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英语毕业论文

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时间:2022-10-05 21:31:01 人文社科英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1】

  摘要:在我国高等院校,英语学习早已占据了外语学习的主体地位,基本上贯穿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程。

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然而,在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中,却存在着“人文精神教育缺失”的现象,对有的从教者来说,似乎外语课只要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其它没有什么更多要关注的。

  根据这种情况,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将“人文教育”融入到外语课堂教学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从教师、教学、教材、测试等几个角度,为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实施素质培养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人文精神 大学生综合素质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发展与扩招,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学子越来越多,从长远来看,这对提高我们国家的全民文化素质是非常有益的。

  在当今知识大繁荣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生人数多,专业覆盖面广,蕴藏的文化内容丰富,无形中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创造了非常有力的条件。

  当今社会,依笔者之见,无论哪个级别的学校教育,都不应该忘记:学校不仅要有认真严谨的知识传授,更应该有许许多多充满了人文精神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在这方面,英语教学所处的地位其实是非常显要的,就其内含而言,它理应有“教学”和“培育人文精神”的双重任务,应该成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所保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思想遗产”和“精神文化”。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文精神的特点和重点亦有所不同,可以集中反映出人们的价值观、人性观和高度浓缩的时代精神。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它也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物质文明建设。

  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一个国家的国民,其基本素质、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据此,我们可以说,寓“人文精神”于高等教育之中,于课堂教学之中,实在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十分迫切的任务。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须重视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1.教学现状的要求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客观地说,也有这样的从教者,其授课在学生看来没有多少激情和亮点,缺乏感染力,只是照本宣科,按照固定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地讲授语言知识,除此之外,别无其它。

  有时,为了满足学生们的出国需要或求职要求,教师把教学的主要目标和着眼点完全放在了应试和考级上(如四六级、雅思,等等)。

  还有人认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在课外去进行,或通过开设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

  教师的这种只管完成任务,轻视学生素质培养的做法,并非夸张地说,很容易导致一些学生失去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他们身上,出现发音不准、实用语感差、听不懂、说不好的“哑巴英语”现象,更是不足为奇。

  2.教育发展的要求

  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从这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需要,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已经从纯粹的知识教学转向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这实际上也正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当今外语教学工作者应该用心把握的一个方向和目标。

  3.课程性质的要求

  自语言产生以来,它就承担着文化载体的作用,是当之无愧的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

  人类各民族的语言都是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的综合。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更不例外,其本身就具有鲜明的“人文”特色,有着特殊的“育人”功能。

  为师者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除了传授语言知识之外,若能够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一方面这很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同时它也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就拿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来说,若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对比、讲解(无论以什么形式),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就会减少甚至避免因忽视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语用错误,提高其外语使用的准确率,使交流、沟通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外语教学的终极目的.应该是:一方面,要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几方面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还要使当代大学生成为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对教师而言,也绝非轻而易举,须付出坚韧不拔的努力。

  但不管怎么说,不管达到这个目标有多么不易,这是所有外语教师所肩负的责任,这个目标应随时牢记在心中。

  4.弘扬民族文化的要求

  当今世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会形成许多思想的碰撞。

  对国内的大学生来说,无论是课上的学习还是课下的一些影视观赏、对外交流等活动,都会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接触到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

  当代大学生多是“90后”,思想比较前卫,接受能力强,对西方文化也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外语教师来说,是否意味着在课堂上就只讲西方的价值观,而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不触及、不接触呢?如果一名外语教师的教学习惯是这样的,恕笔者直言,这实在是看轻了自己,这种教学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一名外语教师的价值。

  外语教师其实应该是“双枪将”――既通晓本国文化,同时又熟悉西方文化的特点。

  为师者若能有这样的胸襟和文化底蕴,在和大学生一起学习、探讨,进行思想交流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多方面给学生以最好的引导(引导当然也包括给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深入思考)。

  在外语课堂上,“文化交汇”“文化碰撞”这个特点可以说是相当突出的,教师就好比是处在一个风口浪尖上的“引导者”,若能注重中西方文化对比,也注重弘扬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出类拔萃的人品,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

  这也是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关键所在。

  四、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鉴于以上提到的一些情况,笔者对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育人文精神有以下几点建议:

  1.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建好人文资料库

  语言本身的独特性决定了大学英语课和其它公共课程还不一样,它不仅是一门传授语言知识的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其内心世界,使之充分了解中西优秀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外语教师若能把外语教学的内含提升到这样一个高度去认识,相信其教学必然会起变化,可谓前途不可限量。

  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包括教材内容和课程开设两方面的完善。

  教材编写者在设计大学英语教材时,在领会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使英语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譬如,在编写非英语专业教材时,也应适当加入一些能反映人的美好的价值观和特殊品格的诗歌、美文、名言和名人故事等,这些内容对师生来说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同时,各个高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师资条件、教学资源,适当增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已经有的应做得更好,在原有基础上精益求精,使每门课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如世界文学史、英美诗歌欣赏、欧洲文化、英美文化、跨文化交际、影视欣赏、英语演讲等,以此来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品位、审美观和价值观。

  一个人的“审美观”上去了,其它方面也会随着上去。

  2.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奠定人文教育基础

  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说:“A teacher affects eternity;he can never tell where his influence stops.”(教师的影响是永恒的,无法估量他的影响会有多么深远。)的确,优秀教师本身就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其人生观、价值观、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等等,就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其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审美情感、道德情操,等等,是学生个体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参照物。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教者就必须首先要注重自身人文精神的培养。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从教者自己都做不到,还怎么去要求学生呢?在学生的心目中,哪个老师怎么样,其实都有杆秤。

  笔者曾亲身接触过一件感人至深的事情:有17名男女学生,在第二学期不愿意被合并到别的班,而坚持继续留在原来的教学班上外语课。

  他们至诚恳切地要求老师一定要把他们留下来,继续教他们;老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平时表现和个人素质也相当满意,对他们也依依不舍,学生显然也很欣赏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作为教育工作者,像这样的例子,每次回想起来都能令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一种莫大的欣慰和鼓舞,它使人坚信,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师生之间会产生不同的“气场”,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

  即使是很有经验的大学英语教师也必须要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己的内在。

  要多掌握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如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翻译学、哲学、美学,甚至演讲艺术、音乐、书法,等等,从中都可以汲取大量的营养来丰富自己。

  对高质量的教学来说,哪一门知识能说没有用呢?“腹有诗书气自华”。

  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提高了,有一个相当独特的内心世界,才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还应该牢固地树立“育人为重”的教学理念,将“人”的教育贯穿在自己的整个教学生涯当中,常以自身的言行和为人处事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教师既要把自己所擅长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把文明道德、行为规范、做人准则教给学生(当然,理想的“育人”其实是非常巧妙、自然、不留痕迹的,所谓“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知道如何做人,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为社会和他人做奉献,如何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安宁,如何获得内在的充实和精神上的幸福。

  3.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寓人文精神于课堂教学之中

  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语音、词汇、课文、语法分析、听力、写作,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它还应该是对异国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学习。

  学生正是通过这种学习,使自己在人文精神方面得到了扩展,丰富了自己的头脑和学识学养。

  现在的大学英语课堂应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文教育模式,可多搞一些凸显“人文精神”的教学活动,如定期组织一些英语口语或演讲比赛,诗歌、美文朗诵活动,英美文化知识竞赛,英语话剧或趣味小品演出,等等,并把这些活动与当今世界所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喜闻乐见,能够自觉自愿地投入进去。

  在活动过程中,在老师的激励、鼓励之下,学生会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开发、锻炼自身能力,同时也可培养严谨的学术精神和高尚的人格、信念。

  在外语课堂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时采用“合作法”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助式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这对于外语学习,尤其是在口语训练方面,会有很大帮助。

  根据实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的情况下,加强大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说并不是一件可望不可即的事情。

  4.完善考试制度,创造充满人文精神的英语教学环境

  基于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已不再过分强调学生的阅读和语法能力,而是要更多地重视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换言之,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这种变化无疑是顺应了时代的需求。

  那么,根据这种变化,全社会是否也应该改变或修正以往比较流行的观念,不应该再以过级和证书作为评判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

  要知道,许多拿到了四、六级证书的本科生,其实谈不上有什么真正的英语素质,一接触,很可能是个“哑巴英语”,此非戏言;另一方面,各高等院校是否都应该调整和创新考试体系,使考试由纯粹的笔试变成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对高等院校来说,如果能做到测试标准多元化、考试方法多样化,那么,传统的、单凭一张试卷就可以简单地确定学生成绩的测试方法就会得到改观。

  传统的考试形式所带来的弊病早已经显而易见,不利于对广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一份试卷所反映出来的成绩往往很不全面。

  为了促进大学生在人文精神方面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提高或多方面的积淀,教师可以加大学生课上表现、课下英语实践的分值比例,适当减少纯笔试成绩所占的比重,利用科学的测试方法,鼓励学生在听、说、读、写、译几方面全面发展。

  当然,教学测试应该是对教学双方的考查,所以,教师的授课情况、课堂质量、教学效果等等也应加入到测试体系当中,其中包括学生对老师教学的评估和评价。

  在此过程中,可着重考查教师将人文精神注入课堂的教学效果,以此鼓励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增强进取心,多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素质提高方面收获更多。

  只有将两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教与学的测试制度,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充满人文精神的英语教学环境和氛围,外语教学才会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最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持续发展。

  五、结语

  人文精神与时代气息也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

  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不断交融的新时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振兴怎能离得开富有时代气息的人文精神?当今大学生将成为新一代的社会栋梁,无疑要承接这一历史使命。

  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其实是大学生的左膀右臂,两者相辅则利,相离则弊。

  对于“文化交汇”最为凸显的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在教授外语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的渗透,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这样的教育、教学若能占主导地位并持之以恒,其意义可谓怎么估量都不过分。

  凡外语教学工作者,若能在这些方面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断实践,尽心尽力,做出更多的贡献,那么,从长远来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人文素养的高端人才,便绝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陈x光.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艺术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谭小平.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2】

  摘 要: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既是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又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它的教学内容除语言的基础知识外,还会涉及到各种题材的文章以及文化背景等,这些内容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重点阐述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二者的内在联系,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具体途径,以期对外语教学有所启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人文素质;培养途径

  一、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

  1.人文素质

  大学是一个培育人才的摇篮,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是每个大学教师的神圣使命。

  特别是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身处东西文化的交融中,如果能很好地利用所教授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则必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

  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

  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

  “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

  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等。

  2.更新教育观念的需要

  改进教学方法以及提高外语的教学水平已经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政策顺利实施的`关键,其良性发展会对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长期以来,社会上已经形成了过分重视分数高低、忽略对学生德育培养的倾向,形成了重视科技发展,忽略人文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良风气。

  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能够代表国家和民族先进文化的动力的载体,即平常所说的德才兼配的人才。

  3.人文素质形成规律的需要

  素质的形成既是一个需要文化积累和沉淀的过程,还是一个复杂、缓慢的内化过程。

  内化指的是人们在学习中产生认识、感受和体验的全过程,是一个再次创造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德育课和政治理论课,也不是某一阶段、某一个层次、某一方面的单一任务,需要贯穿在整个大学教育的始末。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其特点是课时多,周期长,更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孕育、内化以及培养。

  二、人文素质培养与英语教学的内在联系

  教育部在全国52所高校开展的试点工作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

  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通过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由此可见,在大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有关各个学科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去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有崇高理想、优秀情操、完美人格、求实精神和儒雅风度的良好素质的人。

  大学英语教学也担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但却是很多英语教师忽略的部分,我们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语言本身的教授中。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以及应试技巧的培养,却忽略了对学生其它层次的渗透,如百科知识、社会文化、哲理以及智慧等,导致了许多学生尽管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人文素质却比较低下。

  这种现象的出现严重偏离了大学教书育人的目标。

  如果简单的把英语教学看成是语言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英语本身所带有的文化性,忽略了通过英语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实际上语言是各种不同文化的载体,文化要靠语言去表达出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学习语言,而不了解其赖以自下而上的文化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永远掌握运用不好语言。”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英语文化的学习,也就是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

  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除了要对教材本身的内容及涉及到的词汇、句法和语用进行必要的(下转第120页)(上接第118页)讲授外,还要对与课文相关的其他内容进行必要的讲授。

  这些内容包括事件的因果,语言现象产生的背景等。

  必要的讲授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也能使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课堂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主战场,也是人文素质培养和教育的主阵地。

  大学英语是一门涉及到多个学科和文化的人文学科,选取材料往往十分广泛,题材新颖,寓意深刻。

  通过对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学生更能在适当的时刻感受到道德教育的渗透,尤其是德育、智育和美育方面的培养。

  因此在进行语言学习的同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1.师生共同参与课堂讨论

  英语教学中遇到很多值得同学们去思考的文章、话题等,师生们可以通过课堂上的讨论来共同挖掘课文内深层次的含义。

  例如在《大学英语新理念综合教程》中,第一单元college life中介绍了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开始新的大学学习之初要如何去做好准备去迎接新生活,如何去学习,如何去交友,如何去处理遇到的问题。

  像这种话题对于新生来说很有意义,这对他们的人格,理想,价值观等等的形成都有着重要影响,值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去进行一些讨论和交流。

  大学英语教学与医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3】

  [摘 要] 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综合性人才,是推行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准确把握语言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把素质教育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去,作者从理念、模式、教材、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现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字] 综合素质 人文素养 英语教育 实现途径

  人文素质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和基本态度,是人合理处理其与自然、社会、他人关系,以及人自身富有的高尚的思想意识、理想情操、心理性格、价值观念和文化修养,它既是道德理想与知识智慧的统一,也是理智和情感的统一,更是理念和行为的统一。

  人文素质虽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如果不注意吸取新的人文知识强化自我修养,就可能退化,甚至变质。

  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一种教育。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通过人文的濡染与涵化,不仅使人获得人文知识,而且使人认识人的本质,逐步培养和完善正确的价值体系,塑造美好的精神家园。

  医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世纪以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拥有现代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所需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适应经济社会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养。

  杨叔子先生曾经指出:“没有科技,一打就垮;而没有人文,就不打自垮。”只有首先并主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

  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将人文素质的内涵凝结为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是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对理科生加强文史哲艺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通过对文科生加强自然科学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和科学素养。

  医科学校过分强调专业特殊性,过多强化医学英语的市场性,更长时间安排学生在校接受专业知识学习和在医疗单位见习实习,严重弱化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特点,淡化了对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

  虽然筑牢专业基础是医学生日后执业必备的,但是,过硬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只能解决医疗“是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一位仅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人,……,却无法保证他的每一项成功都能对社会真正有益;而一位同时拥有精神和人文自觉意识的人,所作出的一切才是对社会和人类发展具有真正的贡献。”[2]也只有解决了医疗“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做?”的问题,才能在维护人生命和健康的神圣职业中,始终把握和坚持正确的理念,始终富有责任心、同情心和使命感,实现医技、医德和医风的完美统一。

  当前,少数医疗部门和个人医德医风滑坡,医疗事故频发,医患矛盾突出,这就更需从头抓起,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育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在联系

  语言表面是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总和,却承载着整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风俗和思想,总是和一定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文学、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

  因此,外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的学习,大学英语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要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教育部教育司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包括“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3]这本身就要求将人文素质教育有效融入到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人文知识、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深刻领悟和内化人文精神,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增强医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人文主义教育观

  当前,为“考级”而教,将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割裂开来的情况依然存在,“只学习语言,而不了解其赖以自下而上的文化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永远掌握运用不好语言”[4]。

  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与宽容性,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英语教学责无旁贷的使命(郑越,2006)。

  树立人文主义教育观,就是要求教学中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将传授知识、人文与个性化的创造统一起来,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主体精神的个体,激发师生双方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掘潜力。

  医科院校英语教学,应改变其仅仅作为职业技能式的教育模式,逐步从纯工具型向突出人文型的教育价值观转变,在英语教学的目的、内容和过程上都突出人文素质的培养。

  2.创设英语情景教学,培育人文知识底蕴

  英语是一门人文学科,《大学英语》选材均是情文并茂的经文范作,它流露或再现了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和痕迹,反映了人类对真善美的渴求,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5]这些作品呈现在教学情境中,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教化作用。

  因此,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要深挖人文主题,设计情景模式,以学生感兴趣的人文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语言综合技能训练,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尤其是所要培养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念等化整为零,潜移默化地融合、渗透于主体课程学习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内容,更深刻地明白生活的意义,提高自身人文修养。

  实行情景教学,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查询、观摩、跟踪思考直至升华,通过动态设计情景点,持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

  3.加强精品教材建设,融合人文道德精神

  现在高校基础英语课本编写理念先进,选材科学,实用性强,人文知识涵盖面广,无论从道德、道义还是法律、尊严,都给学生以实例思考和分析借鉴。

  但编写特征突出、先进实用的专业教材和精品教材,还是医科院校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

  当今,医疗科研、生产、销售、服务诸环节使用英语的机会日益增多,如英文版医学科研资料、国际通用医学技术标准、有关计算机操作指令、提示信息、软件使用说明、互联网调用命令等等,这些尚未涉及的内容都可编入教材,纳入教学范畴,构建以培养医学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程。

  在教材选取方面,首先应注意语言的交际功能。

  教材应考虑专业特色,突出岗位特点,在教材设计上,可大量增加与医药、医疗有关的产品简介、服务说明、操作提示、维修指南等素材,并辅以相应的课堂活动安排。

  其次专业英语教材在选材及体例上,应有利于在课堂上开展交互活动,避免内容上与基础英语的重复。

  第三,教材必须新颖,思想性强,贴近生活,体现极强的人文性,为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实现自我夯实基础。

  4.丰富教学形式,提高人文知识渗透力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坚持能动创新,合理发掘人文因素。

  授课前,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充分挖掘人文点,以点带面,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拓宽学生道德信念培养渠道。

  首先要求学生多浏览那些对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典著作、报刊读物等,了解文化信息,准确把握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神韵。

  其次要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再次要广泛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插入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介绍,从不同角度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丰富自己的人文内涵。

  最后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开辟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竞赛、辩论、模拟对话等,让学生在语言阵地里发挥、锻炼、汲取,还可以在医学生实习期间组织他们到涉外医药企业、医疗器械交易会等进行实践锻炼,增强人文素质。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把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突出的重点,社会也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大学英语教学教授英语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还应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操守、人生观和世界观,真正培养出既懂专业、能熟练运用外语、知识面广,又具有人文知识底蕴、富有创造性和综合能力的高素质现代人才,这正是我们的目标和责任。

  参考文献:

  [1]袁贵仁.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J].中国教育学刊,2110(5):12.

  [2]唐冬梅.大学英语教学与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2008(11):79.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杜瑞清.文化自学开拓创新[A].张后尘.外语名家论要[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11.

  [5]周光明,高旭阳.从情感维度看大学英语的优化处理策略[J].外语界,2001(2):56.

【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相关文章:

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10-08

人文素质在英语教学的培养10-05

大学英语教学与医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10-05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10-05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10-05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10-05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10-08

多元化艺术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10-03

古代文学教学创新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