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优选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施方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施方案 篇1
3.保护流域生态环境。自20xx年起,新建的小水电项目均由设区市一级审批核准。流域内所有水电站要实现最小生态下泄流量要求。进一步加强水质指标监测能力建设,20xx年新增7个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
责任单位: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环保局、水利局、经贸委
4.实施青山挂白治理。科学合理规划土地开发活动,加快绿色矿山创建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全面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到20xx年,新(扩)建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实现边开采边治理、开采破坏土地实现边开采边复垦利用;历史遗留的矿山(闭坑、无主矿山)开采破坏土地复垦率达到40%,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40%。
责任单位: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国土局、环保局
5.培育森林生态屏障乡镇河长制实施方案乡镇河长制实施方案。加大水系源头的湿地保护和生态公益林抚育力度,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封山育林、阔叶化改造项目,进一步提高源头区的径流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
加快推进沙溪流域一重山造林、补植和中幼抚育、低产低效林分改造。到20xx年,完成江河流域生态修复XX万亩,重点江河流域一重山可绿化宜林地绿化率达100%。
责任单位: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林业局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河长责任。沙溪流域的县级河长是辖区流域管理第一责任人,要全面摸清所辖河流的主要污染源,按“一河一策”原则牵头制定辖区内各河流治理方案,分年度组织实施,并专门成立河长办,搭建网络平台,建立考评、巡查、报告等制度,推动河长制有效运行5。
同时,开展“流域水质竞赛”,并配套奖罚措施,通过“以赛促治”,改善辖区流域水质。各地河长办应于每个季度第一个月的上旬报送河长制实施情况。
(二)强化河流管养。探索开展河流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河流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推行河流管养分离,明确河流管理责任和执法主体,并制定河流养护标准,推迸河流养护专业化、社会化,通过购买服务将河道疏浚、水面保洁、岸线绿化、堤防维护等日常管护任务更多转由社会力量承担,提升管养实效。
(三)加大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要优先安排流域管护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并逐年增加对流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资金投入。
同时要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产业化、市场化,推行水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环境治理,投资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机制。
(四)严肃督查问责。建立沙溪河长制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各地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评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及其主要领导干部抓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成效的重要依据,与生态补偿资金分配、项目安排挂钩。
对工作落实好的`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予以通报表彰,对工作不落实的县(市、区),要实施约谈、挂牌督办、区域限批、取消评先等措施,对主要负责人予以通报批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情节严重的依纪依规进行处理。
实施方案 篇2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精神,切实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第二批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全区建成以区“四馆一场一中心”(文化馆、非遗展示馆、图书馆、博物馆、群星剧场和体育中心)为龙头,以乡镇(街道、开发区、试验区)“一站一队一团”(综合文化站、健身队和民间演艺团体)为桥梁,以行政村“一室一户一书屋”(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和农家书屋)为基础,以各类文化流动服务车为补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免费开放制度化、文化活动经常化、文化产品大众化、文化资源数字化、文化服务菜单化,至20xx年,按期全面完成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各项创建工作任务。
二、创建内容
(一)加强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1.区级文化设施建设。按照“四馆合一”方案,加快文化中心建设进度,确保区文化馆(非遗中心)新馆、区图书馆新馆20xx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文化馆分馆1个,图书馆分馆3-4个,每个文化站配置一台数字借阅机,全区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08册以上,人均年增新书005册以上。新建抗战文献馆。做好区体育馆维修、亚奥游泳馆维修、区博物馆标准化建设、中国三峡柑橘博物馆提档升级和楼亮化工程。
2.乡镇(街道、开发区、试验区)文化设施建设。通过改扩建,实现100%乡镇(街道、开发区、试验区)综合文化站达到300平方米,统筹推进乡镇文化设施“三个一”工程(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室内健身房、一个健身广场),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提档升级,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100%乡镇(街道)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达标。
3.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推进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并配套建设文化广场。通过改扩建,实现100%行政村(社区)文化中心面积达到200平方米;100%行政村有文化广场(健身广场)和体育设施;100%社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二)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1.丰富公共文化活动。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周、民间艺术大赛等届次性文化活动。承办好中国“缤纷四季〓乡约”乡村游、茶艺节、柑橘节等大型文化活动。继续办好“乡镇文化节”“官庄庙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大“以奖代补”及基层文化辅导、培训力度,促使镇村两级文化体育活动届次化、常态化。继续开展“百村百团”“种文化”文艺骨干培训、新型农民培育的辅导工作,推进村级文化健身队伍建设,保证全区所有行政村至少有1个经常开展活动的体育健身队或民间艺术团。指导各乡镇举办1次以上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活动。
2.扎实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做好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扎实开展送戏下乡等惠民演出活动。歌舞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全年免费送戏下乡150场。文化馆组织开展各类文化培训活动20次以上,流动展览10场以上。图书馆基层流动服务次数不低于40次,继续推行“你读书,我买单”“书香门第、耕读人家”“书香”图书漂流等全民阅读活动。实现区博物馆和柑橘博物馆的有机融合,举办或引进临时文物展览1个,开展社会教育活动5次以上。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第十三届职工篮球大奖赛等群众体育活动。
3.保障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权益。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农民工、老年人、少年儿童和残疾人开放。加大对农民文艺团体的扶持力度。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加强与特殊教育学校的联系,开展“送文化送关爱进特校”活动。各级公共文化机构积极关注老年群体的文化需求,开展老年服务项目和活动。区图书馆设立盲人阅读区,配备盲读设备和盲文读物。博物馆继续举办“残疾人丝绣展”“关注孤独症儿童·走向美好未来”等公益性展览。以六一儿童节等节日为契机,常态化组织邀请留守儿童参观博物馆、非遗展示馆、免费观影、免费看戏等文化活动。
4.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整合各类文化信息资源,建立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和数字博物馆建设,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固定上网终端、网络电视、手机等多种方式使用共享工程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数字服务资源。区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不低于4TB;推动数字博物馆建设,实现对馆藏重点文物的`数字化;推动数字文化馆建设,完成非遗资源、地方原创文艺作品、地方大型文艺演出资源的数字化。城乡普及电子阅报屏、显示屏,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公共文化场所提供免费WiFi等相关服务。
5.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乡一品”扎实推进,力争创建国家级文化艺术之乡2个。开展非遗传承培训,出版系列非遗丛书1-2本(套),拍摄非遗项目成果纪录片1部,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展演活动6次以上。积极申报各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新建一批非遗传承基地、传承学校、传习所。
6.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结对援助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者捐助设施设备、新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组织有实力的企业建设文体设施,满足周边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大力发展文化志愿服务,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促进文化消费。
(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
1.坚持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并重,规范公共文化机构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财政预算的重要依据。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组建理事会,优化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健全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定期监测机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
2.建立创建工作督导机制,按照创建工作要求,及时制定并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创建工作考核机制,创建期末,对各地相关部门的创建工作进行绩效考核通报。
(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1.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合理设置公共文化岗位,优化专业人才队伍结构。加强镇村两级文化队伍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逐步达到3人,为每村统筹配置宣传文化员1名,逐步实现“一站三人”、“一村一员”。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培训扎根基层的文化骨干和文化能人。
2.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训。区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开发区、试验区)、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区、乡、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全国基层文化队伍远程网络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0课时;文化志愿者每年参加公共文体机构组织的业务培训时间不少于24课时。
三、创建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4月)。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措施;召开动员大会,分解工作任务;广泛宣传动员,层层落实责任。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5月-12月)。各责任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完成各自工作任务;对各责任单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办;汇总迎检材料,完成创建工作报告等。
(三)考评验收阶段(20xx年1月-6月)。对照创建标准,自查整改;适时邀请省、市专家现场指导,确保指标达到要求;迎接省文化厅、财政厅考评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区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区委宣传部部长、政府分管文化体育和城市建设的副区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区文化体育局。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督办会,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试验区)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依照本方案,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创建工作实效。
(二)政策保障。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政策和要求,落实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用地。鼓励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试验区)、村(社区)、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组织参加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
(三)资金保障。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及保障体系建设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做好示范区创建所需经费保障。将城乡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对口支援和招商引资工作内容,加大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四)宣传保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先进典型事迹、先进典型人物等,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形成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实施方案 篇3
一、总体思路和工程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应用牵引、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的原则,更加注重产业与资本结合,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更加注重产业链和生态链培育,推动产业资源整合,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更加注重产业环境优化,完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市场、政策、人才、资金、技术有效配置的发展模式,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
(二)工程目标
到20xx年,核心技术开发取得突破进展,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设计业集中度显著提升,高端制造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互动发展格局初步建立。
投融资目标:鼓励国内有基础的地区建立2到3支产业投资基金,突破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集成电路产业。
产品开发目标:先进设计能力达到22nm,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芯片实现规模应用,在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电 1视等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20%。
先进产能目标:建成1条32/28nm工艺生产线,产能超过3万片/月,45/40nm工艺产能扩大到5万片/月,先进封装的产能满足国内40%以上市场需求。
企业培育目标:培育1家进入全球前十位的芯片设计企业,1家进入全球前四位的芯片制造企业,1-2家进入全球前十位的封测企业,形成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
二、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面向重大信息化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国家信息安全保障等重大需求,聚焦重点,加快高性能集成电路产品的.产业化,支持先进工艺产能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完善产业生态环境。
(一)推动高性能集成电路产品产业化
充分借助国内在整机、电信运营、物联网等领域已经建立的优势,围绕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移动智能终端、数字家庭、新一代智能卡、现代工业控制、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和重点整机应用需求,重点支持技术成熟度高、可形成系统解决方案的移动智能终端芯片、数字家庭芯片、智能卡芯片等量大面广的系统级芯片(SoC)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应用。
(二)支持先进工艺产能建设
建设45nm/32nm/28nm先进工艺生产线,形成规模量产能 2力,满足40%以上国内高端芯片的代工需求,支撑国产高端通用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工艺IP库的建设,提高制造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开发3D封装、圆片级封装等核心技术,支持先进封装测试生产线建设。推动本土集成电路专用装备和材料在生产线中应用,带动产业链协调发展。
(三)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整合
推动设计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使前十大设计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比重接近40%。鼓励集成电路企业和整机企业加强战略合作,推动制造企业、封测企业参股、控股设备和材料企业,以资本和供应链为纽带,打造虚拟IDM模式。引导集成电路、软件、整机、系统到应用等环节形成共生的产业生态链、价值链,实现上下游企业群体突破和跃升。
(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整合EDA、快速封装测试、MPW、失效分析、加速验证等资源,加强国内外知识产权的跟踪、评估与运用,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规范和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培养和引进一批国际化、高层次的人才团队。
三、工程组织实施方式
(一)推动设立地方性产业投资基金
采用鼓励设立地方性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组织实施高性能集成电路工程。
2、芯片设计。围绕移动智能终端、数字家庭、新一代智能卡、现代工业控制、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和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技术成熟度较高、可形成系统解决方案的高性能集成电路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应用,有效支撑“宽带中国”、“物联网和云计算”、“信息惠民”、“智能装备制造”等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的实施。
3、芯片制造。尽快建成32/28nm生产线,实现40nm工艺产能扩充。建设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形成关键共性技术持续支撑能力。支持工艺IP库的建设,提升先进工艺的成熟度,提高制造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CSP、WLP、TSV-3D等先进封装和测试技术的导入和规模应用,提高测试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支持国产装备、材料在集成电路生产线上的应用。
4、关键装备与材料领域。与国家02专项衔接,在所取得的研发成果基础上,重点推动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外延炉设备等核心装备的量产与应用,形成成套工艺水平。重点支持12英寸硅片、光刻胶、SOI、SiC、GaN等关键材料的批量生产和规模应用。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协调,有效统筹协调中央、地方和其他社会资源,聚焦工程重点任务,加强与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衔接。
实施方案 篇4
饮用水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一件大事。为进一步改善我镇饮用水质量,解决农村自来水管网老化,水质较差的问题,满足广大群众对饮用水的需求,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镇政府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将农村改水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准备用1年左右时间,彻底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
一、改造范围和方式
改水范围包括陈堡集镇和全镇17个行政村(东南村、镇郊村、向沟村、校果村、宁乡村、唐庄村、蒋庄村、曹黄村、武泽村、四林村、蔡堡村、陆陈村、沈卢村、东彭村、袁家庄村、里堡村、高里庄村),12699户,4.6万人,采用方法:一是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全镇所有行政村都将通过城市供水管网的延伸,纳入城市供水网。二是合理布局二级水站。通过改造二级水站,达到改善供水质量,提高优质服务的目的。
二、资金筹集方案
经测算,完成全镇改水,需镇、村、个人三方筹资约1500万元。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通过村级民主议事会议,进行专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在筹资过程中,各村要依照资金预算方案,严格执行筹资政策,拟定筹资标准,经村“两委会”集体研究后,及时提交全体村民议事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并上报镇政府审核批准后实施。具体如下:
全镇17个行政村,12699户,农业人口42697人,农村劳动力18058人,耕地面积54595.2亩。以户和受益人口来进行筹集资金,原则上按每户100元、每口200元(居民户按照纯农户平均标准筹资)计,可筹集资金980万元,其余不足部分由镇政府统筹解决。各村筹资中原则上30%的'资金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待规划、预算确定后,明确具体统筹标准)。其余资金及上级配套资金按镇、村、个人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和工程进度,和按程序拨付到各村改水专用帐户。
工程设计、监理、改水办经费由镇政府统筹安排。
工程中涉及的赔偿、路面修复等其它处理费用均由各村自行落实、解决。
三、工程进度
20xx年:完成全镇勘查、设计、规划,对部分用水特别困难、急需改造的村,先进行村到户管网的改造。
20xx年8月:基本完成全镇所有村的改水任务。
四、工程实施方式和施工要求
我镇与城市供水网并网的一户一表改造工程,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其中村到户工程招标,在镇政府监管下,以各村为主组织实施;总管到村工程招标,以镇组织实施。工程所需的主要管材由镇按照市委要求以招标形式确定具体材料品牌及价格后,由镇组织采购。改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由镇委托市自来水公司负责,做到“一村一张管网规划设计图,一村一份资金预算方案表”。并请建设局为主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竣工验收。
总管道和村内管道走向,遵循沿路、就近、不破路、全覆盖的原则,在节约施工和管道成本的同时,尽可能利用原有的管道,保证将水送到每户的室外水表。二级供水站要通过管网改造,增加过滤、消毒设施,建造清水池,提高供水质量,满足群众需求,水质主要指标要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保证农村用水安全、卫生。二级水站改造标准,根据市改水办提出指导意见,由镇制订具体改造方案后实施。
五、责任单位及职能划分
抓好新一轮改水,有利于根本上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有利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各村、各企事业单位要切实承担责任,把发动群众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方法,通过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改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宣传改水的政策并讲清广大群众自身责任,让全镇百姓充分了解、支持和参加新一轮改水工程建设,形成加快全镇新一轮改水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
1、镇改水办
组织本镇改水工程的实施;提出本镇与城市供水网并网范围和二级水站保留范围;负责制定本镇的改水完成时间表;向市改水办提交改水计划;定期向市改水办上报改水进度;组织本镇到村到户改水工程的招投标;落实改水所需的镇、村、个人配套经费,并在工程实施前汇入镇改水专户;负责本镇改水前期工作,解决在改水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参与改水设计图会审和竣工验收;其它相关工作。
2、镇水务站
负责组织总管道到村工程;负责落实全镇改水工程设计、监理,组织改水工程验收、移交,理顺与市自来水公司在上述工作环节中的关系;做好工程材料(甲供)招投标工作;负责改水工程施工队伍的审核、组织和管理工作。
3、镇国土所、村建站
负责全镇改水规划;负责提供镇、村地形图;及时向市、镇两级改水办通报农村规划的拆迁用地情况;配合改水工程设计。
4、镇财政所、农经站
财政所根据工程进度和配套资金落实情况,按规定程序,按时足额拨付经费。农经站协助村一事一议筹资并建好各村改水专户。
5、镇集镇办
负责集镇施工的监管和矛盾协调。
6、镇供电所、电信分局、广电站
对水管管道施工中有影响的线路进行迁移和整改,确保施工进度。广电站还需做好宣传工作。
7、镇派出所、综治办
负责在施工过程中的纠纷协调处理。
8、企服站
负责全镇企业管道施工的协调和矛盾的处理。
9、卫生院
负责饮用水安全的检测和防疫事项的处理。
10、农路办
负责施工过程中道路的破损恢复。
11、镇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
做好改水工程涉及的招投标工作。
12、其它事项
改水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改造类型变更、经费拨付程序等其它细节问题,由镇改水办制定指导意见或实施细则,另行发文。
实施方案 篇5
现象,厕所卫生每天一打扫。
4.秩序良好。健全门卫值班制度、校内治安巡逻安全保卫制度,校内及校门口无乱摆乱卖现象,无杂物房用于经营活动现象;无饲养家禽(畜)及遛犬现象;车辆行驶、停放有序。
(三)健康教育长抓不懈
1.建立健康教育制度,按规定开设健康教育课,并做到有教学计划、有教师、有教案,并形成制度。
2.创新健康教育载体,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完善宣传教育设施,适时调整教育内容;黑板报和宣传栏宣传每年不少于6次。
三、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市级卫生单位工作的领导,成立幼儿园开展创建市级卫生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组成如下:组 长:达选亿
副组长:达xx
成 员:各班主任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创建市级卫生单位是师生的民心工程、学校的信心工程、管理工程、发展的环境工程和教职工的作风工程。各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开展创建市级卫生单位工作对于提高师生 健康水平、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校园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结合“作风效能建设”活动的要求,扎实推进市级卫生单位的创建工作。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校要切实加强对创建市级卫生单位工作的领导和卫生情况的'监督。学校创建市级卫生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职能部门要明确工作要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督查指导,务求实效。
由少先大队负责,每天两次对各班卫生区域、学生个人卫生等进行督促、检查、反馈。通过实地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应班级进行整改,限期解决问题。
(四)完善评估,奖惩并举。
学校根据“卫生单位”评估标准对创建活动进行检查评估,奖惩并举,对检查评估不合格的负责人予以通报批评,并在学校年终考评中实行一票否决。
实施方案 篇6
一、总体目标
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支付制度等综合改革。围绕“四分开”,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加快推进我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主要任务
(一)深化我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目前市人民医院已于20xx年1月1日施行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按照上级医改工作要求,县级医院于7月1日起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执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同步推进法人治理、支付方式、人事分配等综合改革。
1.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县级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补偿。
(1)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合理提高中医和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护理、手术等项目价格。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总量为上年度药品合理差价总量的60%左右,市财政补贴30%左右,医院自行消化10%,不得增加患者实际医药费用负担。落实省物价局统一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进行统一调整。调整后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含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支付范围。市政府将按照投入政策,切实保障我市县级医院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转。
(2)落实和完善政府投入政策。市政府落实对所办医院出资责任,严禁县级医院举债建设。市政府将县级医院药品差价补贴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采取“按季拨付、年终清算”的方式,落实公立医院补助。明确补助范围和标准,建立政府投入长效机制,确保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全面落实政府对县级医院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投入政策。对县级医院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和信息化建设等发展建设支出,建立政府专项补助资金项目库,市政府根据轻重缓急和承受能力逐年安排所需资金;对县级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按服务成本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县级医院的政策性亏损,由市政府核定补助。
对县级医院历史形成的债务,进行清理和锁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逐步研究解决。
2.改革人事分配制度。落实县级医院用人自主权,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并逐步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医院对全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制度。
(1)改革编制和岗位管理。落实国家医院机构编制标准,根据县级医院的功能、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情况等,科学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县级医院按国家确定的通用岗位类别、等级和结构比例,在审批或备案编制内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岗位,经我市卫生局同意,由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汇总后,报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新进人员全部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结合实际妥善安置未聘人员。稳妥推进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养老等社会保障服务社会化。
(2)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绩效工资制度。加强人员绩效考核,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在平稳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上,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做出突出贡献和短缺人才倾斜。提高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确保改革后医务人员合法合规收入水平总体不降低。严禁把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
3.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合理界定政府和公立医院在资产、人事、财务等方面的责权关系,成立理事会、监事会、管委会,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县级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经营管理权。完善监管机制,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县级医院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行为的监管。
4.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为其在县级医院长期工作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新进入县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执业资格。积极落实《河北省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实施方案》,鼓励县级医院在职或退休骨干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多点执业。通过职称晋升、荣誉授予等政策措施,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到县级医院长期执业。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支持县级医院专科建设,使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的诊治在我市范围内能够基本得到解决。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中医科能力建设,提高我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落实对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
5.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县级区域化平台建设,将县级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新农合管理系统及卫生监督、疾控和妇幼管理系统实现有效衔接,加快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县级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功能涵盖电子病历、临床路径、感染管理、诊疗规范、绩效考核和门急诊挂号、收费管理、药房管理、财务管理、医疗保障结算等综合业务管理。积极推进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远程医学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疑难重症会诊和远程教育等服务项目,实现城市优质资源与我市县级公立医院的互补和相互支持,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发挥县级医院在区域信息平台中的作用,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将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无缝隙连接,实现院内诊疗一卡通。
6.配合做好监测评估工作。县级医院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对医院改革监测数据、信息的汇总分析,全面了解掌握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成熟经验。
(二)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县级医院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口支援工作,在互惠互利、自愿结合、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合作、人员流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转诊等途径,建立纵向组合式的对口帮扶体系,发挥和增强医疗机构整体服务能力,有效落实分级医疗制度,降低医院运行成本,集中优势医疗资源发展特色专科,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三)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县级医院药品统一从河北省药品集中采购交易平台和河北省基本药物采购平台采购,杜绝网下采购。非基本药物采取二次议价的方式,降低药品采购价格。确定我市县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医药费用增长幅度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县级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县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医药费用增长不超过我市GDp增幅。积极探索收费方式改革,开展按病种收费不少于8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和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行力度,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量不少于50种,积极探索总额预付、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付费方式,加强总额控制。引导群众合理就医,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形成。
(四)全面改进县级公立医院服务和管理。落实诊疗规范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规范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行为,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卫生行业监管和基本医疗保障监管,健全以服务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并与财政和医保资金拨付挂钩。改进群众就医服务,实行多种方式预约诊疗,优化医院门诊环境和流程,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力争20xx年底前,县级公立医院全部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合理使用。
(五)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落实社会资本办医的各项政策,对举办发展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给予支持。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周密部署,切实做好县级医院综合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在市医改领导小组领导下,市医改办、卫生局、和财政局牵头负责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工作,要及时沟通,密切合作,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二)强化部门协调。市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市编委办负责核定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指导县级公立医院实施岗位设置及绩效工资制度。市社会保障局负责县级公立医院医保费用补助标准调整和基金支付工作。市财政局负责落实医改资金,确保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投入到位;对县级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按政策进行测算、核实并落实补助;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物价局负责落实省物价局统一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执行省级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市卫生局负责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具体工作,制订县级公立医院总控药品目录,合理确定各类药品使用比例,负责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后新农合报销政策的调整,拟定实施方案和支付方式改革方案。市医改办要落实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实施过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好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衔接工作。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履行好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我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三)强化财力保障。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我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经费测算,加大资金投入,纳入预算管理,及时拨付到位。要建立政府投入长效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政府投入方式的完善,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行和补偿机制,促进县级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四)强化责任落实。各相关部门要细化分工,落实责任,明确步骤,确保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市政府督查室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认真组织考核,总结经验,解决存在问题,促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按照石市的整体部署和要求,20xx年6月17日至6月30日为安排部署阶段,制定实施方案;20xx年7月1日至11月30日为全面实施阶段,县级公立医院7月1日起同步推进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推进各项改革;20xx年12月1日至12月25日为总结经验阶段,各相关部门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工作总结书面报市医改办,市医改办汇总后报市政府。
实施方案 篇7
为认真落实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质量强县示范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省质监局、省经信委、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厅、省工商局、省海洋与渔业局、检验检疫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决定联合开展以建设产品质量强区、强业、强企为支撑的质量强县(含县级市及市辖区,下同)示范创建活动,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
建设产品质量强区、强业、强企,以县域范围内的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园区)、农业“两区”、特色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通过提升标准化水平、扶持品牌建设、强化安全监管、创新质量管理、建设技术平台等多种途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建成一批产品质量强区、强业、强企,以此推动县域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为创建质量强县、建设质量强省奠定扎实基础。
二、建设目标、重点及主体
(一)建设目标。围绕“到20xx年,力争创建20个质量强县示范县”的总目标,自20xx年开始,力争用4年时间,在每个县域范围内着力建设2个以上产品质量水平高、质量安全稳、质量创优强的质量强区;2个以上质量机制全、质量管理强、质量服务优,产业规模居全省前列的质量强业;30家以上质量基础实、标准创新强、生产经营诚,龙头带动作用明显的质量强企。每年从中推荐命名一批“省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示范单位”。
(二)建设重点。质量强区建设的重点是:县域范围内的各级开发区(园区)、产业集聚区(包括其分区、片区)、产业集群示范区以及各级农业“两区”;质量强业建设的重点是:当地主要特色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产业;质量强企建设的重点是:所有开展质量强企建设的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
(三)建设主体。质量强区建设的`主体是县域范围内的各级开发区(园区)、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示范区、农业“两区”的管委会、有关职能部门或当地政府;质量强业建设的主体是重点产业、特色行业的管理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或职责明确的职能部门;质量强企建设的主体是列入建设重点范围的所有企业。
三、建设标准
(一)产品质量强区建设标准
1、质量水平高。生产环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稳定在93.5%以上;种养、加工、流通、餐饮食品抽查合格率分别达到96%、94%、91%、91%以上,药品评价性抽验合格率达到96%以上;涉及健康安全的生产许可、强制认证产品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分别达到95%和94%以上。
2、质量创优强。研究、制订和实施当地块状产业联盟标准、行业技术标准或行业质量诚信标准;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品采际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主要工业产品质量损失率大幅下降;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超过60%;建立形成针对新兴产业或重点扶持行业的出口产品示范区。
3、质量安全稳。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健全,质量安全监管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效保障;实施食品、3C及生产许可目录产品分级分类监管和风险监控;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职业人员持证上岗率、隐患治理率均达到100%;未发生区域性、行业性及重大级以上质量安全、特种设备事故和出口产品多次被国外通报、退货、索赔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事件。
(二)产品质量强业建设标准
1、质量机制全。产业符合转型升级和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当地政府有促进产业质量建设的政策意见;已建立行业协会并在规范同质竞争、维护行业整体利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制定行业质量诚信守则并纳入联盟标准;建立诚实守信、安全为本、追求卓越的行业质量文化。
2、质量管理强。50%以上的规上企业导入和实施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20%以上的规上企业设立总经理质量奖;50%以上的规上企业开展质量损失率统计且质量损失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单位能耗水平低于全省同类产品,千吨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达标率95%以上。
3、质量服务优。块状产业没有相应标准的,已制定行业协会标准或企业联盟标准,且60%以上的规上企业实施联盟标准;为主制订1个以上国际标准、国家或行业标准,50%以上的规上企业实现采标;有4个以上名牌、著名商标等省级以上品牌,其销售产值占30%以上;已获区域名牌的其行业内使用区域名牌标志企业产值占40%以上;有配套的质量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4、质量安全稳。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落实,涉及市场准入的企业100%持证生产;近两年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未发生行业性质量问题,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三)产品质量强企建设标准
1、质量基础实。导入并实施先进有效的质量管理方式;有健全的质量管理机构和质量奖惩制度;设立并实施总经理质量奖;实施关键岗位质量考核和质量工程师持证上岗;组织开展质量管理小组、质量攻关、质量培训等活动;有效开展质量损失率统计。
2、标准创新强。主导产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积极参与各级标准的制修订;主导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获得1个以上名牌、著名商标等省级以上品牌,品牌产品市场份额在全省同行业中领先。
3、生产经营诚。依法组织生产经营,有专门的质检机构并自觉履行产品出厂检验义务;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具有良好的质量信用和社会信誉;近2年内在各级质量监督抽查中未出现主要特性指标不合格,无重大质量、安全、环境污染等事故,无因企业责任导致的重大有效投诉。
4、节能减排优。能综合运用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信息化节能等手段,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属非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产品生产企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质监局牵头负责产品质量“三强”建设的组织实施。市、县(市、区)质监部门应参照本实施方案,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切合实际的行动计划,明确本地推进创建活动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分工和责任。强区、强业、强企各主体要全面把握要求,制定建设方案,找准切入点,以扎实的创建行动提升质量、促进转型。
(二)加大政策扶持。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善于运用政策、组合政策,在项目规划、要素配置、名牌评价、质量创新和标准化项目资金安排、检测平台建设等等方面支持“三强”建设。要对照建设内容和标准,加强对“三强”建设单位的培育,并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采取适当方式给予扶持。
(三)明确职责程序。各级质监部门要充分履行牵头职责,主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检查,适时组织工作督查。产品质量“三强”建设中的先进典型,每年11月由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逐级推荐、省级相关部门审定、强省办授予“省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示范单位”。
(四)加大宣传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创建活动的宣传,组织开展质量战略讲师团巡回宣讲、千家企业现场观摩政府质量奖评审、示范创建先进经验交流等活动,并以创建活动为契机,积极宣传质量强省建设的重要意义,动员各方力量参与质量建设,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质量强省建设的良好氛围。
实施方案 篇8
为保证20xx年度学法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通过学法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和依法决策的能力,增进交通运输系统工作人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行业管理水平,确保交通运输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20xx年度学法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局直各单位、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二、参加学习人员范围
领导干部、一般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
三、学习时间
(一)自学时间
1、领导干部全年自学时间不少于20学时。
2、一般工作人员全年自学时间不少于30学时。
3、行政执法人员全年自学时间不少于50学时。
(二)集体学习时间不少于20学时
集体学习由局法制科统一组织。
四、学习内容和达到标准
(一)学习内容
1、法律、行政法规、规章
《宪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安全生产法》、《公路法》、《道路运输条例》、《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省道路运输条例》、《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省行政程序规定》、《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xx年第82号)、《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xx年第71号)、《道路运输服务质量投诉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xx年第70号)、《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xx年第64号)、《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xx年第62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xx年第60号)。
2、20xx年度新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3、《交通行政处罚文书制作基本规范及模版》、《交通运输行政许可文书制作基本规范及模版》。
4、以案释法
5、上级部门下达的学习任务。
(二)达到标准
通过学习,了解《宪法》的基本理论、国家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熟知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和实施程序;熟记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种类和实施程序;熟知《公路法》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中的公路线路、公路通行、公路养护,熟记法律责任;熟知道路运输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道路运输安全、监督管理等相关规定;了解行政执法监督主要内容、被监督执法行为、监督程序、监督处理和监督责任;熟记《省行政程序规定》中的基本原则和行政执法程序,了解特别行为程序等。通过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以个案推动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避免行政执法中程序及实体上的错误。
五、学习要求和监督检查
(一)学习人员应做好学习笔记,每人不少于五千字。局学法领导小组将定期对学习笔记进行检查。
(二)各单位(科室)要认真研究法律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和组织形式,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学法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
(三)局学法领导小组将在年底组织考试,检验年度学法成果。考试成绩作为年度考核重要依据。
【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实施方案(精选)10-03
实施方案07-30
实施方案02-16
实施方案02-16
实施方案02-16
实施方案02-16
实施方案02-16
实施方案02-11
实施方案02-11
实施方案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