在了大地上。可是,我仿佛觉得,那不是阳光的剑刺,也不是阳光的水线,而是一根根阳光的金条,叮叮咣咣,落在大地上。

  秋天到了,雕塑家的刀似乎改变了以往的作画风格,他握紧刀柄,用力的.一拧,一拧,又一拧,大地上的景致便变得错落有致,像一卷卷散落人间的山水画轴,高高的灌木丛,整齐的庄稼棵,碧绿的青草坪,都在刀尖的点触中悄悄的换着衣装。墨绿的那张纸,便变得层峦尽染,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岁月的刀,在一场寒霜的侵袭中,悠然变得稳重,他像一位老者,经历了四季的劳作,已然是筋疲力尽。但是,他手中的刻刀却是更加的有力,更加的稳健,更加的多情。咬紧牙关,他在闭上眼睛的一刻,挥舞着刻刀,画出了最后的杰作,一场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大地,给所有的生命盖上了厚厚的被子。而且,在他抿紧的嘴唇上,吐出来一抹嫣红,于是,雪里的红梅便点在了这个寂寞的大地上,告诉人们,又一个新的春天就要来临。

家的散文随笔11

  孤梦缠绵,如丝夜雨风吹树。絮花飞渡,蜘网承不住。痴荡情弦,独奏于何处?尘曲误。醉槌心鼓,愁踏天涯路。

  ——点绛唇·伍味子题记

  不读梦则不懂文,不写梦则不成文。用情舞墨,弄梦成文。 在情与梦的交织里,绘就烟雨蒙蒙的人生。莲花净土,妙笔生香。无奈凡心,浸染了,尘世苍茫。

  情丝牵不住流星,梦里白驹过隙。到如今,疲惫的心墨,已不再敢触碰青春的豪迈;半世的沧桑,已不敢有品味青春的奢望。

  风景独好,阳春三月,于行囊中化为收藏,转眼秋风渐起。在生命的阡陌上,饱尝世态炎凉,只为修成夕阳的绚丽,绽放一副不朽的画卷,于灿烂中,梦的云烟,淡去。无与伦比,年华的'歌,回旋激荡。是非成败成过眼,只求给心找个家。倾情寻觅欲断肠,可否就在今生,让我心,不再飘零。

  无功则不能立于世,无名则不能行于世。穷尽一生,建功求名。在功与名的求索里,造就了忙忙碌碌的岁月。江湖恩怨,竞相演绎。可笑功名,但转眼,一切成空。

  试问功名何所寓,恰似秋云无寄。人世间,匆忙的脚步,已不知把灵魂放在何处;负重的身影,已不敢渴求无忧的快乐。

  梦眼繁华,痴迷难醒,于业障中化为尘埃,皆是云烟过往。在飘荡的行程上,历经蜿蜒曲折,只为在生活的提篮里,盛满巧取豪夺的惑水,在勾心斗角中,荏苒的时光,耗尽。金玉满堂,荣华富贵,随风而去。功名利禄皆相忘,只想给心找个家。费尽思量盼机缘,可否就在今生,让我心,不再飘零。

  看破世事念清净,历尽劫波求真诚。真爱度舍,勤简静修。在静与思的醒悟里,展望山高水阔的仙境。贪嗔痴慢,付之东流。情系青灯,夜半里,红袖添香。

  霜风落鬓知正觉,秋霞冉冉映满天。看凡尘,辛勤的劳作,已无力呐喊公平的呼唤;富贵的殿堂,却又装不下权势的欲望。

  占卜祈祷,求神保佑,于虔诚中求得安慰,只是图个吉祥。在慈悲的心境下,阅尽百态人生,只为一米阳光的圣宴,迈着且行且惜的脚步,于淡然中,在柳暗花明里,释怀。斗转星移,江海恒流,岁月难守。四海情仇成笑谈,只愿给心找个家。孤寂感伤人憔悴,可否就在今生,让我心,不再飘零。

  情与梦 、功与名、静与思,人生三步,书歌一曲。放下妄念求自在,只需给心找个家。但盼相知共静好,可否就在今生,让我心,不再飘零。

  在至朴至乐的港湾,栖息;我心,期待已久……

家的散文随笔12

  今天在家休息,楼上的鲁嫂家不时播出优美的经典老歌。当我听到《外婆的澎湖湾》时不由得想起姥姥,想起姥姥的音容笑貌,想起姥姥的勤老和善良,想起姥姥的心灵手巧,想起姥姥对我的种种好,一股暖意涌上心头!

  我小时候穿的鞋袜衣服,大多出自姥姥之手,是姥姥一针一线给我缝制的,有时候甚至需要灯下熬夜,夏单冬棉,无不例外。姥姥心灵手巧,总会做出与众不同的样貌,常常招来小伙伴们的艳羡。

  姥姥家有比我大两岁的表哥,还有堂舅家和我一般大的表妹,我更多的是愿意找表妹玩,因都是女孩子,更能玩到一起。我们一起扔沙包、踢毽子、踫拐。玩得最多的是打扑克,接龙、拱猪和十点半,有时候玩到天黑了都不知道回家,还得让裹着小脚的姥姥把我喊回去。

  小时候我常住姥姥家。起初是被动的。妈妈生下弟弟,顾不上照顾我,不得已,就来到了姥姥家。在姥姥家住的时间久了,我根本就不愿再回去,每次父亲回家来休假要接我,我都是哭着回去的。稍大一点,上学了,离开姥姥家,可一遇节假日,我就一个人跑去姥姥家,也顾不上路上害怕。我家距姥姥家十二里路,我都是抄小路,秋天的玉米杆长多高啊,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姥姥很疼我,很爱我,很宠我,有什么好吃的给我留着,等我来了给我吃;晚上还给我讲故事,什么聊斋、三国,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每晚都是姥姥的'故事伴我进入甜美的梦乡。姥姥会做做焦叶子——一种面食,白面中加入芝麻和少许盐,和好后擀成薄片,再切成菱形方块在油锅中炸成金黄色——会做胡椒辣汤。焦叶子咸香酥脆,胡椒汤酸酸辣辣的很开胃。尤其是胡椒辣汤中的面筋很筋道,吃起来感觉像吃肉一样香,我格外喜欢。现在有时候想吃胡椒汤了,就自己学着做,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当年姥姥的味道。在我心目中,这就是世间美食,什么熊掌燕窝,什么鲍鱼海参,都不及姥姥的焦叶子与胡椒汤更美味!

  姥姥家的夏天也很有趣。姥姥家门前有口水井,夏天里,姥姥把酥瓜装到竹篮里,放入井水中,就那样泡着,等我们想吃了,就捞上来,酥酥的、脆脆的、凉凉的,很解暑。姥姥家的院子很大,院里种了好多树,有杨树、柳树、槐树、榆树、桑葚树、石榴树、葡萄树。春天,榆钱、槐花盛开的时候,我们上树撸榆钱,摘槐花,正像一首儿歌里唱的"东家妞,西家娃,采回来榆钱过家家",那榆钱饭,也是春天里的美味。一到夏天,树上的知了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晚上,三舅会带领我和表哥表妹在地上点起一堆篝火,使劲摇晃树干树枝,刚刚还闹得欢实的知了,就都纷纷从树上飞下来,自己投向篝火里。我们把他们一个个逮住,交给姥姥。姥姥把知了掐头去尾,洗干净,用盐、料酒,还有少许酱油淹一会,再到油锅里炒熟,满院子弥漫着香气,早就勾来了我们的馋虫。等我们吃得差不多勒,姥姥又从水井里捞起一个大西瓜,切开来,又沙又甜又清凉,我们在理理口,解解渴,开开心心听姥姥讲故事,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一个个进入甜美的梦乡。

  夏天的夜晚,或皓月当空,或繁星闪烁,坐在葡萄架下,边吃美味,边听姥姥讲故事,该是多么幸福惬意的生活呀!

  转眼我长大了,姥姥也老了。忘了是哪一年,姥姥胯骨股折了,卧床不起。神志不清楚了,可唯独还认得出我。我在外地上学,那次回去看她,她喊着我的小名,问我“回来了”“想吃焦叶子不”。卧床久了,姥姥身上生了褥疮,动都不能动,一动痛得要命,那样痛苦地躺在床上,得多痛苦呀!我哭着跟父亲说:你是医生,不能给姥姥做手术吗?父亲说,姥姥都90岁了,做手术麻醉那关就过不了。就这样,姥姥去了,我再也回不到姥姥家了,再也回不到我童年的快乐乐园了!

  姥姥已经故去多年了,后来,我也成为一名医生,也常常遇到年老卧床的病患,也常常回想起我病的姥姥。今天,楼上一曲《外婆的澎湖湾》,又将我带回童年,带回在姥姥家的日子,想起了姥姥,禁不住又泪零如雨……

家的散文随笔13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老家越来越近了。穿过黄昏宁静的小镇,远远的依稀可以看见掩映在竹林和树木中的那几间古朴的老屋。车窗外,划过一张张纯朴而熟悉的脸;青翠的梧桐通向很远的地方。一个大大的鱼塘出现在我的身前。哦!爸爸的鱼塘。那可是我童年游泳的地方啊。我无意的减慢了车速,心里涩涩的。可能是触景情伤吧,我安慰着自己。

  老家就在我的眼前。漆红的大铁门已经开始剥落,厚厚的洗衣板边上长出了几簇青苔,门外的那株桂花又长高了许多,袅袅的炊烟袅袅的升起。“汪汪汪”几声犬吠叫醒了我。哦!可爱的小花可爱的跑了出来。

  “回来了啊。”厨房里传来妈妈的声音。

  “爸,妈,我回来了。”我一声哽咽。

  小花在我脚下快乐的翻滚。它长大了,他们却老了……

  饭桌上,一大盘回锅肉热气腾腾,三样精致的小菜白里透红。

  “今晚,喝杯酒吧。”爸爸在我身前放了一个小酒杯。

  “你们就先喝着吧。”妈妈还在忙着做鱼。我木衲的端起酒杯,大大的喝了一口,感觉涩涩的',苦苦的,心里却涩涩的,暖暖的。

  妈妈很快的就吃完了,却没有离桌;爸爸酒量不好,却陪着我喝了很多。他们问起了我的打算,问起了他们的媳妇,问起了他们的孙子。我也问起了他们的身体,问起了今年的产量,问起了今年的收成。不知不觉的,竟然有些醉意,心里却堵得慌。“丁零丁零”传来一阵电话的声音。我急急的接听。

  “爸爸,你看到没有?今晚的月亮好大好美啊!”

  “妈妈说今晚你不回来了,我就想和妈妈睡。明天可要早点回家啊。”传来儿子高兴稚嫩的话语,又急急的就挂了。

  “明天,孩子要上学了;她也要上班去了。要是他们也在该多好啊。”我喃喃自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真的是皓月当空啊!圆圆的高高的遥遥的挂在天边,多美丽啊。当层层的冷艳的月光洒在我的身上,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绪裹着夜色刹那就袭击着我。我突然觉得很冷,很惆怅。月明正思人,我在思念着谁呢?我能思念着谁呢?又有谁会思念着我呢?

  硬硬的躺在那张曾伴我多少青春梦想的床上,妈妈慈祥的目光,爸爸坸偻的身躯却一直在我眼前出现,我躲藏不开,我也逃避不过。盘点我现在的人生,应该是一事无成两鬓丝,心情五味杂陈。或许我的努力和付出真的太少了……似乎是在梦乡里,我渐渐在回忆,我渐渐在悲伤,我也渐渐在沉沦。

  早晨6点,天微微亮,却下起了雨。在泥泞的鳖池里,我在泥泞的做着,我也在泥泞的摔倒,我感觉到身体的痛楚,我感觉不到心灵的痛楚。或许,这就是我想要的。

  早晨7点40,天很亮了,雨却更大了。我告别了老家,告别了他们,留下了我全身所有的钱,留下了我所有的柔情。带走了我深深的愧疚,带走了我深深的家愁,我又将走向那个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岗位。但愿,我会好好的适应。

  世事云千变,浮生梦一场。

  泪水终于开始模糊双眼……

  老家也终于消失在车窗外……

家的散文随笔14

  一家子都是怎么说的?好的,先听听小玛莉亚怎么说。这天是小玛莉亚的生日,她觉得这是所有的日子中最美好的一天,她所有的小朋友;男的女的都来和她一起玩。她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这是从祖母那儿得来的。祖母已经到仁慈的上帝那里去了,可是是祖母在走进光明美好的天国之前,亲手裁剪缝制了这件衣服。在玛莉亚房间里的桌子上,各种礼物闪闪发光。有最可爱的锅碗杯盆;有眼睛能转动、一按肚皮就“噢”的叫一声的玩偶;是的,还有一本图画书,书里能读到最动听的故事!但是比所有的故事还要美妙的是过许多许多个生日。

  “是的,活着真快乐!”小玛莉亚说道。教父补充说,生活是最美好的童话。

  旁边的屋子里住的是两个哥哥。他们都是大男孩了,一个九岁,一个十一岁。他们也认为活着很快乐——按他们自己的方式活着,而不是作为像玛莉亚那样的小孩活着。不是的,是做好学生,成绩本上得“优秀”,和小同伴尽情地嬉闹;冬天滑冰,夏天骑脚踏车①;谈关于骑士城堡、吊桥及私牢的故事;听关于非洲内陆的发现②的故事。然而其中一个孩子却有点伤感,他怕还没有等他长大,一切事情都被发现了。所以他要去冒险,生活是最美的童话③,教父不是这么说过吗?人就要生活在童话里,所以要去冒险。

  这些孩子们住在一楼,他们在这里耍闹。上面住着这家人的另一支。他们也有孩子,不过这些孩子都已经告别了童年,离开了家,都长大了。一个儿子十七岁,另一个二十岁,但是第三个却老了,这是小玛莉亚的说法,他已经二十五岁了,还订了婚。他们都很幸福,父母好、穿得很好,才智也很出色。他们可以达到他们希望达到的目的:前进!冲破一切旧的障碍!整个世界都会焕然一新!这是我们了解的最美好的事情!教父是对的:“生活是最美好的童话!”

  父亲和母亲都是老人了——当然,自然比孩子们的年纪都要大——他们嘴角上挂着微笑,眼睛和心底藏着微笑,他们说:“多年轻啊,这些年轻人!世界的发展并不完全像他们想象的那样,但是在不停地发展着。生活是一个奇特、美好的童话!”

  最上层靠天更近一些,你住在阁楼上的时候,你便会这样说,那里住着教父。他的年纪很大了,但是他的心却很年轻,他的心境总是很好。还有,他会讲故事,会讲许多长故事。他到过世界上许多地方,他的屋子里摆着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奇妙的东西。从天花板到地板,尽是画片。几扇窗子有的嵌红玻璃,有的嵌金黄色的玻璃。

  从这些窗子望出去,整个世界都是阳光灿烂,即便外面的天气阴暗也如此。在一个大玻璃缸里生长着绿色的植物,缸的一角一些金鱼在游弋。它们望着你,就好像它们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多到不屑同你一讲。这儿总是飘着花香味儿,即便在冬天也如此。冬天,壁炉里燃着熊熊的火,坐在这儿望着火,听它噼噼啪啪地响,很是有意思。“它能唤起我回忆许多往事!”教父说道。火似乎也给小玛莉亚显示出许多的图景。

  不过,紧靠在一旁的书柜里摆的才是许多真正的书。其中一本教父常常读,他把它称作书中之书,那是《圣经》。在这本书里,用绘画描述了全世界和全人类的历史,创世纪、洪水和国王以及国王中的'国王。

  “发生过的事,以及将要发生的事,全都在这本书里!”教父说道。“一本书里包罗了无尽的东西!想想看!是啊,一个人祈求的全部东西用几句祷词就讲完了。‘我们的上帝啊!’这是一滴慈悲的甘露!是上帝所赐的宽慰人心的珍珠。它作为一件礼物被摆在婴孩的摇篮里,放在孩子的心上。孩子,好好地保存着它!永远不要丢失它。

  不论你长得多大,也不会在千变万化的道路上迷误!它会照亮你,你不会被遗弃!”说到这里,教父的眼睛里闪着亮光,这是欢乐的亮光。这双眼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流过泪。“也是很好的!”他说道,“那是经受考验的日子,是灰暗的。现在我周围是阳光,我内心也有阳光。人活的年纪越大,就越能在逆境和顺境中看清楚。上帝总是和我们在一起的,生活就是最美丽的童话,这只有他才能赐予我们,一直到永恒!”

  “生活是美好的!”小玛莉亚说道。

  小男孩和大男孩也都这样说。父亲和母亲,全家人都这样说,不过首先是教父。他是有经验的,他是他们所有人当中年纪最大的。他熟知所有的故事,所有的童话。他从内心中说出:“生命是最美丽的童话!”

  ①类似今天的自行车的脚踏车,在丹麦出现于1870年前不久。

  ②指著名探险家大卫%26#183;利汶斯通(1813—1873)对非洲的长期探险。

  ③“生活是最美的童话”,这原是萨克森公国大公的御医卡鲁斯(1779—1868)的名言。安徒生十分看重这句话,经常引用。安徒生最重要的自传性着作之一是用《我生命的童话》做题目的。

家的散文随笔15

  盛夏,骄阳似火,碧空万里。徘徊在校园里,一阵微风迎面吹拂,杨柳在风中轻轻摇曳。燥热弥漫在空气中。空旷的操场不见人影,球场上也没有了往昔的喧哗,整个校园在炎热的气氛中异常沉闷。

  漫步在熟悉的石子路上,脚步没有了昔日的平缓与自如,有些沉重。回忆、过往开始在脑海泛滥。也许,真的要离开了,要和这里告别了。一幕幕往事残缺或不残缺、完整或不完整地浮现在眼前。忆往昔,情感在这里泛起阵阵波澜,曾经苦苦等待,只为那回眸一笑。或许,是前世的错爱,导致今生的擦肩而过。有欢笑、美好,但这根本不会成为生命的永恒。彼此的相遇,犹如流星划过夜空的一刹那,瞬间的光辉,稍纵即逝。

  也许,人生是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段会在哪里,道路平坦亦或崎岖,光明亦或黑暗。但我始终坚信,即使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上,也会峰回路转,终将会看到柳暗花明的未来。

  人总是在离别中成长,在离别中成熟,也是在离别中懂得生活总是那么不可预测,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因此更加懂得珍惜。不敢想象一旦离开,我该如何释怀。也许,离别往往是一个转身的距离,但是毕竟有太多的.不舍。

  年华的转角处,生命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早已定格在流年的印迹中。六月,鲜花怒放,一场关于青春的盛宴,已经远去。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当一切即将终结时,泪水湿润了双目。过往是一指流沙,初次的相遇,惊艳了时光。我们置身于时间长河里,随着河水缓缓流淌。最终,光阴将我们伤的面目全非。再也找不到初见的美好。我们的一路心灵历程随河流归于大海。在记忆的心海里,再也找不到家的方向,生命的归宿。一指流沙,散落在年华的每一个角落,无影无踪,是逐渐模糊的残缺。

【家的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家的散文随笔06-20

家散文随笔10-08

我的家散文随笔10-09

(必备)家的散文随笔06-20

家的散文随笔【热门】06-20

宜昌我的家散文随笔10-07

家的抒情散文随笔10-09

有你就有家的散文随笔03-22

家的散文随笔大全[15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