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实施方案

时间:2023-10-22 16:12:22 方案 我要投稿

实施方案7篇(集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施方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施方案7篇(集合)

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形式和最主要的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的途径。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学习与借鉴先进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低负高效。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保证,突出重点,深入研究,全面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思路

  1、“一个中心”:要始终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创办优质教育为目标。把握住课堂教学、教材的重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抓课堂教学质量,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的观摩、比赛、研讨、交流等活动。

  2、“一条原则”:不放弃每个学生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发展。

  3、“五项工作”:抓好教学常规的科学管理与质量;强化落实并抓好备课组集体研究教材备课的管理;抓好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环节的基本要求;强化课后反思及教学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抓好青年教师的管理与校本培训的工作。从这五项工作入手,科学、细致、有重点的开展活动,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三、具体实施措施

  1、切实抓好校本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活动。如学科组活动,以学习先进理念、经验、优秀教学设计等内容为主,开展说课、评课、交流、讲座研讨活动;教研组活动,以问题研讨、教后交流等内容为主,开展有主题的组内研讨活动,使组内教师互相学习;备课组活动,以集体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为主,共同设计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建立校级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1)备课:作到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超时备课。备课的个环节完整,每一课后有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短小的课后反思;单元后有全面的客观的.教学反思,及时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性。严格执行侯课制度。课堂上教师精讲,学生多练,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杜绝教师的随意课和一言堂。

  (3)作业布置:作业布置作到少而精,分层布置,让各类学生有所学。

  3、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使学校教师均衡发展,每月的前两周时间的各学科组集体备课活动。有发言人,组内成员和分管领导积极参加,探讨教学重难点,以及教法、学法和精典问题的设计,真正作到多人一备,一课多备,达到深钻教材、资源共享的效果。

  4、领导以“推门课”为主渠道,深入课堂听课评课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周要深入课堂进行听课和一对一的评课指导。对于个别教师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跟踪辅导指导,使其进步。领导班子成员要不断学习,与教师共同成长,在业务上学校内上下形成学习、上进、提高的氛围。

  5、课后反思细思量

  每一堂课后,教师要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在一段时间内对发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与反思,解决问题,得到提高。如学校一直坚持的教师一月一次的教学病例收集,针对典型问题进行的交流研讨等。这些都是对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促进。

  6、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充分使用现代教育设备和技术进行备课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7、校内培训练本领

  学校对青年教师进行基本功的培训。如演讲、钢笔字、粉笔字的现场书写比赛,课例分析、课件制作等。通过这些培训,一学期一赛,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8、外出学习开眼界

  “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会走许多弯路,所以对青年教师,学校派出学习,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观念,提高个人的执教水平,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9、教师自学充能量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自己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教给学生知识。所以学校提倡教师并规定教师自学业务方面的有关知识,充实自己,提高业务水平。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主要阵地。学校通过切实有效的各项措施,保证并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真正作到为了一切的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

实施方案 篇2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郭沫若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是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可见字、词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育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课标还提出1-2年级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汉子”。这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识字量是大大地增加了。可见,识字教学的任务之重、难度之大、作用与意义之深远。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效率呢?通过解决“怎样识字效率高”的问题,促使教学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也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推动新课程的实施。虽然新课标教材识字部分编排特点鲜明,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结构复杂多变,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仍然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低年级课时紧,识字量大,如何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能够主动识字?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速度?等等。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除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还需要我们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识字方法与技能,使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

  二、课题研究界定

  识字教学中,新教材每册都编排了开放性单元,它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汉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到开放的大语文环境中去学习汉子。改变以往枯燥单的识字教学方法,改变汉字教学理念,探索多种有效的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掌握识字方法与技能,让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从而激发了他们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1-2年级学生

  四、研究内容

  优化识字的学习方法,构建科学高速有效的识字体系,总结出一套可行的识字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识字的独立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巩固识字的效果。

  五、课题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以最新的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总结前人的识字方法及课题实施中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整理出课题研究的有效方案。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识字教学中有效的教学策略,根据课题内容,边实践、边研究,使整个研究过程在具体行动中实施。

  (3)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实践,搜集、查阅各种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和识字教学材料,科学的探究识字教学方法。

  (4)实践研究法:在教学中实施科学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及时找原因,不断完善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提供成功的教学案例。

  (5)调查研究法:经常家访、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识字掌握情况回访,及时掌握最真实的学习效果。

  六、课题研究手段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学生反映总是被动的,如果学生是被动的识字,那么识字效率肯定差,这一定会影响到他们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欲望。所以,在学生识字的初期,教师就要用多种方法给学生营造识字的氛围,调动他们兴趣,体验学习汉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1、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趣味识字。如:编儿歌、猜谜语、找朋友、摘苹果、当小老师、变魔术(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这些形式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感受到识字游戏的乐趣,在愉悦的情景中轻松识字。

  2、课堂外——校园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宣传画及校园板报、报刊中丰富孩子们的视眼,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使校园成为孩子们识字的乐园。

  3、学校外——生活是最好的识字课本,社会是最好的识字课堂。大街招聘广告、公交站牌、商场电子屏等,都是快速识字的好教材。

  4、在阅读中识字。如故事书、儿歌等。不仅让学生认识了字还增长学生的词汇量,为高年级写作奠定了基础。

  七、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7月)

  确定研究内容,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具体研究阶段:(20xx年8月-20xx年 12月 )

  1、 构建新教材识字教学的新途径.

  2、开展课题实验活动。

  3、 探索研究落实有效识字教学精彩案例和操作方法。

  4、开展识字教学公开课赛教活动,组织评课,总结经验。

  5、通过听取学习骨干教师授课的过程,及时记录与整理教学的体会与经验并撰写案例、论文。

  第三阶段:研讨总结阶段:(20xx年1月 )

  1、对课题分析与处理有关数据、材料,做好资料补充、完善工作。

  2、整理相关的教学论文、案例、课件。

  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八、预期成果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研究,最终让孩子们对识字充满了兴趣,让他们的识字量越来越大,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喜欢读书。这样我们识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九、参考书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年级语文》、《二年级语文》、《一年级语文教师用书》、《二年级语文教师用书》及《新华字典》。

实施方案 篇3


  前 言

  从20xx年秋季开始,我省普通高中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改革并没有改变教学过度应试、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局面,新课程理念还远未转化为学校办学和教师教学的自觉行动。为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20xx年秋季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这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又增加了丰富多样、多层次的选修课程,并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管理。每个高中生除了学好规定的必修课程外,还可以自主选择选修课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开设选修课程的目的,是向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余地和发展个性的空间,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视野、实现跨学科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规划人生的实践机会。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共同促进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的形成,促进同学们个性化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升学深造、就业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课程改革虽然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对学生的发展有利,但也会带来

  盲目选择。为避免学生们盲目选课,学校特编写了《嘉兴一中实验学生20xx学年第一学期高中新课程选修课程选课指导手册》,目的是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业、人生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提供指导和服务。选课前,希望每位学生认真阅读这本手册,也可以向你们的班主任和家长咨询,取得他们的帮助,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有计划地选课,做好你的人生学习计划。由于编写本手册的时间紧、内容多,手册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欢迎老师、同学和家长提出批评意见。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主要内容

  1、调整优化课程结构

  减少必修学分,必修学分从116学分减少到96学分,选修学分从28学分提

  高到48学分。综合实践活动列入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各学科必修课程教学与选修课程教学中。专题教育列入必修课程。

  2、增加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四类。其中知识

  拓展类选修课程比例不超过60%;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比例不少于10%。每学期选修课程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20%。

  3、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学生应在3年内完成普通高中学习,允许学生提前毕业。学生修习必修课程

  满96学分,修习选修课程满48学分(其中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分,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学分不超过8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同时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达到规定要求,即可毕业。

  4、建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11门必修课程,各科目每年开考一次,分别在1月和6月施考。高中期间,学生参加同一科目考试次数最多2次,以最好成绩记入档案。

  5、选修课程学分认定

  ⑴学生在本校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课堂教学时间不少于规定时间的2/3、

  学习过程表现良好、参加课程考试(考查)合格,即可提出申请,经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后取得学分。

  ⑵每个高中学生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分,学生获得初级、中

  级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经市、县(市、区)教育局相关部门认定后,可分别获得2或4学分。

  ⑶特长学分认定:学生具有音乐、美术和体育上的特长,可获得一定的学分。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按标准,根据学生获得的荣誉,认定学分。

  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与学分结构

  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

  加强选修课程建设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加强选修课程建设,构建各具特色的选修课程体系,是转变育人模式,实现学生自主选课、推进高中多样化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育学校特色、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选修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必须根据学生兴趣和学科的专业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

  (二)科学性、时代性。选修课程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反映学科最新的发展趋势。

  (三)多样化、特色化。学校要立足本校文化传统、发挥自身教育教学优势,开发建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体现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独特性及差异性,培育学校课程特色。

  (四)层次性、梯度性。选修课程要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和不同个性的学生选课需求。

  二、课程类别

  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四类。(1)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包括必修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发展前沿课程、学科研究性学习等,旨在让学生形成更为厚实的知识基础。(2)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包括生活技能、职业技术、地方经济技术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职业技术,培养学生的专业倾向。(3)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包括体育、艺术、健康教育、休闲生活、知识应用等课程,旨在发展学生潜能,提高综合素质。(4)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包括调查探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开发

  学校是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主体。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制订学校选修课程建设规划,加强选修课程开发,建立开放型选修课程体系。

  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积极开发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学校在充分发挥教师的兴趣特长自主开发选修课程的同时,可以与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合作开发选修课程,可以引进国内国际精品课程并进行二次开

  

实施方案 篇4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大自然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城市小学所没有的素材:树叶、庄稼、小河、簇膝而谈的人群、袅袅升起的炊烟,都是我们农村特有的题材。因而我们把《可爱的家乡》定为校本课程的题目,让学生用画笔,用树叶,用相机把心目中那个美丽、富饶、纯真的乡村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既满足了校本课程的需要,又解决了学校资源短缺的问题,还弥补了农村小学美育教育的不足。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依据国家、区教育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校本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通过该课程的研究,落实一种民主、开放、沟通、合作的新的校本课程理念,使每个年级、相关教研组和参与教师都有权利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在与实施情景的互动中不断创新、改进、修正、完善校本课程系列内容,促进农村学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校本课程乃至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

  2、结合学校地处农村、教师多出于农村、学生几乎全为农村的实际,结合农村学校、农村社会文化传统、办学理念与特色自下而上地结合学校课程开发实践,引导教师出谋划策,提供知识和经验,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智慧、远见,共同创建新课程改革试验背景下农村学校九年一贯、中小学一体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发展远景,把教师、家长和学生作为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主体,推动农村社会、农村学校、农村文化的建设,使学校真正成为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甚至政治文明的新人,积淀学校的文化底蕴,蓄积学校的发展潜力,开发特色教育和优质教育,进而实现相关理论形成的目标。

  3、站在教学科研的高度,倡行科研兴校的理念,在实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注重本地本校以及本校教师和学生等课程资源,减轻学校、学生、家长的负担,灵活多样地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多样性与特色性的整合,增强学校的创造性,增强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和结果的主人翁意识,在各个阶段的开发和实施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为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经验,为农村相类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乃至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经验,促进校与校的交流和共同提高,为农村学校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提供实际的借鉴。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研究,即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规律的探索,针对校本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素质,使学校所有开发的校本课程得以顺利实施和发展,为学校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动力,在教师中树立课程教学创新、整合的思想,为保证课程试验向纵深发展提供策略,为切实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作出探索。

  5、开展校本课教研,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营造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的氛围,并请专家、上级教研部门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加强校本课程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和质量。提升校本课程系列课题研究的水平、层次和绩效。丰富校本课程系列,构建校本课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在实施中对校本课程根据本校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容、课程种类的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实际的需要,始终保持校本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本。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课程开发之前,学校、教师应充分调查学生所需与所求,学生最希望知道的、但又普遍缺乏的知识,往往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好素材。只有切合学生需求的课程,才能得到学生足够的关心和重视,也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这样,校本课程也成了很好的德育素材,成为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倘若不经调研,学校自行开发“唯师是从”的校本课程,很容易导致脱离学生实际,这样的课程,不仅不能承担起教育的功能,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

  二、以实践为本。理论性强,实践性差,是现行中小学课程面临的普遍问题,这多少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是在“无趣”中学习的。校本课程,作为国家级课程的有益补充,如果也是这样一幅模样,效果可想而知。应该说,校本课程是最容易开出新意的课程,因而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实践性。让学生有足够实践的机会,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调研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实践为本,还体现在,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实践性的课程资源,如校内的图书馆资源,校外的田野,村庄工厂等社会资源。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博物馆、工厂、社区去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己。

  三、以实际为本。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层次,注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一刀切,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本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找准这些实际,就是校本课程的最佳切入点。以我校为例,地处偏远农村,有着广阔的.田野,漂亮的村庄,渔塘,工厂,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调查,寻找美的元素,让学生更加真切地去感受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寻找了很多的资料,充实了课程的内容,这样,学生也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四、校本课程的内容建设。

  结合本校实际,课程门类主要是艺术门类,安排有农村为题材的,绘画及手抄报设计课,剪纸课,树叶帖画课,摄影课四大课型。其中一、二年级以绘画为主,用画笔描绘他们心中的家乡;三至六年级分为手抄报设计,树叶贴画,和摄影,让学生不但能用笔也能自己搜集素材,去发现美创造美,摄影受到条件限制,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需要家长共同开创。

  五、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第1、2周)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C、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务处;

  E、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第三周起——20xx年12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

  C、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20xx年1月)

  A、 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B、 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C、 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六、管理与评价

  1、组织管理。组长:何广贵(校长),副组长:范跃鹏(教导主任)、杨利春(德育主任)、周玉华(教研组长)、武晓艳(教研组长),成员:各班班主任。

  2、制度管理。

  (一)、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A、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途径和程序进行。

  B、在开发前要进行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

  C、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拟订校本课程总体开发方案。

  D、教师编写校本课程文本应该向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提交新的校本课程门类申报方案,并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再进行课程文本的编写。

  E、成立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审议。讨论确定该门类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方法进行探究,对课程内容,教学时间和方法等进行调整。

  F、校本课程各门类任课教师应该具备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素质,在自主推荐与学校统筹安排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力求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与数量。

  (二)、校本课程备课管理制度

  A、每学期第一周进行学校校本课教学例会,由担任校本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上交教务处。

  B、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完成编写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小结等。

  (1)、活动设计中要确立活动目标,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制定活动方式,突出学生活动。

  (2)、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展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

  (3)、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每月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三)、校本课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A、校教学部门负责学校校本课堂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

  B、教学中要积极动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C、教师应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表上课。

  D、教师在校本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多元化的校本课程评价。

  E、成立校本课教研组,确定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F、每学期定期开展校本教研组活动,交流讨论校本课经验。

  G、如课堂教学需在校外进行,教师必须事先上报学校并负责学生活动中的安全。

  H、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活动,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制度

  A、校本课程课堂评价参照河西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实施。

  B、任校本课的教师要认真做好校本课评价工作,对学生参与校本课的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并能体现课程特点的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师评一同进行,并定期将评价情况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C、校本课程实施小组成员每月要对任教校本课的教师活动设计方案,校本课等进行综合评价,与月常规评比挂钩。

  D、校本课程实施小组定期对评价方案进行研究,探讨,结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不断修定完善评价方案。

  E、每学年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已有校本课程进行积效评估,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修订、完善,使之成为正式教材。

实施方案 篇5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国以来,我县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县人民的艰苦努力,建成中型水库×座,小(一)型水库×座,小(二)型水库×座,其它小型水利工程××件,初步形成了供水、灌溉、防洪为一体的工程网络体系,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抗御水旱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一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不清,权责不明;二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机制不活,管理粗放;三是水价偏低,良性的水价机制难以形成;四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经营困难。这些问题导致我县大批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病险突出,效益衰减,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而且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快推进我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水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为保证我县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xx]45号)精神和《××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水管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各种有效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水利工程运行机制,为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的正常发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牢固的体制基础。

  (二)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

  用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符合××县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终达到理顺体制,搞活机制,机构合理,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高效的目标。

  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分级管理体制;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

  全县水管体制改革,按照省、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分三步走。20xx年为准备阶段,做好调查研究,完成经费测算,搞好试点,编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报经县政府批准。20xx—20xx年为实施阶段,在全县范围内,认真贯彻落实本实施方案,深化内部改革,初步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xx年为总结验收阶段。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报请上级进行检查验收。

  (三)改革的原则

  正确处理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既要确保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正确处理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既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又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切实做到加大水利工程管理的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正确处理责、权、利关系,既要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水管单位的权利和责任,又要在水管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使管理责任、工作绩效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既要从水利行业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积极稳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时机与步骤,确保改革顺利进行。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远期发展的关系,既要努力实现水管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要确保新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范围

  ××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范围,是全县范围内小型及其以上规模的国有水利工程。以上规模的水利工程,至今仍未明确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和经费的,同时纳入此次水管体制改革的范围。

  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措施

  (一)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1、水利工程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1)中型水库,由县水利局管理。

  (2)小(一)型水库、集镇饮水工程,原则上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视情况依法委托乡(镇)政府管理。委托乡镇管理的工程应报县政府审批后执行。

  (3)收回小(二)型水库管理权,包括0。3m3/s以上引灌沟渠,由工程所在地乡(镇)政府负责管理。

  (4)农村五小水利工程,根据谁建谁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明确管理人员和职责,属集体所有的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管理,属农户所有的由农户自主管理。

  2、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的管理责任

  各级政府依法保障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安全,限期排除险情。县水利局作为县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各类水利工程负有行业管理责任,负责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对县管工程负有监督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责任。

  水管单位具体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保证工程安全和发挥效益。

  3、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要依法追究水管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负责人的责任。乡(镇)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水管单位和乡(镇)政府负责人的责任。其它单位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业主责任。

  (二)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严格定编定岗

  1、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

  县水利局管理的中型水利工程,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具有灌溉供水、集镇供水等经营性功能,虽有一定经济收益,但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定为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

  ×座小(一)型水库和×座小(二)型水库,主要承担农业灌溉任务,兼有防洪、排涝功能,均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定为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

  2、严格定编定岗

  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其编制由县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县财政局和县水利局核定。各水管单位要根据国家制定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认真测算定编、定员,在批准的编制总额内合理定岗。

  (1)岗位设置

  按照部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SLJ705—81),根据“两定”方案测算,两座中型工程及小(一)型、小(二)型水管单位岗位设置的具体情况如下:

  ××水库管理所设置岗位25个,××水库管理所设置岗位24个。

  小(一)型及小(二)型水库岗位设置,每座小(一)型水库管理所设置4个岗位,每座小(二)型水库管理所设置2个岗位。11座小(一)型水库和105座小(二)型水库,共设置岗位254个。

  (2)定员

  根据以上要求,对县管两座中型水库水管单位各类岗位定员,具体情况如下:

  中型工程水管单位岗位定员表

  水管单位名称

  定员数量(人)

  合计

  非公益性

  公益性

  ××水库管理所

  25

  21

  4

  ××水库管理所

  24

  17

  7

  合计

  49

  38

  11

  小(一)型水库11座,定员44人,小(二)型水库105座,定员210人,共254人。

  (三)全面推进水管单位改革,严格资产管理

  1、根据水管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分类推进人事、劳动、工资等内部制度改革。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按照精减、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全面实行聘用制,按岗聘人,职工竞争上岗,并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对年龄偏大、素质差、水平低的部分职工实行内部退养或待岗,退养或待岗期间,依据人事劳动的有关政策发给基本生活费或退养金,退养人员到退休年龄,一次性办理退休手续。水管单位负责人由主管部门通过竞争方式选任,定期考评,实行优胜劣汰。

  2、规范水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严格资产管理。对准公益性水管单位,要在科学划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资产的基础上,对内部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职能部门和承担供水以及多种经营职能部门进行严格划分。将经营性部门转制为水管单位下属企业,做到事企分开,财务独立核算。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在核定的财政资金到位情况下,不得兴办与水利工程无关的多种经营项目。企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和经营性水管单位的投资经营活动,原则上围绕与水利工程相关的项目进行,并保证水利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的足额到位。

  (四)积极推行管养分离

  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有利于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把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剥离出来,逐步推向市场。

  为保证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顺利实施,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同级财政部门要保证经核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同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努力创造条件,培育维修养护市场主体,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

  (五)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强化计收管理

  1、逐步理顺水价

  水利工程供水水费为经营性收费,供水价格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核定。对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农业用水水价按实际补偿供水成本的原则核定,不计利润。非农业用水价格在补偿供水成本、费用、税金、计提合理利润基础上确定。水价要根据水资源状况、供水成本及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调整,分步到位。

  中型水库工程水价成本测算表

  单位名称

  农灌水价

  (元/m3)

  城镇供水水价(元/m3)

  备注

  ××水库

  0。11

  无

  现状水价

  ××水库

  0。20

  0。49

  根据××水利工程现状及经济发展水平,拟定中型灌区水价改革计划。××水库农灌水价:20xx年至20xx年,0。06元/立方米, 20xx年至20xx年, 0。10元/立方米。从20xx年起,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通过逐步调整,使水价逐步达到供水成本。非农业供水水价按供水成本一步到位。××水库农灌水价0。11元/立方米,为水库现状成本核算水价,不能作为水价改革依据,待除险加固工程竣工验收后再进行水价成本核算,拟定水价改革计划。

  ××水库水价调整时期及价格表

  供水时期

  农灌水价

  (元/m3)

  城镇供水水价

  (元/m3)

  时期

  年度计划

  支渠进水口

  水厂原水表

  第一时期

  20xx—20xx年

  0。06

  0。49

  第二时期

  20xx—20xx年

  0。10

  0。49

  20xx年以后

  适时调整农灌水价,逐步实现按成本价计收。

  乡(镇)管理的小(一)型、小(二)型工程,在水管体制改革中,结合地区实际,制定水价改革计划。供水价格按供水成本逐步到位,原则上要能确保管理人员工资和工程的正常维修养护经费的来源。

  2、强化计收管理

  改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和方法,逐步推行计量收费。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改进收费方法,减少收费环节,提高缴费率,严格禁止乡村两级在代收水费时任意加码截留。收取水费时,要实行公示制,接受民主监督,规范收费行为。非农业用水必须安装原水计量设施,实行计量收费。

  (六) 规范财政支付范围和方式,严格资金管理

  1、根据水管单位的类别和性质,实行不同的财政支付方法

  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编制内承担公益性任务的在职人员经费,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公益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等项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经营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供水价格未达到成本水价计收前,缺额部分由同级财政补贴,供水价格按成本水价计收后,由水管单位自行筹集,财政不予补贴,更新改造费用在折旧资金中列支,不足部分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经营性资产收益和其它投资收益要纳入单位的预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乡(镇)水利管理站应及时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该类水管单位各种收益的变化情况,以便财政部门实行动态核算,并适时调整财政补贴额度。

  2、积极筹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严格资金管理

  为保障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同级政府要合理调整水利支出结构,积极筹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一是建立水利建设基金,根据云政发[19XX]101号《云南省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从20xx年起,建立××水利建设基金并纳入财政预算,以保障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的足额到位。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来源于同级水利建设基金的30%(建设基金使用结构为:55%用于水利工程建设,30%用水利工程维护,15%用于应急渡汛)和同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的岁修费,实施中不足部分由同级财政补给。各项水行政事业性收费,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管护资金的来源,按“收支两条线”纳入同级财政,统筹安排,加强管理。

  (七) 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落实税收及社会保障政策

  1、妥善安置分流人员,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县水利局和水管单位要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支持和鼓励分流人员大力开展多种经营,特别是旅游、水产养殖、农林畜产,建筑施工以及渠系维修养护等具有行业和自身优势的项目。利用水利工程和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开展多种经营的项目或企业,要优先安排水管单位分流人员。在理顺水管单位现有经营项目的基础上,把经营项目的剥离与分流人员的安置结合起来。

  2、落实社会保障政策

  各类水管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参加所在地的基本医疗、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有条件的水管单位要为职工建立各类补充保险。事业性质的两座中型水库水管单位,公益性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负担,非公益性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所需费用由水管单位解决。改制前水管单位所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由同级财政解决。

  3、税收扶持政策

  在实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为安置水管单位分流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符合国家有关税法规定的,经税务部门核准,执行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八) 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实现新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在编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报告的同时,必须同时编制管理方案,核算管理成本,明确工程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和运行管理经费来源。对没有管理方案的工程项目,不予审查、立项,不得审批、转报项目建议书以及项目设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管理设施、管理机构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管理设施不健全的工程不予验收。

  (九)改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为了更好的保障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使其发挥效益,积极探索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

  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根据工程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形式认真落实管理主体。一是由乡(镇)组建工程管理所负责管理,将工程安全、清淤维修、供水管理、水费征收、工程的日常管理等任务下达给工程管理所,乡(镇)水利管理站则负责监督检查各项管理制度和任务的落实。二是以受益户为基础,组建工程灌溉管理委员会(受益户代表委员会),履行工程管理主体责任,日常管理由灌溉管理(受益户代表)委员会聘用专人负责,工程清淤、维护整治、水费征收由工程灌溉管理(受益户代表)委员会组织广大受益户共同落实,内部实行民主管理。三是对受益范围小的微型水利工程可以明确由主要受益户所有,并负责日常维护管理。

  (十)加强水利工程的环境、法规建设,强化安全管理

  1、加强环境保护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要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符合环保要求,着眼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水管单位要做好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防护林(草)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下游生态用水需要。水管单位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应当避免污染水资源,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坏。环保部门要组织开展有关环境监测工作,加强对水利工程及周边区域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2、法制建设和完善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的有关规章。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严格执行有关水利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健全和完善执法管理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维持水事秩序,维护水利工程的安全。

  3、强化安全管理

  水管单位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水利工程及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开展多种经营项目。不得将水利工程作为主要交通通道,大坝坝顶、河道堤顶确需兼作公路的,需经科学论证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维护措施,未经批准,已作为主要交通通道的,要限期实行坝路分离,对堤防要限制交通流量。

  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改革的方法和步骤

  为切实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县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涉及改革的主要部门领导为副组长,县发展计划局、地税局、财政局、人事劳动、水利局以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同时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

  水利局职责:负责水管体制改革的日常工作,组织试点日常工作安排,上报测算的基础资料,代县政府编拟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指导实施。

  财政局职责:建立××县水利建设基金,筹措岁修资金,对水管单位进行分类定性。公益性资产管理各种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按照“两定”方案和有关测算定额标准,对水管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水利工程的运行经费进行测算,测算审定固定资产,严格划分公益性资产和非公益性资产。

  发展计划局职责:测算审定水价成本并制定水价,按逐步到位的原则进行水价改革,做好报批手续。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水利工程的更新改造费用。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责:对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分类、定性,并测算审定水管单位定岗、定员编制,把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编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地税局职责:参与水利工程固定资产原值的核定,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固定资产折旧率,对水管单位和分流人员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各乡(镇)要参照《××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乡(镇)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组织领导辖区内小(一)型及以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实施方案 篇6

  一、前半年工作总结

  1、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政府部门及公司的相关要求,按计划全面完成了水厂、污水厂、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管网接水等的水质监测任务。截止20xx年5月,对内官、马河水厂水源水、出厂水日检9项检测556次,水源水月检29项检测10次,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月检42项检测15次,20个管网末梢点7项检测364次,净水剂检测2次,管网接水22项检测2次;污水厂进厂水、出厂水日7项检测x次,进厂水、出厂水月检19项检测20次。

  2、对外检测生活饮用水21次,工业园区污水66次。对外服务客户数量快速增加,为公司对外拓展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使得外部客户对公司的业务拓展、服务水平、发展理念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3、通过初步资质认证评审意见,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区域的划分和标识,并对仪器设备铭牌标识完善,如对特殊区域(腐蚀、剧毒等)悬挂警示性标牌,制作与张贴安全逃生路线图等。

  4、严格按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规定的维护保养程序和计划,对中心各类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5、按照公司资质认定的.要求,对中心《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与《技术记录》进行标准化建设,并依据相关要求向省质监局提交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材料。

  6、按照公司的整体部署与要求,中心通过培训学习、自学等方式对中心检验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业务能力。同时,对标准、规范化的文件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7、通过xx党政网、集团公司网站将20xx前半年内官、马河水源水月检检验报告,内官、马河出厂水月检检验报告,内官、马河水源水、出厂水日检检验报告,管网末梢水月检检验报告向社会公示,为市民安全饮水提供依据。

  8、中心通过不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和安全培训学习,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中心的安全运行。同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对科室进行管理,对各科室的水、电、通风系统进行日常、季度、假节日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将检查的情况及时上报公司安委办,并按照安委办相关要求整改、落实。

  二、后半年工作计划

  1、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政府部门及公司的相关要求,完成水厂、污水厂、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管网接水等水质监测任务。

  2、根据上半年生活饮用水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找准切入点,加强与水利、住建、环保等部门的协作联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对生活饮用水的监测力度。提高生活饮用水水质净化处理效果,建立饮水工程管理和消毒处理的长效机制。

  3、通过各种途径尽快解决资质认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4、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和内、外部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

  5、严格规范化验室技术人员的操作过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及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水样的检测。

  6、继续加大对实验室安全检查及安全隐患排查的力度,从源头上对安全隐患进行预控,进一步实现中心安全生产的目标。

实施方案 篇7

  为加强未成年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文明办和省文明办关于开展“网上祭英烈”专题活动精神,根据活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在今年清明节前后,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主题为“缅怀先烈,学会感恩”的网上祭英烈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时间:

  4月1日 ― 5月20日

  二、活动目的

  通过祭扫“网上祭英烈” 活动,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们的深深崇敬和怀念之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牢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深刻领会在和平年代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贡献的意义。

  三、活动内容

  组织全体学生登录中国文明网,在其首页开设的“网上祭英烈”栏目,进行网上祭拜、献花、留言。同时,开展文明清明志愿服务行动,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景仰和追思。

  四、活动安排

  (一)4月1日——4月4日开展宣传活动。学校利用广播宣讲活动的目的与要求,各班级组织学生学习关于清明节的有关知识,营造浓厚氛围。

  (二) 4月5日 —— 4月30日 开展祭扫革命烈士活动。以实际行动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感恩怀念,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三) 5月1日——5月20日 “网上祭英烈”专栏进行网上祭拜、献花、留言。各班级要通过主题班会,开展追忆历史、缅怀先烈、讲述自己心目中的革命先烈活动。开展清明诗文朗诵会,诵读中华经典,缅怀先烈、继承遗志,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

  五、活动地点

  网上祭奠:学校网络教室

  六、工作要求

  (一)学校德育办、大队部要进一步对活动作出部署,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要落实安全措施,确保祭奠活动文明、安全开展。

  (二)以班级为单位,年级主任、班主任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在网络教室上网,指导学生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把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作为近期活动的重要内容。

【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实施方案[精选]08-12

实施方案07-30

[精选]实施方案10-21

实施方案(精选)10-03

(经典)实施方案10-20

实施方案【经典】09-20

【精选】实施方案08-27

[经典]实施方案10-12

实施方案(经典)10-02

实施方案【精选】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