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诊疗方案实施方案

时间:2024-08-06 16:35:09 雪桃 方案 我要投稿

诊疗方案实施方案模板(通用5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诊疗方案实施方案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诊疗方案实施方案模板(通用5篇)

  诊疗方案实施方案 1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做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相关文件精神,为推动我院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背景

  中医诊疗方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汇聚全国专家力量,在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制订的技术方案,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实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是持续改进活动的重点工作之一。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各临床科室认真对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的应用推广和临床疗效总结评估工作,将其作为科室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

  二、人员安排

  为统筹分工,加强管理,有效开展此项工作,将责任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人,特成立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实施步骤

  1、医务科召开临床科主任会,认真组织学习《通知》精神,明确科室的重点病种,总结各科室的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路径管理情况。(20xx年12月23日)

  2、结合我院实际,研究制定疗效总结分析的基础数据收集表,布置下一阶段的'具体任务,每月完成的目标值。将科室成员的任务分工、人员职责做好。(20xx年12月23日)

  3、参考《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体例》和《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稿》,各科室完成《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并汇总到医务科。(20xx年1月7日前)

  4、医务科汇总后,综合处理,检查无误后上报。

  四、工作要求

  1、本着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态度去完成此项工作。

  2、克服困难,按时完成此项工作。

  诊疗方案实施方案 2

  为加快推进我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的建立,加快形成“小病在乡镇,大病进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新格局,加快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和90%的患者在县内治疗的医改工作目标,加快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基本原则和《xx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株政发〔20xx〕8号)、xx市《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促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根据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统筹共享、合理利用乡村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就医新格局;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全面落实各项惠农便民举措。

  二、基本原则

  (一)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二)就近分级治疗原则。根据病情需求,能在门诊治疗的不收住院;能在村卫生室治疗的,不到卫生院治疗;能在卫生院治疗的,不到县级医院治疗;能在县级医院治疗的,不到市级医院治疗;能在市级医院治疗的,不到省级医院治疗;因病情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坚决按程序转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按规定需要转诊到定点医院诊疗的病种,坚决按要求转定点医院治疗。

  (三)医技资源共享原则。认真落实同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相关规定,建立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和对上级医疗机构相关检查“直通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减轻参合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无缝隙”对接原则。逐步建立上下协调、严密有序、高效实用的转诊渠道,为患者享受到分级诊疗带来的连续、完整、快捷、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

  三、就诊范围划分

  (一)村卫生室: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治。

  (二)乡镇卫生院:主要接诊A型病例暨病种单纯,病情较稳定的一般门诊、住院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病例,包含:

  1、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人;

  2、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人;

  3、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

  4、需要长期治疗与管理的慢性病人;

  5、老年护理病人;

  6、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

  7、上级医院下转的康复期病人。

  (三)县二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B型、C型病例暨急需紧急处理但病种单纯的一般急诊和病情复杂或有复杂的合并症、病情较重的急、慢性病人、诊断治疗均有很大难度预后差的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部分D型病例,包含:

  1、临床各科危急重症,基层医院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2、基层医疗机构及一级医院不能确诊的较疑难复杂病例;

  3、较大伤亡事件中受伤的病人。

  (四)市三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C型和D型病例暨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国家确定的部分重大疾病的救治,包含:

  1、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人;

  2、二级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上转病人;

  3、二级医院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4、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生的病例。

  (五)市外三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D型病例和国家确定的重大疾病救治病例,包含:

  1、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例;

  2、县、市级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上转病例;

  3、市级医院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四、程序及要求

  (一)转诊程序

  1、除危急重症病例和病人及病人家属强烈要求外,对因技术、设备等能力所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病人,原则上基层医疗机构上转至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诊疗有困难的病人上转至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

  2、转诊病人或病人家属持下级医院开具的“分级诊疗转诊单”到对应的上级医疗机构就诊;

  3、上转病人病情稳定后,上级医院应及时将病人转回基层医院作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4、对长期在外务工或危急重症病人,接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及时告知病人或病人家属转诊规定,督促其尽快向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

  (二)转诊要求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成立分级诊疗责任科室,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并设立专线电话及时提供咨询服务;

  2、各医疗机构要制定具体分级诊疗实施细则,明确转诊服务流程,确保转诊服务的人性化和连贯性、有效性;

  3、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病人时必须填写《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详细填写患者的基本情况,诊疗用药情况和建议上转医院名称;上级医疗机构下转病人时必须详细填写《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并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下一步的康复计划和下转医疗机构名称(原经治医疗机构或基层医疗机构);

  4、危急重症患者上转时,上、下级医疗机构要做好“无缝”对接工作,上送或下接均需派出专人护送并书面和口头同时向接诊医生介绍病情;接诊医疗机构对转来的病人要及时、认真进行登记,并安排专人将患者送至病区或门诊作进一步治疗;

  5、各医疗机构对上转来的患者统一实行“一优先、两免费”暨优先就诊,免收挂号费、诊查费。

  五、实施步骤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要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分级诊疗实施细则,建立办事机构,明确具体责任人,20xx年3月底之前完成。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广泛宣传,要召开各种会议、印发宣传单向广大群众宣传分级诊疗的好处与做法,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20xx年4月底之前完成。

  (三)强化培训,稳步实施。要分层次、分批次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认真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组织广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实施步骤、方法和要求。20xx年4月份起步,分别在5月1日、7月1日之前全面实施。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督导检查,实行奖罚兑现。县卫生局成立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唐立军,成员:万邱华、洪健、兰晚霞。县卫生局将分级诊疗制度实行情况纳入年度对各乡镇卫生院、医院的考核内容,并实行“一票否决”,每季度督查一次,通报一次,讲评一次;同时列出专项经费用于年度考核奖励。

  (二)加强各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快现有卫生服务人员中医师、护士的岗位培训,熟悉和掌握分级诊疗基本原则和要求,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诊疗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要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积极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及慢性病管理、康复跟踪服务;要加快建立推广电子病历和就诊“一卡通”系统,提高转诊会诊质量和效率,在有效保障公民隐私的情况下逐步实现患者健康信息的合理互联共享。

  (三)加快建立分工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xxx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县医院要做好与乡镇卫生院的对口帮扶工作,落实专家坐诊制度,定期安排高中级卫技人员到基层开展临床会诊、病案讨论,建立长效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协作制度,帮助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要按照省市对口支援的相关文件精神,采取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等多种形式,建立市、县、乡、村“四点一线”的分工协作架构,落实好对口支援与分级转诊工作。

  (四)加大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力度。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支付制度促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实行新农合基金总额预付、单病种管理和新农合指标控制的综合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适度提高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的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凡未经医院开具“分级诊疗转诊单”而私自到上级医院就诊的,将降低报销比例的20%,除危急重症或长期在外务工等情况外,但4日内须向当地农合办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报销比例可不受影响,分级诊疗转诊率纳入县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助报销资料管理。

  要严格掌握住院指征和转诊标准,严格控制住院率、转诊率,既不得拒接病人,也不得随意转诊病人,如果发现降低住院指征或转诊标准,所在医疗机构要支付该病人10%的医疗费用。

  要继续抓好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全面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格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次均费用、大型检查阳性率、药占比等考核指标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诊疗方案实施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工作目标

  在首批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范围内开展第二批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继续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

  三、工作任务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包括确定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确定试点单位和试点病种,并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审定各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对各试点医院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负责组织本辖区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本协作组内各病种协作组工作的总体协调、督促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各病种临床路径的具体试点工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制定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对各试点单位进行培训,指导各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定期组织各试点单位进行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分别于20xx年4月底、7月底之前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报送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四)试点医院、试点科室

  各试点医院应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试点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试点工作机制,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

  各试点医院试点科室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和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在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制定本科相关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组织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并根据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定期向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报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四、试点范围

  (一)试点医院、试点科室

  通过验收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培育项目。

  (二)试点专业、试点病种

  1.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见附件)。

  2.每个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培育项目所在科室至少参加1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各医院和科室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试点病种。

  五、实施步骤

  试点工作自20xx年2月至20xx年7月。

  (一)试点启动阶段(20xx年2月)。

  1.印发试点工作方案。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召开第二批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视频会议。

  3.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和试点医院、试点科室制订试点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组织各病种协作组、各试点医院对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进行培训。

  2.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各试点医院和试点科室组织实施试点工作。

  3.各试点科室每月组织对本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4.各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每2个月组织对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定期召开本协作组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会议,就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研讨,交流经验。

  5.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不定期召开辖区内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会议,对试点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定期对各地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三)实施工作评估总结(20xx年8月)。

  1.各试点科室对本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于20xx年8月中旬前将总结材料报送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

  2.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召开试点工作总结会,对各试点科室试点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形成总结评估报告,于20xx年8月底前报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各试点单位中医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和总结。组织召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相关工作。

  诊疗方案实施方案 4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4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3个病种做为西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 任:

  副主任:

  成 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1)针灸推拿科:

  组长:

  成员:

  (2)内1科:

  组长:

  成员:

  (3)外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内2科: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行修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培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医生职责:

  (1)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

  (2)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填写在临床路径记录本中注明。

  (3)临床路径表内治疗项目的确定、计划和执行。

  (4)对病人的康复进行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目标。

  (5)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护士职责:

  (1)依据护理操作规程,讨论与确定与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

  (2)监测临床路径表上应执行的项目。

  (3)负责病人的活动、饮食和相关的护理措施。

  (4)协助和协调病人按时完成项目。

  (5)记录和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结果。

  (6)负责提供病人与家属的健康教育。

  (7)制定和执行出院计划。

  (8)有变异时,仔细记录变异,与护士长和医生讨论并加以处理。

  (9)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参与小组讨论并提议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药剂科的职责:

  (1)监测合理用药。

  (2)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用药成本。

  (3)协助处理与药物有关的变异。

  临床辅助科室(检验科、影像科)职责:

  (1) 执行临床路径表上本科室执行的项目。

  (2)协助处理与本科室有关的变异。

  医务科负责组织临床科室科主任修订临床医师路径,护理部负责组织护士长修订护理路径。医务部、护理部负责临床路径管理的综合考评,信息科(和病案室)负责相关病案信息收集、统计工作,财务部和医保办负责收费的实时监控。

  (二)临床路径的病种选择

  1、内 科:消渴病(2 型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

  2、外 科:胆囊炎、胰腺炎中医临床路径

  3、妇产科: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4、针灸推拿科:腰间盘突出症、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5、内2科:眩晕病、胸痹中医临床路径

  四、临床路径的实施

  (一)临床路径标准的修订

  各科室临床路径小组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情况,选择病种,修订临床路径标准及临床路径表,上报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二)确定标准化医嘱

  标准化医嘱,是指依据某一病种的病情发展与变化,制定出该病种基本的、必要的、常规的医嘱,如治疗、用药、检查等等。

  诊疗方案实施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坚持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特色,推进体制和机制上创新。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调动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终达到人民群众“能够看得起病、能够看得了病、能够看得好病”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鼓励创新中医服务模式,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打造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品牌,根据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的相关要求,积极开展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

  二、主要目标

  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以优化中医服务流程为核心,推广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做法,集中优质资源,整合优势技术,遵循中医药特点规律,建立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中医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方便、安全、快捷、高效的诊疗服务。

  三、基本模式

  一是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以专科为基础,整合相关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人员、技术等;以系统为基础,整合内科和外科,中医和西医;以疾病为抓手,整合优势资源,建立技术全面的诊疗团队,开展方便患者的诊疗服务。

  二是中医综合治疗模式。门诊设立综合治疗区,病房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做好“西学中”工作,让临床类别医生掌握多种中医技术和方法,将针灸、刮痧等非药物疗法用于门诊和住院病人,提高临床疗效。

  三是养生、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于一体、全链条的医院服务模式。将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康复人群纳入服务范围,丰富“治未病”科内涵,将养生、医疗、康复深度融合,建立医养结合临床模式。

  四是涵盖医院、社区、家庭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慢病控制方面的作用,在医院、社区、家庭全方位为居民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高水平、个性化、便捷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打牢分级诊疗基础。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合理人才梯队,夯实医院发展基础。根据《20xx年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及提高我院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水平和提高我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需要。不断强化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全面实施医院人才发展规划。

  1、大力引进人才。一是根据各学科(专科)发展需要,积极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或中青年业务骨干。二是根据医院业务运行和发展需要,制定基础专业人员招录计划,分步实施聘用。三是通过外聘专家、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各类急需人才,不为我有,但有我用,提高诊疗技术和科研水平。

  2、重视并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一是严格执行“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是对所有医务人员分类制定培养计划,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多形式多层次针对性的强化培训;三是强化在职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鼓励职工在职教育提高,促进在职人员紧跟时代发展,掌握医学新知识。四是强化进修学习培训,制订进修学习计划,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大力引进先进医学新理念和新技术,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素养和水平。

  3、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和保障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真正从感情、事业和待遇等方面留住人才,促进其发挥作用;要科学合理的整合人才资源,想方设法为各类人才成长提供发展平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高优秀人才的待遇,营造良好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进一步稳定人才队伍。

  (二)积极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大力提升医疗综合服务能力。

  鼓励对中医药传统疗法的继承和发扬,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积极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在群众健康保健方面的优势作用,尤其是“治未病”方面的作用,大力采用群众乐意接受的中医中药治疗形式,完善优秀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考评体系,加大对优秀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推广力度和奖励力度,条件成熟时选择一个病种试点多专业一体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试点,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全方位的服务。

  在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制定中将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作为重要指标。

  (三)继续加强临床科室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一是加强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制定优化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方案,充分吸收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并重”原则,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二是开展中医特色诊疗及宣传。着力打造集中医药特色、现代康复治疗手段高度融合的康复治疗中心,逐步推进肢体康复向脏器康复转化;大力推行非药物治疗,加大针灸、推拿、中药敷贴等中医特色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加强中医治未病的宣传和健康管理。三是研发推广使用新的中药特色制剂。医院发展规划期间,争取研发3-5种新的`中药特色制剂,拓宽中医药服务范围。

  (四)以重点专科建设为龙头,提高临床疗效,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

  进一步加强学科专科建设。一是明确主攻方向,建设优势品牌科室。医院服务能力发展规划期间,在人财物上给予倾斜支持,集中力量打造1-2个核心竞争学科,培育行业影响力。二是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在巩固建设省中医药管理局基层特色专科(中西医结合妇科、骨伤科、康复科、脾胃病专科、儿科)、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皮肤科)的基础上,再培育2-3个新的省级重点专科。三是建设高新总院后,积极争取个别学科达到或具备国家级重点专科水平,设立国家级医药科研平台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带动整个区域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五)逐步规范急诊科建设,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完善急诊分区救治、建立住院和手术的急危重症的“绿色通道”,建立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完善急诊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留观病房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等建设。同时加强急诊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设好中西医结合急诊人才梯队。

  (六)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总体应急预案和有效机制。建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急队伍并落实责任。明确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应急指挥系统,指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反复进行应急培训和演练,进一步提高全院职工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

  (七)继续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建设。

  1、进一步完善医院、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人;成立专门质量管理机构,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活动记录制度;强化医务科、护理部对全面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多部门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的协调机制。

  2、遵照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及省卫生厅的相关规定,制定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监督评价与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临床应用新技术审批程序,并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等,建立完善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3、进一步完善病案管理制度,落实和强化三级病历质控制度,配备专职院控员,把好院控质量关,监督科控员工作,进一步提高病案质量,完善电子病案管理,同时强化在架病历的实时监控,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

  4、进一步完善患者唯一身份识别等有关制度,完善手术患者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保障医疗安全与患者生命财产安全。

  5、条件成熟时逐步建立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信息化管理体系。

  (八)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医院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按照卫生部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性要求,着力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大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医院数字化平台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医院网络主干网速率千兆、桌面网络宽带百兆目标;建立电子收费系统、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影像传输存储系统、检验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语音、图像、文字、数据、图表等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阅读、复制、处理、检索和传输。二是建立完善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保障系统安全运行。严格落实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等安全防范措施。完善数据库备份方案,确保医院计算机数据库和重点设备的运行安全。

  (九)加强护士队伍与人才建设,开展中医护理工作。

  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切实维护护士合法权益,深化护理体制改革,加强护士的教育培训,强化护理管理。

  1、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培养专业型人才。

  2、继续强化护士的培训工作。按《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要求,强化护士的中医知识培训,制订医院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手册,要求护理人员培训合格率达100%。强化护士的技能训练,提高护理水平,对护士进行技能考核。加强服务理念,争创护理品牌。

  3、发扬中医特色,突出中医护理优势,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操作,科室制订辩证施护病种,制订标准护理计划,能熟练的给病人提供中医食疗及中医保健护理的知识,发挥中医健康宣教的优点。

  4、进一步完善护理管理信息化工作,各种护理信息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

  (十)建设并逐步完善治未病服务平台,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医院争取“十三五”末完成“治未病”服务的平台建设,建成规范的治未病中心,构建有我院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1、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工作制度、服务规范、中医健康干预方案、技术操作规范、疗效评估标准、制定服务流程等。

  2、完成设备配置,如健康状态信息管理设备、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设备、健康咨询与指导设备、健康干预设备等。

  3、设计体质辨识表,有计划地开展体质辨识工作、建立健康管理数据库。在提供治未病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积累、提高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加强中医预防保健对亚健康状态的指导和干预;提升中医预防保健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中医预防保健人才培养。

  (十一)不断提高临床检验水平、规范临床实验管理。

  规范检验科建设,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的要求和标准筹建、成立独立的输血科,不断完善更新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质量控制制度。不断引进各种检验新设备、新技术,开展新的检验项目,完善我院检验科业务范围。继续人才培养,不断提高检验人员技术水平和人才结构,继续引进高素质检验人才。

  (十二)大力引进先进的影像检查、治疗设备,提高诊疗水平。更新诊疗设备设施,添置核磁共振、CT、DR数字成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等一批先进诊疗设备,大力提高诊疗水平。

  (十三)完善中药药事管理。

  1、进一步规范我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工作,完善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作用。根据医院基建的建设的进度,安排好药剂科的业务用房问题,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的要求,规范药剂科管理,做好业务用房规划建设。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医院中药饮片管理,保障用药安全、有效,推广小包装中药饮片,提高中药饮品质量。做好人才培养、引进及储备计划,逐步开展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监测患者用药全过程,同时对门诊和住院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点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保证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减少和避免药源性伤害。

  2、不断引进人才,做好院内制剂的研究开发工作,进一步提高院内制剂的工艺水平以及质检水平,提高药品安全,把制剂室建设成一个出成绩、创成果的科研基地。

  3、规范煎药室管理,完善煎药室工作制度及相关流程,煎药员工作技能培训工作,提高煎药质量,缩短候药时间。

【诊疗方案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分级诊疗的实施方案10-07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10-06

冠心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10-08

贫血检验与临床诊疗10-08

实施方案12-20

实施方案12-19

实施方案12-21

实施方案12-21

实施方案[精选]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