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思考
虽然人们生活的水平是在逐步的提高,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健康的问题。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亚健康不是健康的状态,而是非常危险的非健康状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表面上看是健康的状态,但是实际上是很危险的。就相当于保险丝即将断开之前的状态,而心理的健康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非常有必要针对心理的状态进行分析和解决。
第一篇: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摘要】本文在阐述和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进一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计划;加强高校心理健康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强化与学习。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存在问题;加强途径
当今时代新形势的主要特点围绕着“知识经济”的主题在发展,大学生在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中已经开始受到来自社会、家庭、事业等各方面的心理压力。
心理专业认为,个人的适度的压力可以让人时刻保持竞争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换言之,不当的心理压力则会对事情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因此,为了帮助大学生能够以更加健全的人格在毕业后投身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浪潮中去,高校需要更加重视寻找到高效科学的途径来帮助大学生加强心理素质建设。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一切教育的基础
当前为了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大学教育实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年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虽然每年大学为社会发展输送的毕业人才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
但是据可靠研究表明,大学生因为心理素质欠佳而导致事业失意,严重的还会导致诸如轻生一类悲剧的发生,这些都是大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很好地转变心理预期,实现与社会发展接轨的表现。
因此,在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意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纳入学生整体素质评价体系中。
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教育发展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社会全面发展、吸收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保证。
2、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完善自身发展的必经之路
心理健康作为个体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一个人的发展。
正如我们日常所熟知的“木桶理论”一般,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个体发展而言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而这个木板的高度就已经决定了个体的发展能力和前景。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有助于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今后步入社会完成心理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助于大学生以更加积极和健康的心态去看待人生当中的挫折,从心理层面帮助机体获得健康的发展,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增强心理健康就与是提高政治觉悟的有效途径
政治素养在心理情感因素上来看是大学生思想情感升华的主要体现,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校要加强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建设。
虽然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并且国家的主要发展重点也集中在经济建设上,但是,在这个充斥着多元文化的世界里,一个人的政治素养就代表了对于国家的认识高度,同时也是心理素质得到加强的深刻体现。
由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心理健康等各个层面全面展开,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提高、互相促进,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由经验型走向科学型。
二、新形势下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高校对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传统的高校教育的教育形式一般集中在对专业课的教学上,其主要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着眼于学生的长足发展。
随着我国对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新的“十三五规划”也对我国未来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崭新的部署,以督促高校可以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中找到适合大学生发展的途径,帮助他们建设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十字型”人才。
然而有些高校在新形势下制定教学规划时仍旧以教授专业课程为主,而对于学生在其余领域的教学发展则不管不顾。
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虽然有很多高校响应国家号召建立起了心理咨询室,但是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来;更不用提有些高校仍旧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旧是一片空白。
因此,我国高等学校作为国家教育的主要力量,社会人才的集中输送地,有必要在新形势下树立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日后的发展“保驾护航”。
2、心理素质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的高校中,阻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心理专业教师的团队假设不够到位,教师自身缺乏更为专业的教学素质指导;二是教师对于自身专业的理论学习不够,只是依靠着过时的知识“吃老本”并不能满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长足发展。
另外,在心理健康的学科专业建设中,离不开校方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一方面需要校方增设该专业课程,扩充教师团队狮子队伍,为教师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发展道路。
3、大学生对于加强自身心理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有所欠缺
在我国,心理学专业的兴起和发扬光大大要追溯到十年前,直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世界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开始,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学”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然而然的我国高校做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开始开设相关的心理研究课程,为我国的心理学建设提供人才储备。
在诸如“马加爵”“某高校投毒案”等高校惨案发生后,校园心理素质教育就已经不单单是校方的责任和义务了,更多的应该是依靠还在“象牙塔”内的高校学生的积极适应和改变,逐步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建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为将来实现与社会的征程对接而迈出坚实的一步。
三、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分析
新形势下对于大学生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于高校在该方面的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
1、高校需要进一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计划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工程,要想保证这一世纪工程的实施,需要校方团结各方力量来进行综合部署。
首先,高校需要对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进度做一个科学的评估,在掌握了基本情况后,结合国家推出的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来进一步修改已经制定的发展计划,以求找到一条具有自己发展特色的道路。
其次,校方需要构建起基本的心理健康组织管理机构,在形成严密的运行网络的基础上,充分保障本校健康教育的实施和推广。
再次,高校需要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来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积极与社会组织和机构相联系,为学生实现最终于与社会的对接提供实习锻炼机会,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因此,作为学校,不仅需要掌握整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和根本目标,更重要的是充分与社会进行连接,及早为学生创造融入社会的环境,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实现心理教育的全面加强,以帮助学生锻炼坚强的人格,完善个人的全面发展。
2、加强高校心理健康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在新形势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主要依托学校的行政管理,而心理教育专业教师则是改革的主要实践者和“领头羊”。
因此,从事心理专业教育的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完善自身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结合遇到的实际案例来共同帮助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用心去走进学生的情感生活,做到“想学生之所想,及学生之所及”,让学生无时无刻感受到专业教师对自身的重视程度。
3、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强化与学习
大学生既是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对象又是主要的参与者,只有对大学生的心理活动现状进行深刻剖析才能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建树。
例如,高校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中,可以从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始,辅以举办心理卫生讲座、开展心理训练等“趣味性”活动。
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心理课程产生兴趣,更能帮助他们掌握具体的心理舒缓和调节的方法。
因此,通过这些举措来让学生积极投身到心理课程中,促使学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负责,有助于学生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新世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合格人才,以适应未来变化多端的发展和变化。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落实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提出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在新时期下对我国大学生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着重点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传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
虽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寻找新的突破口,但是仍旧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引起心理教育专业教师的注意。
在世界经济时代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只有切实加强大学生的犀利素质教育,才能够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便帮助他们在未来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提升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泳等.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04)39-42.
[2]张金彦,王进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12(09)35-38.
[3]李佳国.当代文化变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成都:西南财经出版社,2014(01)105-108.
[4]靳诺,刘贵芹.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9)35-39.
第二篇: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思考
摘要辅导员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之一。
笔者从学生工作经历中,选取一则心理辅导类案例,通过发现、了解、干预、关怀等,稳定学生情绪,帮助学生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可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始终树立“学生中心”理念。
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关怀学生,营造良好氛围;正确引导学生,恢复学生心理平衡。
关键词学生;学生中心;心理健康工作
1案例介绍
2015级新生,男生,性格内向,心理防御强,进取意识弱,人际关系一般。
父母忙于小生意,关心度不够。
2015年中秋,助班告知某学生通过QQ向她发出离校、逃课等信号,本人立即向助班及室友了解该生的相关情况。
第一时间与该生取得联系,进行初步谈话,他明确表示中秋过后会正常来校。
当他回校后,以心理知识讲座为契机,单独与该生进行面对面沟通,但由于他抗拒心理特别强,抱着应付的心情来面对此次谈话,并未获得预想中的结果。
为进一步了解该生情况及确保他的人身安全,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参与其中,发挥班干部、室友等朋辈作用,时刻关注学生心理状况。
面对这种状况,一方面深层次了解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寻找机会开导,学生抗拒心理明显减弱,逐步向我敞开心扉。
经过多次谈话,发现其所表达的离校、逃课等字眼都是夸大之词。
且多次表示期望自己是透明人,不愿与人交流;自信心不够,不相信能够突破自我,发展意愿不足。
通过干预与关怀,该生逐步调整心理状态,与同学关系越来越融洽,但需帮助他树立信心,制定学习目标,人生方向。
1.1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当得知学生居住在亲戚家,中秋过后便会归校,悬着的那颗心瞬间落地。
在与学生取得联系,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同时,立即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学生基本情况。
1.2与家长取得联系,加强家长的干预与关怀
及时与家长联系,告知情况与结果,尽可能了解该生及其家庭关系的相关信息。
鼓励家长加强对学生的干预与关怀,缓解学生压力,放松学生心情。
1.3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
学生情绪稳定后,结合家长及室友等提供的情况,分析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向专业心理咨询专家请教,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启发劝导学生。
1.4充分发挥班干部、室友等朋辈的作用
为强化家长悉心照顾与辅导员谈心辅导的效果,需充分发挥班干部、室友、好友等朋辈作用,关怀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带给学生集体温暖,给予学生力量与信心。
2案例分析
本案例属于心理辅导类,是由于心理调适不当所导致的学业、生活、情感等方面失衡。
①该生性格内向,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强,生活热情不够,不乐于与人打交道。
当别人关注他时,总是试图找借口推脱,如离校、逃课等口头语。
针对这种情况,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积极引导该生积极健康向上,提升自信心,丰富校园生活,确定学习目标,调整学生心态,对生活恢复信心,使其尽快达到平衡状态;二是告知学生谨慎使用类似离校等字眼,批评教育学生该类行为,提醒他需要对言语与行为负责,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2.1在日常工作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辅导员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职责。
大部分学生心理问题都是长时间积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辅导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关注学生的点点滴滴,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情况特殊的学生及时进行沟通与引导。
辅导员始终做好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日常工作中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关键时刻让学生相信老师,敞开心扉。
2.2关怀学生,营造良好氛围
与家长建立联系,一方面,对家长负责,关心学生。
家庭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家长能够给予学生成长的温暖与动力。
另一方面,在于获知学生以往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加深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制定针对性的帮扶计划。
密切联系学生的室友、同学等,因为学生往往在同龄朋友面前表现出最真实的自己,这是能够及早了解该生实际状况的重要保障。
因而,将“爱心、耐心、责任心”贯穿学生事务中,建立360度防护网,营造良好的关怀氛围。
2.3正确引导学生,恢复学生心理平衡
当稳定学生情绪后,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干预,引导学生回归真实校园生活。
与学生多次进行谈话,安抚情绪与批评教育相结合,让他意识到“谎话”的严重性;转移学生注意力,减轻学生心理失衡;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充实学生校园生活;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充实学生空闲时间。
风波过后,放手让学生处理生活与学习关系,逐步建立稳健的心理状态。
还需关注学生心理发展趋势,加强后续跟踪。
3分析与启示
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着学生健康成长、关系着学校稳定安全,因而辅导员必须为学生考虑,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高等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自我调整、适应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1将“学生中心”理念始终贯穿学生事务中
辅导员在“生活育人”的同时,更要注重“心理育人”。
学生所产生的问题是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
辅导员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把学生工作做好。
环境变化、自我认知、人际关系等因素引起的学生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情感的交流和有效的沟通加以缓解、解决。
②在进行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将“耐心、细心、爱心”贯穿到实际问题中,加强情感交流跟沟通。
同时,辅导员要在日常工作中保持一定的敏锐性,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关注情况特殊的学生。
针对情况特殊的同学,在确定学生情绪下,尽早与家长联系,告知学生实际情况的同时,尽可能了解相关情况。
学生回归正常生活的过程是循环反复的,将耐心与关怀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往往可以达到巩固和强化效果。
面对学生复杂多变的状况,高效率、高质量地履行辅导员职责,不仅要具备思想政治理论、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还要具备临场应变能力、识别能力、沟通能力等。
3.2拓宽心理健康工作途径
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日趋“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出现了“多样性、复杂性、创造性”等特点。
[3]为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健全大学生人格,辅导员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以第二课堂为辅助,贯穿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充实校园生活。
(1)建立健全学校危机预警机制,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跟踪及处理。
学校注重对辅导员进行相关心理问题的培训,如总结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个别心理辅导,普及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有效开展教育和辅导。
开展全面心理普查,未雨绸缪,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作用。
针对心理疾病加以治疗,将情况严重的学生转介至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避免产生恶性结果。
在心理健康工作中,辅导员丰富心理干预方法,前移心理干预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案例剖析与讲解,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对于新生来讲,入学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适应性教育。
从新生进校开始,及时开展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使新进大学生对常规心理障碍有一定的认识,传播化解心理困境方法,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加快转变学生角色,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减少闲暇时间,充实校园生活。
引导学生树立大学阶段目标和学期目标,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丰富校园生活,锻炼能力,强身健体,制定职业发展方向,找到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
(3)根据不同情境,制定多样化方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运用传统说教方法的同时,穿插其他专业方法,促使学生自我思考、自我修复。
如谈话法,这是运用于学生日常事务的一种基本方法,其核心是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通过谈话法,可了解基本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拉近师生间距离。
成功的师生谈话,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师生间的平等人格。
谈话前,事先了解相关情况,做好充分准备,以倾听为主的方式寻找契合点,层层深入,营造谈话氛围,争取学生信任,寻找学生心理症结,引导学生。
(4)加强家校间与师生间联系,发挥学生自主性与积极性,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建立健全学生干部舆情搜集机制,充分利用资源,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动态信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积极培训助班、班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应充分发挥助班、班干部的作用,随时掌握同学的情况,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防止因延误时机而导致不良后果。
4总结
辅导员应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均衡地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增强心理素质的愿望,帮助大学生挖掘个体心理潜能。
[4]总结整理各类学生案例,为后续学生问题提供经验,做好危机预警,处理好学生实际问题。
注释
①沈威,范伟杰.高校学生工作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J].高校辅导员,2014,6(3):40-44.
②高治军.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12.
参考文献
[1]沈威,范伟杰.高校学生工作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J].高校辅导员,2014,6(3):40-44.
[2]高治军.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12.
[3]文粉娟.管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探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29(6):47-50.
[4]冯刚.辅导员工作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5.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思考】相关文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思考论文1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思考范文1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思考论文模板10-01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思考1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08-20
大学生心理健康10-0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1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11-05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