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希望能帮到大家!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1】
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
作为小学老师,由于特殊对象——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为15至20分钟。
这对我们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一、运用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凭空想很难把答案想出来。
那么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好奇心极强的年龄,什么都喜欢问为什么,为此,我想,在教学中,应恰当地把握学生的好奇心,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因此,教师要多去挖掘教材中的一些有趣因素,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转换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提高效率
提问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教师为达到某一目标、任务所采用的经常手段和行为方式。
课堂提问是各科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的,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只有善于探究掌握课堂提问艺术,苦心钻研、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才具有实际效果,实用价值,因此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课堂提问要明确目标。
设计课堂提问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一节课的教学其整体的教学目标(理论思想、知识传授、思维训练、能力培养等方面),它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而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优化提问思路和过程,以及提问技巧等。
(二)课堂提问要明确教材安排体系。
即:理清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堂提问时注意严密的逻辑性和知识的系统性。
从实际出发,把握新教材的重难点,合理利用增加或补充一些资源内容,提出新课标中孕育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
提出问题不仅涉及到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还要对原有的思想、知识、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扩充。
因此,课堂提问要善于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机地联系本章节、本单元、本册、整个年级乃至整个体系的教学内容,使之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的课堂提问之中,问题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三)课堂提问要具有开放性、探究性。
开放的课堂提问就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求知欲越强的学生,就能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同时还能引起全体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浓浓的探究兴趣。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
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
灵活的应用课堂时间进行合适的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之发挥出最大的动能。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是指学生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课堂上,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但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适合这种学习方式,也不是每一节课都非要采取分组合作学习方式。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把握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灵活安排学习的内容,系统地组织合作学习活动,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是去“迎合”老师的问题,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所以,一堂有效的课也是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
在这节课中,我们的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解决了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或者是解决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带出的别的问题,就是有内容的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课。
有效率的课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
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修总结【2】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率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示,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起决定因素且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教师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本人结合自身实践作几点总结: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前提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能力。
我严格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准备好学习用具,不得在课堂上翻包倒桌,影响自己和他人学习。杜绝了课堂上常见的用什么才找什么的不良现象。另外我还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数学知识的紧密性,逻辑性,无不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与新知识相关的已有知识做基础。有效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教学《分数除法》时,由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分数乘法》和《倒数的认识》的基础上预习掌握了《分数除法》的算法,因此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上我常常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策略,循循渐进,培养学生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养成审题认真、解题后验算的习惯;养成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的习惯;养成专心听讲,勤做笔记,爱思考的习惯。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正确的教学思想和端正的教学态度是关键
1、教学思想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案的制订,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的实施,都是由教师的教学思想所决定的,所以正确的教学思想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思想具有全体性、全面性和主动性三大特征。
在课堂教学中,我一切活动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练习,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也会给每一位学生参与发表收获和分享成果的机会,注重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我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1/2=()/4=()/8;1/2=2/()=4/();2=()/()=()/(),这样三层练习题是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又如我在教《圆的周长》时,先让学生用一条细绳圈住圆通过细绳测出圆的周长,再比较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的关系,最后全班同学交流总结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整个过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自主探究,有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教学思想。
2、态度决定一切。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第一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第二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意图,灵活巧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三要钻研教法学法,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课后认真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完美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根本
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有力保障。教师要与时俱进,刻苦探究,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的重要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级的学生兴趣来源不同,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故事情境,儿歌情境,直观演示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创设操作性情境,设障质疑情境,竞争情境。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的分数乘法中的《分数乘分数》时,在屏幕上投影两个大月饼被我分别平均分成两半,学生们在已学《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很快列出:1/2×2,接着我只拿一半月饼平均分成两份,问这其中一份是几个月饼?如何列式?有的说一半月饼也是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1×1/2,有的说一半月饼的一半就是两个1/2,列式1/2×2,有一位学生通过观察准确说出那一小份是一个月饼的1/4。到底这一半月饼的一半是几分之几?1/4个月饼是怎样算出来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乘分数》。这其中,学生们受已学《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的限制,看似同样道理都列不出正确算式,而通过老师的直观演示知道性准确答案是1/4块月饼却也无从下笔。这样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求解的欲望。
2、优化教学过程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统一、共同成长的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
① 优化教学手段
以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过程单调,手法单一。即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现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了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素质教育的优越性,有些教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上过于泛滥,在不是很需要的情况下,使用多媒体会给学生带来无谓的刺激,学生容易疲劳。不但没收到实效,而且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而有的教师设计活动过多,使各个活动不能完全展开,学生也来不及把活动的收获和感悟表达出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学会用尽量少的素材和活动,去达到最高的效益。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可以拆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的
圆柱形纸筒。通过小组的观察和拆解很快明确了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的和,两个底面是圆属已有知识,而侧面积就通过重复拆——组——拆的操作不断呈现出长方形的宽等于侧面积的高,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的情形。学生很快推导出侧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时利用多媒体直观的呈现出长方形和侧面积各部分相互对应的面积公式)。到练习巩固环节我还是利用这一学具引导学生计算拆去一个底面的表面积,拆去两个底面的表面积。整个过程就一个实物学具素材最少,而且它与多媒体呈现圆柱体相比较即不缺少动态,又更真切、直观、立体。活动的设计是操作的节节推进,探讨的层层深入,思维的步步升华。而多媒体的利用重点是呈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转化过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②优化学习方式
教师在优化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能更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充分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新课程理念。课改后自主探讨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受广大师生欢迎。我在课堂教学中,尽力优化教学手段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合作学习平台。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面积》的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用已学知识长方形的面积去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在学生自主列式:6×4+6×5+5×4+6×4+6×5+5×4,逐个求面后,我启发学生观察算式结合长方体特征自主列出:6×4×2+5×4×2+6×5×2,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自主列出(6×4+5×4+6×5)×2。而在最后的拓展创新环节,我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动手能力强的拆开长方体纸盒,条理清晰的说出组成长方体的有哪几个面,计算能力强的写出算式。经过交流汇报,创造性地列出:6×(5+4)×2+5×4×2,即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高)×2+宽×高×2。不管是前面的自主探究,还是后面的合作学习,学生们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各尽所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全面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今后我将坚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为上好每一节课,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不懈努力。
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准确把握、巧妙利用二者的融会点,不仅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索,还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传统数学的误区之一是只求结果忽视过程;创新教育要求最大限度地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只有明了知识的形成、结构、链接方式,学生才能运用这些方式去创造新的成果。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就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制作了圆柱的展开过程。学生看到,沿圆柱的一条高剪开,然后慢慢地展开,最后在屏幕上展示的是圆柱的两个底面(圆)、一个侧面(长方形)。但是,我没有停留在这一层次,而是继续问:“沿圆柱的一条高剪开,圆柱的侧面还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可以想象到还可能是正方形。然后又继续在电脑上显示:只要圆柱的高与底面周长相等,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就是正方形。然后继续问:“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还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答还可能是平行四边形。电脑显示:斜着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之后就是平行四边形。还有学生提到,如果允许剪两刀的话,可能是什么形状。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将学生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有机渗透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在上“复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时,我首先根据教材的安排,引导学生回顾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话锋一转:”其实,除了圆以外,其余的五种图形只要用一个公式就可以求出他们的面积了。“学生一听都愣了:”怎么可能?“此时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将一个梯形转变成三角形的过程。有的学生发现:把梯形的上底逐渐缩短,当缩成一点时就变成了三角形;三角形可以看成上底为0的梯形,所以三角形面积也可以用梯形面积计算:S=(a+b)×h÷2=(a+0)×h÷2=a×h÷2.教师随即对这些同学进行了表扬,并进一步启发:”同学们,从这个例子你还能联想到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发现梯形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梯形面积公式是一个”万能公式“,利用它能求出除圆以外的其他四种图形的面积。哪知临下课时有个学生说:”梯形面积公式也能求出圆的面积!“我一听颇感意外,说:”你能说说理由吗?“”既然三角形能看成梯形,那么扇形也能看成是梯形,圆也可以看成是梯形,只不过要把圆心看成是梯形的上底,圆的周长看成是梯形的下底,圆的半径看成是梯形的高,面积是S=(a+b)h÷2=(0+2πr)×r÷2=2πr×r÷2=πr.“这位学生的奇思妙想让我深感震惊。他的发言,不仅完善了我的看法,而且能看出学生对这一问题所作的思考。在教学中,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地沟通梯形面积公式与其它几种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数的无穷魅力。
创造源于对所从事的活动深沉的爱。只有将数学的美、数学的魅力充分展示给学生看,学生才不会将数学视为畏途,从而创造出在成人看来哪怕是幼稚的可笑的”新“.
比如,在学完比例之后,我让学生思考:具有六个约数的最小的两位数是( 12 );它有哪些约数?(1、2、3、4、6、12);这些约数可以组成比例吗?学生经过简单的思考,发现可以组成比例。我又问:”只能组成一个比例吗?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学生经过讨论之后,找到了很多个比例。我将他们说的比例及时输到电脑屏幕上。最后,形成了这样的排列:
1:2=3:6 1:2=6:12 …(共九个)
2:1=6:3 2:1=12:6
6:2=3:1 12:2=6:1
3:1=6:2 6:1=12:2
…(共八个) …(共八个)
由于这六个数可以组成九个”原始“比例(不允许重复数字,如1:2=2:4就不算),每个”原始“比例可以组成八个不同的比例,所以,一共可以组成72个不同的比例。这样的梳理,排列清晰、整齐美观,让学生充分看到了数字、数学的美,同时,也接触了初步的排列组合。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必由之路。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数与形的结合。
我们的现行教材是将数(代数)与形(几何图形)分开教学的;而实际上数与形的结合是今后数学学习(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数与形的结合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最佳交汇点之一。
在学完正比例、反比例之后,我让学生找:在学过的几何图形公式里有哪些能组成正比例,哪些能够组成反比例?我在电脑上展示了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并且引导学生回忆;学生一边说正反比例,我就一边在电脑上输入,很快就梳理清楚了。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里面的正反比例很容易找到。可喜的是,我的学生还找到了:
1)在正三角形里面,边长与周长成正比例;在三角形里面,底一定,面积与高成正比例;
2)在长方体里面,高一定,底面积与体积成正比例;长方体的底面周长一定,侧面积与高成正比例;
3)在圆里面,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上面的例子还可以组成一个正比例、一个反比例)……等等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教学密度,促进作业反馈。
开公开课时,老师想加大教学密度,搞点花样,设计一些口算题、准备题、巩固题、再加上例题等等,当堂在大黑板上抄写许多题是不可能的,而借助传统的纸条、卡片、小黑板等来解决问题不仅笨拙,而且易产生干扰因素,课堂上教师也容易手忙脚乱,如果将需要的文字、图式、习题等制成软件程序,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既科学又文明,容量大,充分展示了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学生学习时有新鲜感,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心理学认为:反馈越及时,受教育者获得的学习成果的正确率越高 ;反馈信息所代表的范围越广,层次越深,准确性就越高,被教师运用的价值就越大。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同时也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及时看到自己的成绩并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上进的信心。
现代化教育技术正向我们打开一扇创新之门,它以形、声、色、情的优势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受到了美的熏陶,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但也要引起警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容易使人沉醉于色彩斑斓的画面和赏心悦目的乐海中,绝不能以娱乐而告终。在新的世纪里,我们要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在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应该站在创新教育的高度认识、把握这良好的契机。使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发挥最佳功能。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相关文章: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09-30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09-30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08-21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09-30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09-30
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09-30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05-17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09-30
如何提高面试效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