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英美文学里“黑色幽默”赏析

时间:2022-09-30 03:10:58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英美文学里“黑色幽默”赏析

  本文对英美文学中的“黑色幽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欢迎各位英美文学专业的同学借鉴!

英美文学里“黑色幽默”赏析

  摘要:“黑色幽默”是西方文学流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反理性的哲学思想与社会思想相互融合的结果,具有明显的时代背景,是作品所处社会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为了能够有效解决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问题。

  关键词:英美文学;黑色幽默;艺术价值;赏析

  “黑色幽默”又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作为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黑色幽默”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非常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主要的代表作品包括《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五号屠宰场》、《万有引力之虹》以及《等待戈多》等。“黑色幽默”小说突出的往往是人物以及其周围环境的荒谬和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来表现环境和个人之间的互不协调,并且通过放大、扭曲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呈现畸形状态,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但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本文主要通过列举以上其中三部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对文章中“黑色幽默”的创作风格进行细致分析。

  首先要评析的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名作《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部作品曾被西方评论界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最好的一部小说。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创作背景,描写的是一个美国空军大队驻守在地中海“皮亚诺扎岛”上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作品中的主人公飞行员轰炸手约翰・尤索林,这是一位满怀正义、具有爱国热情投身战场,并屡立战功后被提拔为上尉的人物。但是驻守大队的司令官卡斯卡特上校却扮演着一个急功近利、阿谀奉承的角色。卡斯卡特上校一心想当将军,为此,一次次的给部下增加轰炸飞行任务,甚至不惜用部下的生命帮助自己晋升。而约翰・尤索林则亲身经历着这一虚伪、荒诞、残酷的现实,他逐渐感觉到这一切只不过是当权者升官发财的把戏,而自己则身处于一个极其凶险的环境之中。于是约翰・尤索林开始对所谓的“战争”大失所望,从原来的严肃诚挚、满怀正义变得玩世不恭,对战争的态度也越来越厌恶,并想尽一切办法试图躲避飞行,甚至想要装疯躲进医院。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规定,只有精神异常的人才能获准免于飞行,可以立即回国,但此申请必须是由本人提出。同时军规中又规定,凡是能够意识到飞行中存在危险,并且提出免飞申请的人,都属于头脑清醒的人,所以必须继续执行飞行任务。这样一来,通过装疯来逃避飞行任务的办法在这样的规定下则行不通了。于是约翰・尤索林开始寄希望于另一条规定,即士兵完成25次飞行任务后就可以申请回国,但是这条军规同样还有一条附加条件,那就是士兵在停止飞行任务前不允许违抗上级的命令。于是当约翰・尤索林完成了32次任务,满足飞行25次任务就可以申请回国的规定时,驻守大队的司令官卡斯卡特上校把指标提升到了40次。当他完成第44次飞行任务时,卡斯卡特又把任务提高到50次,当他飞完51次时,飞行任务又从50次上升到了60次,不断的就这样无止尽的循环下去,除非在任务中牺牲,否则,永远无法从这个无止尽的怪圈中挣脱出来。

  约翰・尤索林在面对无数艰难险阻的情况下,在这种荒诞的现实和无比残酷的环境远远超出他的想象时,像他这样的小人物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从圈套中逃离出来,这样的抗争往往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他是无法在抗争中取得胜利的。然而约翰・尤索林却不甘就此沉沦下去,于是就形成了通过自我嘲弄来戏谑外部世界的行为方式。这正是“黑色幽默”的典型特征,通过放大故事中的矛盾冲突的方式,用看似滑稽可笑、反常无理的手段来讽刺现实社会的荒诞和残酷。同时,作品中滑稽逆转的结构形态,表现出超乎人意料的叙事手法,这就强调了读者在作品的阅读中,需要逆转正常的反应,因为作者所要表现的价值观已发生于改变的世界。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下第二部作品―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万有引力之虹》同样是“黑色幽默”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小说的故事情节非常复杂,全书由许多零散的插曲和作者若干个似是而非的议论构成,在梦境般的幻想中充满了五花八门、古灵精怪的内容描写。《万有引力之虹》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零度之外、在赫尔曼・格林赌场、在基地内以及反作用力。第一部分零度之外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即在二战中德军用火箭袭击伦敦时,袭击的地点都会与美国军官斯洛索普与女人发生性关系的地点相吻合,在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情况下,斯洛索普开始调查火箭袭击的秘密;在赫尔曼・格林赌场主要描写的是斯洛索普与卡婕在赌场宾馆邂逅,在得知自己的过去之后,踏上了寻找拉兹洛・雅夫等一系列秘密的旅途之中;在基地内这一部分内容的叙述中,斯洛索普知道了许多商业内幕,甚至发现了在大萧条时期自己被父亲出卖给拉兹洛・雅夫做实验,这也恰好印证了自己为何会在火箭落点之前产生强烈的性欲望的原因;在反作用力中这一部分充满了奇幻色彩,斯洛索普一路历经种种艰险,每每都是逢凶化吉,死里逃生,然而最后这些却都莫名其妙的“碎裂”了。

  由于《万有引力之虹》的杂乱无章,让不少读者摸不着头绪,而这正是这部作品的绝妙之处,在小说的世界里任何不可思议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可以说,《万有引力之虹》就是一部典型的“黑色幽默”喜剧,作品中盘根错节的故事结构正是作者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现实、政治秩序以及科学万能论的失望,以及在对人性善恶、人类前途的不懈探索中表现出的对新的社会制度和人类文明的无限憧憬和向往。作者通过黑色幽默的艺术表现形态,不仅彰显了作者自身内心的感情元素,更加表达了对人性的思索,是一种良性艺术形态的表现。作者极力的在荒诞社会中寻找元素,通过这种方式,将人们在循规蹈矩中感受到的不安彻底的揭露出来。所以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现实讽刺意味的变形,更是在幽默的荒诞中体会社会元素的变味,也许这正是英美黑色幽默真正的艺术价值所在。   另一部是英国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这是第一部演出获得成功的荒诞派戏剧。1969年塞缪尔・贝克特凭借《等待戈多》这部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故事中描写了两个流浪汉埃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自始至终都在等待一个名叫戈多的人,两个主人公穷困潦倒,因此都寄希望于“戈多”来拯救他们。可是戈多是谁?他们相约何时见面?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但他们仍然苦苦地等待着。剧中,他们多次提到“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等等。于是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两个流浪汉开始了疯疯癫癫、支离破碎、前言不搭后语的闲谈以及一系列无聊透顶的动作,想要借此来解除等待的烦恼。但是在失望与等待的交替循环中,这个被期盼已久的“戈多”却始终都没有出现。于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便是两个流浪汉无休止的等待。这看似平庸的情节,却演绎出现实的生存状态,能够深入读者的内心。我们可以从埃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这两个流浪汉语无伦次、毫无逻辑的对话中,察觉到当时现实社会的荒诞不经,深深感受到人们内心的恐怖和绝望,在残酷的社会压迫中人们生活的痛苦不堪。埃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寄希望于“戈多”,同时又因为“戈多”而绝望,这也正是西方世界在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灾难之后,人们渴望彻底摆脱困境的心理特征的真实写照。

  《等待戈多》中的主人公仅仅是两个社会地位卑微渺小、孤苦无助的流浪汉,是典型的“反英雄”角色。在荒诞的现实中,他们为了生存,充当滑稽可笑的小丑,被动地接受命运的煎熬,通过疯疯癫癫的言语和无聊透顶的行为掩盖清醒的痛苦,并以此来嘲讽现实的不幸。作品中的“黑色幽默”随处可见,塞缪尔・贝克特通过滑稽剧的手法来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的现实生活,到处充斥着无助、绝望、迷惘以及荒诞,所有的一切行为都已失去了意义,剩下的仅仅是嘲笑。作者通过描写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来揭示现实生活的残酷和无人味,带给世人无尽的思索,同时也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即现实希望是存在的,但要等待希望的实现却是未知的,等待就是意味着幻灭。这似乎是作者思维的辩证阐述,更是作者对人世间最真实的情感倾诉,也许只有在这种荒诞的黑色幽默下,才可以把这些艺术元素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通过对以上三部典型代表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英美文学作品中的“黑色幽默”,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现实社会荒诞、残酷的一种讽刺,小说中的人物看似滑稽可笑,但无一例外都具有小人物的悲剧色彩。作者在描写人生的痛苦以及社会的残酷时,痛心疾首,但同时又隐含着这些卑微命运的小人物对人生以及社会的无限渴望与向往。这也正是“黑色幽默”所特有的创作手法,将社会矛盾以及人物之间的冲突表现得淋漓极致,具有警示的意义,同时也是时代赋予作家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李旋.英美文学中“黑色幽默”解析与欣赏[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04期.

  2、白巧灵.英美文学中的理想主义和黑色幽默及现实意义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第15期.

  3、安婕.英美文学中黑色幽默作品的叙事技巧[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6年第05期.

  4、漆晨.深化现代主义主题的黑色幽默[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李晓岩. 黑色幽默语篇中省略的功能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英美文学里“黑色幽默”赏析】相关文章:

英美文学中黑色幽默研究论文10-09

对英美经典文学赏析的思索论文10-09

英美文学教育10-08

英美文学论文10-01

论文英美文学10-01

英美文学教学模式10-08

英美文学论文发表09-30

英美文学的现代意义10-26

英美文学的学习技巧10-07

英美文学的研究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