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新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3-04-01 09:40:35 教案 我要投稿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数学是我们从我们学习生活开始就接触的一门课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接触到数学,那么数学老师该怎么教学生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内容呢?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该怎么写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一些相关内容文章,欢迎前来阅读。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一

  第一单元 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3.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实践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难点: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课时安排:1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分 桃 子(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视频投影仪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上学期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计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自我展示

  (一)出示第2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问题。

  3.肯定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选择接近书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二)问题1:有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 ○ □ = □

  1.学生独立计算“68÷ 2”。

  2.小组交流。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

  (1) 10个 10个 10个 10个

  每只猴子可以分2篮零4个,一共24个。

  (2)60 ÷ 2 = 30,

  8 ÷ 2 = 4

  30 ÷ 4 = 34

  (3)、 3 4

  2√6 8

  4

  8

  8

  0

  答: 。

  问题2:有68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1)让学生用学具动手分一分,边实践操作,边思考“把6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办”这两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组织交流。

  三、精讲点拨

  1.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个位上。

  2.平均分时,当有剩余且不够再分时,剩下的部是余数。

  计算方法同无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四、拓展应用:

  1.小猴回家。

  先估算再计算。

  3 √6 3 6 √8 4 5 √7 5 6 √9 6

  我4天大约吃60只害虫。

  我5天大约吃70只害虫。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

  3.用竖式计算。

  84 ÷ 4 81 ÷ 3 90 ÷ 6

  98 ÷ 7 84 ÷ 6 96 ÷ 4

  4.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3、5题

  板书设计:分 桃 子

  教学反思:注重创设情境,努力使数学生活化。

  生动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橘子(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掌握两

  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是除数的整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是除数的整倍数,商

  是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计算。

  3.经历与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是除数的整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除尽)的除法。

  教学用具:视频投影仪、小棒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学:

  (一)教师讲“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分橘子”的故事。

  并用(视频投影仪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二)教师口头提问,学生交流回答:

  师:同学们能帮忙吗?在这个故事中,同学们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1:一共有48个橘子,要分给三个人。

  师:有人补充吗?

  生2:要平均分给三个人。

  师:就是说每个人分得的应该一样多。

  生3:问题是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个橘子。

  师: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交流展示

  1.列式。

  师:该怎样列式呢?

  生:48÷3=

  师:你选择了除法,你是怎么想的?

  生:用橘子总数除以分橘子的人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每个人分多少个橘子了。

  2.展示方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可以用小棒代替橘子摆一摆,也可以算一算。

  (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的方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

  A:我们组用小棒当橘子,10个小棒一捆表示一蓝橘子。

  每个人分到1捆,又分到6根。

  也就是没人可以分得16个橘子。

  (视频投影仪展示思路)

  B:我们组是用口算,先算30÷3=10,剩下的10个加上这里的8个就是18个,再算18÷3=6,10+6=16(个),所以48÷3=16(个)。

  C:我们组是列竖式计算的。

  教师边听学生叙述竖式边板演

  师:刚才我们用分实物、口算、笔算的方法计算“48÷3”,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生1:口算。

  生2:笔算。

  因为口算容易出错,分实物不方便也不切合实际。

  三、精讲点拨

  根据学生的实际点拨

  四、小结

  师:大家想一下,笔算除法时应该怎样计算?

  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时,应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数不能整除除数,就要用余下的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在一起去除以除数。

  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五、拓展训练

  1.76÷4 57÷3 51÷3 96÷8 72÷3 84÷6

  2.有64个苹果,平均装在4个蓝子里,平均每个蓝子装几个苹果?

  3.做教材第5页“练一练”的题目

  板书设计:分橘子

  48÷3=16(个) 1 6

  方法1:摆小棒。

  3√4 8

  方法2:口算。

  3

  方法3:用竖式。

  1 8

  1 8 答:每人能分到16个。

  0

  教学反思:教学中创设了知识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等一系列情境,为学生提供了集兴趣性、知识性为一体的课堂气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商是几位数(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2.在具体的情境中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在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

  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用具:视频投影仪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学:

  视频投影仪出示:从北京到四平的铁路全长888千米,动车运行时间约6时。

  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

  师:同学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铁路全长888千米,动车运行时间约6时。

  师: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1.列式。

  师:该怎样列式呢?

  生:888÷6,我是根据“路程÷时间=速度”来列式的。

  2.学生尝试解决。

  师:我们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

  生1:600÷6=100,888>600,888÷6的结果肯定比100大,商一定是个三位数。

  生2:让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与6作比较,比6小商是两位数,比6大商则是三位数。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8个百除以6商1个百,1写在商的百位上,1个百乘6得6个百,写在8的下面,还剩下2个百。

  生2:剩下的2个百和十位上的8合起来是28个十,28个十除以6,商是4个十,4写在商的十位上,4个十乘6得24,24写在28的下面,还剩下4个十。

  生3:剩下的4个十与各位上的8合起来是48个一,48个一除以6,商是8个一,8写在商的个位上,8乘6得48,没有余数。

  生4:商合起来是148.

  师生一起板演888÷6的笔算过程。

  三、精讲点拨

  师:同学们还有问题吗?

  师:谁能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四、拓展练习

  1.下面各题商是几位数,只判断不计算。

  389÷3 654÷4 478÷6 432÷5 111÷2

  2.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在算一算。

  256÷5= 456÷3 = 784÷7=

  3.学校买来数学学具袋324套,平均分给一年级和二年级;每个年级分得多少套?

  4.做教材第7页“练一练”的题目。

  五、师生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了那些内容?有什么收获?

  生1: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生2: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相同,从被除数的最高位(百位)除起,商写在百位上。

  生3:然后将百位上的余数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计算,商写在十位上。

  生4:如果百位上无余数,直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

  生5:最后把十位上的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生6:每次得到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同学们在这节课上非常积极,老师对你们的表现非常满意。

  板书设计:商是几位数

  888÷6=148(天) 148

  6

  28

  2 4

  48

  4 8

  0

  教学反思: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过程中才能主动完成。

  只有学生本人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猴子的烦恼(教材第8—9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能说出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

  理,能正确进行有关0的除法的口算。

  2.在小组探究,交流的过程中,能发现被除数的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竖式简便写法,学会正确计算被除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

  3.通过独立思考,会解决生活中相关的简单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会计算被除数中间有0

  或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0的占位作用。

  教学用具:视频投影仪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学:

  师: 有三只可爱的小猴子,遇到了烦恼的事儿,什么事儿呢?(视频投影仪出示教材第8页例1的情境图)

  师:三幅图各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帮一帮小猴子们吧。

  学生交流后,师生共同小结得出: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二、探索新知、展示交流。

  1.师: 爱思考的小猴子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视频投影仪出示教材第8页例2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试一试,看怎样帮助小猴子。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辅导学生。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3只猴子分306个桃子,每只猴子平均分多少个,用除法计算,列式为306÷3.

  师: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用竖式表示出来呢?

  生1:我发现这个算式和前几天做的不一样,这里出现了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的情况。

  生2:我能解决,我是这样想的。

  把306看成是300与6的和,先分整百数,即300÷3=100;再分个位数,即6÷3=2;最后用100+2=102,所以306÷3=102.

  生3:我列竖式计算。

  102

  3

  0

  0

  6

  6

  0

  师:这个竖式还有可以优化的地方吗?

  生4:中间的0可以省略掉。

  (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师:有谁能叙述一下这个竖式的含义吗?

  生:先用被除数百位上的3除以除数3,得到一个百,在商的百位上写3;再用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除数3,商是0,在商的十位上写0占位;最后用被除数个位上的6除以除数3,商是2,在商的个位上写2,最后的结果为102.

  2.小结师:像这样上中间不够商1的写0占位,表示十位没有,再接着除。

  3.学习被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

  师:刚才大家做的很认真,答案也很正确。

  不过猴子们还有一个烦恼。

  (视频投影仪出示教材第8页例3的情境图)

  师:接下来我们怎么算呢?

  教师根据学生举手情况,选择指名说或是同桌交流。

  (算法略)

  师边听边板书。

  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先用除数6去除被除数百位上的8,商是1,在商的百位上写1;8减6后余下2,与十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再继续除以6,商是4,在商的十位上写4;没有余数,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0除以6还是0,直接在商个位上写0占位。

  (视频投影仪出示教材第9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辅导学生。

  三、拓展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08÷4 612÷3 840÷6 609÷3= 960÷4

  2.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被除数末尾有0,商的末尾就一定有0. ( )

  (2)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就一定有0. ( )

  (3)570÷3的末尾只有一个0。

  (4)600÷3的末尾有2个0。

  3.一共要运990把椅子,上午运走了450把。

  下午需要4次运完。

  下午平均每次运多少把椅子?

  4.做教材第9页“练一练”的第1、2、4题。

  四、总结: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做教材第9页“练一练”的第3、5题。

  板书设计:猴子的烦恼

  306÷3=102(个)

  102 140

  3 6

  0 24

  0 24

  6 0

  6

  0

  答:平均每只猴子分到106个桃子。

  教学反思: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六课时

  教学内容:节约(教材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

  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余数的意义。

  3.会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演算除法,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竖式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视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学:

  1.回忆旧知

  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

  计算方法,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我想这节课同学们依然会有很多收获。

  2.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视频投影仪出示教材第10页情境图)

  师:大家看看,那些同学在干什么?

  生:在收集和出售可回收的垃圾,如矿泉水瓶、旧报纸等。

  师:这样做既环保又有经济效益,我们也要这样做。

  师:这里有哪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回答。

  师适时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展示过程。

  1.列式

  师:3个班买泉水瓶和旧报纸,一共收入912元,要求平均每个班买了多少元?怎样列式呢?

  生:我们根据“总数÷份数=每份数”来列式,式子是912÷3

  2.计算。

  师:我们怎么计算呢?请大家试一下,看看会碰到什么问题,等会儿我们在讨论。

  学生独立试做,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情,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指名回答。

  生1:先把900分成3份,每份得300;再把12分成3份,每份得4;合起来就是304.列式是:900÷3=300 12÷3=4 300+4=304.

  生2:先把9个百除以3商3,可是被除数中间是1,1除以3不够商,我就不知道接下来怎么算了。

  师:那怎么办呢?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吗?

  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是指名发言还是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发言。

  生1:我想,这里的1表示1个十,除以3十位上不够商1,就商0,然后接着除。

  师:对呀,1平均分成3份,是不够的,所以商0是很合理的。

  那么,我们还可以简化他的写法吗?

  学生观察,师指名发言。

  生:1和0处可以不写。

  师:可不可以这样呢?

  生:是可以省略不写的,因为不影响得数。

  师:你们真厉害,找到了这种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小结:像以上这种中间有数字小,中间不够商1,那么我们就可以商0,再移下一位,接着除。

  4.商末尾有0的除法。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继续看大屏幕(投影仪出示教材第10页例2)

  师:谁能告诉我这道题说的是什么?

  生:题目告诉我们522支笔分给4个班,求平均每个班分到多少支,还剩几支?

  师: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讨论后交流,师生小结:

  生1:求平均,用除法计算,列式为522÷4=。

  生2:可以用竖式计算,被除数百位上的5除以4后商1,在百位商1.。

  生3:余下的1与被除数十位上的2合起来除以4,上的十位上写3.生4:最后将被除数上的2落下来再除以4,不够除,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余数为2.。

  生5:所以522÷4=130……2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总结下吧!

  师生小结: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时,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出尽,而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可以不必再除,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上位上的数落下来作为余数。

  5.出示教材第11页的“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做完后师选择学生的答案用实物投影仪演示,师生交流。

  三、拓展练习

  1.先计算、再演算。

  621÷3= 432÷4= 703÷5=

  2.填空。

  (1)根据左边的算式,直接写出右边算式的得数。

  67×8=536 536÷8=()123×7=861 861÷7=()

  (2)()除以7,商是61,余数是3.

  (3)168除以(),商是9,余数是6.

  3.做教材第11—12页“练一练”第1——8题

  四、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节约

  912÷3=304(元) 522÷4=130(支)……2(支)

  30 4 130

  9 4

  1 12

  0 12

  12 2

  12

  0

  答:平均每个班买了304元。

  答:平均每个班130支笔,还剩2支。

  教学反思:学生解决问题时很少会去反思的,更不用说去验算了,其原因不外乎是老师的题海战术使学生疲于应对、孩子爱玩的天性。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二

  第五单元 面积 什么是面积 课型 新授 课时 34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面积”,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面积,会用比较好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重点: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难点: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树叶、彩笔、小方格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订处

  一、创设情境,感知面积

  二、探索新知:什么是面积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初步感知面积。

  (1)画一画:同学们,老师在校园里收集了许多树叶,你们看多漂亮啊!想不想把它们画下来。

  (老师发给每一位学生一片树叶,学生动手画)

  (2)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把它们画下来的?你们画的是树叶的什么?(周长)

  (3)涂一涂:找两幅学生的作品(一个面积大,一个面积小)男女生比赛涂色彩。

  (4)男生呈现不满的情绪。

  说一说原因,引出面积

  (5)总结:两名学生涂的是树叶的面积。

  引出课题:面积

  2、认识物体的表面

  (1)什么是面积?结合身边的实物说一说,摸一摸。

  (2)师评:刚才你们说的、摸的都是这些物体的表面。

  (3)师和说得好的学生击掌表示祝贺,与此同时让其它学生观察我们的手掌面,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发现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4)你们还能观察比较出哪些物体的面积?

  3、认识图形的面积

  出示图形,涂一涂它们的面积

  让学生明白: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作它们的面积。

  二、活动中深化

  1、同学们已经会比较两个物体的面积了,现在一起来比比图形的面积。

  出示两组图形:

  (1)

  数学信息:这两组图形通过目测就可以比较出大小。

  2、出示教材附页2中的图3.

  这两个图形不像刚才那么容易就看出来了,请你想办法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引导比较:可以借助一些工具

  (2)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3)小组讨论商量

  (4)全班交流:

  方法一:剪拼法

  方法二:摆图形

  方法三:画格子

  师示范,验证

  三、尝试中规范

  1、基础练习,加深理解

  数整格,找出图形的面积。

  2、数半格图形的面积

  3、数点子图上图形的面积

  观察每种图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面积相等的图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1、画一画

  2、说一说

  3、涂一涂

  4、评一评

  5、读一读

  6、说一说,摸一摸

  7、比一比

  8、涂出所给图形的面积

  9、让学生明白: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10、比比图形的面积

  11、说一说比较方法

  12、动手做一做:出示教材附页2中的图

  这两个图形不像刚才那么容易就看出来了,请你想办法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3、全班交流

  14、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什么是面积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剪拼、摆图形、画格子……

  课 题 第五单元 面积单位 课型 新授 课时 35

  教学目标 1 认识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并知道它们的实际大小。

  2、经历用不同的标准测量同一平面等活动,体验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建立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体会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建立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订处

  一、 活动导入

  二、探索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一、 活动导入

  1、比一比:请同学们用画方格的方法来比一比,你们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个方格?

  师:现在我们来比一比两个不同格数的数学书的封面,看他们的面积大小是什么结果。

  教师示范操作,展示给学生看,结果是一样大的。

  疑问:为什么一样大的封面面积,但出现了两个结果呢?

  2、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用的小正方形格的大小不一样。

  也就是比较的标准不一样。

  师归纳并揭示课题:因为比较的标准不一样,所以我们就无法比较图形的大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就规定了一个比较面积的统一单位。

  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面积单位)

  二、探索新知:

  3、师:你们知道面积单位都有哪些吗?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1页的内容。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最后汇报交流。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些单位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如平方厘米可以写成C㎡,平方分米可以写成d㎡,平方米可以写成㎡

  师:我们认识和了解了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5、那这几个面积单位到底有多大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比一比。

  6、我们先用尺子和水笔在纸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该怎样来画呢?

  让学生拿这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与生活中的实物比一比,看一看,哪些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7、现在我们再来画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看一看它的大小,再想想1平方分米大小的物体有哪些?

  8、教师展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

  这就是1平方米的大小。

  现在我把1平方米纸片铺在地上,看一看1平方米的底面能站几名学生。

  验证。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1题。

  提问:笑笑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师:关于面积单位,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在小组内活动,并交流各自的结果,最后汇报

  2、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3、学生看书自学认一认,在小组内交流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4、学生练习

  5、学生画好后比较,并联系生活的实际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画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再找一找身边是1平方分米的物体,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6、学生观察

  7、学生练习

  教后记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

  1平方厘米 记作:1c㎡

  1平方分米 记作 1d㎡

  1平方米 记作 1㎡

  课 题 第五单元 面积 什么是面积 课型 新授 课时 3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经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发现——验证——总结”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公式。

  难点: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订处

  一、复习导入

  二、探索新知: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四、课堂小结 一、复习导入

  1、师提问:你能回忆一下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吗?

  师追问:它们分别有多大?你能用手分别比划出一个单位的大小吗?

  师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但大小相近的长方形:你知道哪个面积大吗?

  二、探索新知: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2、师揭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以小组为单位来测量一下长方形1的面积。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长方形1)

  3、师引导:用同样的方法来测量长方形2、3的面积。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长方形2、3)

  师出示教材第53页表格,引导学生将测量的这三个长方形的长、宽及面积填入表格中,并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教师归纳并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提问:想一想,要求长方形

  的面积,我们要知道长方形的什么条件?

  5、出示题目:一个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引导:我们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那你们猜一猜

  6、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求呢?

  师引导验证: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看看到底对不对。

  请同学们用摆的方法来求出正方形的面积。

  7、(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正方形图)

  提问: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用边长乘边长看一看是多少?

  8、师归纳并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师追问:求正方形面积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出示题目: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9、完成教材第54页“练一练”

  第1题。

  让学生估一估,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大?再实际测量一下它们的长和宽后,算一算。

  四、课堂小结

  10、师:你知道应该怎么求长、正方形的面积吗? 1、生回答

  2、学生尝试用手比划,同学之间相互比较。

  3、生回答预测:不好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因为它俩大小差不多。

  如果能算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就好比较了。

  4、学生在小组内操作并作好记录,最后汇报

  学生进行测量并汇报

  5、学生填表、观察后得到:长方形的长和宽的积等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思考后回答: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6、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7、学生根据长方形面积回答预测:1、长乘宽2、边长×边长

  8、学生进行摆一摆后汇报:一行摆3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摆3行,所以3×3=9平方厘米

  9、学生回答: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3×3=9平方厘米

  10、学生练习

  教

  后

  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课 题 第五单元 面积 面积单位的换算 课型 新授 课时 37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理解“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

  2、 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重点:理解“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

  难点: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订处

  一、复习导入:

  二、探索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一、复习导入:

  1、师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师追问:你们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师接着问:我们还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

  师引导:你们还记得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各是多大吗?是怎样规定的?

  二、探索新知:

  2、师揭示课题:你们能猜到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间的进率是多少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过渡: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

  4、请同学们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在小组内用你们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摆一摆,看一看1平方分米里能摆下多少张小正方形纸片。

  5、再次组织活动:刚才我们是用摆的方法来得出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6、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活动,看一看1平方分米里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请同学们把刚才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拿出来,再拿出尺子和铅笔,先用尺子量一下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然后按1厘米长为一份,把每边长平均分一分,看分成了多少份?

  7、师接着引导:现在我们把分的各个对应点连起来,看一看平均分成了多少行多少列?

  8、师引导思考:你们能数一数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形吗?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

  9、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并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0、试一试:我们用摆和分的方法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那你们能找出平方米与平方分米的关系吗?试一试

  11、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2、师出示问题:3平方分米化成平方厘米是多少?为什么?

  师追问:那600平方分米是多少平方米?

  13、完成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3题。

  14、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面积单位的大小,再结合今天这节课关于面积单位的进率关系,想一想填写什么单位核实。

  15、师: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生回答: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学生回忆: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生回答: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生回答

  4、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操作,并做好记录,最后全班汇报:1平方分米里摆了100平方厘米,说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5、学生在小组内操作,量一量,分一分,说一说。

  最后汇报: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每1厘米作一份,平均分成了10份

  学生用尺子练一练,然后数一数,最后汇报:一共分成了10行,10列

  6、学生数后汇报:一共100个小正方形,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因为它的边长是1厘米。

  7、学生在小组内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求平方米与平方分米的进率关系,最后组织汇报。

  8、生独立完成

  9、学生填完后,在小组内互相检查,最后汇报交流

  10、学生自由回答

  教

  面积单位的换算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课 题 第五单元 面积 《练习四》 课型 新授 课时 38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的大小及面积单位和面积单位换算等知识,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 在练习中加强学生运用面积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及面积单位的换算,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难点:运用面积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练习本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订处

  一、复习导入:

  二、基础练习:

  三、综合应用:

  四、课堂小结: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将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总结性的练习,在练习之前,我们先来回想一下,在这一单元里,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 出示教材第58页第1题。

  先让学生回忆什么是周长和面积,再请学生按要求涂一涂,描一描。

  最后课件展示作品,让学生对照订正。

  2、 出示教材第58页第2题。

  引导学生数一数每个图形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并写出各图形的面积。

  3、 出示教材第58页第3题。

  让学生比较每组图形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二、基础练习:

  1、 出示教材第58页第6题。

  引导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然后想一想,求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学到的哪方面知识?再让学生列式计算出长方形草地的面积和周长。

  2、 出示教材第59页第7题。

  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地砖?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再提问:怎样计算客厅的面积?在解答这道题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三、综合应用:

  3、 出示教材第59页第9题。

  用两张同样的长方形拼在一起,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先拼一拼,再画一画。

  提问:有了长方形的长和宽,我们能不能算出拼成后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4、 出示教材第59页第11题。

  提出问题:在长方形里剪小正方形,可以怎样来剪?一共可以剪出多少个小正方形?

  5、 出示教材第60页第12题。

  让学生先完成表格再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从中可以发现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小组交流,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明确:周长是图形一周的边的长度总和,面积是封闭图形的平面大小。

  然后按要求完成练习,并在小组内交流、检查各自涂描的结果,最后集体订正。

  3、学生观察图形,数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后,比一比,再集体订正。

  学生读题,找条件,最后汇报

  4、学生读题,数一数,再思考,并汇报。

  学生用长方形拼一拼,交流:拼成一个长是12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

  5、学生思考后填表,说发现:周长不变,面积发生了变化。

  长和宽的数值相差越小,面积就越大。

  6、学生自由回答

  教后记

  板书设计

  练习四

  1、面积的概念

  2、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3、面积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换算

  4、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 题 期中测试 课型 考查 课时 39、40

  教学目标 1、 考查学生对前四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反馈信息。

  2、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养成认真思考,细心检查的习惯。

  教学准备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订处

  一、试题说明

  本次测试的试题采用学生学习评价上的期中测试题目。

  这份试题囊括前中单元所学的内容,包含的知识面——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难易适中,具有可操作性。

【新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新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01

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案10-09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节约》教案教学设计10-09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精选13篇)02-08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02

数学估算三年级下册教案10-08

人教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小学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02-16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教案10-09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