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论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3-04-01 09:28:11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育,是使学生增长文化知识、提高内在涵养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人文素养是人类文明的浩瀚长河中最璀璨的一颗珍珠,也是人类珍贵的遗产。

论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第一篇: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摘要:大学语文是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学科之一。

  目前真正喜爱这一学科的大学生逐渐减少,整体人文素养水平也不断下滑。

  因此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是当前社会、各大高等院校的首要工作。

  文章基于这一内容,首先分析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中存在的问题,随后简述其存在的社会意义,最后明确了大学生培育人文素养的主要方式就是完善大学语文教学。

  望本次研究能够帮助当前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养;培育;教学

  大学语文作为当前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目前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

  由于大学语文占据较高的学分,显示其所占据的地位极为重要,导致许多大学生将其看做获取高学分的课程,应对态度以不求甚解、但求过关为主。

  基于这一想法,大学生在其中学习到的知识极少,对其人文素养的提升微乎其微。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无法很好的结合审美性、人文性以及工具性,更多是以知识教授与工具操作等行为进行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文素养。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存在复杂性。

  可能是学生自身学习的实用主义、教师教授过程中的认知偏差、网络环境对学生信息思考及接受行为的影响等。

  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学生对经典、文本式阅读的重视度下降。

  针对目前社会现状而言,大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素质观念薄弱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与各高校中存在的“专业崇拜”。

  近来各大高校为了进一步提升就业率,重点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及知识的培育,以便满足社会需求。

  这一行为无疑存在重要性,但从现实层面而言,高校会因此忽视了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育。

  中国的教育需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专业性工具。

  这种专业万能的理念创造了诸多“热门专业”的神话,但对大学生的精神造成了影响,甚至可以说影响了学生的现实生活。

  二、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社会含义

  基于专业崇拜及功力注意对大学语文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大学是人文素养培育。

  近年来,社会上频繁发生大学生违法事件,这些行为无不体现出其人文素养的缺少以及价值观的扭曲。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人文科学层面到达了综合素质的境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基于人与自然的关联性,明确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体现人显著的主体地位:基于人与自然的关联性,明确互相尊重的重要性,体现人人平等的重要性。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从本质上而言就是基于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发掘潜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基础性目的,激励学生多关注人类存在价值及意义。

  而大学语文在这过程中能够起到提升基础语文能力、提高学生人文视野、培养人文情怀及素养的作用。

  正如民族的综合实力由软实力与硬实力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人亦如此;软实力指人文素养,硬实力则指专业知识,两者相辅相成、彼此支持。

  为了促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上述两种能力,大学本科教育需要实现通才及专才、素质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

  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涵盖以下三个部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人文素养,唯有同时培育三个方面才能够产生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在学习过程中会涉及素质教育,同样素质教育中也含有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

  因此三者的重要性可以划上等号。

  三、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式———大学语文教学

  基于前文内容,笔者人文大学语教学应依照常规语文教学规则实施,具体而言就是结合经典文本实施知识讲解、情感启发及思想升华等活动。

  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其实就是对学生语文素质进行提升。

  而其与高中、初中语文教学之间的缺编就在于其需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确定素质的本质意义,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活动之中。

  在这种高层次的教学方式下对学生人文情怀及素质进行提升。

  大学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一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与审美为主,实现人文精神的传播。

  大学语文课程又称高等语文,主要教育受众为大一新生,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育非常重要。

  不过由于大学生已经经过了十多年的语文学习经历,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应用具备一定的基础,不需要将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重复。

  基于目前的社会现状及技术理性盛行的时代现状影响,相较母语能力培育而言,人文素养培育更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对其实施审美培训及文学鉴赏等基础性教育。

  笔者认为,结合大量具备思想启迪含义及审美情趣的经典文本,在刺激学生人文关怀的同时,还能够大大提升其审美及文学鉴赏能力。

  因此大学语文教材选择是教学的重要基础。

  在选择过程中于需要关注具备人文熏陶、审美教育及语言训练等多个方面内容的范本。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不能与传统文化教育对等,所以在教材选择过程中不能仅仅包含经典的文学作品,还应该包含当代或国外的优秀文学作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从狭义来看与其今后的社会工作及生存相关,从广义来看直接关系中国优秀文化能否得到发展与展现。

  作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方式,大学语文教学目前仍然存在众多问题。

  但随着社会与高校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这一目标距离实现也就仅仅想是时间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学语文教学相关工作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冯智明,李永贤.大学语文课程中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个案[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6,08.

  [2]曲贵海,高春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策略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04.

  [3]宋群.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何在———兼述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6,13.

  第二篇: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质之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它能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语文教育的特点说明了语文教学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优越性。

  但是根据目前大学生的情况来看,很少有学生会通过语文来丰富人文素养,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很多的大学生人文饲养普遍较低。

  要想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学语文需要肩负起这一重任。

  语文教育改革深化的成果,使得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该教育范畴内得以广泛渗透,语文教学既要担负起作为交际工具的重担,即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其听说读写的水平,也起到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传递文化、唤醒灵魂,不断促使学生个体成长和心灵成熟的作用。

  语文教学在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美好的向往、对人生憧憬和规划、对生活和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以及成就良好的习惯和品性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何时能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一)人文常识的缺乏

  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自然也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

  但长期以来,我们都按照传统的模式和评价标准,进行着实际以智力为主导的教育,成绩的好坏,名次的前后,也似乎成了今天评价学生的定性准则。

  因此,在这样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中,让学生们自觉去接受文化的洗礼和文学的熏陶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

  在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受到所学专业的限制,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存在着矛盾,大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

  对于一些纯理科性质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接触到文学类的学科知识的机会就减少了,再加上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积累人文常识的意识,最终导致了绝大部分学生在人文领域方面知识的缺失,甚至是丧失了基木的文学写作能力,进而造成了人文素养的弱化现象。

  (二)人文精神的流失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文化精神的缺失己经成为了一大主流现象,很少有学生能够对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了解地很详细,更严重的是在很多大学生中间缺乏最基木的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具体表现在对中华民族一直流传下来的传统、以及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了解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也缺乏对中华文化该有的兴趣,逐渐导致民族精神的流失。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人”的价值、使命与归宿,出现价值观念金钱化和个人化现象,“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有一定的市场。

  大学生的价值观情况可以反映其人文素质的基本水平。

  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就行了,文化课差无关紧要,于是就出现了专业课认真学习,文化课自由散漫,随便听听的现象。

  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没有树立正确的目标,从而忽视了人文学科的学习和本身人文素养的提高,这也导致学生缺少理想信念,缺乏进取之心和成才之志,社会责任感不强。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人文因素

  语文教材在人文教育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把握并利用其优势,发掘作品中具有人文教育素材,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和能力,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在文章的选择上做到有针对、有辨别。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渗透,使他们在体悟作品内涵的同时,对其灵魂也是一种净化和洗涤。

  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文学作品,除文字优美外,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文学作品中的精神内涵和人文魅力光芒四射,它像一座灯塔,对学生在生活道路上前进和成长起导向作用。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作品的同时,受到一种精神上的熏陶和感染,一种灵魂的洗礼和升华。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教材的充分合理运用和解读,挖掘教材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和威力,如何在作品的阅读欣赏中陶冶学生性情,养成学生品质,是大学语文课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语文课本中挖掘人文因素,是大学语文教学人文渗透的一个必要而直接的手段。

  (二)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时代的教学观倡导应该回归人的教育,即以人为本。

  因此,和谐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对于人文教育的效果有着非同寻常的内化意义。

  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平等、和谐的氛围。

  学生的人格在这样的关系中得到了尊重,这更能优化良好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学生的内在品质和外在素养更能得到快速的提升。

  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控制者和权威,而是同学生同样;立于平等地位,教师要聆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走出迷惑,指导他们拨开黑暗。

  新时代的师生关系更像是朋友,它要求我们要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真诚相待,热情关怀,和谐相处。

  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老师,自然会使学生一步步走向从容、走向自信和大胆。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表达发自内心的见解,懂得与他人和谐相处之道,新的教学理念摆脱了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教师不再是拿着指挥棒的领导者,学生更非是指挥棒下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奴隶。

  (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古语有言“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感知祖国语言文化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加词汇量,增强语感、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诵读之中,优美的文章会让读者有春风沐雨之感,在眼、耳、嘴、心、脑的协同合作下,多种感官都会调动起来,这样对于唤醒人内心深处的人文精神的再创造。

  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学生自然而然地能够达到描摹其景,揣测其意,诉说其情的效果,从而使学生进入文本世界,把握文本的深层意义。

  于是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以提高和涵养。

  阅读可以激发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如谢冕所说:阅读过程也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

  阅读励志的传记文学,可以使学生深受感染和鼓舞,主人翁在艰苦辛酸的境遇中始终坚持理想,积极进取,这对年轻的读者更是一种灵魂的冲击与洗涤,反身自己,会对眼下的幸福生活更为珍惜,对自己好逸恶劳的状态由衷反省。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集语言美、人情美、人性美于一体,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传承典范,是世界人民的精神瑰宝,因此,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在作家的引领下,更早更多地了解世界文化和风俗,感受世界悠久而博大的历史文化,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这对深化学生人文素质、弘扬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语:

  语文教育,是使学生增长文化知识、提高内在涵养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人文素养是人类文明的浩瀚长河中最璀璨的一颗珍珠,也是人类珍贵的遗产。

  而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养表现的一部分,它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使人类的文明发扬光大,使后世继续继承,使未来人才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这就是语文教学应该承担的责任。

  这项工程浩大而长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但也足显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都是大学语文教学中永远继续的课题。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渗透,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论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10-01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10-01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模板10-01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10-08

职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思路10-01

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探讨10-01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论文10-01

职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思路论文模板10-01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论文模板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