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教学教案

时间:2024-08-19 09:24:52 晓丽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教学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教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教学教案(通用6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教学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有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初步渗透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目标分析】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习了2~8的乘法口诀,并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根据问题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正确解决问题。

  三、教具准备

  情境图,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情境导入。

  教师:老师要给同学们颁发奖品。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好多卡通橡皮。

  (1)课件演示:

  (2)说一说:一共有多少块橡皮?该怎样列式呢?

  (3)想一想:这里求一共多少块橡皮,就是求几个几相加呢?(5个4相加)

  2.揭示课题。

  求几个几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复习旧知,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的算式;通过追问几个几相加使学生理解乘法计算的道理。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1)学生看图,交流信息。(课件呈现主题图)

  (2)说说每种文具的价钱,如:一盒铅笔3元,一块橡皮2元,一个文具盒8元,一本日记本4元。

  (3)说说所求的问题: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2.根据问题,选择信息。

  学生明确:要求买文具盒的总钱数,必须选取什么信息?(一个文具盒的价钱)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画一画: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文具盒标上8元,然后由每组学生用画图的形式表示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如:

  (2)说一说:一个文具盒8元,求3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就是求几个几元呢?(3个8元)

  (3)算一算:如果有学生列加法算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解答,并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83=24(元)

  口答:一共24元。

  (4)练一练:如果想买5个这样的文具盒要多少钱呢?6个呢?7个呢?小组内算一算。

  (5)议一议:你有什么发现?

  (6)小结方法:求买文具盒的总钱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来计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得信息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懂得根据问题选择有效信息。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懂得解决文具盒总钱数的问题用乘法计算的道理;通过练一练和议一议,发现1个文具盒的价钱不变,买的文具盒个数不同,总钱数也不一样,从而顺利地总结出用乘法求买文具盒总钱数的方法。

  (三)分层练习,运用方法

  1.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第78页想一想。

  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而后汇报交流想法和解法。

  (2)再次看情境图,自由提问,独立解答。

  要求: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如:6本日记本多少元?

  ①交流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②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出求购买物品总钱数的方法:可以用物品的单价乘买的数量。

  (3)练习十九第3题。

  一套《童话故事》共有8本,每本7元。小亮买一套,要多少元?

  学生列式前可以先画一画,再说一说是求几个几相加,然后独立解答。

  2.提升训练。

  练习十九第5题。

  小红和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一起到平安公园游玩,门票价钱:成人8元/人,儿童4元/人。门票一共要花多少钱?

  引导学生挖掘隐含信息,同时理解成人8元/人,儿童4元/人的意思。

  【设计意图】本课练习设计了两个层次,基础练习注重方法的巩固和总结,进一步明确数量关系;提升训练乘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需要学生能解读隐含信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全课,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二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教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本质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并能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应用。

  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乘法问题,并准确列出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物教具(如苹果、铅笔等,用于演示)

  学生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动画或讲述一个故事,如“小兔采蘑菇”,小兔每次采3个蘑菇,采了4次,问小兔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引入课题:引出用加法计算虽然可以,但如果数量很多,计算起来会很麻烦。从而引出乘法,它是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二、新知探究(约15分钟)

  理解乘法的意义:

  展示实物教具,如3堆苹果,每堆4个,让学生数一数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每次加的都是相同的数(4个苹果),加了3次,这就是“3个4相加”。

  介绍乘法符号“×”和读法,如“3个4相加”可以写成“3×4”或“4×3”,读作“3乘4”或“4乘3”。

  乘法算式的书写与读法:

  教师示范书写乘法算式,强调乘号不能写成加号或减号。

  学生尝试书写并读出简单的乘法算式。

  解决问题:

  回到“小兔采蘑菇”的情境,引导学生用乘法表示并计算小兔采的蘑菇总数。

  展示更多生活实例,如班级分组、书本发放等,让学生尝试用乘法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约10分钟)

  基础练习: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包括看图写乘法算式、根据文字描述列乘法算式等。

  游戏环节:“快速抢答”,教师出示题目,学生举手抢答,答对者获得小奖励,增加课堂趣味性。

  四、总结提升(约5分钟)

  知识回顾: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特别是乘法的意义和应用。

  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今天学的情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乘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

  情感升华: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解决问题。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观察家里或学校周围,找出一个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用乘法解决它,第二天与同学分享。

  二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教学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的例3,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根据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意解答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乘法和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法。

  学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常规练习,齐背8的乘法口诀。

  (2)听算:

  第一组:2×8,3×8,8×2,4×8,5×7

  第二组:8×4,4×7,7×4,6×8,8×5

  (3)课件演示:教材例3。

  (小军和小红一起逛超市,在超市的文具专柜有许多的文具:文具盒每个8元,铅笔每枝3元,橡皮每块2元,日记本每个4元……)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请同学们仔细看图,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同桌互相说一说。

  全班汇报,交流。

  (2)提出问题。

  你能根据这幅图说出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文具盒每个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元钱?

  橡皮每块2元,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

  铅笔3元一枝,要买5枝一共多少钱?

  日记本每个4元,买6本,一共多少钱?

  ……

  (3)解决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

  汇报学习过程。

  三、练习巩固

  (1)比一比,算一算。

  出示练习十九的第2题:让谁算得又对又快。

  (2)看图列算式。

  出示练习十九第1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列出算式,再集体交流。

  (3)每横排有6颗星,4排有几颗星?

  每列有4颗星,6列有几颗星?

  (3)第横排有7个圆,3排有几个圆?

  每列有3个圆,7列有几个圆?

  四、拓展学习

  (1)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学们说一说。

  (2)小兰买3块橡皮,每块橡皮3角钱,小兰一共花了多少钱?妈妈给了她1元钱,应该剩下多少钱?

  分析:这是一道先乘后减的应用题,首先利用乘法口诀算出小兰花钱总数,再用妈妈给的钱数减花掉钱数求剩余。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板书设计

  用乘法解决问题

  文具盒每个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要多少元?

  分析:求3个文具盒的.价钱总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

  解答:3×8=24(元)

  答:买3个文具盒要24元。

  课后反思

  本节课充分让学生难过摆、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理解数量关系。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了新知识的主动建构。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仅仅是教会的,而更应该是由学生自己摸会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教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重点: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并解决用乘除两步运算的数学问题。

  难点:初步分析用乘除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同学们,看今天的数学课,老师为你们带来了谁?

  (课件出示一个导游姐姐)

  今天我们就跟着她去春游,好不好?同学们,春游中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起去研究,好吗?你们看,在去春游的车上,这个导游姐姐想出几道题考考我们,你们愿意吗?请同学们注意看题。

  (课件出示题目:

  1、今天我们有48个同学坐车,6人坐一排座位,需要几排座位?

  2、参加春游的男同学今天打算分组活动,他们分成了7组,每组4人,参加春游的男同学共有几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导游姐姐出的题目一点也难不倒我们,是不是?我们都非常高兴,一路上说说笑笑,旅游车很快就来到了游乐场,这时,我们发现有所学校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去春游了,他们玩了一些什么项目呢?猜猜他们先玩了什么,再玩了什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可是,他们在玩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是什么困难呢?你们能帮这些小弟弟、小妹妹解决吗?

  1、出示图画,让学生看图,说信息。

  (1)先观察两幅图,前、后两人互说信息。

  (2)派代表在班上汇报图意。然后让学生思考:我们这么多人,是指哪些人呢?

  (3)先独立思考再前、后两人讨论:要想知道需要几辆碰碰车?必须先求出什么呢?

  (4)派代表交流讨论情况。那么我们可以从哪里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呢?学生尝试解答整个问题并分别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然后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刚才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并揭示课题。

  2、学习脱式以及运算顺序

  (1)如果有学生列出了综合式:463=8(辆),则按下面步骤学习脱式写法:首先告诉学生这个式子的计算还有另一种书写格式,请大家看课本59页自学,然后问:谁愿意教老师怎么写?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板书时故意对着4写=,看学生是否有意见,等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可再强调一下:原来等号要往前写一格,再用彩笔板书如下:

  463

  =243从左到右

  =8(辆)

  (说明横线和箭头是告诉大家先算46的积得24,然后再除以3。强调乘除混合运算也象加减混合一样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并板书顺序。)

  (2)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则引导:能将这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吗?接着再按(1)那样学习脱式写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小导游对大家刚才乐于帮助小朋友的表现相当的满意,接下来就带我们去玩游乐场所有的'项目。

  (课件出示整个游乐场的玩项并且每项都标有价钱)

  (1)你最喜欢玩什么项目?你想玩几次?让学生尽情地说说。

  (2)现在老师要聘请一位小当家,谁敢来试一试,敢进入小当家的面试挑战吗?出示第1题,让学生解答,然后叫个别学生说说思路。

  (3)看来同学们都很棒,但是只解决一个问题是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小当家的。同学们还有信心再接受挑战吗?那你们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解决的问题吗?出示最后一题,两人一人提问题,一人解答,互相考考。然后把全班分成红、黄两队来出题互考展示刚才两人考的成果。

  2、通过挑战,红、黄两队个个都成为小当家了。导游姐姐说:刚才我们玩了那么多项目又解决了那么多问题,同学们一定很渴了吧?那导游姐姐现在就带你们去分水喝,好吗?

  出示60页第2题。解完后让用不同方法的学生交流方法与思路。

  四、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们玩得开心吗?你们学到了什么呢?

  二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教学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3,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根据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谈论、汇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用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讨、交流来突破。

  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来突破。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口算:

  2×7=3×8=8×5=7×4=

  5×7=4×8=8×3=5×6=

  2、课件出示例3:小军和小红一起逛超市,在超市的文具专柜有许多的文具:文具盒每个8元,铅笔每支3元,橡皮每块2元,日记本每本4元。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仔细观察图,并说说图意

  2、提出问题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汇报:如

  文具盒每个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3、解决问题

  想一想: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汇报:

  (1)如第一个问题中知道文具盒的价格是8元,要买3个,要求一共多少钱?3个文具盒就是求3个8元是多少元?。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小结:求3个文具盒的价钱总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

  其余的问题解答写在作业本中。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算一算

  练习十九第2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要求:认真审题,将+、×看清楚。

  2、看图列算式

  练习十九第1题。

  3、解决问题:买东西

  练习十九第3、4、5题。

  四、拓展性学习

  1、找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2、小兰买3块橡皮,每块橡皮3角钱,小兰一共花了多少钱?妈妈给了她1元钱,应剩下多少钱?

  五、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教学教案 6

  教具、学具准备:

  不同颜色的圆纸片,相同长度的小木棒若干根,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与引入

  根据下面的图示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 △△△ □○□=□

  ☆☆☆☆ ☆☆☆☆ □○□=□

  ●● ●● ●● ●● □○□=□

  二、问题与探索

  多媒体显示:用相同小棒摆成的两组正方形。

  第一组第二组

  提问:看看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第二组比第一组多几个正方形?

  第一组比第二组少几个正方形?

  第二组用的小棒比第一组多几根?

  第一组用的小棒比第二组少几根?)

  提示:想一想,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待学生实在找不到问题时。)

  师:你们看是不是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1)第二组正方形的个数里有几个第一组的个数?

  (2)第二组用小棒的根数里有几个第一组用的根数?

  从正方形个数来说,第一组1个,第二组两个1个;从用的根数来说,第一组用了1个4根,第二组用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是4的3倍。

  以前我们学习了两个数比大小的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数之间的倍数问题。

  (接着把第二组的正方形换掉,改为3个正方形。)

  师:现在大家研究一下,第二组正方形用小棒的'根数与第一组有什么关系?(把教学思路引导到有关倍的研究上来。)

  三、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摆学具,要求是先想出摆的根数,再有顺序地一组组摆出来。

  (1)●●●

  是上一行的2倍

  (2)●●

  是上一行的4倍

  (3)/ / /

  是上一行的5倍

  独立摆完后,小组讨论: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怎样计算?为什么?

  小结:教师充分了解情况后,根据学生理解的水平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小结。

  四、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1.多媒体出示第77页学生打扫教室卫生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动脑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的内容是:

  (1)根据给出的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是什么意思?

  (3)怎样进行计算?请讲出道理。

  2.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二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用数学《认识乘法》教案10-08

《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学教案10-07

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教案10-07

数学口算乘法教学教案10-08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教案04-01

数学《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秀教案09-28

数学《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案09-30

复习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表内乘法教案06-06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