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土木工程论文
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土木工程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土木工程论文1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使用性能,则会采用屋面形式,作为整个工程的外围防护结构。这样能够在抵抗各方不利因素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1屋面防水土木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1设计不够合理
关于屋面防水工程设计,主要就是对排水系统进行设计。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人员只关注屋面的整体结构,而忽视对排水系统的设计。这种设计形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物使用性能,严重时还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如果在排水系统设计上,不够合理。如,长时间排水不畅等,则会导致屋面材料出现各种情况。
1.2缺少必要的养护工作
在整个土木工程施工中,屋面工作养护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需要施工单位注重此工作。该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注重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在此工作中,如果相关人员不注重对材料的养护,是很容易造成混凝土变硬,从而使得施工材料过于浪费以及施工成本明显增加;②注重施工后的屋面养护。结合实际发现,多数施工人员在养护工作上,并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屋面工程质量。
1.3工程监督力度不够
众所周知,屋面防水工程是土木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具体施工中,经常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为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这使得施工人员在作业中,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则需要施工单位注重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结合实际,我国施工单位在屋面防水管理体系明显不够完善,且监督力度需要加强。因工程监督力度不够,会影响发展工程施工进度,同时还极大的降低整个屋面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4缺乏对施工材料的整体把握
对于施工材料,其在整个屋面防水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其所具有的防水性能和质量等会对工程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在具体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所使用的材料并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如在防水材料上,耐水性比较差,进而很容易出现屋面渗漏问题。
2屋面防水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1合理设置排水系统
由上述分析可知,屋面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此,作为施工单位,其在按照要求,设置屋面排水系统时,首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与此同时,其还要注重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具体包括:日照强度、风力等信息。在这之后,需要相关人员注重对屋面工程防水标准的制定,以及对防水材料的选择。以此能够更好的保证屋面防水质量。施工人员在进行屋面防水施工作业时,必须要在屋面板支持端设置相应的分格缝,并在屋面板缝与转折交界处,将因各种因素出现所产生的裂缝集中在分格缝中。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能够有效避免版面开裂问题的出现。另外,施工人员在施工中还要注重对间距距离的合理设置。
2.2控制材料质量
在过去土木工程屋面施工中,大多数施工单位在施工材料上基本以沥青都等为主。对于这种材料的使用,对施工人员在技术上有较高的要求。另外在实际使用中,还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由此可见,这种材料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所提出的绿色建筑理念施工要求。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现代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开始应用多样的新型防水材料。在此形势下,作为采购人员要注重对材料的选择。对于如何选择防水材料,首先具需要采购人员深入了解材料的性能和质量,之后,还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遵循我国对原材料的质量标准,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2.3施工工程的'养护措施
因施工工程中的养护工作,是整个工程质量监控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需要相关施工人员对此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以此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物使用质量。在具体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在屋面的某个位置上设置隔离层。在此位置上,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清理,确保其表面处于光滑状态。当其表面逐渐变干后,施工人员则就可按照要求,铺设卷材。在这其中,施工人员需要注意,卷材的铺设形式是从层面最低位置进行的,并逐渐向上开展。在此过程中,要能够使得卷材方向与流水方向是相同的。当屋面与地平面的角度超过10°时,其就要将卷材垂直于屋脊。
2.4重视刚性防水层和钢筋网片施工
作为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上,要想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前人们对建筑物质量要求,首先就要不断加强建筑防水性能。对此,其可通过在混凝土防水层设置双向冷拔钢筋网片的方式进行。在设置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注重对分格缝群位置的处理。之后,在防水层位置上,需要其结合实际,适当的调整钢筋网片的位置。以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高温因素而产生的各种问题。最后,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混凝土厚度的有效控制,加强对细节的处理。确保面板厚度和排水坡度是在标准范围内。
3结语
综合上述,屋面不仅是整个建筑工程中施工重要环节,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施工质量。针对当房屋防水土木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施工单位,必须要予以足够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此,在具体施工中,施工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建筑屋面防水技术。特别是对排水系统的合理设置、材料质量的控制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充分的发挥出防水施工技术在使用中的价值。进而提高施工技术,满足施工要求。
土木工程论文2
[摘 要]当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实践才能跟上国际竞争的步伐。新的国际形势对土木工程学科本科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好基础知识,培养科创意识,培养科创能力,兴趣驱动,自主实践。
[关键词]土木工程;本科生;科创能力
一、学好基础知识
土木工程学科属于一个传统的技术行业,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基础知识的要求很高。对于本科低年级学生,学好基础知识特别重要。首先是数学,比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科目,都是未来学习、研究、工作的基石,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其次是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这三门课程一般院校都开设。力学是以数学为工具、解决工程问题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与土木工程学科的其他专业课、专业基础课联系紧密,也是土木工程学科未来发展的理论基石之一。数学和力学在该学科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决定了对专业中遇到的复杂问题的理解深度和寻求解决办法的途径。还有其他基础课程也是非常重要,比如画法几何、计算机基础理论、建筑材料等。其他一些专业基础课:混凝土基本理论、钢结构等都是本行业最重要的基本理论。[1] [2] [3]只有扎实学好基础理论知识,稳扎稳打,并不断拓宽视野,才可能为未来创新意识形成打下根基。
二、培养科创意识
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各个方面的技术都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日常生活也都变得很便捷,但是仍然存在许多未知领域,因而科技创新仍然非常重要,特别是有助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创新、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创新。可以说,当今时代是一个迫切需要创新的时代。土木工程学科大学本科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基本都是成熟的理论,那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重科创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很重要。
首先,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课程时,注意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正在学习的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运用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难题,特别是思考是否可以采用别的课程、跨学科的知识理论来解决新问题。比如大学物理学习时,与中学不同的是,速度都是与时间相关的变量,是随着时间时刻变化的,那么中学时采用的办法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就无法适用了,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在此时引导学生考虑采用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可以考虑用积分知识来解决:将距离看成是时间的函数,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问题,督促并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办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创意识。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打破成规寻求解决难题的办法。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非常需要跨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我们的本科生教育往往都是在“专业”领域内学习,所以有必要采取一些方法来训练学生“用工科的头脑思考问题,用文科的方法解决问题”,对现存理论和做法更多采用“Critical Thinking”的批判思维模式。比如在混凝土基本理论课程的学习中,混凝土的徐变是随着时间延长而不断变化的,而且是前期徐变快,以后很慢,这就联想到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生长曲线,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4] [5] [6]采用了这样有意识的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也许以后学生在研究混凝土的理论时,还会有更多的联想和更大胆的假设,这就为未来科创意识的形成奠定先期基础。
三、培养科创能力
工程实践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科创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土木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专业课带动实践的形式,而这种模式并不利于科创能力的培养。采用需求驱动工程实践的反向知识传播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探索和创新。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提出问题,也就是实际工程需求,然后指导学生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寻求解决办法,通过实践验证办法的可行性,从而获得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动手实践,运用多元化的知识来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比如在土木工程本科教学的专业实践课中,教师提出工程实际需求是:轻质高强滤水型混凝土的研制。教师指导学生从材料方面、力学性能方面、施工便利性等方面考虑,学生对材料进行选择、对配合比进行设计和亲自制备试块并测试性能,整个过程中学生查资料、动手操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也从中获得解决问题后的心理成就感。
科技创新的过程,必然要经历多次反复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实际上科创过程同时也是承受风险的过程,如果每一个项目都成功了,那么必然是选择了回避风险、创新价值不高的项目。在土木工程学科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看待挫折与失败,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设计一些实践环节锻炼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如在研制新型滤水型混凝土的工程中,让学生自己设计配合比和选择材料,做出试块来试验,经过反复多次的比对,最后才达到理想的目标,其中经历了多次失败。在不成功的试块试验过程中,学生总结了经验教训,积累了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锻炼,这些都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当今时代是科技时代,同时也是互联网时代,年轻的大学生们都喜欢上网冲浪,大量的日常信息和知识都来自于互联网。源于这样的背景,大学教育也无法回避互联网,只能利用网络创造更好更优的.环境,使其为教育服务。土木工程学科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教师们也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从网络中学习、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获取需要的知识,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模式、互动模式进行思考,更快获得科创能力所需的各类知识。比如在土木工程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工程实践需求:轻质高强滤水型混凝土的研制。学生在材料选择、试件测试等环节都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难题,此时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互联网,学习MOOC(慕课)课程,并通过社交媒体同远在大洋彼岸的研究同行进行交流,一步步寻找解决的办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将大量的课余时间投入与项目相关的知识学习中,不断积累丰富,逐渐有了比较清晰的创新想法。其实,互联网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方便获得所需知识,同时也是需在海量信息筛选过程中耗费时间。教师在这个环节起到较重要的作用,利用自身科研经历,可以帮助学生较快从网络中选择正好需要学习的材料,从而少浪费时间。互联网的利用,在培养学生科创能力方面可以较常规课堂教学培养模式更快捷的获得知识,并开阔了学生视野,更容易形成创新的想法。
四、兴趣驱动,自主实践
土木工程学科本科生接受了科创意识的培养,具备了一定的科创能力,一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着浓厚的兴趣。此时可借助学校开展的各种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平台,由相关领域的指导教师进行引导,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组织实践,开展一系列的项目实施过程,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在这个自主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作用是组织有序开展活动,创造活动所需的条件,在关键问题上加以把关指导,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创新想法;学生处于主导地位,他们有自己的“New idea”,并亲自动手实践,一步步解决难题后接近了自己的理想。在学生的兴趣驱动下进行的科创活动,学生自己内心是兴奋的,一旦成功不但可以创造价值,还可以收获社会认可度。
五、结语
当今社会科技突飞猛进,想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靠的是知识经济,靠的是不断的创新。只有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创能力,一代人接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华民族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列。
[ 注 释 ]
[1] 刘汉龙,李英民,阴可,等.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xx(4):9-12.
[2] 张丽娟.美国STEM学科高等教育女生人数不足的相关研究[J].大学教育,20xx(6):164-165.
[3] 王宇辉.土木工程专业土力学课程的教学探索[J].山西建筑,20xx(28):246-248.
[4] 王英,刘建新,赵人达.大跨桥梁预应力损失综合值法计算模型研究[J].世界桥梁,20xx(5):48-51.
[5] 王英,彭丽,李文婷,尹铸华.钢拱桥自振模态多因素敏感性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105-110.
[6] 王英,孙利民.大跨连续刚构桥材料参数模态敏感性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142-148.
土木工程论文3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的提高,现如今对城市建筑和公路建设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一些安全隐患因素。由于我国对于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条件还不是很完善,有的地区条件比较落后,所以导致了各地区所培养的建筑人才专业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能力都不相等。尤其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对于施工安全、管理等关键性环节还是存在较多漏洞和缺陷。因此,从不同的施工关键性环节出发,进一步控制在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升土木工程在建筑行业中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1、土木工程施工特点
1.1流动性较强
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时,因为其施工地点通常都是不固定的,所以其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而且参与项目施工的人员大多是农民工,在施工技术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而且人员的动性也比较大,施工的内容没有精确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都比较欠缺,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土木工程施工的效率以及施工的质量。
1.2复杂性
土木工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且类型不同的工程项目其具体的使用功能也会不同,所以这就对土木工程施工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同时加上我国各个区域地理环境相差很大,而这也给土木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对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2、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完善
就目前形势来讲,一种兼顾科学化和合理化的管理方式对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两种特性能够从侧面来支撑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不科学的施工管理,无论从工程或是人员的管理上,都很容易导致管理脱节。从管理层面来讲,我国对大型土木工程建设的市场化管理制度还亟待完善。一般的施工管理,都是临时委派监督人员对面临的安全、材料、资金等问题进行管制,这样就无法保证管理人员的水平一致。有的时候对相关问题的处理缺乏经验,导致管理工作难以落实,管理效率低下。
2.2安全意识薄弱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安全因素对于施工人员和施工管理而言都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农民工是施工队伍的主力军,也是施工安全的关键所在。由于绝大多数农民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和培训,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并且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加之管理人员没有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程并严格执行,更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由此可知,安全管理是土木工程施工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能够保证施工安全顺利地进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忽视,基本没有摆脱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我国制定的建设工程安全方面的法律条款,有一些并没有在土木工程管理中得到有效落实。
2.3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施工管理中存在着部分人员不符合岗位要求的问题,加之基层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任用不明等状况,导致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热情,管理效率低下,工作量不饱和等现象。对于构成复杂的'知识体系,临时任命的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经验,其处理方式往往不符合工程管理制度的要求。在众多影响施工管理的因素中,人员素质无疑是最重要的。从人员招聘制度的不完善,到评价制度的不严格,容易造成管理工作无人问津的状况。不完善的考核制度易于让人得过且过,导致在工程管理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没有过硬的相关知识储备,无法妥善处理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施工管理工作。无论在哪一个行业,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提高整体素质,整个施工管理过程才可能井然有序。
3、关于土木工程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3.1建立一整套的监督系统
管理工作不是单纯地针对某一些部分的,而是需要系统地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仔细的管理工作。建立一套完整,高质量和实践性高的监督工程成果的监督系统是保证土木工程在实施的道路上,贯彻和落实解决土木工程存在问题的必要条件。在对管理系统进行优化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周围的环境问题,来选择控制成果的方法、每一个步骤成果的负责预见书,这些都需要按照保障施工成果的机制制定的。总之,对于工程的管理工作一定要保证有组织有纪律,并且要有贯穿始终的精神。
3.2控制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因为施工管理工作是对整个施工现场进行协调与控制,所以管理人员在制定施工管理方法和制度时,要具有前瞻性。在施工前期管理阶段要将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制定出来。在施工阶段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制度和前期制定的管理办法,保障施工现场的规范性和各工种之间的协作性,从而提高工程施工的整体效率。除此之外,施工管理人员还有具有很强的责任感,而且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及时的措施进行科学的处理,由此来降低对施工的不良影响。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团队的建设,建立起高效的有责任心的施工团队,从而对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保障工程施工的正常运行。
3.3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
前文说到建筑材料指建筑工程过程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一定要对材料做好管理工作。在对材料质量进行控制的时候,要对材料的来源、材料的保存和材料的利用三个环节进行监督。首先,要严格规范材料的引进工作,一定要采用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在敲定厂家的过程中要认真执行相关的制度,并且要给予一定的监督措施,保证这个过程公平公正合理。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便是一定要避免负责人员在中间不顾真是质量,吃回扣的现象。其次,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材料的保管,要按照材料的不同特性,安置不同的保管场所,注意材料的怕光及怕潮湿的特性,保证材料安全不受污染。最后是材料的应用问题,一定要专材专用,千万不要东挪西用,避免材料使用混乱现象。材料的乱堆乱放对于企业的施工现场的安全也会带来严重的威胁,对此一定要加强规范与管理工作。
3.4控制设备的规范程度
当今社会任何工程都不是纯人工进行的,都要依赖各种大型的施工设备,建筑设施的普遍应用,代表着先进的施工技术,是很多人工不能完成的步骤所必须的。随着建筑设备的不断投入与发展,大大提高的工程的方便性和使用效率。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如果设备不足会降低效率,设备过多会产生不必要的费用,设备质量不好,会起到反作用。
3.5加强对施工工作的质量管理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就必须要不断加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水平,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的予以解决,并且不断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但是因为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多个工种以及很多施工人员,所以其面临的问题也非常的多,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时必须要提高对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且是其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在施工施工之前施工单位要对文明施工以及安全施工进行科学的宣传,并且要求施工人员对其进行认真的学习。而且对于施工管理人员来说,其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管理知识,还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并且要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选择,此外对管理人员还有进行岗前培训,对专业技术知识进行科学的普及。此外,因为施工材料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建筑材料进行选择时必须要进行专业的指导,由此来选择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总之,在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检查每一个细节,从最基础做起。当出现一个问题,应及时找出解决措施,而且还需要认真的检查问题的根源,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严施工质量关,促使土木建筑行业稳定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深刻意识到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来杜绝可能再次发生的问题。
土木工程论文4
一、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
1、改革内容
1.1优化整合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之前,施工课程教师要优化、整合课程知识体系,明确本节课需要教授的基本理论知识及重点、难点,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难点,并与工程的施工实际保持一致,并及时查找相关资料及最新研究成果,以补充教学知识。
1.2将整合的课程体系加工为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对于知识容量比较大的教学章节,要根据实际施工的连续性、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等,分别设置为多个模块。比如,进行桩基工程案例教学时,需要把握以下知识点:预制桩的制作、运输、沉桩;灌注桩成孔及施工;桩基施工的质量事故分析和处理措施。进行吊装工程案例教学时,要突出以下内容:起重机的参数计算机选择方法;单层工业厂房的吊装;塔式起重机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1.3确定各教学模块涉及的教学环节施工课程教师在设置教学模块及案例时,要有针对性,即一个案例对应一个模块,每一个案例的组成部分应包括有关本案例的施工现场录像、工程环境介绍、可能出现的工程问题以及演示工程原理过程的flash动画。
2、改革的教学环节
首先,可通过播放工程现场录像,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激起其学习兴趣。录像内容可以包括施工场景、工程概况、地质条件、施工关键点及与施工有关的施工机械等。其次,可以以施工场景为基础,用专业工程语言提出地质、材料、设备等工程参数,并介绍工程施工中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营造浓厚的施工现场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再次,要用课堂教学方式讲解案例的关键知识点,构建各个模块涉及的知识理论体系。由于施工操作具有动态性,因此,课堂教学课结合flash动画进行演示。最后,理论知识的运用、检验。让学生分析案例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在讨论之后,有针对性的完成工程实践问题报告。
3、改革措施
首先,要优化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弊端。第一,教学团队要结合社会实际编制教学大纲,目前采用的教学大纲大多是根据社会需求编制的,而忽视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及设备等内容,容易导致学生在以后就业中难以适应工作条件及环境。第二,改革学时分配,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如根据情况,将课时分别安排为教师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等,不仅可完成教学内容,也能够丰富教学形式,激起学生积极性。其次,丰富教学手段。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笔者以为,要进行教学改革,就要丰富教学手段,如举办讲座、收集施工现场资料等进行教学。专题讲座如旋挖机灌注桩施工、混凝土施工工艺等,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其对施工技术的就业热情。因此,教学模式及手段的改革,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结语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在教学改革中,重点在于培养土木工程学生在施工现场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用在实践当中使其具备未来工作中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土木工程论文5
摘要:理论知识是基础,实践是载体,促进理论学习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有助于强化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此,应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改革,即科学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实现两者的融合;进行实践教学的科学分类以及课程化和数字化改造,满足学习者在远程环境下学习实践课程的需要;对学习者已有实践成果进行学分转换,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使其实践课程的学习更有针对性。针对试验课程,尝试在网络课程上采用虚拟实验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可以进一步推进远程环境下实践教学改革。
关键词:国家开放大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理论教学
一、引言
国家开放大学在建设方案中指出,要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类型和生源实际情况,调整学历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1]。国家开放大学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这一调整是对职业实践教育的强调,然而这一强调可能会产生强调实践就是要弱化理论知识学习的误读,其实不然,以“职业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同样需要学生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并且需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会贯通。在国家开放大学的学历继续教育中,理论和实践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单一的理论教学是比较抽象难懂的,易使学生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而缺少动手实践能力,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不住重点,导致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快被遗忘,即使学生记住了,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缺少实践应用激情,缺少职业岗位知识。学生只有在实践教学中真正完成从理论到应用的学习过程,才能发现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去解决问题,以避免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出现问题,避免给生产实践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真正达到在学校“学”的目标。然而,理论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和骨架,所有知识和能力都离不开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导,学好基础理论知识是学生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前提。理论也是创新的根本和源泉,是把握方向的纲领,有了理论的支撑,才可以触类旁通,失去理论的支撑,实践只是一种机械的劳动,是盲目的;而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和纽带,又具有理论学习不可替代的作用[2,3]。国家开放大学的学生以在职成人为主,对于他们而言,职业实践能力更重要,但还需要我们厘清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和顺序。如果把实践比作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理论则是这门专业课的必要先修课。虽然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实践更重要,但是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也不可以跨越先修课直接修读重要的专业课。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容易让社会产生误读,即与理论相比,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殊不知,“理论”之后还有“知识”二字,而“实践”后面还有“能力”二字。所有的能力都不是经过简单的动手就可以获得的.,都需要有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4]。
三、多元化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课程的设置与建设
对于国家开放大学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本着先基础后专业、先理论后应用、讲完理论及时应用的原则,协调好学习进程中各门理论课程与相应实践环节的时间安排,使理论知识能及时地被应用到实践中,也使实践能力及时得到理论的指导。对于课程主编、主讲的选聘,应根据工科学科、行业及职业的发展趋势,聘请国内外知名高校工科领域的著名专家教授,以及相关行业、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素养的行家里手担任教材主编、课程主讲。这样的主编、主讲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将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到学生实践的每个细节,让学生能够有亲临实践的体会,对相关职业岗位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同时,可以请他(她)们开设部分反映学科理论发展前沿和职业技能发展趋势的讲座课程。
(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衔接
作为直接提升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实践课程不是孤立存在的,不能盲目开设。实践课程若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以理论知识作指导。学生在进行实践课程学习之前,先修的理论课程要把实践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整个实践的流程,让学生带着任务和探索的精神进行实践学习。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减少理论课程的学时,但是这种增减是建立在强调理论和实践并用的基础上的。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深化和升华理论知识,让学生不只是简单的知道理论,而是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去思考,在运用和思考中找到规律、摸索技巧、积累经验,这些都是用理论来指导完成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衔接就是要做到二者的相辅相成。
(三)实践教学的分类与要求
以国家开放大学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各级各类的实践教学为例,对其进行分类梳理(见表1),将其归为两大类———演示性实践教学和实操性实践教学,其中演示性实践教学不需要学生实际操作,仅通过观看视频或在计算机上做仿真实践即可;实操性实践教学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又可将其分为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
(四)实践教学的课程化和数字化
对实践教学进行课程化和数字化改造,即依托校内外实训、实验基地将实践教学网络化、资源化。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强与行业、企业等的深度合作,根据不同行业人才培养的职业特点和应用技能需求,从实际工作出发,开设行业需要的实践课程,将行业、企业中相关职业岗位的实践应用技能融入到学历教育的实践教学中,共享行业、企业的双师型师资和实训基地,并将这些来自行业、企业一线岗位的生产实践提炼成资源化、网络化的课程,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模拟仿真实践教学。
(五)学习者实践经历、经验和成果的学分转换
依托“学分银行”机制,为学习者的正式、非正式,正规、非正规的实践经历、经验和成果提供认定、存储、累积和兑换的机会,实现实践教育与学习者已有实践成果之间的互认和衔接,减轻学习者的学习负担,使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实践课程。
四、基于网络的建筑结构试验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建筑结构试验是国家开放大学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环节使学生获得结构试验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做实验是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静载试验、动载试验以及建(构)筑物检测的基本试验方法,以及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实验的方法和技能进行建筑结构分析的初步能力。为了进一步推进远程环境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针对建筑结构试验课程,尝试在网络课程上采用虚拟实验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其实施流程分为实验准备、实验开展和实验总结三个阶段。实验准备阶段,由网络课程管理员根据教学进度添加实验项目、进行授课安排,包括对学生的实验分组和对辅导教师的任务分配和授权等。实验开展阶段,由学生通过人机互动的方式独立完成,具体步骤为:(1)了解实验概况;(2)观看演示实验;(3)回答思考题;(4)进行虚拟实验操作;(5)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总结阶段,由辅导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行为和痕迹,批改实验报告,发布实验成绩和评价,最后学生查看自己的实验成绩和评语,不合格或对自己成绩不满意的同学可以重复进行实验。
五、结语
对于国家开放大学的学生,在注重对理论知识系统扎实的学习的基础上,更要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社会要靠创新不断进步和发展,理论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实践是创新的载体。只有厘清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将理论学习与职业实践相结合,二者齐头并进又相互补充,才能把国家开放大学的教育和教学办好。
参考文献: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2]郭秀云,李国明,李映霞.为理论知识的骨架注入实践经验的灵魂[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
[3]肖毅,宗莲松,潘华,等.完全学分制下开放式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索实践[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21(4).
[4]宋小软,何世钦,姜德民,等.大学教育中强调实践并非要弱化理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
土木工程论文6
摘要:PBL教学法是一种问题式教学方法,将PBL理念在土木工程实验实践教学中进行推广应用,从而探寻一条更好效果的实验教学方法,对于应用性要求较高的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课题在PBL及项目化得融合教育应用方面做了研究,以项目化为载体的PBL模式在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的应用,还需要转变教学手段,适当地调整教学大纲,建立开放实验室,培养一流的实验教学团队和社会服务人才。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观念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一种问题式教学方法,注重将学习过程放到有意义的实际环境中,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在教师的辅导下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根据宁波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将PBL教学法引入到我院的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并与项目化教学相结合,可以很大程度改变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僵死等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项目化教学教学法非常适应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1],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以项目化教学为载体的PBL教学法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主要表现为直观性、综合性和典型性。
1PBL教学法的意义和价值
PBL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具体到我校的土木专业实验教学则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和解决问题,掌握工程实际方法与步骤,学生需完成一个或多个项目,其中所用的项目最好来源于与真实的典型的范例工程,指导教师必须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设计若干命题或导向性问题,并将学生组建为4-5人的小组,由学生小组采用协作的方式自主确定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应注意与指导教师在沟通基础上开展实验,实验结束后,指导教师应对各实验小组进行评价和指导及纠正。在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采用以项目化为载体的PBL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以“自主学习+团队+典型项目”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模式中得到成长[2],在不突破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进行一些教学革新,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和适应工作的能力,针对宁波工程学院的情况,可以在项目案例的主导下,辅以其他教学手段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同时可以培养一流的实验教学团队和社会服务人才,确立以能力为培养核心的教学理念。
2实施PBL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结合我院的学生情况和现有条件,为了改变实验流于形式的现状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实施项目案例法可以开展的工作主要有:
(1)实验教学内容的重新设置:根据土木工程的最新动态和发展需求,在关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学大纲框架内整合和调整实验内容的项目和安排,并注重实验和理论的连贯性,更加强调实际运用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
(2)改新实验教学方法:未了改变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以往的'模式,根据不同的课程设置,可以在以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工程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包括实物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其中演示教学是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加迅速、准确地将实验内容传授给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3)探索和改新学生实验过程:将项目化教学与PBL教学法进行有机地结合,在充分考虑我院实验学时和实验条件限制的基础上,注重实验的综合性和设计性,争取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和内让学生更多的练习和培养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PBL教学法的成果分析
在宁波工程学院20xx级土木工程专业中,选择两个平行班级作为教学效果的考察对象,其中的一个班级采用了项目化与PBL模式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而在另外一个班则采用平常的教学方法,经过1个学期的教学和考察及问卷调查,最终得到的统计数据。
4结论
PBL教学法注重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以及学科建设的共同发展,并且实现了项目化教学和PBL教学的两种模式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知与行的的融合教育,走出了应用型院校过于追求理论忽视应用化的专业教育误区,同时在学时少、教学内容多的情况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及时调整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望先,周立青.科学管理开放实验室,创建创新性实验平台[J].长江大学学报,20xx(7):54-56.
[2]曾秋.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拓展与能力培养[J].中华建设,20xx(3):79.
[3]卢瑜.美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政策嬗变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20xx.
土木工程论文7
一、《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内容多,授课时数少。
在大多数高校工程类专业的培养中,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课时一般为32学时。然而,课程内容涉及土木工程材料、地基与基础、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工程和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等多个章节,显然课时严重不够。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教师一般只能注重内容的广度,无法兼顾内容的深度,比如在介绍建筑工程这一章的时候只能提纲式地介绍其结构类型。
2.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理论教学。
目前,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加板书教学,主要讲授各工程的理论知识。多媒体教学可以展示平面或立体效果,可以图文并茂,可在多媒体课件中穿插大量的工程实例、施工现场的照片,甚至可以加入动画效果,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但是从上课效果来看,如果只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理论讲解,即使有大量的工程实例,学生也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上课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比如,在讲构件中的梁和拱的时候,这两者的受力有何不同只能纸上谈兵,学生没办法通过实践来验证。这使得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相应的知识,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产生了厌倦的心理。
3.缺乏正确的认识。
大多数工程管理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工程管理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区别不是很大,认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只是要比他们多学一些管理学、经济学等课程。在这样的错误认识下,简单地认为土木工程概论就是土木工程,导致对专业课的期望很大。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对相应章节的讲解深度不够,只能提纲挈领的做介绍,这和大多数学生的预期产生偏差,使他们对课程的兴趣降低。他们把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概率两个字直接忽略了,认为土木工程概论就应该像土木工程一样,不只是简答介绍理论知识,应该深入介绍相关工程的施工技术。
4.教师经验不足。
一方面,高校教师队伍逐渐年轻化,很多教师都是一毕业就进入高校任教,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驾驭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土木工程概论涉及内容多,知识面广,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但是大多数教师只对某一专业领域比较熟悉,比如只对建筑工程较熟悉,但对桥梁工程就没那么了解,这样在授课上就显得力不从心。再者,大多数教师一直处在学习教学环境中,缺乏相应的实际工程经验,因此想要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难。
二、《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效率提高的措施
1.教材选择。
目前关于土木工程概论的教材颇多,每本教材在结构体系上大致相同,但是在具体内容上各有侧重点。教材的选择应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选择适合的教材。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开设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这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此时学生没有任何专业基础。因此,选择的教材既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宽度和深度,也要容易理解。教材应具有应有的理论深度外,还应理论联系实际,密切结合实际工程,全面展示土工工程的技术内涵,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建筑工程章节,针对超高层建筑应有当前世界经典的建筑介绍。在众多的教材版本中,大多数结构安排合理、内容详略得当,并且图文并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除此之外,选择的教材内容应该新。我曾先后选择过多种教材,如叶志明主编的《土木工程概论》,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段树金等主编的《土木工程概论》,这些教材都是比较适合本校学生的.。从授课情况及学生反映来看,这几本教材都是适合的。
2.丰富教学手段。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很多内容都和实际联系紧密,比如地基处理方法,学生以后在工程处理的时候就能实际应用所学的方法。在讲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找些具体工程处理地基的视频,让学生直击现场。在讲授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施工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动画形象地展示施工工艺流程。通过动画、视频的运用,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堂更有活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更高。除此之外,课堂中可以引入模型教学。在讲钢材的时候,“H型钢”是一种经济型断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用三片字块模拟,将其组合成不同的形状受力,最终得出H型是最佳的一种断面。在桥梁工程章节,让学生自行组队,完成一座纸桥建设。
3.多样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高校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期末考核形式一般相对固定,有理论考试、写论文等方式,平时考核手段较多样也更灵活。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提问让学生回答。主动回答的学生可加分。作业布置上,可不拘泥于书本练习题,布置课程相关的但是书上没的题目。这样,学生需要自己查阅资料,迫使他们主动学习课外的知识。平时成绩和理论成绩的比例一般为3:7或4:6,针对土木工程概论实践性强的特点,可适当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将平时成绩定为40%,甚至50%,将更多的分放到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上。土木工程概论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入门课程,担负着引领学生进入工程大门的重担,对学生树立严谨的工程观、培养学生现代工程意识和思维方法有着重要作用。土木工程概论涉及内容广泛而不深入,在教学时如何做好取舍,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十分重要。本文从教材选择、丰富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几个方面对如何上好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陈明燕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土木工程论文8
前言
钻孔灌注桩是按成桩方法分类而定义的一种桩型。灌注桩由最早的100多年前的1893年,因为工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高层建筑不断增加,但是因为好多城市的地基条件比较差,不能直接承受由高层建筑所传来的压力,地表以下存在着厚度很大的软土或中等强度的黏土层,建造高层建筑如仍沿用当时通用的摩擦桩,必然产生很大的沉降,钻孔灌注桩由此而生。
论文正文首先根据工程的地质、水文、周围环境等情况接下来针
对工程的难点和特点论述该工程钻孔灌注桩具体施工过程,包括放桩、护筒埋设、泥浆制备与循环、钻孔、清孔、钢筋笼的安放、灌注混凝土等各主要施工工法和质量的控制要点;接着对本工程中的土层中影响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分析。再结合本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钻孔偏斜、卡管、导管进水、钢筋笼上浮等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叙述采取的防治措施。钻孔灌注桩属于地下或水下隐蔽工程,如果施工中操作不当,就可能会出现卡管、坍孔、钻孔偏斜、断桩等质量缺陷,影响桩身的完整性和单桩承载能力,从而对整个工程安全造成威胁。由此在事故发生前的施工中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来减小事故发生显得极其重要。因此,有必要针对具体工程、地质等条件,探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方法,以确保工程治理质量。
一、工程概况
论文根据工程苍南县人民法院审判法庭综合大楼迁建大楼工程编写。
工程地点:苍南县县城新区渎浦路以西、玉苍路以北地块;
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21131㎡,其中地上面积17111㎡,地下室4020㎡。地下一层,地上12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高47.4M。
工程地质情况:根椐勘察地质报告,其施工涉及到的土层自上而下依
1素填土:灰、灰黄色,松散状,主要由块石、碎石、砂等次为:○
2黏土:灰黄色,软组成,为人工新迁回填而成,全场均有分布。○
塑~可塑状,中高压缩性,含氧化斑点和炭化物,干强度高,摇震反
31含细砂淤泥:青灰色、流塑状,高压缩性,含应无,切面光滑。○
贝壳碎屑和10~30%粉细砂,局部含有薄层状细砂,该层全场均有分
32淤泥:青灰色,流塑状,高压缩性,干强度中等,摇振反应布;○
无,切面光滑,含少量粉细砂,贝壳碎屑和半炭化物。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浅部粘性土中的孔隙水与下部圆砾层的孔隙承压水。孔隙潜水赋存介质主要为黏土含砂淤泥,水径流条件较差,水量小,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排泄以蒸发为主,地下水位埋深0.60~1.20m,地下水位变幅较小,一般小于2.0m,孔隙承压水赋存介质为埋深大于73m的圆砾层,水位10.0~15.0m,变幅较小。
二、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根据苍南人民法院具体分析总结)
2.1
施工流程
图6-2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图
选用XUD
回旋钻机:包括钻头、钻管、导管、护筒等。
图6-3
钛合金钻头
图6-4XUD回旋钻机
2.3施工方法
2.3.1测量定位
根据甲方提供的红线区和水准点资料,由专职测量员用J2经纬仪依照设计图纸建立轴线控制网,并埋设永久性标志,控制点尽量布设在非施工区域,再依据设计图纸放置桩位。用水准仪测算其标高。
2.3.2埋设孔口护筒
孔口地层松散、松软,成孔孔口坍塌时,孔口埋设钢护筒护孔壁。护筒施工:
a.护筒应坚实、不漏水。护筒入土较深时,宜以压重、振动、锤击或辅以筒内除土等方法沉入。护筒接头处要求内部无突出物,能耐拉、压。
b.护筒内径应比桩径稍大。护筒顶端至少应高出地面。
c.护筒埋设后,四周需用粘土回填、压实,防止钻孔时浆液漏失。
2.3.3成孔施工
a.成孔质量标准
2项目标准桩径允许偏差d.垂直度允许偏差(%)
桩位允许偏差+0.10D≤1/100设计要求
b.成孔操作要求
(a)钻机就位后将机架底盘调平,机杆与面架底盘垂直。
(b)开钻时检查钻机叶片直径,深度达到是首先自检,待自检合格后报监理机构验收。
2.3.4成孔验收
钻孔达到设计孔深后,用测深锤测量校正孔深。自检质量合格无
误后,请现场监理验孔,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2.3.5钢筋笼制作
a.进场钢筋
(a)凡按设计施工图所配各种受力钢筋均应有钢材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且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每进一批都必须做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焊条的牌号要与钢筋的性能相适应。
(b)质保书复印件清晰,且应填写单位工程名称,使用部位、调拔数量及时间,经手人签字,原件存放处,中转单位盖经印。
(c)进场钢筋应由质量员进行验收,确认钢筋无锈蚀、油渍等,才可入库。
b钢筋笼制作标准见下表。表2-1钢筋笼制作标准表
项目
允许偏差
mm主筋间距箍筋间距钢筋笼直径±10钢筋笼长度±100保护层±10±20±20c.钢筋笼制作要求
(a)钢筋笼制作前应清除钢筋表面污垢、锈蚀,钢筋下料时应准确控制下料长度。
(b)钢筋笼采用环形模制作,制作场地保持平整。
(c)钢筋笼焊接选用E4303焊条,焊缝宽度不应小于0.7d,厚度不
小于0.3d。
(d)钢筋笼焊接过程中,应即时清渣,钢筋笼两端的加强箍与主筋应全部点焊,必须焊接牢固,其余部分按设计要求进行焊接。
(e)钢筋笼主筋连接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单面焊接,焊缝长度≥10D,且同一截面接头数≤50%错开。
(f)在每只钢筋笼上、下各设置一道钢筋定位控制件,每道沿圆周布置3只。保护层厚度为50mm。
(g)成型的钢筋笼应平卧堆放在平整干净的地面上,堆放层数不
应超过2
层。
图6-59米的钢筋笼
2.3.6钢筋笼安放
a.钢筋笼安放标高,可由护口管顶端处的标高来计算,安放时必须保证桩顶的设计标高,允许误差为±100mm。
b.钢筋笼下放时,应对准孔位中心,一般采用正、反旋转慢慢地逐步下沉,防止碰撞,放至设计标高后应立即固定。
c.当提升导管时,必须防止钢筋笼被拔起。浇注混凝土时,必须采取措施,以便观察和测量钢筋笼可能产生的移动并及时加以处理。
2.3.7浇注水下混凝土
a.原材料试验:
a).水泥
1所采用的水泥必须合格,有正规的出厂合格证,当地水泥备案○
证。
2所有进场水泥都应以一个批号为单位去做物理性能实验,○不同厂家不同标号每批应做全套物理试验。
3水泥质保书复印应清晰,且应填写使用单位工程名称,结构部○
位,注明使用的水泥编号及经手人签字。
4袋装水泥现场取样,属回旋窖,安定性必做,强度可5个批次○
做1个,属质量比较稳定水泥,安定性必须做,强度可两批做一个。袋装水泥试验以同一个水泥厂标号、同一品种、同一生产时间、同一进场日期的水泥200t为一个验收批,不足200t变为一批。
5散装水泥,供应商根据海运、陆运水泥进仓批号,质保书到仓○
库取样,对每一个批号的水泥都必须做安定性、强度试验,现场取样,同品种、同标号的回转窖水泥每100t(5罐)为一批。
b)砂
1根据砂的细度模数:○粗砂(MX为3.7-3.1),中砂为(MX为3.0-2.3),细砂MX为2.2-1.6)。配合比要根据实际使用的砂做。
2砂的含泥量应保证在规范要求之内。○
c)石子
1石子的级配比较合理,对粒径大级配差的石子禁止进场。○
2石子的含泥量规范要求不大于1%,对于含泥量圈套的石子要○
及时冲洗后使用。
d)水
1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物质。○
2污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含大量硫酸根的水均不能作搅拌砼用水。
b.一般要求
a)施工采用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施工。
b)水下混凝土用的水泥、集料、水、外掺剂以及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拌和、运输等必须符合规范的规定。
c)混凝土运至浇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如不符合要求,易造成浇灌不畅或堵管,故不得使用。
d)水下混凝土浇注应连续进行,单桩浇灌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e)导管应采用直径不小于200mm的管节组成,接头应具备装卸方便,连接牢固,并带有密封圈,保证不漏水不透水,目的为避免水进入导管,导致砼离析堵管。导管的支承应保证在需要减慢或停止混凝土流动时使导管能迅速升降。
f)导管在任何时候必须保证在无气泡和水泡的情况下充满混凝土直到漏斗底部。出料口必须埋在已浇注的混凝土中2m以上,并应不大于8m。
g)浇注混凝土的数量应作记录,应随时测量并记录导管埋置深度
和混凝土的表面高度。
h)浇注过程中,应将孔内溢出的泥浆引流至泥浆池处理,防止周围的环境。
i)如果导管中的混凝土混入空气和水,必须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并向监理工程师提出补救措施请求批准。
c.浇注方法
a)混凝土灌注前、清孔完毕后,应迅速安放混凝土漏斗与隔水板,并将导管提离孔底0.5m。混凝土初灌量必须保证能埋住导管0.8~
1.3m,初灌量选用0.6m3。
b)每次灌注,必须按规定测坍落度二次,应做好试块一组(三块),试块应标明桩号、日期、并放入水中养护。
c)灌注过程中,导管埋入深度宜保持在3m~8m之间,最小埋入深度不得小于2m(埋深过多易造成埋管事故,过少易使导管埋深无法保证)。浇灌混凝土时随浇随提,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或埋入过深,一次提拔不得超过6m,测量混凝土面上升高度由机长或班长负责。
d)如运到现场的混凝土发现离析和属性不符合要求时,应再进行拌制,以防堵塞导管。
e)桩身实际浇注混凝土的数量不得小于桩身的计算体积的1.05倍,不应超过计算值的1.2倍。
f)混凝土浇灌完毕后,应及时割断吊筋,等地面以上混凝土初凝再拔出护筒,清除孔口泥浆和混凝土残浆。
g)导管使用后应及时清除管壁内外粘附的混凝土残浆,以防再次使用时阻塞导管。
d.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b)无断层或夹层。
c)桩头凿除预留部分后,无残余松散层和薄弱混凝土层。
三、对特定土层中影响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因素分析
桩侧、桩端土层性质、桩身混凝土质量等都会影响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由于桩底软土、沉淤厚度、成孔时间及技术等会对桩的承载力产生一定影响。软土的特殊性质,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坍孔、钻孔偏斜、扩孔缩孔等都是钻孔过程中较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在实际施工时,必须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机具、清孔方法及成孔时间,增大孔壁粗糙度,减少沉淤及泥皮厚度,以增大桩侧阻力;为提高侧阻力发挥,桩端应尽量置于相对较硬的土层上;同时,也要尽量延长成桩时间,避免不必要的超载预压,以提高桩的承载力;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后压浆技术,减少沉降。
3.1孔径不足形成的原因及对钻孔灌注桩承载能力的影响。孔径不足在工程实践中应严格控制,否则,容易酿成严重质量事故。
首先,在粘土地质中钻孔,缩颈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软塑、流塑状态土中钻孔,如施工不当,更容易引起缩孔或缩颈。
其次,在有些情况下,由于施工人员对规范理解不透,认为钻孔灌注桩桩径允许负公差,因而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加快钻进速度,而将钻头直径减小致不足设计桩径。
由于上速原因,造成钻孔灌注桩孔径不足的质量问题,将会导致:
3.1.1因孔径不足,使得桩的横截面和及桩土接触周边面积减小,致使钻孔灌注桩承载能力降低。
3.1.2当缩孔严重时,桩身截面严重不足,桩本身承载能力大大降低,而这种情况,往往多发生在桩的上部软土层内,桩在这部分受力一般较大,也较复杂,会因桩身强度不够而被破坏。
3.1.3当孔径不足时,钢筋笼安放比较困难,有时采取加压或上下抽动钢筋笼使钢筋笼就位,会使钢筋笼变形。这既影响了钢筋笼正常发挥作用,同时钢筋笼变形后,有些部位保护层不够,使得钢筋容易锈蚀而缩短使用寿命。
3.2泥浆对钻孔灌注桩质量的影响。
泥浆质量的好坏,也是影响钻孔灌注桩质量的主要原因,泥浆不仅起护壁作用,而且对钻孔灌注桩承载能力有较大影响。
3.2.1采用合格的泥浆护壁,其护壁泥皮厚度较薄,一般在2mm左右。当泥浆质量差,含砂率高,稠度大,施工时间长时,容易在孔壁上形成较厚的泥皮,其厚度有时会超过4mm。这将大大降低桩侧摩阻力。具有关测试报告,严重不合格的泥皮,可使桩侧摩阻力降低50%以上。
3.2.2泥浆质量差,含砂率太高时,孔壁泥皮形成隔水膜作用,这即容易引起坍孔,同时也会因孔壁浸泡松软而降低桩侧摩阻力。
造成泥浆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有些施工人员认为,泥浆主要是为了护壁,不影响钻孔灌注桩的质量。只要不坍孔,便可忽视泥浆质量的'控制。
3.3桩底沉渣厚度对钻孔灌注桩承载能力的影响。
桩底沉渣太厚,会导致桩底支承能力严重降低甚至丧失。特别是
对于钻孔灌注柱桩(端承桩)来说,桩底沉渣太厚,将会造成严重质量问题。因而桩底沉渣厚度应严格控制在规范规定标准之内。
造成桩底沉渣太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
1)首次清孔不彻底;
2)砼灌注前未进行二次清孔;
3)二次清孔与砼灌注时间间隔太长。
3.4桩身垂直度与钻孔灌注桩承载能力的关系。
钻孔灌注桩垂直度容许偏差为1%。在工程实践中,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对钻孔灌注桩垂直度予以控制,其质量是很难得到保证的。在某工点,采取超声波孔壁检测以对桩孔进行检测发现,有些桩孔垂直度达到2.8%,严重超过规范规定标准,另有些桩孔呈S型弯曲。如此将改变桩的实践受力状态,特别是对单桩或单排桩受力结构,其实际承载力大大降低。
除此之外,砼质量,砼灌注质量,钢筋笼制作、安装等也是影响钻孔灌注桩质量的主要因素。表Ⅰ列出了影响钻孔灌注桩质量的各种主要因素的形成原因和后果,并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对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事故的研究
钻孔灌注桩由于施工过程环节多,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如护筒出水、孔径倾斜、钢筋笼上浮、卡管等等。针对苍南县人民法院综合大楼迁建工程中钻孔灌注桩出现的一些问题,根据自己的实习所看所闻所悟到以及师傅的教导就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4.1成孔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4.1.1护筒冒水
原因:127#工程桩由于埋设护筒时周围填土不够密实。
防治措施:在埋筒时坑地与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简内保持1.0-1.5m的水头高度;钻头起落时防止碰撞护筒;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孔壁周围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重新安装护筒。
4.1.2钻孔偏斜
原因分析:经专业仪器测量,发现56#工程桩出现钻孔偏斜现象,经分析可能存在下列原因:
一是场地平整度和密实度差而导致的钻机安装不平整或钻进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以致钻孔偏斜;二是钻杆弯曲、钻杆接头间隙大而造成钻孔偏斜;三是钻头翼板磨损不一、钻头受力不均造成钻头偏离方向;四是钻进遇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时钻压过高使钻头受力不均而造成钻头偏离。
防治措施:先将场地平整并夯实,轨道枕木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偏差控制在20cm以内;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应采用自重大。
钻杆刚度大的钻机低速钻进;若斜孔较严重的可向桩孔内回填块石和粘土,然后低锤密冲,反复矫正。
4.2下砼灌注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
4.2.1卡管
原因分析:该工程4号桩机经常出现堵管的现象。有人的因素,也有机器的因素。原因是由于灌注导管破漏、灌注导管底距孔底深度太小、完成二次清孔后灌注砼的准备时间太长、隔水栓不规范、砼和易性差、灌注过程中灌注导管埋深过大等。
防治措施:灌注导管在安装前应检查灌注导管是否存在小孔洞和裂缝、灌注导管的接头是否密封、灌注导管的厚度是否合格;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为0.6-1.0MPa,以避免导管进水;使用的隔水栓直径应与导管内径相配,其长度应≤200mm,同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
4.2.2筋笼上浮
原因分析:工地经常发生钢筋笼上浮的案例,钢筋笼放置后,灌注砼时被砼流动推动力克服了钢筋笼自重而上浮,特别是初灌砼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钢筋笼被砼拖顶上升。
防治措施:钢筋笼安装位置定位应准确,用吊筋固定,并用桩机(或重物)连接牢固;另外加快砼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防止砼顶层进入钢筋笼时初凝,流动性变小而顶起钢筋笼;当发生钢筋笼上
浮时,应立即停止灌注砼,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砼面的标高,导管埋深控制在1.5~2.0m,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失。
结论
钻孔灌注桩是一项隐蔽工程,具有施工难度大,工期长、造价高,也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所以在施工前必须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施工中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管理方法,严格按照设计与规范的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质量,提交优良工程。
参考文献
[1]、朱奎.桩基质量事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2]、滕延京,陈希泉,杨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3]、曾巧玲,崔江余,陈文化,等.基础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4]、江正荣.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禁忌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5]、汪月明,朱凯.桩基工程质量竣工资料实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xx.
[6]、韩玉峰.旋挖钻机施工工艺及质量监控[J].中国科技纵横,20xx.
历时半载,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如果说着算是有那么点小成就,那么也是大家造就的。本论文是经过单豪良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单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单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周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感谢苍南县人民法院审判法庭综合大楼迁建工程项目部给予我理论实践的机会;同时要感谢分院领导和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热心指导。感谢在百忙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领导和老师,错误、漏洞一定不少,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最后感谢母校给与本人深造的机会最后,我要感谢四年的大学生活,感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班的所有老师同学以及我的家人和那些永远也不能忘记的朋友,他们的支持与情感是我永远的财富。
土木工程论文9
我国进入宽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实施迎接社会经济一体化挑战的战略,而土木工程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必须把握发展机遇,加快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以实现更高的素质提升和技术创新。本文首先对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内涵和特点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 信息化 内涵 特点 措施
1.前言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为人类搭建了一个和现实世界相对应的虚拟网络信息世界,其最大特点在于以互联网为最主要的生产工具,知识和信息是生产力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木工程的信息技术发展实质是信息技术作用于土木工程的一个过程。当前,国际与国内均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体系,仅仅停留在开发应用土木信息技术的层面上,仍未形成良好的规模效应。特别是我国。整体上,土木工程业的发展水平较低,仍沿用传统的粗放型工作模式。因此,对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土木工程信息化
2.1土木工程信息化内涵
“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指充分地利用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在虚拟的空间中对土木工程建设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此种虚拟管理系统,能有效利用最新的网络技术,对全国的各个行业部门进行工程建设的管理以及技术信息沟通共享。而土木工程的建设、设计、管理、监理、施工等部门可在网络中展开招投标、设计施工、工程管理、质量监督、监理审图等工作。工程的从业人员则可通过在线查询、沟通等方式进行随时随地地互动,方便快捷地通过网络这个广阔的平台获取所需的信息数据、技术支持以及完整解答方案,有利于从业人员解决各种工程问题。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有效地将参建的各部门、建设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结合起来,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合力,最大程度上提升信息管理的科学性、时效性以及透明度,快速提高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2.2土木工程的信息化特点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特点主要有四点:(1)远程性、实时性。即无论在何时、何地均可为土木工程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冲破了地域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2)具有知识经济的鲜明特点。(3)人力资本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动力。(4)网路化、智能化。这是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最大特点之一,对人的思维形式有巨大的影响。
3.土木工程信息化有效实施与发展的对策
3.1端正对信息化的认识和转变观念
土木工程所有参建人员均应端正对信息化的认识,当前,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发展已是大势所需,也是有利于土木工程发展的巨大机遇,因此,应彻底转变传统的观念,切实认识到土木工程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迫切性,还应认识到土木工程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所在。
3.2加强土木工程设计信息系统的建立
信息技术是集通信、计算机、信息处理、信息控制等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现代建筑师可依托信息技术系统,利用三维模型设计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充分展示全新的建筑美学和设计理念,尽情表达神奇构思与大胆创意,超越时空,塑造出传统手法无法比拟的新成果。例如,可借助网络,采用模型设计这种先进技术,实现设计方法由平面设计向模型设计的转变,进而有效实现共享化的集成工作模式,减少不必要的确认和传递环节,使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共享。这些整合好的信息资源将会融入到土木工程建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如设计、采购、施工等。总之,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能为建筑设计师提供一个易于操作且具备高智能化的全新设计环境。
3.3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阶段信息系统的建立
3.3.1项目信息的管理
项目信息的管理主要包括劳动工资、作业队伍、成本控制、工程的质量控制、工期控制、施工合同的管理、工程技术的管理、安全生产的管理、公文的管理、材料设备的管理等。通过借助办公自动化软件系统、施工平面图的设计系统、编制工程的进度网络系统、工程量的自动计算系统、施工组织设计的自动生成系统、竣工图纸论文联盟www.LWlm.coM的绘制系统以及项目的管理系统等,实现对施工项目全过程的成本、物资台账、进度以及日常的信息管理。
3.3.2施工监控的信息管理
土木工程在施工监控的过程中可通过传感器,采集相关的信息,对施工的整个过程加以控制。例如,(1)利用液压提升作业计算机进行控制。(2)利用GIS技术进行可视化的管理。(3)利用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时的温度计算机进行控制监测。(4)利用施工现场的电视监控。(5)利用模板脚手架计算机进行控制。(6)利用计算机的模拟仿真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视觉仿真。
3.3.3施工工艺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推广和应用以网络信息技术为特点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例如,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的上料自动控制、高层建筑的垂直度控制、采用提升提升整体爬升脚手架、技术实施大型设备与构件的安装、幕墙生产和加工、观测建筑物沉降、建筑材料验收、工程测量数据的采集等,均可采用网络自动化控制技术,有利于提高施工工艺控制的质量。
3.4土木工程标准的信息管理
为了使信息技术能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序地、规范地、高效地、健康地向前推进,应准确有效地制定相应的土木工程技术使用标准以及标准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及时地修改编写标准,方便查询检索以及管理有关的标准,进而实现随时随地选用各项标准以及对标准的使用进行有效检测验收,从而高效地促进标准化的管理。由于土木工程业所涉及到的.门类众多,如房屋工程、土木工程、装饰装修业、设备管线安装业、勘察设计业、房地产业、设备半成品以及钢铁加工业等等,包括的企业总类众多,因此构成的信息系统时庞大且复杂的,信息量极大。若是没有一个科学的、有效的、规范的行业管理体系与高效的运营机制,土木工程行业的所有工作将难以有序、健康、高效地进行。以往的管理方式和信息处理方法已不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已无法满足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加强对土木工程标准的信息管理,建立有效的工程管理、行业管理、企业管理等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快捷地堆土木工程行业的相关情况开展系统的分析,进而制定出合理的行业的发展方案、产业的技术政策、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及发展战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 能将原有的分割的或相互孤立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动态地、有机地、规范地、科学地联系起来, 进而实现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整个施工过程的控制与科学管理。这不仅仅是当前土木工程建设企业重要的战略举措,还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土木工程建设企业唯有牢牢抓住现阶段信息化发展建设的伟大机遇, 切实实行各项工作的创新管理, 方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变革之中,快速提高市场竞争力, 赢得有利于土木工程生存与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任秋荣,叶龙,李向召.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J].制造业自动化, 20xx,(12) .
[2]陈勇刚.浅析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战略及实施构架[J].经营管理者, 20xx, (17)
[3]赵雪锋. 建设工程全面信息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xx .
[4]薛中武.土木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xx,(24).
土木工程论文10
引言: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改革活动中被越来越多的专业和课程所应用,但是在土木工程专业中还没有被实施过。为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校教务处以土木工程专业为翻转课堂研究对象,通过实施不同的翻转形式,以验证翻转课堂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实施效果。
一、高校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通过听课、师生访谈,目前高校的课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在个别课堂上,前两排的座位几乎是空着的,而后排的座位却是座无虚席。笔者曾在下课后遇见过学生早早来到教室占座位,后经询问原来是因为教师将按照座位的靠前度给予学生课堂表现的成绩。经统计,个别课程中仅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在听课。
2.教师对课堂教学不重视,导致教学质量水平较差。从教师个人成长的角度考虑,高校教师在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等环节中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水平未被充分考虑。由于年轻教师在工作中对教学的投入势必减少了一些,备课的时间被申报科研和写文章占据了一大部分。甚至有个别博士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感受,无视在下面玩手机、睡觉的现象。
二、翻转课堂的实践过程
1.《隧道工程》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20xx年3月,笔者在讲授“越岭隧道选址”这一章节时,制作了相关内容的微课程。(1)教学设计。上课的前一周,布置“微课程”学习任务,并要求同学们实地考察某座山岭的地形和地质。该班级有39位同学,以5人为一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搜集的工程资料进行选址方案的确定。课堂中,前10分钟由教师将知识点进行总结,中间的35分钟抽选3个小组,由小组的某位成员将各自的选址方案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就该方案进行讨论。(2)实施结果。在实施的过程中,课前学习与实地搜集工程资料这一重要环节仅有30%的同学认真完成。
本次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由于没有将学习任务具体到每位同学,学习压力和学习动力的不足导致同学们不重视学习任务,最终的教学效果未达到预期目标。
2.《施工技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20xx年11月,笔者以“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为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对象。该部分共分为三大部分,包括基础部分、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教学计划为6个学时。为避免《隧道工程》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翻转课堂的形式和任务进行了改变。(1)教学设计。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安排在讲授了4个学时以后的2个学时内,前4个学时中由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点,在同学们获得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再让他们分组准备翻转课堂的学习任务,为改变枯燥的课堂气氛,以“模拟招投标大会”的形式进行。随着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课本中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同学们在今后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由于学时数有限,在课堂上教师仅能介绍基本的桥梁施工技术,而对于新的施工技术的学习在2个学时内难以介绍到位。为此,本次翻转课堂的教学为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按照宿舍分组,每组有4位同学,由4位同学共同完成某座桥梁的施工方案的投标资料。投标时以视频、PPT及施工方案三部分资料向大家进行介绍。(2)实施结果。由于形式的改变和竞争的压力,每个宿舍的每位同学都在课前进行了积极地准备。以某宿舍准备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例,第一位同学负责下载和学习施工视频,第二位同学负责准备PPT,第三位同学负责编写施工方案,第四位同学负责准备投标的其他工作。课堂中,由每组选派一名同学担当招标委员会的成员负责给每个小组的施工方案进行打分,每组在15分钟内以PPT和视频的形式向招标机构介绍各自的施工方案,教师在中间提问1-2个该桥在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最后,按照评委综合打分后得出一、二、三等奖。
经评委综合打分后得出一、二、三等奖。如此,由于形式的改变和竞争的压力让该班90%的同学在课前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工作充分,课堂讨论也很激烈。某同学在晚上11:30时还在向教师咨询相关的知识,在电话中得知班里的同学为第二天的活动都在积极准备。笔者的教学生涯中还是第一次出现上述现象。
本次教学改革的效果与预期目标相比,基本达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目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和思考
1. 本次教学改革对高校专业课教学方法的启示。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讲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精力仅能维持20分钟,后面的25分钟只有睡觉、玩手机或是熬时间。而在改革的两次课堂中,课堂上没有犯困的学生、没有玩手机的学生、更没有缺课的学生。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课堂氛围变得富有朝气。
2.翻转教学改革后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1)教学改革带给教师的压力。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知识的源泉、学生的灌输者。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研究者。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发射点,而是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和指导者。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前需要进行教学设计、任务布置及提高自身水平等多方面的准备工作,时间约2-5小时。从时间上可明显地看到教师的工作量至少增大了5倍。除了时间因素,还有心理因素。长期下去,教师因劳累和紧张而引起失眠等疾病。基于工科专业对实践性教学的特殊要求,也为缓解教师的多重压力,可将翻转课堂的实施者转变为校外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请他们来到课堂为学生现场经验,而教师的任务是做好教学计划与课堂的组织者。(2)教学改革中学生应该做的几点改变。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需要努力准备相关资料,课堂上不能做其他的事情。如此,学生首先要改掉一些陋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3)教学设施和教学计划的问题。教学设施方面:目前的教室是固定的桌椅,无法开展灵活的讨论。同时,合班上课的人数太多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教学计划方面:以交通土建专业大三的同学为例,从早到晚都被安排了课程,直到下午4∶00以后才有自习的时间。16∶00到18∶00点之间学生需要体育锻炼或参加其他的课外活动。19∶00到21∶00之间是自习的时间,如此的教学计划下,学生很难有空余时间配合教师完成相关的课前准备工作。
结论:通过上述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研究团队认为翻转课堂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和促进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实践过程中发现了几个问题需要在教学管理方面和学生与教师的能力方面加以改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结论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可借助翻转课堂的形式达到教学目的。
土木工程论文11
1明确课程知识和技能培养规格,细化教学标准
高职教育实践中有三个大的难题:一是何谓理论知识“适度、够用”?二是如何达到学生的职业技能满足迅速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水平?三是如何避免因教师水平变动导致授课内容和标准出现较大衰减的危险[1]?我们的做法是:通过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与实践专家、同行学者共同开发科学、实用、适应我校学生特点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标准》。通过教学日记检查、听课、统一考试等方式检查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
1.1《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土木工程材料》是为培养材料员或见证取样员的工程材料的试验和检测、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与验收、工程材料项目管理等能力而设置的核心职业基础课程。
1.2《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职业能力定位
与中职生、本科生相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生在“材料员”岗位上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工作方法、学习方法)和社会能力(行为规范、价值观),其中,专业能力的界限是:
(1)熟知各种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标准、规格、价格、产地、用途,遵循价廉物美的原则,合理选择符合特定土木工程项目建筑技术指标要求的材料;
(2)熟练掌握工程材料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对购入的工程材料实施检测,确保购入的材料符合建筑工程要求;
(3)负责进场材料的质量验收、记录、标识工作,对进场的施工材料实施质量控制,并使之处于合格状态,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4)参与土木工程材料质量通病纠正预防措施的初步编制。参与土木工程材料质量大检查及项目质量事故处理分析,编制整改措施。
2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程从理论思维培养向能力训练的转变
我们教学团队通过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通过安排创新实验,通过加强个性化试验数据处理,通过注重工程应用,追踪材料新发展,和结合课外科技活动,延伸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程从理论思维培养向能力训练的转变。
2.1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一些经典的验证型实验项目,这种实验项目只是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操作实验设备和验证理论课上学习的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和进行创新性实验毫无裨益,其后果必然是学生对实验缺乏神秘感和兴趣。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思路是:教师先给定实验要达到的性能指标,学生根据指标要求进行原材料性能检验和选择,再进行配合比设计等工作,并根据每一次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实验调整。具体来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1)实验准备阶段。根据实验任务和目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综述以明确重点和难点,为设计实验方案莫定基础。
(2)制定方案阶段。初步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原理、实验示意图、实验仪器及材料、实验步骤等),经过讨论修改,确定最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
(3)组织实施阶段。根据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得到实验结果。
(4)总结报告阶段。主要是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结果的可信性;实验设计实施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心得体会等)。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仅在其重点、疑难环节上起指导和释疑作用。对学生提出的具体实验方案进行审核,待实验完成后,由教师组织集中讨论,对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点评,并评定实验成绩。这种新的教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求知的愿望。在独立思考、分工合作的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科学作风,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2安排创新实验
在完成课内的测验小任务和综合测试项目外,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自我设计创新型或研究型实验,实验本身不以简单的重现已发现的规律为目的,而在于设计新的系统,研究新的方法,运用新型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其效果是: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2.3加强个性化试验数据处理
传统的试验报告格式化的特点常常带来千篇一律的弊端,也给学生互相抄袭带来便利。改革措施是:让学生在传统试验报告的基础上,根据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试验结果自行设计个性化的试验报告。如果可能,再对试验项目的设计提出一些意见建议。改革的效果是:调动学生对试验课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师本身的进步。
2.4注重工程应用,追踪材料新发展
土木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设置的材料工程应用案例追踪的`作业任务,要求学生收集本地区以及国内外典型工程中材料应用实例,撰写案例或制作声像作品,重点分析材料的组成构造、性能指标与工程应用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提醒学生关注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新理念的发展,动态汇集这些信息。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或工程现场进行观摩。这样既体现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
2.5结合课外科技活动,延伸和深化实验教学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科研课题活动,土木工程材料的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以延伸。20xx年6月份以来,组织、指导部分学生参与泉州市重点项目课题(20xxG7)和福建省教育厅课题(JA11329)。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3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理论知识教学环节的学习效果
课程教学团队实施工程录像教学法、实际案例教学法、分析讨论式教学法和启发对比式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理论知识教学环节的学习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3.1工程录像教学法
土木工程对“六大员”的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是全方位的、是体现在建设全过程的。但是,在目前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有限的实践教学环节与亟待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一对矛盾。为此,在现有的理论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知识量密集的特点,将大量工程录像、工程实景图片资料适时地插入到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缓解了教学时数少与教学内容多以及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等矛盾。工程录像教学法能使学生不出课堂就可获得最真实、最全面的信息,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3.2实际案例教学法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际工程案例是其教学活动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教学材料。以实际案例作为媒介,把现实的土木工程中的相关问题带进课堂,让大家对一些实际生活中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进行讨论。从提出问题入手,鼓励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再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案例分析和计算,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很快地理解理论知识,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又能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
3.3分析讨论式教学法
分析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讨论方式完成学生自学、自讲的一种教学方法。通常我们针对一些具有启发性或争论性的问题先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然后在教师统一指导下组织大家讨论发言。具体采用两种实施形式:一种是在课前布置讨论话题并提出方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在上课时组织大家讨论并发言;另一种是在课堂上就某一综合性问题布置思考题,把全班学生随机分成几组,进行小组讨论,由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到台上发言。这样的“教与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也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3.4启发对比式教学法
对比法就是将具有可比性的两个或多个不同对象进行系统的比较和研究,得出研究对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这样做的结果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理论基础知识,对新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强化记忆。
4构建多形式的课程资源开发渠道,促进师生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积极转变
4.1教师开发
目前,笔者已编著并正式出版了四大系列教材:
①土木工程材料系列:《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材料检测实训》、《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实践与应用》、《土木工程材料实用技术手册》和《土木工程材料学习指导典型题解习题习题解答》;
②建筑水电工程材料系列:《建筑水电工程材料》、《建筑水电工程材料安装操作实训》和《建筑水电工程材料学习指导》;
③建筑装饰材料系列:《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材料安装操作实训》和《建筑装饰材料学习指导典型题解习题习题解答》;
④市政工程材料系列:《市政工程材料》、《市政工程材料学习辅导及习题解答》等书籍。
四大系列教材适应了当前国内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教材体系新,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结构合理、叙述严谨、逻辑性强,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反映了我们团队近年来在课程建设与改革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最新进展,是一套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4.2学生开发
积累源自学生自己的课程资源,如具有典型意义的创新试验、个性化的试验报告、学生的调研报告、讨论教学时学生准备的讨论稿等,用于此后的课程教学,因贴近学生实际而产生亲切感,也能达到激发后届学生的挑战意识。
4.3师生互动中开发
在“互动教学”、“对话教学”的过程中也会不断涌现和生成大量课程资源[2]。这种课程资源在教师备课时往往无法预料和估计,它具有瞬时性的、不可预料性和不可重复性。尤其重要的是学生的“错误”、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做好记录已经成为本课程教学团队的工作习惯。这类课程资源的另一重要开发途径是:从历次学生提交的作业中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的(可能是好作品、也可能是坏作品)作品,师生共同评点,然后整理汇编,这些可作为经典案例用于历届教学。
5完善教学设施设备,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5.1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1)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本课程自校级精品课程立项以来,课程网站已进行三次实质性修改建设,现在的《土木工程材料》精品课程网站不仅能起到教学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成为指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学习的有效平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资源共享,能够自我完善知识体系。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现有制作的《土木工程材料》多媒体课件具有系列化、技术先进、内容丰富、设计精巧、适用面广等特点。每个课件均涵盖本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精心制作检测实训文件,150多张工程图片,丰富了教学内容。将书本和传统板书难以展示的材料检测方法与技巧等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通过直观的演示、人机交互、实时操作,直观、形象、生动地描述教学内容,结合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3)工程录像的收集与制作:目前《土木工程材料》教学采用的工程录像题材涉及古今中外,如《走近地中海》、《建筑中的庞然大物》、《世界遗产在中国》、《乡土建筑文化》、《中国古建筑:百集文献纪录片》、《为中国而设计:西方建筑大师与中国当代建筑》、《百姓故事:鸟巢》、《青藏铁路》、《混凝土工操作技能》等系列建筑工人操作技能VCD。同时,课程教学团队借助我校信息传播与策划专业的技术力量,合作拍摄以泉州市土木工程为题材的工程录像,这既为本课程提供反映泉州市环境影响的土木工程用料素材,也为信息传播与策划专业提供了实训机会和题材。
5.2实验及实训条件
(1)检测实训室的建设:检测实训作为实践环节中最基本的一环,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具有课堂理论教学和其它形式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目前,我校已投资140万元,建成“十大”检测实训室———工程材料性能检测实训室、建筑石料检测实训室、砌体材料检测实训室、水泥检测实训室、普通混凝土和砂浆检测实训室、钢材检测实训室、管材检测实训室、沥青检测实训室、沥青混合料检测实训室和功能材料检测实训室。“十大”检测实训室的投入使用,使得课堂理论教学得到延续、补充和深化。通过检测实训,不但使学生得到基本实验实训技能的训练,还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实训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和敏锐的观察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在设备仪器的整个调试运行过程中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工作作风,养成勇于探索,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良好科学素养。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是使学生岗位技能形成的必备场所。目前,已建设的28家校外实训基地,按双方合作紧密程度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27家“协作型”基地。这种基地具有构建成本低,实训内容多样、真实感强的优点。但稳定性相对较差,需要专业教师长期不懈地与企业保持联系。二是1家“合作型”基地。20xx年挂牌成立建筑工程学院。学院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质量标准、双师教学团队、科研团队、校内外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建设系统培训中心、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等八个方面。学生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生产一线的工作和学习,熟悉职业标准、行业规范,了解企业文化,逐步养成了团队协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促进了从个体从学生———职业人———社会人的较色转换。
6特色与创新点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本课程在以下几方面已处于国内高等职业院校同类课程的领先水平:
(1)率先构筑了以培养学生正确选材和合理用材能力为目标的理论课程新体系、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新体系和检测实训与实践教学新体系;
(2)在高职高专院校率先建立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网站;网站功能强大,承载着整个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立体化教材等,教学资源丰富,信息量大。网络课堂可以实现网上学习、网上答疑、网上自测、师生互动、信息发布等功能;
(3)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理论知识教学环节的学习效果;
(4)保持教学内容的鲜活性。及时将国内外上最新最前沿的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保证了课程内容的时新性;
(5)开创了高职高专院校关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材立体化的先河。《土木工程材料》特色教材、《土木工程材料》多媒体课件、《土木工程材料检测实训》实训教材、《土木工程材料检测实训》多媒体课件、《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实践与应用》、《土木工程材料实用技术手册》和《土木工程材料学习指导典型题解习题习题解答》学习辅导教材将陆续上网公布。
土木工程论文12
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应该要立足于工程实际,以此来提高管理活动的有效性。但在现实生活当中,这种类型的项目施工却往往存在着管理脱离实际的问题,当管理工作没有做好时,会造成进度控制不力、工程质量不达标等问题的产生。现如今,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施工管理的方法与手段的革新必须要重视,并以此来实现对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有效控制,为保证工程的效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1.我国施工管理工作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建筑工程项目生产管理的实践历史悠久。1982年工程项目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主要的分支学科传入到我国,1988年广鲁布革工程成为进行项目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应用试点。在中国实施项目管理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质量管理的项目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的主管业务是建筑工程承包。因此,项目自然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利润中心,项目质量管理是设置窗口的建筑业企业声誉,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精髓。建立并应用于项目是实现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最基本的要求。
大多数施工企业90年代在我国引进了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结合自身情况和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建立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并先后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企业进入科学管理的方式。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和有效的操作,还需要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2.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现实意义
2.1 保障工程项目如期竣工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重要目标是保障工程项目如期竣工,通过准确计算工程量,详细、科学分析建筑工程的资金和规模,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实施施工进度管理,确保建筑工程顺利施工建设。
2.2 提高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重要的工作,不仅关系着建筑建设企业的投资效益,还关系着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通过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2.3 控制投资成本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和项目投资、施工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进度管理,可缩短施工工期,从而有效减少建筑投资成本的投入;另一方面,加快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一旦施工质量不达标,需要进行返工或者维修,导致成本增加和工期延长。
3.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3.1 现状
就工程建设而言,如果延误了工期,必然会增加施工的成本。因此,施工进度影响着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的高低,并且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形之下,施工进度的控制就成为了降低工程造价的关键,同时也变成了工程管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实际情况中,控制施工进度的效果往往是很不理想的,结合实际情况而言,通常是以下几种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
1)人为原因。土木工程无论是规划、设计或是施工,都需要人对其进行具体的实施。因此,影响施工进度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人。土木工程建设中涉及到了各方的利益,所以各方在只考虑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很容易在工程建设中产生意见上的分歧,如果无法在第一时间达成一致,那么就会很容易的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进而延误工程进度。
2)条件原因。土木工程的施工周期一般来说都比较长,并且在施工活动中往往会受到工程当地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的限制。
3)资金原因。对于一项工程来讲,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以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但是现实中却经常出现预付款不足或者不按时到位等情况,导致工程建设中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延误工程进度。
4)管理原因。管理活动中需要工作人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调整管理策略。所以,仅有管理机构并不意味着管理活动就一定有效,要想实现工程进度的有效控制,除了要成立管理机构之外,还要采取措施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使管理机构能够真正发挥出作用。但现实中,这一点却往往被忽视,管理机构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
3.2 改进建议
对于上述问题,在管理活动中应注意尽量避免或者降低其负面影响。一般来讲,控制施工进度可通过优化工期的方式实现。
具体实施中,可以下述几点为切入点:
1)完善进度计划。在施工正式开始前,应注意立足工程实际,结合具体环境、条件、设计方案、预算时间,优化施工工艺与方法,对设备、人工、时间做好合理安排。进度计划应综合考虑多项因素,具有一定的预防性和前瞻性,尽量降低施工矛盾出现几率。
2)严格执行进度计划。在进度计划制定之后,应通过强化监管等方式,确保计划的落实。具体执行中,以优化工程资源配置为原则,做好人力资源与施工设备的合理调配,对施工风险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好预防、制定应急方案,将意外情况对正常施工的影响降至最低。
3)做好现场管理。现场管理的重点任务是对施工活动进行协调,以保证施工秩序,提高施工效率。具体实施中,应对施工管理中不同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分工,以增强现场人员的责任感。另外,现场管理还应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协调好工程各方的利益。
4)改进管理方法。目前,施工进度控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有横道图法、曲线图法等,施工过程中可结合实际选择适用的方法。
4.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的普遍问题及应对策略
4.1 问题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
1)安全隐患多。在实际施工中,质量管理会遗漏一些细节,导致工程施工中存在较高的风险,因此造成安全隐患比较多。
2)工程整体质量不高。由于土木工程施工工序较为复杂,所以威胁施工质量的因素比较多,比如钢筋长度、绑扎方式等。在这样的情况下,若管理工作不细致、要求不严格,极易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3)人员与制度问题。由于目前很多工程施工中并未确立严谨的工作制度,导致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有力依据,在此情况下,管理效率相对较低。另外,作为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很多管理人员本身的综合素质并不高,不仅专业基础不扎实,实践经验也比较缺乏,工作效率低。
4.2 应对策略
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这里建议采取下述对策:
1)强化安全管理。现场管理中应注意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检查,实行责任制,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2)提升工程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保证施工作业有序进行,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就要重视树立质量意识,强调工程质量的重要性,确保施工人员按照工程要求开展施工作业。同时,还要对工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做好宣传工作,提升其质量意识。
3)实行全过程管理。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土木工程建设中可采取成立视察队的方式,对施工过程进行管控和协调。另外,质量控制也要转变思想,加强对事中控制及事前控制的重视,推行以预防为主、控制为辅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始终处于控制之中。
5.结语
目前,我国不少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与施工质量管理中,均存在管控不力的问题。此项问题产生的原因多与工程人员、管理模式和机制有关。所以,要想彻底解决此项问题,就不能单单从一个方面入手,而是需要多管齐下,以实现全方位的施工管控。
土木工程论文13
1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趋势
相关的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力学课程教学有以下问题:
①力学基础课程的学时压缩幅度比较大;
②师资队伍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不足和学历层次较低;
③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较国外大学低,约为国外大学的三分之二;
④在课程体系上,国外大学已对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我国整合效果不理想。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教学以单门力学课程为中心进行授课,每一门课程单独来说其理论是系统和完善的,但是人为阻隔了各力学课程之间的联系,造成在教学内容脱节或重复赘述。由于课程体系职责不清,导致知识的相互渗透不充分,难以使学生对力学课程充分理解并形成系统的力学知识体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各力学课程的授课老师交流沟通较少,课时分配不够合理。如果教材选择不合理,甚至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冲突。不同课程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各异,教师在授课时缺乏系统性,给学生造成“杂”和“乱”的印象,难以建立起完整的力学知识体系。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学科不断涌现,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势必面广量大,难免要压缩其他课程的学时。力学课程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土木工程专业后继课程的教学。所以,对力学课程系统性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教学内容调整
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既是基础学科,又是技术学科。其重要作用是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类专业必备的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简单结构、基本构件受力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力学课程体系方面,有些内容在不同课程中表述形式不同,甚至存在冲突。应加强各力学课程授课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合理选择教材,及时修订教材及教学大纲,优化课时分配。由于教学学时普遍压缩,每门力学课程都不能把教材内容系统完善地讲完,造成部分内容脱节。同时,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介绍偏少,远远滞后于科技发展。在现有的理论力学教材中,力学物理基础与大学物理中的内容重复出现。理论力学教材中的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与结构力学中的静定平面桁架重复,而材料力学中的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又和上述内容有所重复。不同的是平面简单桁架中的构件都是二力杆,二力杆的内力只有轴力,而材料力学中的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除了轴力还有剪力和弯矩。材料力学中的简单的超静定问题在结构力学中多有重复,同时在能量法和压杆稳定等内容也有较多重复。在结构力学教材中,渐进法、无铰拱的内力计算等内容实际应用较少,但是内容仍然占了一定的篇幅,而新型工程的新结构、新理论却在教材中很难找到。依据高校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实用性、针对性、先进性”的教育特点,需要打破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之间的界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重新组织课程结构,摒弃陈旧内容,加入新血液。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按其内容重新划分教学模块。确保主要内容不削减,避免重复;相似内容合并;新加内容既要保持先进性,又要保证整个力学体系的连贯性和整体性。通过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基础,突出重点。
3教学方法改进
力学基础课程,尤其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是工程类专业的理论基础。但是近年来基础力学的教学学时在大幅度减少。如果课时减少又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教学质量,所谓的“厚基础”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在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的教学中,利用有限的教学学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良好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1启发式教学
学生学习力学课程目的之一就是为将来从事各种有关工程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力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都是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而又为实践所用,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尽量把抽象的概念、理论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扩大教学信息量及知识面,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留一定的余地让学生思考、反馈或提炼出若干问题,最大程度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教学内容的调整,系统的力学知识体系又为学生后续的学习留下期待和想象的空间,将教学的重点从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能力的培养上。
3.2多媒体教学
力学课程的公式推导较多,并且有大量的图形,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将复杂的力学问题分析的很透彻,并且有利于教与学的'互动,缺点是推导过程和绘图占用了大量时间。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传统教学中抽象枯燥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课堂教学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需要与传统教学的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课程实验教学或演示教学、认识实习等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实践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
3.4考核方式
3.4.1统一学生作业在对学生实施练习的过程中,不同的任课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在难度和知识点覆盖面上有一定的差异。随着力学各课程习题册的出版,节省了老师和学生的大量宝贵时间,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但是由于习题册与教材上的内容和教师讲授的内容可能不符,甚至存在冲突。所以基于教学所选择的教材和力学课程调整后的内容,各力学课程的教师应该加强交流和沟通,共同编制各力学课程的习题册。一方面对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和覆盖面有个统一的标准,为实行规范的教学质量体系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又为力学课程的最终考核增加新的参考。如在新章节内容开始时,布置一些思考练习题,该章节结束后,通过课上提问、课外作业等形式进行检查。
3.4.2考核方式考核的目的具有双重性的特点:考核既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为了对学生就该课程的学习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引导其学习方向,逐步适应学科课程的特点,最终起到夯实基础、强化能力的作用。但是单一的试卷考试,很难全部反映力学课程的所有知识,而且错综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也不是简单的力学理论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对于力学课程的考核,选择过程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活动既有完整的过程性,又有鲜明的阶段性。重视过程性考核和阶段性考核,对检验教学质量和促进、引导学生学习都非常必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适当安排一些形式多样的考核,如课堂讨论、力学创新、应用力学理论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等。
4结束语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深入分析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的根源问题,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力学教师的自身素养,贯彻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教改方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必要的教学效果跟踪,适时调整并持之以恒。
土木工程论文14
一、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现存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很多管理团队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程监理。很多所谓的工程监理是承包商将一些质检员兼顾工程监理的工作。而这样的工程监理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的监理素质,因此,对土木施工的监督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这样就会导致施工过程的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更不能提成相应的解决办法,不能保证整个土木工程的整体的施工质量。一些未解决的问题甚至会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检测和最终的交工,甚至存在很多隐患,对后期的施工造成很大的困扰。
二、解决方法
1.积极推行管理责任制
推行施工管理责任制是为了避免人为因素对施工的影响。作为大规模的土木工程项目,必须实施严谨的组织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除了技术水平等因素外,是人在进行工程施工的管理。在种类繁多的工程项目中,工程项目中各种难度都随之加大,所以在管理的层面上,更应杜绝管理漏洞与死角。管理责任制的本质是把项目当中的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与个人上面,要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使各自为各自的工程项目担起责任来。这样不仅可以优化生产模式,还能够改变过去的`管理模式,切实落实,各尽其职。当然,工程的管理者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在授权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管理,保证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保持合理有序地进行。
2.加强质量管理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是确保土木工程施工顺利开展和收官的关键保证。要保证土木工程的顺利开展,要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整体的施工过程和施工的标准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和准则,如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的方针以及质量管理规范手则。只有明确了标准后施工才能对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整体管理按照标准来开展,对工程流程也是一个重要的保障,这样也能如期保质保量的交付工程。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明确的质量管理的标准,现存的很多施工管理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土木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水平会提升一个台阶,也能更好的推动土木工程规范性的发展。
3.加强成本管理
作为项目工程施工管理的部门,应该按照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施工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提高企业效益。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方面,提高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意识,建立了严谨的监督机制,全面分析和控制,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帮助企业得到发展,获得了更好的信誉。
三、结语
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推动了土木工程发展,也带来了更大的机遇。但是现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进一步的解决和完善,才能更好的推动土木工程更加繁荣发展。因此,要不断的完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不足,不断的吸收相关科技和管理上的优势,来解决现存的相关问题。
土木工程论文15
摘要:
土木工程建设施工发展到如今阶段,虽有不小的成就,但是,在很多方面仍存在问题,比如施工技术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到位、桩基技术不到位等等,本文就普遍出现的这些问题,探讨解决对策,希望能引起相关的重视,进一步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问题与对策
1、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土木工程建设在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此同时,相应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土木工程建设又是一项基础工程建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施工的过程必定会遇到许多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和施工效率,实现在专业技术上的进一步突破。
2、土木工程的施工的特点
土木工程的施工涵盖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项目,技术要求也不同,导致所需的结构技术越来越复杂;土木工程的施工环境恶劣,大多是露天作业,工程建设受当地天气和地形地质的影响很大,作业人员也需要克服恶劣的户外条件;土木工程的施工量大,施工规模大,所需的人力物力多,相应的技术设备和材料的需求也大;土木工程建设的流动性较大,施工地点通常不固定,作业人员往往来自农村,素质不高,且人员流动性大,极大地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3、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3.1施工技术不规范
我国的土木工程技术起步较晚,且土木工程技术复杂多样,尚缺乏相关的统一技术标准,这就造成土木工程质量和建设效率的许多问题。施工技术不合理,相关的技术条件落后,甚至存在着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不考虑技术规范要求的施工单位,技术规范不达标,材料陈旧劣质,使得建设好的工程项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质量不过关,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建设完工之后,养护技术也不规范,时常造成混凝土工程中出现蜂窝麻面的现象。
3.2技术管理机制不完善
土木工程的施工量大,建设周期长,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机制来对此进行管理控制。但目前,我国的许多土木工程的施工单位的管理机制不科学,不完善,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相关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对项目工程的整体和细节监管,对施工现场的情况了解不到位,岗位责任制的观念不明确,同时,施工单位对技术管理机制的建立不够重视,导致相关的监管部门和职位形同虚设。管理机制做不到位,将会严重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进一步影响建设的效率。
3.3桩基技术方面的问题
基桩技术是整个土木工程中决定建筑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如果在基桩施工方面出现技术问题,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首先,基桩的承载力和沉降度要严格符合相关要求,因其设计较为复杂,涉及到压力、负荷受力等的计算,在技术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部分施工单位通常会在此环节疏忽,造成技术上的问题,影响施工质量。
4、解决对策
4.1完善和创新技术管理机制
技术管理机制是土木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的机制,有助于实现土木工程质量的提高,效率的增加。①土木工程技术管理与普通的建筑工程管理是有区别的,因为土木工程涉及到不同类型的建设施工,因此相对应的管理机制也需有所不同,并依据不同类型进行创新。②要做到对实施的土木工程建设类型、特点、要求有全方位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配备相适应的专业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实施岗位责任制。③要做到对土木工程技术进行严格的审查,做好档案交接作业,落实到土木工程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位人员,如此才能确保土木工程的施工能顺利高效地进行。
4.2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目前许多土木工程的作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因此,要对其进行专业的技能素养培训,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此外,还要注意培养相关人员的思想素质,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认识到专业技术操作的重要性,规范作业的必要性,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只有拥有一批高素质、专业的作业人员,才能真正把高质量的土木工程建设完成。
4.3做好基桩基础施工
基桩基础施工是土木工程建设的关键工程之一,在基础施工前,要提前做好科学完善的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桩基实验和排水工作,打桩的顺序也要进行严密的监控,针对桩规格,也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包括桩的长度、密度等,严选合格精良的材料,禁止劣质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此外,要注意清理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安排监管人员进行实时监控,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
4.4加强防渗漏的施工
土木工程中的渗漏问题的出现也较普遍,要想避免出现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到对当地的水文、天气等自然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掌握专业的防渗技术,严格地依照相关的技术规定进行施工,对防渗材料的质量也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实时监控,杜绝渗漏问题的出现。
5、结束语
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是确保土木工程质量和效率的一大关键,在技术层面上的不断突破和进步有助于该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除了因地制宜地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不断地改造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笑.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探讨[J].江西建材,20xx(02):104+106.
[2]杨亮.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xx(33):139.
[3]安逸群.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江西建材,20xx(01):64+66.
[4]陈其明.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门窗,20xx(07):136.
【土木工程论文】相关文章:
土木工程论文11-15
土木工程论文05-15
土木工程经典论文10-08
土木工程的论文10-08
土木工程论文(精选)06-11
土木工程的论文11-13
教育技术土木工程论文论文10-08
土木工程本科论文06-14
土木工程论文(精华)05-29
(实用)土木工程论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