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茶文化论文

时间:2024-07-16 16:01:20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茶文化论文15篇【优秀】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茶文化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茶文化论文15篇【优秀】

茶文化论文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在教育领域层出不穷,其中转动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典型的代表。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转动课堂模式,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学习,都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历史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史实、史料等,其中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发展历史就是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教师需要合理运用转动课堂模式来实现目标,而本文就针对于此,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以供借鉴。

  关键词:转动课堂;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

  1引言

  在时代的发展历程中,各个阶段的人们、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历史。历史对于现代人民而言,不仅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促使现代人们能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来促进现代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也能从其中窥探到历史的发展轨迹,在丰富自身的基础上实现全面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在教育领域开设了历史学科。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发展历史不仅是整个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历史教学中的教学重点。为了提高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应用转动课堂模式,充分发挥转动课堂模式的优势与特点,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2维多利亚时代的茶文化历史分析

  根据历史记载,我国是茶叶生产的起源国,在最初大范围的世界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茶叶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跟随这一波活动而在世界各国得以流转,并且在各国的发展轨迹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英国就是典型的代表。茶叶流入英国之后,对英国人民的生活习惯、社会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茶叶也成为英国文化发展历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遗留下来的历史内容也值得学习。

  2.1维多利亚时代茶叶成为英国殖民扩张的手段

  处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正是殖民掠夺时期,这一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呈现出殖民掠夺的特点,而茶叶作为英国殖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在开展殖民掠夺活动过程中,充分运用茶叶作为殖民掠夺的工具,在世界很多地方,比如印度、缅甸等地区都建立了相关的产业经济。在此基础上拥有了一个从生产、运输、销售到消费的完整链条。在这一完整链条作用下,以及随着英国殖民掠夺版图的扩张,带有英国本土特色的茶文化逐渐流转到各个地区,发挥着不可预估的作用。

  2.2维多利亚时代下的英式下午茶

  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诞生了消费型社会,在这一社会形势下全民追求享乐,到了19世纪,英国已经步入繁华的消费社会,处于这一社会的英国人民,尤其是社会上层人士更是醉心于追求艺术文化的内涵和精致的生活品味。与此同时,维多利亚时代由贝德芙夫人开创的喝下午茶形式开始在英国流行,随着英国消费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英式下午茶不仅在内容上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比如说红茶、食糖等投入其中,而且内涵也趋向于饱满化,比如说成为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工具,因此,英式下午茶形式成为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发展的典型代表。

  2.3茶叶改善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的健康状况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起源地,其发展步伐远超于其他国家,因此,英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在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多,对公共卫生状况提出了不小的挑战,由于并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应对挑战,使得公共卫生状况十分堪忧,进而导致各种疾病的爆发。由于茶叶具有巨大的医学价值,培养良好的饮茶习惯对于人体的健康能够带来巨大的作用,因此,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开启饮茶之风,不仅各个企业开始大量生产茶叶,而且社会人民也逐渐培养饮茶习惯。

  3转动课堂模式在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在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中合理应用转动课堂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对转动课堂模式具有的特点和实施条件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转动课堂模式的对策来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探讨,为实际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3.1转动课堂模式具有的特点和实施条件

  转动课堂是出现在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型模式,从概念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教学模式的话,指的就是充分利用课前预习阶段和课中教学阶段,将课程划分为若干个部分以及明确若干个小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知识应用训练。转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颠覆传统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教师针对性的指导;二是改变传统教学流程,重视预习阶段和课中教学阶段;三是颠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由原来的主导者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课者转换为自主学习者。除此之外,转动课堂模式实施的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转动课堂模式过程中,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在熟练操作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网络教育资源;第二,转动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3.2转动课堂模式在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中的课前预习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中关于课前预习这一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有所忽视的,但是课前预习阶段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不亚于课中的教学阶段。因为做好课前预习阶段的相关工作,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要学习的课程内容,明确自己对课程内容有哪些方面的不理解之处,不仅能够让学生做好课程听讲的.准备,而且也能够为教师合理开展课程教学奠定基础。因此,转动模式在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从课前预习阶段入手,学生利用课前教师备课过程中的核心知识点进行预习,以此来为课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讲,教师在课前阶段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为学生准备各种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包括基础资源和扩展资源。在此基础上制作微视频,每个微视频介绍一个知识点或者是呈现一个案例,之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去平台完成相对应的任务。学习教师准备的微视频内容,同时依据自身情况,比如说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浏览学习扩展资源,而能力欠佳的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微视频中学到的知识以及存在的问题保留下来,争取在课堂开展中听教师的讲解或者是主动询问以获得答案,以此来做好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前的预习工作。

  3.3转动课堂模式在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中的课中教学策略

  课中教学是教学领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通过有效的课中教学,不仅有利于为学生答疑解惑,进行知识点的转换,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转动课堂模式在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其次要从课中阶段的教学入手,将知识点内容予以深化,以及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的课中阶段,教师需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开展,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指的就是教师按照一定的原则,将班级里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和小组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这一形式的采取,提高学生参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需要注意的是,在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这一活动要作为一堂课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占据整节课堂,实现将学生的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讨论。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监督和引导作用,提出学生合作与交流需要探讨的问题,以此来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中得到良好开展。最后在课程的最后环节,教师要从学生个人、各个小组以及整体的角度,对课程进行整体评价,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复习,以此来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4结束语

  相比较于其他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动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以及自由性。因此,在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中合理应用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苡.中西方茶文化传播中经济学翻转课堂思想的作用[J].福建茶叶,20xx(12):393.

  [2]张苏银.基于翻转课堂在茶艺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xx(36):128-129.

  [3]林有鸿.对英国劳动阶层茶文化之深描[J].农业考古,20xx(5):212-215.

  [4]钟真.基于翻转课堂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农机,20xx(6):93-94.

  [5]黄学周.英式下午茶文化浅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3):21-23.

  [6]欣欣.优雅自在惬意午后维多利亚下午茶[J].中外食品,20xx(4):56-58.

  [7]郑雯嫣.论维多利亚时代红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J].农业考古,20xx(2):322-325.

茶文化论文2

  据《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而一代茶圣陆羽也曾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由此可见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自神农发现茶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历史的演变,茶文化由发展走向成熟、由国内走向世界,可以说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的兴盛自然而然带动了品茗茶具的兴趣,在众多茶具器冥中,紫砂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实用性茶具,颇有点鹤立鸡群的味道。

  紫砂据传起始于北宋末年,那时的饮茶文化可以说是相当成熟了。根据茶史上记载,饮茶之风,盛于唐而兴于宋,当时茶具器形的发展受喜欢茶饮方式制约。但到了北宋末年的时侯,茶文化的焦点已经从品的方式转变到茶具的行式上来。紫砂壶的诞生,可以说是因时而生,然其后紫砂壶能够风行数百年,最终与茶文化连为一体相辅相成,可以说是由紫砂的特性所决定的。

  精于茶道之人有种流行的说法——品茗,能修心养性,陶冶人的情操。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闲暇之余开始追求精神层次的休闲生活,而品茗之道就是很好的选择。由此而来,闲时品茗修行之人日增,但不管如何深谙茶道之术,若无称心如意之茶具,一切枉然。即使是绝好的茶,也是暴殓天物而矣。有了上好的茶,因此一个急迫的问题摆在了茶友的面前,何为上佳之茶具?紫砂!茶道高手一般会如是回答。然紫砂谓何?

  紫砂盛行于陶都宜兴,脱胎与一般日用陶瓷。宜兴,古名荆溪,因荆溪河而得名,秦始皇灭楚后改名阳羡。晋惠帝时期又改阳羡为义兴。北宋时,为避太宗赵光义玮,改称宜兴而沿用迄今。宜兴盛产一种特殊陶土,其颜色多为绛紫,故统称紫砂。但其颜色亦有红,绿、黄、白等,故又被誉为“五色土”。用其所做茶具即为紫砂壶。论及紫砂的起始,见北宋诗人梅尧臣《宛陵集》一诗中言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因此普遍认为紫砂起始于北宋末年,而1976年在宜兴丁蜀羊角山古窑址发掘出的大量紫砂陶片,其断代为北宋时期,这也可作为佐证。随后紫砂艺术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而这个春季延续了差不多数百年,经历了明清两代的兴盛。明清时的发展,紫砂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其在结合茶文化的基础上,更是融合了诗词、书画、雕塑、篆刻等一系列文化艺术。多种文化性质的结婚,成了紫砂文化的标志性特色。

  如今的紫砂艺术经过几十代紫砂艺人的`奉献,也已趋于成熟,无论是在造型装饰还是工艺技术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系列性的理论知识。定义一件完美的紫砂作品,可以从两方面衡量:一方面,紫砂作为美术品,应具备形、神、气、态四要素。形,即形式美,指作品的外部轮廓:神,即神韵;气,即气质,陶艺所蕴涵的和谐色泽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另一方面紫砂壶还需满足其作为茶具的根本特性实用性。如壶体的容量和重量比例适当,壶嘴出水流畅,壶把端拿方便舒适,壶盖四周合缝等等。紫砂壶和一般陶瓷不同,它属于无釉茶具,采用宜兴特有的紫砂泥矿制成生坯然后高温烧制而成。由于其成型后烧成过程中温度较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更有肉眼难辨的气孔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味,故老壶,旧壶虽冲白开水也能散发淡淡茶香。紫砂的特性材质属性,致使开水冲泡却不致于烫手,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而热天盛茶则逾夜不馊。此外,紫砂壶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有着“世间茶具壶为首”之美誉。而《桃溪客语》中书道“阳羡壶自明季始盛,上者与金玉等价”,足可见其名贵。

  现今收藏紫砂壶成风,明清、民国时期及当代名家紫砂壶价格一路攀升,一般藏家只能作壁上观,少有可能收藏到名家真品。而古玩市场上,明清老壶,只有那些田间粗茶壶,还依稀可见,仅数百元一把,作为开茶馆泡茶之用却仍有古趣。然而,有些紫砂工艺师片面地追求紫砂壶的艺术价值或经济价值,致使一些壶不是丧失了其根本的实用价值就是完全失去了艺术价值。可以说这些“不良风气”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的。

  紫砂因茶而生,由茶乃盛,最终携茶而美。修心养性,天地虽大,然皆在这一茶一壶间也。

茶文化论文3

  摘要:茶文化旅游开发,要在理性认识其中所诠释的价值优势前提下,辩证、科学认识到茶文化资源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脆弱性,因此,良好的资源整合活动中,必须将保护意识融入其中,通过综合创新,融入大众诉求,进而真正意义上实现茶文化旅游资源中所能实现的价值。本文拟从茶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实施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理解,从而探究茶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机制;开发体系;产业价值

  我国的茶文化资源更多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资源要素,因此,其中很多资源无法得以有效修补和再造,因此,在对该资源进行应用时,必须从保护这一基础视角出发来进行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是以茶和茶文化原则为开发主题的旅游创作,其中对文化有着重要的关注度和理解度,正是当前我们满足大众生活诉求,并且实现茶文化体系最佳传承力的关键所在。

  1茶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实施背景分析

  实际上,一直以来我们对茶文化的理解与认知更多停留在传统的应用状态。从现代学术意义上看,我国茶文化研究过程汇总,其形成了与茶相关的三种学科机制,从自然视角看的茶学学科,以及以茶叶商品与经营为主的茶业学,乃至从人文视角的茶文化学。无论是具体的文化发掘,还是文化交流机制等等,都需要我们理性认知茶叶产业的发展状况。在茶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文化是该资源的优势与核心,因此,理性认知文化的价值内涵与应用优势,从而使得茶文化资源能够得到最佳整合与开发。文化是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推动其成熟发展的生命力,通过对该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时代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不难看出系统化的文化内涵,造就了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时代应用价值。文化是一种相对成熟与稳定的“基因”,其中所包含的复杂内容也让该资源极具开发价值和应用价值。比如,在茶文化体系中,无论是茶歌、茶舞,还是与茶相关的文化遗迹、文化故事等等,都成为当前整合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与重要前提。茶文化的价值多样性,是当前我们利用茶文化资源,开发茶文化旅游活动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在合理分析茶文化资源体系多样性和内涵化的前提下,通过选择融入合适的文化包容视角,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资源的客观、理性认知和最大应用。探究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向,本质上看正是当前大众生活的新诉求,更是整个社会的转型优化。在茶文化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中,利用科技与现代因素,融入文化与市场的价值内涵,从而使得茶文化旅游发展成为一种充满市场活力和价值竞争力的综合产业体系,更是适应当前活跃的产业发展方向与趋势。传统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利用过程中,缺乏对其中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更多展现为一种“陈列”,因此,无论是具体的价值挖掘,还是综合价值利用,都缺乏层次上的提升与诠释。因此,在资源整合利用的今天,融入文化和市场、时代等诸多因素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体系正是这一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理解

  在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时,必须充分注重文化资源的“灵魂”改造与创新。从茶文化体系的包容性和价值独特性看,对其进行旅游式开发,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同时也当前旅游行业发展突破的新形态。在整合和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时,可以从茶叶产业区域资源整合和行业资源应用出发,通过以大众需要为基础市场,从而诠释极具影响力和价值力的品牌。事实上,目前大众在对旅游业和文化消费有着极高的关注度,茶文化旅游资源在具体开发时,正是在满足大众诉求情况下的茶文化资源价值最大化应用。当然,在整合与开发茶文化资源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多数茶文化资源地区都属于基础环境相对薄弱的地区,因此,想要真正意义上应用好茶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就需要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基础性理念,尤其是通过理性认知看旅游产业体系中所需要的多种元素,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整合基础资源,从而实现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此外,也要注重构建产业化、系统化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机制,随着当前社会大众生活消费习惯的不断成熟与变化,传统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短板与不足也日益明显。因此,探究深度、成熟且体系化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机制,才是当前我们最大化应用该资源的前提与关键。当然,茶文化资源体系中所包含的内容也极为多样化,除了自然资源外,文化资源和区域环境资源等等都是当前我们理解和认知茶文化产业资源开发的重要资源内容。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旅游消费是一种基于大众体验的文化品读与感知。在旅游消费结构调整与优化的今天,创新旅游消费体验,不仅要注重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要素,更需要站在消费者的视角,开发出极具大众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旅游资源是一种极具特殊性的资源要素,其主要指整个社会中能够对广大游客产生系统化吸引力,并且能产生经济、社会人文等多种效益的旅游元素,通过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优化和分析,不难看出整合旅游资源,不仅能够让旅游资源实现最大价值,同时更重要的是系统化整合旅游资源的过程,也将是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实质性”表现,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将茶文化旅游资源中所具有的“文化因素”与“旅游因素”相结合,其将让茶文化旅游资源实现最大价值。通过对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我们看到当前已经进入到了复杂、生动的产业局面之中,想要实现旅游资源的最大价值,就需要结合大众实际诉求,通过制定切合实际的旅游发展规划,从而在完善交通基建等设施资源的前提下,进而为广大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旅游服务。开发旅游资源的基础是整合旅游资源,通过充分发挥核心旅游资源的“龙头带动”优势,从而实现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全面升级。

  3茶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的实施策略

  当前旅游产业发展日益成熟,如今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融合了多种旅游元素的全新业态,想要实现其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以整合开发作为其基础前提,通过构建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相融合的全新发展机制,从而适应当前现代旅游产业建设的整体目标。立足现阶段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状况看,在对其进行资源整合与开发时,需要注重从以下视角出发:首先,要注重挖掘茶文化资源的优势内涵,集中打造极具竞争力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极为多样,且各个地区和民族都有着相应的茶文化体系,因此,在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时,注重赋予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通过提升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力和影响力,进而满足当前大众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参与兴趣。事实上,目前大众参与旅游活动的成熟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当前正是旅游产业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新型“参与”式旅游。比如,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具体包含的欣赏与体验感,都是我们理解和认识茶文化价值的实质性基础。其次,要集中整合茶文化旅游资源,完善大众参与途径,并且丰富旅游渠道,进而实现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挖掘与应用。客观地看,只有通过对该资源进行系统化挖掘,才有可能实现该资源的长期发展。通过构建科学性、合理性的资源开发机制,从而使其能够适应大众参与诉求。最后,注重规划与发展,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战略,从而实现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增效与持续、科学发展。在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时,要注重旅游品牌建设与旅游规划发展之间的深度融合。茶文化旅游活动作为一种时尚的新型活动,关于该活动的理解与认知尚不成熟,因此,在具体探究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时,要融入正确的开发理念,尤其是通过理性分析当前社会大众对旅游活动的价值理解,通过合理化改造与生动诠释,从而实现整合基础下的资源开发最佳效果。

  4结语

  随着当前社会大众对健康生活的价值认知与理解不断成熟,如今大众在选择生活元素时,对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元素形成了足够认知。在传统的茶文化资源应用时,要注重结合时代环境和大众诉求,进行系统化的资源整合与革新,通过系统化挖掘,从而构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最佳体系。

  参考文献

  [1]冯卫英;朱世桂;黎星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以江苏宜兴阳羡茶文化博览园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119-122.

  [2]郑小敏;修新田;洪小燕;纪金雄.基于IPA分析法的安溪茶文化旅游发展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9):211-212.

  [3]郝魏飞;侯玉霞.基于旅游体验的生态茶园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广西龙胜生态茶园为例[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05):153-155.

茶文化论文4

  1 “和解”心理概述

  心理学家荣格在他的论述《心理类型》一书中,对于“和解”的本真涵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和解”心理是一种中间状态非理性特征和状态,在西方影射到了“神”的形象之中,而在东方则体现为道的形式。在中国的儒家思想之中,就以其“中庸思想”体现出“和解”心理,使事物在协调统一的状态下保持均衡,在稳定的中间状态下趋于一体化。中国儒家“中庸”思想也可以理解为和解、中和。在中国茶文化的诠释之下,“和解”心理是以儒家和道家的哲理为基础和前提的,在中国茶文化之中,也融合和渗透了中国儒家和道家的哲理思想,体现出均衡而稳定的心理状态,在茶文化之中的茶器、茶饮、茶礼、茶道之中,都可以察觉到“和解”的中立印记,可以通过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和解”心理元素的挖掘,获得人们心理上的平衡和协调状态,从而产生不竭的心理动力支撑。

  2 茶文化中的“和解”心理探究

  2.1 茶性中的“和解”心理

  2.1.1 自然生态的“阴阳”和解。

  在茶树的自然生态成长的环境之中,以“阳崖阴林”为最佳环境,也即茶树适宜生长于阴阳调和的自然生态环境之中,在林木遮蔽的向阳山坡,最适宜茶树的自然生长,也即体现出茶之本性中的阴阳元素,蕴含有心理学意义下的“和解”理。

  2.1.2 茶之本性的“刚柔”和解。在茶叶的烘焙制作的过程中,由于茶叶的本性寒严,被历代文人志士喻为刚正不阿的精神和品性,寓示古代文人高洁刚耿的道德操行。同时,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作之中,对于茶性的描述又以“从来佳茗似佳人”来喻示茶性中的娇俏、柔媚之态,显现出心理学层面的“刚柔”和解之本性。

  2.1.3 药用中的相济相生“和解”。茶叶初始即体现出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之中,就详细完整地论述了茶叶的药理,揭示出茶叶中的热与寒的和解,在其药用价值的相济相生“和解”中,可以保持和恢复人体的机能,防止偏失。这充分体现出中医的“和解”心理。

  2.2 茶器中的“和解”心理

  在古代烹煮茶叶的过程中,我们由“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疾”可知,茶叶的烹煮极为讲究“五行之术”,正所谓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相生相克法则,在烹煮茶叶的风炉茶器之中,不仅讲求外形的美观、古朴、精巧和典雅之趣,而且还讲究五行皆备、和谐平衡之法理,在烹煮茶叶的风炉这个茶器之中,与土地相接谓为土;风炉内燃木炭谓为木、火;风炉上置锅谓为金;风炉上的锅内有烹茶之水谓为水。可见,在我国的五行观中,蕴含有中国古代人们朴素的哲理思想和法度依循,它们被称为生万物的源泉,从心理学的角度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解现象,风炉成为了“天人合一,阴阳两调”的和解载体和象征,起到了“去百疾”的功效。

  另外,茶壶也被古代人们称为“茶娘”,茶杯也被称为“茶子”,由这种“子母暖壶”的民间说法,可以看到茶文化的“和解”心态,散发出一种自然平和、稳健相亲的气息和风韵。

  2.3 茶饮中的“和解”心理

  在人们品茗茶饮的过程中,茶与水也体现出和谐相生、互为滋补的关系,水是茶之母,是茶之源。品茗优质的茶水,在心理学意义上来看也体现出“资阴阳之和”的心态,流露出人们推崇“有道之士”的追求。在秦观《淮海集》中的《龙井记》中就蕴含了这一思想和追求,显示出古代文人不为硬性的约束所屈服,也不为阴性的侵蚀而熏染,始终表达出“有道之士”追求“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的信念和精神状态。

  茶饮中的“活水”之解,我们也可以从苏轼的《汲江煎茶》、唐庚的《斗茶记》中,看出古代文人雅士对“活水”的评判和理解,认为茶饮中的水应当是“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而“活水”的评判标准在于缓急的和解,而这在《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本中显露无遗,可以从王安石命苏轼取中峡之水中看出,中峡之水即是由于其处于水流的缓急之间,正是烹煮茶叶所需的“活水”,体现出茶饮之中的“和解”即为阴阳相调、缓急平和,在茶与水的相继相续之间,成就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积淀而成茶文化独特的“和解”心理。

  2.4 茶道中的“和解”心理

  中国传统茶文化之中富含深邃而独特的“茶道”精神,对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茶道精神,有不同的诠释,如:庄晚芳注重的“廉、美、和、敬”、林治倡导的“和、静、怡、真”等,这些诠释都以“和”为茶道的.内核和精髓,具有极其广泛的内涵,体现出儒家的中庸之道,具体包括有:天人和合、家庭和合、身心和合等。

  在中国传统茶道精神之中,推崇儒家的中庸思想,讲究“礼之用,和为贵”、“执其两端而用其中”,在儒家哲学思想理念之中,主张宽容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的精神,以中正的、不偏不倚的态度看待世间的万物,强调矛盾与统一的互补与平衡,以通达之道来更好地处理世间事务及情感关系,显露出“和”的最高境界和层次。在茶道之中,谙熟茶艺之人尤其讲究洗水、择茶、取器等流程,并推崇“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烹茶技艺和手法,在各种烹煮茶叶的茶艺欣赏之中,注重“精华均分”以及与自然的协调。在饮茶的过程中,倡导头脑清醒而理智、行为得体文雅而不虚浮、态度庄重矜持而不偏执,体现出茶文化的“和解”心理。

  2.5 茶与酒的“和解”心理

  在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一书中,提及酒乃至阳之物,与火同性、遇火即燃。而苏轼则指出:“姜助阳,茶助阴,在这一寒一热之间,可以跳步阴阳。”。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茶与酒的互补之意。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的倡导之中,我们由儒家的主进取、道家的主静观之中,也仿佛看到如酒的儒家文化与似茶的道家精神的融合,正与西方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相映射。在清茶品茗之间,人们转入对现实的理智反思和洞察,显露出犹如日神精神之神韵的品茶境界,达到了人们在醉与醒之间的心理“和解”。在酒性狂烈、随性的挥洒之间,可以增添人们的豪情,暂时忘却尘世的种种羁绊,显示出与茶并行不悖的酒神精神,由此也获得了阴阳之合、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最佳诠释。

  3 “和解”心理下的茶文化拓展与整合

  在茶文化的“和解”心理下,我们要实现对茶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拓展,要大力开发和挖掘茶文化内涵,注重茶文化在“和解”心理状态中的自由拓展,使其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内容,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和生活之中。

  3.1 “和解”心理下的茶生态整合

  在茶文化的“和解”心理之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茶之本性中的“和解”心理,以自然地理环境为依托,充分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使茶的自然生长环境保持生态化,处于不被污染的自然、平衡环境系统之中,使之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提供优美、惬意的休闲场所。

  3.2 “和解”心理下的茶文化品牌建设

  在茶的“和解”心理下,可以遵循绿色的茶文化发展理念,建构茶叶生产基地,以“和解”的心理基本理念为依托,创设享誉盛名的茶叶品牌,实现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最好传承和弘扬。

  3.3 “和解”心理下的茶文化旅游发展

  在我国休闲旅游日益盛行的趋势之下,人们不仅追求休闲惬意的享乐生活,而且还讲究生态休闲旅游中的文化旅游,在茶文化的“和解”心理下,我们要秉承这一理念,挖掘休闲生态旅游中的茶文化元素,将积淀而成的茶文化历史内涵展示于人们面前,使人们感受和体验到丰厚的茶文化历史,亲身感受和操练炒茶技艺、煮茶工艺、茶具、茶礼等内容,在艺术、文化与心理相通的茶文化旅游中,领略到文化底蕴深厚的茶文化,理解茶文化中所蕴含的“和解”心理,更好地实现对茶文化的传承。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茶文化积淀千年,底蕴深厚,不仅有极其丰厚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也有极为深邃的哲理思想和美学价值观念,不断传递出以“和”为核心理念的儒家思想和哲理,彰显茶之中正平和的本性,并在“其性精清,蕻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的描述和体验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茶文化中所承载的“和解”的心理意蕴,在茶文化的物质本性和精神文化形态之中,可以看到“和解”之道的流淌与延伸,并且在现代精神文化日益发达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拓展。

茶文化论文5

  春光明媚,微风拂面。泡上一壶茶,细细品着,同时享受着品味茶文化与鉴赏论文的乐趣。

  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热潮中,代表东方文明的茶文化越来越引人瞩目。茶文化不但在有其传统的中国、日本、韩国得到复兴和弘扬,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当人们认识到饮茶有益于保健养身之后,也对茶文化日渐发生兴趣,慢慢融入他们的生活,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茶文化日益成为一种超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宗教信仰的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成为连接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又一座桥梁。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所产的茶叶不同,地域性的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的饮茶习俗也大有不同。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维吾尔族的香茶、傣族的竹筒茶、纳西族的盐巴茶、僳僳族的雷响茶、布朗族的酸茶、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苗族和侗族的油茶、回族的'罐罐茶等等,不胜枚举。就是汉族地区,也有各式茶俗和不同的冲泡方式。从茶艺表演角度来看,除了上面介绍的工夫茶、绿茶、红茶、花茶等形式外,还有融入地方特色的茶艺表演,如擂茶、新娘茶及各地的茶礼表演等。在这些茶艺表演中,归属于徽州文化的婺源茶道则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示了其独特的魅力。 农家茶是由民间乡里的饮茶习俗演绎而成,在婺源几乎家家种茶,人人饮茶,劳动时要带茶,家里来客人要敬茶,农家的姑娘人人能泡出一壶壶好茶。农家的茶,讲究茶的好喝,不过分追求茶具的优劣,体现了农家的质朴与真诚。而农家姑娘天真、纯朴,身上透着健康活泼的青春气息。农家茶的表演就是以此为基调提练产生的。

  农家茶表演用的茶具为青花瓷壶、青花瓷碗、烧水用的铜壶,简单而朴实。表演用茶为“婺绿”。表演用水为溪漳山泉。

  表演者是三位衣着蓝白花衣花裤,头戴蓝白花头巾的农家女孩,随着欢快的乐曲来到茶桌前,摆好茶具,主泡的姑娘净手,然后用温水洗涤壶碗,一切准备停当,开始投茶。投茶时不似其他茶艺表演那样用茶匙拨入或用茶则投入,而是由主泡直接用手从茶叶罐中抓取茶叶,投放壶中。取铜壶中的水注入瓷壶少许,是为洗茶。洗茶水迅速倒出,再提壶高冲,冲泡时,宛若蜻蜓点水,快而不乱,轻盈欢快。壶中的茶片刻之间泡好。三个姑娘忙着将茶分入各碗,分茶时讲究每碗的汤色要均匀,浓淡要一致,因此,采用循环斟入法,从左至右,再从右至左依次进行。茶奉至来宾手中后,姑娘们又忙着向来宾分送佐茶的花生、红枣等农家特产。农家姑娘热情大方,一股纯朴浓厚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来宾仿佛是置身子婺源的农家小院,享受着客来敬茶的真诚款待。

茶文化论文6

  摘要: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符合现在旅游发展形势,能更好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本文对茶文化旅游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也介绍了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一些思路,最后以信阳和安溪两个地方的茶文化旅游为例,分析了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信阳;安溪

  我国拥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在长期的茶叶种植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我国也因此成为“茶的故乡”。茶叶作为饮品为茶叶产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茶文化作为一种隐形的旅游资源,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现在茶文化旅游资源还没有获得深度开发,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成为促进茶叶产地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下面是对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探究。

  1茶文化旅游现状

  我国茶文化旅游还未获得充分开发,茶文化发展的潜力也未被挖掘出来,加强茶文化旅游开发应该作为茶文化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茶文化旅游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这种差别主要是关注点和研究角度的不同造成的。在茶文化旅游产品类型上,不同的学者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有的着眼于茶文化的物质形态,有的则关注于茶文化的精神层面。茶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形态多样、形式丰富的茶文化。如果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分类,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1]。在物质文化上,茶文化包含有茶、水、茶具、茶政等,这些都是茶文化中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其制度文化包括了茶礼俗、茶艺茶道、茶的传播、茶的技术和历史等。在精神文化上茶文化则表现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中,是精神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2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思路

  在我国进行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有着巨大的优越性。首先我国是一个种茶大国,在全国多地都有茶叶种植区,这些是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一个强有力的依托。另外,我国在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的过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这些都是可供开发的内容,对茶文化旅游有现实效益,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旅游地的茶叶的知名度。

  2.1深度挖掘茶文化的深刻内涵

  茶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在长期发展中,已经与文学、绘画等联系起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地方发展茶文化旅游,只停留在茶文化的表面,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挖掘。比如很多地方发展茶文化旅游时,让游客参与茶叶采摘活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游客旅游的趣味性,但游客对茶文化的深刻内涵接触不到,并且这种形式跟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理念也不吻合。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主要指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高层次的开发和利用,使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得到更好体现。古人讲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为解渴”,这也充分说明了喝茶的讲究。当茶与画、诗结合起来后,其内涵才能得到更好放大。文人雅士喝茶绝不仅仅在于茶本身,茶可以作为其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生活情趣,可以更好陶冶情操,提高生活品质。对茶文化旅游进行深度开发时,应该朝着这方面发展,让游客在精神上得到更多享受。

  2.2加强茶文化旅游区建设

  对茶文化旅游进行深度开发时需要有一定的依托。茶文化旅游区就是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一个强有力的依托,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物质载体。现在国内一些茶叶种植区已经开始打造旅游度假村和茶文化旅游特色景点。这样可以把茶产业链拉长,可以带来更多经济收益。有的地区把当地茶叶与当地的其他旅游景点有机结合,是对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一种有益尝试。比如在庐山,庐山不仅是著名旅游风景区,庐山也是云雾茶的产地。当地就把庐山云雾茶与庐山风光结合起来,这对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庐山云雾茶的知名度和销量也有很大的帮助[2]。另外在茶文化旅游区之内还可以开展多种活动,可以介绍茶叶的制作过程,也可以对茶叶的历史进行介绍,还可以举办一些茶艺活动和茶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游客对茶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茶文化也能有更多切实的感受。所以茶文化旅游区应该加强建设,这是对茶文化旅游进行深度开发的一个物质基础和物质前提,有了物质依托后,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才能更好展开。

  2.3开发茶文化旅游新产品

  对茶文化旅游进行深度开发时,除了把茶叶作为主要产品外,还应该发展其他旅游产品,这样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才能实现,也会使茶文化旅游的形式更加多样化,附加值更高。比如福建安溪在开发茶文化旅游新产品方面就取得了成功。安溪以安溪茶为依托,同时又根据自身的优势推出了休闲度假、古迹旅游、茶都观光等一系列旅游活动。这样就给游客提供了多方面的旅游感受。游客不仅对安溪茶有了更好的了解,在茶以外也有更多的收获,游客对行程会更加满意。此外还可以开发一些纪念品,通过纪念品对当地茶文化进行宣传,同时也会获得一定的额外收入,提高旅游附加值。

  3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案例分析

  3.1信阳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分析

  信阳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信阳所产的“信阳毛尖”更是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信阳也举办过“国际茶文化节”,在传播中国茶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信阳近些年来,以茶文化为主发展了起茶文化旅游。信阳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一系列优势。首先是其茶文化底蕴深厚,信阳作为绿茶之乡,在历史上曾获得过茶圣陆羽和大文学家苏轼的高度赞赏。信阳也具有非常独特的茶俗和茶情,丰富了信阳的茶文化。另外,信阳地区气候温暖、水质洁净,为茶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信阳还有其他旅游资源,可以和茶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使旅游资源组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信阳进行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时还从茶俗文化、茶馆文化、禅茶、茶艺茶道等方面进行。信阳在长期的种茶、制茶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茶风茶俗,茶也深深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中。当有客人来时要“客来敬茶”,为客人敬茶时应当用玻璃杯,这样客人可以更好欣赏茶姿。信阳的车云山景色秀美,当地茶民会和客人等一同上车云山,共赏美景,共品好茶。在信阳亲朋之间往来也以茶相赠。茶在当地被视为纯净、珍贵的礼品,走亲访友时常会以此相送。信阳茶馆文化开发也是信阳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信阳在清末民初,曾经出现过八大茶社,一些茶商也建立了茶庄。现在信阳的茶馆分布十分广泛,并且具有不同的风格,构建起一个个供游客品茶的去处。禅茶文化在信阳也获得了旅游开发,茶与禅在很早之前就已结合在一起,两者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禅茶文化。信阳有众多佛教寺庙,这些寺庙所在的`山通常会产好茶,比如灵山寺,灵山寺所在的灵山产好茶,其中灵山云雾茶便是信阳毛尖中的精品。信阳的著名佛教寺庙还有净居寺、妙高寺等,信阳将其作为旅游资源与茶文化一同开发,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信阳对茶艺茶道文化也进行了开发,把一些茶叶冲泡的过程与技艺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信阳毛尖的冲泡方法有“流云佛月”、“有凤來仪”等,这些茶艺可以为游客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茶道方面有沏茶之道、赏茶之道、品茶之道等,是对茶文化的充分阐释。

  3.2安溪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分析

  福建安溪也是一个重要的茶叶种植地,有着非常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安溪有着山水茶园的自然景观,也有独具特色的乌龙茶文化。闽南民俗文化也相当丰富,因此其开展茶文化旅游很有优势。在安溪县有海峡茶博园,主要是以茶文化为主题,建设有温泉酒店和户外健身项目等。在茶博园中建设有茶文化主题社区和乌龙集镇、茶城总部等项目,以此为依托可以对茶文化旅游进行深度开发。安溪还建设有铁观音发源地旅游区,福建西坪被成为“中国铁观音发源地”,安溪为发展茶文化旅游对西坪民间的茶俗、茶歌、茶诗、茶礼等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整理,将其打造成最具历史感的茶海景区;安溪还打造了茶海明珠旅游区,这个旅游区主要依托茶山茶海、百丈瀑布、小上海等旅游资源,打造成了一个生态、清新的度假环境。安溪为发展茶文化旅游所做的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将安溪的茶文化最终打造成了一个旅游产业链。这样不仅有利于安溪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可以促进安溪茶产业和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其后续发展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4结束语

  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是茶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只有对茶文化旅游进行深度开发,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空间才会更大,才能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对茶文化旅游进行深度开发也更好满足了游客的要求。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外出旅游是人们进行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也正好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能给游客的旅途带来更好的享受。

  参考文献

  [1]于兰兰.信阳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15-17.

  [2]谢钦玲.安溪茶文化旅游提升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

茶文化论文7

  摘要:高效英语语文文学教育要关注语言文学所处的环境与时代,结合文化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全面提升。本文以加强高校英语语言人才培养为目的,从中国茶文化入手,基于茶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之间的关联性,对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英语语言文学;茶文化;融入策略;关联性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英语作为世界第一语言,其教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互融也多了起来,便于更顺利的开展英语教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也应充分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如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带有显著的文化性与教育性特征,在高校英语语文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深化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内涵,改进英语人才培育模式。

  1中国茶文化概述

  中国茶文化起源很早,有着两千多年历史,日久弥新,伴随着岁月成为无数中华儿女的共同意识。从先秦《诗经》到唐代《茶经》,茶文化融汇吸收儒家、道家、禅宗等诸家思想文化精髓,无论是茶艺还是茶道思想都有了极大发展,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磨灭的文化瑰宝。中国茶文化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不仅制茶、泡茶、煮茶等技艺精湛,也有着深邃的精神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情怀,有着强大的精神能量。有的人研究茶的生长、化学成分、药学原理等,有的人研究茶文化发展历史,而教育工作者要做的是分析挖掘茶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并把其合理的运用于教育教学,发挥茶文化的教育价值,实现茶文化推广发展。

  2中国茶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关联性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茶文化天然的具备文化属性,备受文人墨客钟爱。在漫长发展过程中,诞生了很多茶文化相关的文学著作,如茶诗、茶小说等,这些对茶文化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从文化角度看,茶文化应用于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是可行的,下面从三个方面具体探索分析了茶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之间的关联性。

  2.1茶文化是英语语言文学形成与发展的源动力之一.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组成的一部分。中国茶文化传入英国后形成了带有英式风格的茶文化,英国茶文化虽然不同于中国茶文化,但是依然继承了中国茶文化的精神,讲究“静”、“雅”。英国茶文化分为上午茶、中午茶、下午茶,其中下午茶是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习惯在繁忙工作后利用下午闲暇时间静静的喝一杯下午茶,享受悠闲时光,这为英语语言文学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茶文化包括显性文化、隐性文化两部分,英国人日常生活喝上午茶、中午茶、下午茶,每一次的情趣、意蕴都不同。隐性的茶文化蕴藏在茶文化的精神世界,如喝茶过程中感受到的雅致、静谧等意蕴,这些都是隐性茶文化的体现。由于茶文化在英国的普及与受欢迎程度,茶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以茶文化为主题进行文学创作,所以茶文化是英语语文文学形成与发展的源动力之一。

  2.2英语语文文学表达着茶文化精神内涵.中国茶文化是东方世界的一种传统文化,要想在欧美地区传播、引起共鸣,就要利用英语语文文学的语言表达功能去阐述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文化背景、精神内涵,唯有这样才能让欧美人更好的理解中国茶文化。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欧美地区有大量的茶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如邓肯坎贝尔的《茶诗》、亨利詹姆斯的《一位贵妇的画像》、乔治奥威尔的《泡一杯好茶》,覆盖诗歌、小说等各个领域。这些欧美文学作品表达着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中国茶文化思想的物质化体现,对中国茶文化阐述、传播与推广起到了重大作用。

  2.3中国茶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学之间的活动被历史铭记.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在漫长发展中其很多文化元素被历史所记忆,如茶道、茶艺、茶德、茶画、茶人精神等,这为茶文化与文学之间的互动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二者之间的活动也被历史记忆下来,成为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如茶诗、茶文学作品等。中国茶文化传入英国后,与当地的风俗人情融合起来,形成具有英式特征的茶文化,使得中国茶文化深深扎根于英国文化土壤中,影响了一代代的英国人。在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茶文化与生活相互影响,激发了广大文学大家的创作激情,很多大文豪喜欢在作品中融入茶文化相关的内容,这对英语语言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中国茶文化在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3.1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借助茶文化的融入推动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发展.文化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绝不是一方割据。受历史等客观因素影响,高校英语语文文学教育视阈不够开阔,局限于书本内容,知识视野狭隘,以致于教学理念保守、陈旧,教学效果止步不前。想要打破这种教学现状,英语语言文学教学需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中国茶文化是一种融合发展的文化形态,无论是茶学还是茶文化,发展中都伴随着茶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兼容,是各种文化形态融合与裂变之下的产物。倘若把茶文化融入到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势必可以把茶文化自身发展的.兼容性特征赋予在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上,使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具备的文化兼容并包理念,形成全面发展观念,不仅接受中国茶文化,也会接受来自其他文化的有益内容。对于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而言,受中国茶文化发展启发,借鉴茶文化兼容并包的全面发展理念,吸收茶文化中的有益内容,拓展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开拓知识视阈。

  3.2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效果.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引入中国茶文化,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用对比的眼光看待中英文化的差异,促进学生的文学知识全面发展。为使茶文化有效融入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应当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第一,优化教学设备,教室内的多媒体、投影仪及计算机网络等设备都要与时俱进,用于播放茶文化相关的视频、图片资料,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艺术魅力;第二,把茶艺表演等活动搬到课堂上,构建学习茶文化课堂环境,让学生直接的接触学习茶文化,增强对茶文化的理解。通过茶艺表演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改善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形式;第三,把茶文化引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如举办茶文化文艺演出、茶艺体验与展示活动、茶文学作品鉴赏活动等。学生亲身参与以上各种活动,亲身体验茶味、茶道及茶文学作品的思想精神,学会“事必躬行”道理。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在校园内建立良好的校园茶文化氛围,使学生真切的了解到中英茶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习茶文化文学作品,便于教师更顺利的展开英语语言文学教学。

  3.3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促进英语语言文学教学革新.教学革新的关键是跳出窠臼,以全新眼光看待教学,用优秀的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面对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改革需求,教师除了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外,还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作为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实施者,理应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知识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所以,当中国茶文化融入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时,为使二者融合有效、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应当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中国茶文化及其相关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欧美地区茶文化文学作品,以此增强自身的文学水平。此外,高校还要从文学院、茶学院等聘请教师担任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客座教师,做到人尽其才。如,文学院教师讲述欧美地区的茶文化文学作品,历史教师讲述茶文化发展历史及其在欧美地区的发展情况,茶学院教师讲解茶道、茶艺等。总之,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组建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教师队伍,增强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师资力量,从根本上提高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效果。同时,这样的教师队伍有利于中国茶文化传承,使优秀的茶文化精神内涵持续的传播下去,实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良性发展。

  4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学特征显著,其在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理念,便于学生更清楚的了解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学好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为此,当中国茶文化融入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时,树立全面教学观念、组建优秀教师队伍,借助茶文化创新教学活动,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房晓静.中国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xx(12):156.

  [2]江山.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研究[J].福建茶叶,20xx(5):226.

  [3]黎瑛.英语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传播的作用分析[J].福建茶叶,20xx(5):417.

  [4]余金燕.传统茶文化融入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研究[J].福建茶叶20xx(10):390-391.

茶文化论文8

  摘要: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自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以来,中国茶文化经过多年的追求和锐意的提炼,使其越炼越精。探讨茶树起源、茶文化的历史、茶文化的内涵,对研究中国茶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茶;茶文化;起源;内涵;研究

  1 茶树起源

  我们祖先对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起源及原产地茶树起源于何时?必是远远早于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前。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其实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有的地区,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所以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又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始于唐朝,兴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2 茶文化的历史

  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中国茶文化历史渊远流长,若依文献记载来看,可上溯至公元前2337年中古时代的神农氏。“传说始于皇帝时代《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之’。”“荼”即“茶”,唐代之前还无“茶”字,我国古代早期文献《尔雅》中,将茶称为“荼”。茶最早是被作为治疗的药物,《神农食经》中记述:“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唐代陆羽《茶经》中有云:“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2]《尔雅》成书于汉代,因此,许多学者据此论证周代就已形成饮茶的风尚。《茶经》中的“苦菜”、苦茶、“茗菜”、“苔菜”皆指为茶。西晋时傅咸所著《司隶教》中曾提及蜀驱在南方小镇“做茶粥”卖的事例。现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以茶入味的习俗,无疑是古代食茶的遗风。竹筒茶加油盐食用,大蒜加茶炒菜,腌制茶可拌可炒,亦可佐饭食用。湖南洞庭湖姜盐茶,芝麻豆子茶很有名气。我国食谱中:茶汁虾仁、碧螺虾仁、龙井虾仁、碧螺鱼片、碧螺炒蛋、龙井鸡丝、龙井鲍鱼、樟茶鸭子、云雾石鸡、五香茶叶蛋等。

  继《茶经》之后,古代茶书有蔡襄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多种。将茶叶专用于饮料,大约形成在西汉时期,西汉辞赋作家王褒所著《僮约》中记述去集市买茶,煮茶和洗涤茶具的细节。

  中国茶饮文化的首倡者为唐代陆羽。由于唐代饮酒风日盛,因而以茶为主的茶宴、茶会亦与日俱增,兴盛一时。这种以茶代酒的茶宴不仅文雅,还可以“不令人醉,微觉清思”。陆羽的好友诗僧皎然写有《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愁看毕卓甕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至宋代,中国茶道、茶艺愈加充实完善起来。宋代茶学著作比唐代更多,内容更丰富。《茶录》子安《拭茶录》,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黄儒《品茶要录》,无名氏《北苑别录》等。宋徽宗赵佶也撰写了一部茶学著作《大观茶论》,此书虽不一定为皇上御笔 ,但也记录了一些不少的精微体验心得,从中可知宋徽宗是一个嗜茶、爱茶的帝王。《大观茶论》一书,对采茶工艺有许多精细入微的描述,宋代采茶要求“断芽心必以甲不以指,从甲则速断不柔,从指则多温易损。”制茶工艺要求“洗涤芽惟洁、洗器惟净、蒸压惟其宜、研膏惟熟、焙火惟良。”如菜茶制作过时,不合时宜,蒸压不当,焙之太过,是制作不出上等好茶的。

  一代词圣苏东坡,把佳茗比作佳人,也有脍炙人口的咏茶佳作。他的《汲江煎茶歌》写道:“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明清时代,茶道、茶艺又增添了新工艺、新内容。明代钱椿年于嘉靖九年(1530)作《茶谱》一书,分茶略、茶品、茶艺等九部分,其中“煎茶四要”、“点茶三要”写得简洁实用。“煎茶四要”指:选择好水、洗茶、候汤、择品。煎茶的水如果不甘美,会严重损害茶的香味;烹茶之前,先用热水冲洗茶叶,除去茶的尘垢和冷气,这样,烹出的茶水味道甘美;煎汤须小火烘、活火煮,活火指有焰的木炭火,煎汤时不要将水烧得过沸,才能保存茶的精华;茶瓶宜选小点的,容易控制水沸的程度,在点茶注水时也好掌握分寸,茶盏宜用建安的兔毫盏。“点茶三要”指:涤器、茶盏、择品。点前先将茶器洗净;茶盏是茶面聚乳的关键;烹点之际,不宜以能夺香、夺色的珍果香草杂之,……如此才能真正品味茶的清纯甘美[3]。

  清代的茶艺、茶道还流行在茶中加入香花佳果,以提高茶饮中其香美味。无名氏的《调鼎集》卷八列举当时名茶外又叙述几种花茶,果茶的制作工艺。《清茶》一条下有:茶叶,石榴米四粒,松仁四粒,或加花生仁,青豆泡茶。《泡茶》一条下是:茶叶内加晒干玫瑰花、梅花三瓣同泡,颇香。《橄榄茶》一条是:橄榄数枚,木锤敲碎(铁敲有黑锈并刀腥),同茶入小砂壶,注滚水盖好,少停可饮。花红同。《暗香茶》一条是:腊月早梅,清晨用箸摘下半开花朵,连蒂入磁瓶。每一两,用炒盐一两洒入,勿经手。厚纸密封,入夏取用。先置蜜少许于杯,加花三四朵,滚水注,花开如生。

  3 茶文化的内涵

  饮食是食品和饮品的合称。而饮茶较之食品,具有更加独特的社会功能。如饮茶作用于人生理和心理的微妙作用,尤其茶道、茶艺、茶事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更为广泛、深刻。

  文化思想深层次的内部结构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1]。茶文化的物态文化是指“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1]”既包括茶树栽培、茶叶采集、加工、保存及茶叶中的化学成份和茶叶入药的疗效等,也包括茶道、茶艺、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茶花、工艺品以及桌、椅、茶室等物品和建筑物等。

  茶文化的制度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1]”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等。

  茶文化的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1]”通常是以茶礼、储茶、品茶、斗茶、点茶、茶点心、茶食、茶花、贡茶、书院茶、草庵茶等茶俗以及茶艺形式表现出来。

  茶文化的心态文化是指人们在品茗饮茶过程中所表现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二三子顷为尘外之赏,而曷不言诗矣。”文人宴会上以茶代酒,标志着生活习俗的大改变。可以说,茶宴是中国文人的创造。

  举行茶艺表演,开办茶艺知识讲座和培训,积极参与茶文化活动,显示出自觉的文化积极性,这是其他餐饮业所不能比拟的。茶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功能,也就是茶文化对社会文化教育功能独特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武英.唐宋茶道初探[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12,(1).

  [2] 徐赛碌,肖雪珍.浅谈世界茶叶产销状况与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J].福建林业科技,20xx,(增刊).

  [3] 詹梓金.福建茶文化纵撗谈[J].福建茶叶,20xx,(增刊).

茶文化论文9

  摘要:茶文化在当前时代的发展当中,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相应的茶文化思想也在不同的行业加强了运用。在现有的茶文化当中,“合”思想不仅象征着平和,还代表着合作、和合,它们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运用,能够极大地增添后勤管理活力,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科学有效性。本文主要研究了茶文化中“合”的思想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运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方式。

  关键词:茶文化;“合”思想;高等院校;后勤管理

  茶文化在国内的发展,一直保持着鲜明的活力,而这种活力主要来自于茶文化所包含的各种茶思想,尤其是能够带给人们工作活力和前进方向的茶思想,更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不同行业管理上的科学有效性。茶文化中“合”思想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思想,这种思想注重平和的态度,去和合地进行管理,因而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都有着较高的适用性。一直以来,高校后勤管理都有着较高的难度,尤其是在人员的管理上,不同岗位的后勤管理人员,仅仅会维系好自身的本职工作,而对于其他相关的工作内容,会认为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范畴,这样的状况在当前的高校尤为明显。而后勤管理本身涉及的工作内容相对较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到许多事物,不能将所有的职责完全落入同一批工作人员手中。面对这样的状况,高校后勤管理涌现出了相当多的问题。通过对茶文化中“合”思想的科学应用,可以使得高校后勤管理变得非常完善,不仅能够符合不同的管理需求,而且能够给予后勤人员全新的思想认知,推动整个后勤管理工作的和谐统一。

  1茶文化“合”思想的综合阐述

  茶文化“合”思想是一种精神思想,这里的“合”指的并不是我们认知当中的“合作”,转而应当是一种精神上的共同追求,需要保持与自然合一、与万物合一的心态。茶文化“合”思想在最初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人都将它视为品茶与茶境的融合,即在品茶的过程中,需要感受到茶境的存在,并且需要从茶的境界当中去探索不一样的感受。这样的合一过程,同时也是精神的升华,给予了人们全新的精神理念,也使得现代化的精神教育变得更加合理有效。茶文化“合”思想象征着和谐统一,讲求人们心境的平和。在近些年的发展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茶文化“合”思想广泛地应用到管理当中,无论是公司管理还是事业单位管理,都将“合”思想作为重要的管理思想,并且处于持续的优化和改善状态当中。这样的状况无疑给予了不同管理全新的推动力,使得管理方式变得更加明确有效,也有了全新的活力,改善了整体的管理效率。茶文化“合”思想涌现出来的文化思想,讲求合善,要求对待每个人的管理方式都必须平和,只有平和,才能让人感觉到温暖,才能让人感受到“合情”,进而形成相应的工作思想。

  2茶文化“合”思想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运用方向

  2。1注重“合”思想的精神传播

  茶文化“合”思想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运用,首先必然需要注重精神思想的传播,只有保持精神思想传播的正确性,才能够使得整个管理体系变得较为健全。其次,在精神思想传播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工作人员一种普遍的责任感,认识到他们在所有的后勤工作当中都有着明确的`责任,因而也需要遵循这份责任意识,努力地完成相关的工作。接着,茶文化“合”思想精神传播需要有一定的信仰,能够紧紧追随这份信仰去完成相应的管理工作。以茶文化“合”思想精神为主导的精神思想传播,需要注重文化方面的集中灌输,只有人们认识到了茶文化精神思想的重要概念,才会相应地完善管理工作内容。茶文化“合”思想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运用,还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不仅需要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内容提供完善的保障,还需要给予学生较高的关怀,能够认真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研究问题,进而解决相应的茶文化“合”思想问题,提高整个管理的科学完善性。

  2。2注重茶文化“合”思想的主体实践

  在新时期的高校后勤管理当中,茶文化“合”思想所扮演的角色较为特殊,它不仅讲求平和,也讲求全新的合作,这种合作需要建立在彼此的信任上。在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当中,不同工作人员所负责的板块完全不同,因而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存在相当大的不同之处。现阶段,人们所认为的后勤管理仅仅是为学生生活提供一些简单的服务,事实上并非如此,后勤工作是一个整体,与整个教育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这个整体的演变过程中,却突然生成了不同的文化实践思想,很多管理人员会选择将后勤工作人员分配到不同的后勤模块工作当中,进而使得这些工作人员认为仅仅需要负责好自己的工作即可,对于其他后勤工作不需要抱有相应的责任心。长期以往,后勤管理这一完善的体系开始变成了支离破碎的现状,不同后勤工作也缺乏相应的衔接性,各种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尤其体现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上,给整个工作造成了相当多的难题。为了实时调整这样的状况,需要通过茶文化“合”思想的综合应用,实现良好的思想实践,尽可能与后勤管理的所有内容密切的联系起来。不仅需要让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们重新认识到后勤管理应当是一个整体,还应当帮助人们审视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尽可能发挥后勤管理的教学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完善的生活保障。

  3茶文化“合”思想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运用

  3。1集中拓展茶文化“合”思想

  茶文化“合”思想在高校后勤管理的运用,需要注重精神思想方面的集中推广,以便于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茶文化“合”思想。只有优先学习到茶文化“合”思想当中的相关内容,才能使得相应的应用变得较为合理完善。新时期的茶文化发展,呈现许多立体性的思想内涵,无论是茶文化实践,还是茶文化应用,都需要有一定的综合认知,并且需要注重茶文化的文化覆盖,加强对“合”思想的理解,避免人们仅仅形成浅意识上的茶文化思想认知。现如今的人们,对于茶文化“合”思想的认识非常局限,不仅没有明确的管理认知,甚至仅仅认为“合”思想就是合作,这样的思想认知无疑是非常脆弱的,并且缺乏相应的精神内涵。在未来的发展当中,高校后勤管理需要对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加强思想方面的培训,鼓励和引导他们对“合”思想进行深层次的探索,而不能停滞在较为浅显的合作认知,转而需要深入到“和合”“合意”。对于精神思想方面的推广,高校可以选择通过一些工作理念的升华来完成,注重在高校后勤管理的过程中,强化高校后勤管理认知,改变人们的后勤管理行为,为人们的实践形成基础动力。虽然现阶段的高校后勤管理明显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是在茶文化“合”思想的引导下,这些问题能够有效地加以解决。而解决的思路必然是对茶文化“合”思想的准确认知。这种认知需要覆盖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不仅仅是知识认知,还应当是人们的统一认知,进而共同延伸到具体的工作当中,最终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综合有效性,维系后勤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

  3。2注重茶文化“合”思想的实践统一

  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持续拓展当中,需要加强茶文化“合”思想的实践统一,通过持续优化茶文化“合”思想实践,获得更加鲜明的生命力,相应地支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茶文化“合”思想的所有管理实践,都需要遵循“和合统一”的原则,即所有的管理工作都需要与具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工作内容密切地联系到一起,不能出现脱离的状况。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了解后勤工作人员的内心感受,如果他们的思想认知出现问题,那么相应的管理必然不会成熟。在当前时代的发展当中,所有的管理都应该从工作人员的需求出发,去逐步地引导和激励他们,而不是一味地采取措施去约束他们。同时,管理人员对待所有的工作人员,都需要保持平和的态度,能够和合地对待所有人,使得他们认识到当前工作的合理性,并且可以提高整个管理工作的稳定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中“合”的思想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运用,能够持续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科学有效性,并且改善高校后勤管理的综合机制,形成相应的管理体系,最终优化整体的管理效果,为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管理基础和实践形式。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高校需要加强对茶文化“合”思想的重视程度,努力从茶文化“合”思想的方向进行精神拓展和管理优化,确保最终的工作开展有较高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居一。茶道思想下高校档案人性化管理研究[J]。福建茶叶,20xx(7):250。

  [2]舒梅,舒鹏铭。浅谈技能竞赛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普洱学院茶艺技能竞赛为例[J]。普洱学院学报,20xx(5):101—103。

  [3]张立文。中华和合学与当代茶道文化的精神价值[J]。文化学刊,20xx(7):17—22。

  [4]陈萍,郑罡。论高校茶文化的德育功能[J]。武夷学院学报,20xx(2):107—109。

  [5]石爱荣。浅析“礼合天下孔子茶道”之内涵[J]。茶世界,20xx(2):69—70。

茶文化论文10

  1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教学内容。目前,体育教育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很重视,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很多都是只追求成绩。不重视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都主要注重形式而没有很多有效的内容。所以,目前高校体育活动的效果不是很好,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今社会,在学生的成长路上受到很多的压力,然而教学体系中无法适应相关的心理学习,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得不到很好的指导。此外,我们培养人才的标准是培养全面的全日制学生。但从客观现实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没有完全的自主能力,主要原因就是基础教育的不完善。要想打破这个状态,关键是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如茶文化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是整合哲学思想的精华。所以,要提高教学内容,让茶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促进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1.2体育教学的效果不理想,许多学生没有参与进来。目前,大学生对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初的制度和教学机制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目前,很多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不大,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就难以奏效。目前,学生不良的饮食习惯使的肥胖问题明显,学生一般没有自控力,害怕吃苦,使得学生难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1.3教学的方法太过单调、乏味,没有融入文化的特点。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是非常大的,很多工作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增加。从单一的知识表现到现在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能力和实践技能。但是,目前体育还处于发展阶段,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材不适应现在的要求依旧没做改变,就得不到很好学习效果。多元文化主义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本质,体育教育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变化决定了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融合到实际的体育活动中,经过有效的整合,充分互动,积极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这个过程中,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

  2融入茶文化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

  2.1使得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茶文化的融入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系统化。尽管目前的高校有自己的教学系统,但这个教学体系还不够完整。将茶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中,茶文化的新要素将引发对高校体育的一系列思考。可以很好的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随着高校体育系统逐渐加入茶文化,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系统评估就可以显示出来,从而提高了教育系统从多角度的改变。同时,茶文化的文化内涵也是当代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可以消除学生因为体育竞争而引发的好胜的心理,使学生可以冷静地参加比赛。

  2.2使得茶文化得到了传承和推广。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比较优雅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含义,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然而,茶文化被当代的科技的快速发展所影响,可能发生茶文化传承消失的危机,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经历了很大的生存危机,这不适合茶文化的发展。在历史变迁之前并没有破坏茶文化,那为什么在这个和平的社会中要放弃茶文化呢?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通过引入茶文化来减轻学生因为考试而产生的压力。而且,茶文化这种新课程的出现,使学生对茶文化有更好的理解,使得学生慢慢喜欢上茶,让茶文化在学习中得到很好的传承,当有人愿意了解茶、喜欢茶之后,就很好的解决了茶文化产生的问题。其次,大学生通过了解茶文化的含义,也将对学生在未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2.3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经过几千年风风雨雨的发展,使得茶文化具有内涵丰富的文化精神。它结合了儒、道、佛家等文化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茶文化包含了儒家的人勿施于人,以人为本的文化特点,结合顺应自然的道家文化,包含佛家随缘、随心的文化特点,茶文化也有许多相关的物品,如茶的技艺、茶具和其他材料的精神,还有茶道、茶舞等精神上的文化,不仅可以增加了学生对其他知识的.了解,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对学生是非常有用的。茶文化中包含了坚持不懈和无欲无求的精神品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遗产和主要推动力[1]。这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使学生面对无法避免的困难时,能够勇于去解决问题,在大学生中创建一个系统的有价值的文化体系,培养有道德、品质优秀的学生。

  3传承茶文化的相关途径

  3.1建立一个完整的茶文化理论。在体育教学系统中融入茶文化对高校体育教学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它将为高校体育增加一种文化氛围,增加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如何在体育教学体系中建立一个完整的茶文化教学体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建立目标该如何学习茶文化,创造完整的茶文化课程框架,设计出教材和教学的合理和有效的方法,教学理念与方法建构茶文化理论的逐步确立。此外,建立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评估机制也将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师生之间的评价体系对茶文化教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体育教师可以按照学生掌握的技能、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和学习的态度实施综合评测;其次,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评估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专业了解度。

  3.2提供茶文化教学中所需要的设备。当前,我国各高校都配备了最齐全的运动器材,专业的训练场和最齐全的运动器材,这些是高校体育课可以实施的必备条件。所以,还应该寻求茶文化教学所需要的设备,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体育课堂中茶文化与教材的统一分配。设立专门的茶文化体育教室,提供茶叶、茶具、茶台等工具,提高茶文化体育课的生活水平、增加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其他与茶文化和体育教学活动有关的设备也不应该落空。高校需要筹措设备购置资金,为建立茶文化体育活动做好相关的准备。

  3.3加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茶文化创新。茶文化在体育教学中首次得到应用,但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来到课堂。当然,一些高校也开设了茶文化公开课。但是,由于教师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重视学生的感受、没有吸引人的因素,造成了课堂气氛尤其不好,也没有给学生留下对茶文化的美好印象。所以,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融入茶文化,教师要重视课堂创新,积极调动各方面使得课堂气氛的到活跃,重新审视学生心中的茶文化形象[2]。首先,体育教师可以将户外学习与室内学习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叙说茶文化内涵,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茶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其次,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茶文化,必须重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原则,积极地创造新的课程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积极性,达到课程开发的目的。

  4结语

  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教学观念体系的构建成为了体育教学需要解决的事。以茶文化为主要中心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完善高等教育体制的重要改革点。茶文化是优秀民族文化的结合。它的意义和价值是任何文化都不可代替的。如果能有效地将传统的茶文化与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相结合,就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成就,提升自己的价值观,从而有了新的涵养。这也为改革体育教学方式、创新现有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也可以使得茶文化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高健,颜天民.我国大学体育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xx(6):41-43.

  [2]费发洲.高校公共体育选课教学现状及分析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例U].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xx(12):54.

茶文化论文11

  摘要:人才管理是茶企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在优秀员工培育发展与利用上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茶企人才管理现状入手,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人才培育需求。然后,结合茶文化在茶企人才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基于茶文化思维的人才管理策略,培育德才兼备的优秀员工,为茶企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茶文化思维;人才管理;管理思路;管理策略;管理现状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人,尤其是优秀人才更是不可或缺。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人才可谓是求贤若渴,茶企也是如此。从茶企人才管理现状看,其中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管理思维落后、缺乏文化内涵等。基于此,可以把茶文化思维引入茶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创新人才管理策略,优化人才管理现状。

  1茶企人才管理现状和培育需求

  1.1人才管理现状

  在茶企经营管理中,人力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元素,特别是当前人力成本日益增加,人才培养成本不断加大,而且人才的流动也比较频繁,无形中增加了茶企人才管理压力。茶企相当重视人才管理,以求培育人才、留住人才。然而现实情况是茶企人才管理有诸多不足,尚未达到目标。茶企人才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才管理一直采用传统理念,缺乏时代精神,没有从当前的时代发展实际和茶企自身情况出发,很难高效引领人才管理工作,无法达成良好的人才管理效果。第二,人才管理缺乏文化内涵,没有融入实质性的文化元素。文化元素的缺失让人才管理失去核心要义,空有其形没有其神。人才管理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主,既强调技能培训也注重素质培养,而当前茶企人才管理缺乏实质性的文化元素,显然不能满足人才管理中的素质培育要求。第三,部分茶企管理者缺乏人才管理经验,不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本身参与管理的热情也不高,这种情况下人才管理与企业管理体系之间的融合度不足,不能在企业在全面贯彻落实人才管理工作。而且,由于缺乏高能力的人才管理人员,现今茶企人才管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1.2人才培养需求

  茶企人才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培育人才、安排人才和留住人才,优化员工知识结构,建立优秀的员工队伍,为茶企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鉴于此,茶企人才培育需求主要是培养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的优质人才,为茶企发展战略目标实现而服务。确定人才培养需求时,要兼顾企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和绩效中的问题,确保人才管理的针对性,使培训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以实现企业愿景。

  2茶文化在茶企人才管理中的作用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记载了茶叶的形态、用途,可见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在几千年发展中,茶文化体系日益完善并衍生出了一套缜密严谨、极具内涵价值的茶思维,备受社会大众推崇。茶思维是一种基于茶文化理解认知的思维理念,秉承着茶文化的思想价值,可谓是茶文化体系的核心。若将茶文化思维融入茶企人才管理,势必能够丰富传统的人才管理理念核心内涵,弥补以往人才管理的不足,进而提高人才管理效果,起到优化、加强与完善作用。茶企人才管理引用茶文化思维情况下,可以借助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引领人才管理工作的'正确方向,确保人才管理的目标与茶企发展战略目标一致,培育茶企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综合人才。茶文化思维为茶企人才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理念,它能促进茶企传统的人才管理理念革新,提高人才管理水平。总之,茶文化思维引入茶企人才管理可以革新传统的管理理念、弥补以往管理工作的不足、提升人才管理水平,为茶企人才管理效果提升提供重大帮助。

  3基于茶文化思维的茶企人才管理策略

  为提高人才管理效果,茶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当前最主要的工作是将茶文化思维理念有效融入人才管理活动,发挥茶文化及其思维的积极作用。茶企人才管理运用茶文化思维时不应直接引入,要结合茶文化内涵元素加以合理化改造,找到融入人才管理的契合点,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3.1转变传统思维,重构人才管理思维

  在以往的人才管理工作中,茶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比较重视管理机制构建。随着现代人力管理机制的不断研究与发展,管理者愈加认识到文化元素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因此,茶企人才管理不仅要强调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也要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鉴于此,应当结合茶企人才管理现状和培育需求融入丰富的茶文化元素,建立基于茶文化思维的人才管理理念。具体工作中,先分析茶文化思维及其表现的内涵、理念、精神等,从中挖掘可以引入人才管理工作的茶文化元素,以此丰富人才管理内涵,转变传统的“重机制、轻文化”人才管理理念,重构人才管理思维,增强人才管理理念的文化性和时代性,最大程度的优化人才管理效果。同时,借助引入的茶文化元素开展员工文化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以培育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3.2将茶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建立“人本型”企业文化

  在市场经济下,茶企竞争经历了价格竞争、产量竞争,现已进入了品牌竞争与文化竞争的阶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茶企唯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屹立不倒,实现长久发展。对于茶企而言,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市场号召力,而这种市场号召力可能源于技术、人才、文化、规模等。其中,人才是最根本的要素,是茶企市场号召力的最大来源。为此在日常工作中,针对关键岗位、核心岗位的员工定期组织岗位培训,注重岗位技能与职业素养培训,培育德才兼备的综合人才。同时,不定期组织企业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引领,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与职业素质。茶叶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茶企不能通过直接交易获得核心竞争力,只有依靠自身文化建设形成的品牌和顾客忠诚度来建立核心竞争力,这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将茶文化的实质内涵融入茶企的企业文化中,构建“人本型”企业文化体系,使之成为凝聚员工共识和合力的平台。在“人本型的”文化的感召下,让员工树立与企业一致的目标、价值理念,并在这些指引下内化为具体的行动。这样的企业可以组织员工参加培训,主动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成为茶企需要的人才,因而为企业贡献更高价值。总之,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重大作用。为了搞好人才管理工作,培育德才兼备人才,应将茶文化与茶企的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借助茶文化更高的引领人才管理工作实践。

  3.3利用茶道茶德开展素质教育,增加员工职业素养

  茶道茶德是茶文化内涵和思维的具体表现,将茶道茶德融入茶企人才管理中,借助这些精神元素对员工开展精神教化、道德素质教育,增强员工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进而培育具有高尚德操和职业素养的人才。对于茶企来而言,这样的人才忠诚度高、责任心强,兢兢业业的履行本责,为茶企经营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首先,在企业内部宣传推广茶文化,提高员工对茶文化的认识。日常工作中,不定期组织茶艺表演、茶舞、制茶工艺等茶事体验活动,让员工直观的接触茶文化并真正的了解茶文文化,体味茶道茶德的精神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使茶文化元素应用达成最佳效果。然后在此基础上,以茶道茶德为载体开展精神教化和道德教育,培育员工良好的品质与职业素养。茶道有自己的茶礼,每一道茶都有标准的工艺、秩序,这可以培养员工秩序精神。最后向员工讲述“茶人精神”,培育员工勤劳、敬业、忠诚、坚守、勇敢等品质,在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由于这些年来,茶企人才流失严重,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责任心,使员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利于缓解人才流失,保持茶企拥有足够的人力资源。

  4结论

  综上所述,茶文化思维在茶企人才管理中的应用,可以革新茶企传统的人才管理理念、构建“人本型”企业文化、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十分显著。因此,茶企要充分利用茶文化思维开展人才管理,不仅注重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也兼顾员工的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培育,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需要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晓静,孙艳伟.心理契约违背视角下茶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福建茶叶,20xx(1):26-27.

  [2]蒋世军.新形势下茶企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思考[J].福建茶叶,20xx(9):292-293.

  [3]于一可.人力资源管理对茶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福建茶叶,20xx(4):280-281.

  [4]更求求永.黑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福建茶叶,20xx(9):29-30.

茶文化论文12

  浅谈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摘 要】茶的历史悠久。饮茶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的一大习惯之一。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对国民精神的塑造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茶文化;发展;精神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作为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在古代中国十分普遍。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种植和生产茶叶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有关茶的丰富、深厚的精神文化。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茶的精神渗透了中国社会,在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等众多领域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与“茶风俗”、“茶道”相比,“茶文化”的范畴要深广的多。茶以文化面貌出现,应是在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有关茶的诗词歌赋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开始逐渐问世。茶开始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带有了一定得文化内涵,对社会起着一定的精神作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形成,上至帝王、贵族,下至一般官吏乃至士人,都聚敛成风,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对此,一些有识之士便提出了“养廉”的问题。于是,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出现了。在陆纳、桓温手中,饮茶已不完全是人为地使用它的自然使用价值,而是带有精神文化的内涵,进入了精神的层面。由此开始,饮茶并不仅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除此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在众多思想中,玄学独树一帜,十分流行。而玄学家们,大多是所谓的名士,爱好虚无玄远的清淡。因此,在东晋、南朝时,出现了许多清谈家。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虽然最初的清谈家有很多好酒,可是与酒相比,茶可整日长饮,令人清醒,从而保持思路的清晰和心态的平和。因此,许多玄学家、清谈家便从好酒转向了好茶。而在他们那里,饮茶已经被视为一种精神现象了。紧接着,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饮茶开始和佛教、道教联系在一起。因为坐禅是佛教徒日常中的重要环节,而坐禅要求头正背直,静心专一。这样长时间静坐,容易导致疲劳困倦,需要清心提神,因此饮茶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最好的途径,茶成为了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而在道家看来,饮茶能够帮助修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从而帮助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中国茶文化也由此初见端倪。因为尽管这个时候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还没有形成,但很显然茶已经脱离了作为饮食的物质形态,具有了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

  中国茶文化在隋朝基本初步形成。茶在先前都是药用,而到了隋朝,之所以能形成全民普遍饮茶的形势,也多是因为百姓认为饮茶有益于身体健康。“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陆羽在茶文化发展历史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780年,陆羽所著的《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也以此为标志。《茶经》阐释了茶的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的艺术,并把儒教、道教、佛教的思想精神与饮茶相结合,首创了中国的`茶道精神。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茶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茶文化的历史上是一个里程碑。以后大量茶书、茶诗的开始出现,如《煎茶水记》、《十六汤品》、《采茶记》、《茶述》等。此外,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还与与禅教的兴起有关。上部分提到,由于茶有提神益思、清心静气的功能,所以寺庙崇尚饮茶。许多寺院不仅在周围植茶树,还为了专门从事茶事活动而制定了茶礼、设立了茶堂。

  茶业到了宋代有了很大发展,这也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专业品茶的社团开始在文人中出现。如由官员组成的“汤社”、由佛教徒组成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也十分好茶,甚至在宫中设立了茶事机关。赐茶成为皇帝笼络大臣和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给国外使节的赏赐中茶叶必不可缺。在平民百姓中,茶文化更是充满生机、绚丽多彩: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可是,尽管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也因此十分兴旺,但走向繁复、琐碎、奢侈的茶艺,已经失去了唐代茶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茶文化的精神也淹没在过于精细的茶艺中,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质。不论是朝廷、贵族、还是文人,喝茶都成为了“喝气派”、“喝礼儿”、“玩茶”。因此在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北方少数民族饮茶,主要是出于生理上的需求,对品茶煮茗等文化精神方面的活动兴趣不大。而汉族人面对故国破碎,异族压迫的情形,希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这两股思想潮流在茶文化相互融合,促进了茶艺的返璞归真。

  明清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也已经改成“撮泡法”。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都是文人雅士关于茶的传世之作的代表。随着茶的种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质地、款式、花纹也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到了晚明时期,饮茶的境界又有了新的突破,文士们开始讲究“至精至美”之境。张源首先在其《茶录》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发抒于外者叫做“元体”,两者互依互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张大复则此基础上更进一层:“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他认为应当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茶叶出口到了清朝也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更是数不胜数。

  新中国成立后,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以茶为载体,经济发展也得到了促进。

  总之,茶文化注重“和”字,千百年来在缓解压力、凝神静气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即使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也不例外。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茶文化也必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王玲.中国茶文化[M].中国书店,1992.

  [2]舒玉杰.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M].北京出版社,1996.

  [3]郭孟良.中国茶史[M].山西古籍出版社,20xx.

  [4]丁以寿.中国茶文化[M].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

茶文化论文13

  摘要:浮梁是我国著名的茶乡之一。这里茶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存留有几千年的茶文化遗址,同时也包含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茶文化旅游代表。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旅游境外市场不断扩张,浮梁如何抓住这一趋势,发展境外游,成为浮梁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浮梁茶文化自身优势和不足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旅游境外市场拓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浮梁旅游;茶文化;境外市场

  1浮梁开拓境外茶文化旅游市场的优势

  1.1茶文化历史悠久

  茶历来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象征,浮梁最早也是因为茶才得以闻名于世。早在南北朝时期,浮梁就开始因茶而崭露头角,那时的浮梁已经成为古代中国最大的茶叶市场,在古代众多文人的作品中均记录了浮梁茶贸易中心的繁荣景象。至唐代白居易曾在他的代表作《琵琶行》中就有这样一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通过白居易的描写我们不难看出,茶叶贸易在唐代已得到迅猛发展。到了宋代,我国最大的产茶地就是浮梁。同时与唐代相比,茶的品质也有很大提高。就在宋代,我国许多名贵茶叶在此诞生,而且有大量品质上好的茶被进贡给朝廷。到了元、明、清时期,浮梁茶叶产量大幅下降,但是仍然有一些佳品被保留下来,流传至今:“浮梁的仙芝茶就被称之为茶中精品”。除此之外,汤显祖、明谈迁等人对浮梁产茶叶也是赞不绝口,虽然浮梁茶叶发展进入低谷,但还是贡茶之一。在清同治—光绪时期,浮梁的制茶工艺由绿茶生产转向红茶研制,无论是在产量还是在销量上,都有了明显增加,而且还远销海外。早在1915年,第一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浮梁所产红茶就在太平洋评选中获得金奖,从此名声大噪。建国后,浮梁茶叶迅速振兴,短短几年时间就已经恢复到了较高水平。

  1.2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浮梁县的每一个村落都被茶文化所氛围覆盖。在文物普查过程中,浮梁县几乎每一个村落都拥有着大量的茶文化遗产。特别是严台村,茶文化遗迹数不胜数,这得益于严台村村民的精心保护,严台村因此也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据了解,严台村茶园面积大、与茶相关的器具数量多,除此之外,有两处老旧的制作坊也被保留下来。村中的一个茶叶桶,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2010年的“中国历史名村”称号被沧溪村获得,沧溪村一共有800亩茶园,村民收入主要来自于茶叶和茶油。在清末民初时期,这里一共有六家茶号,一些茶商宅院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这些宅院面积之大、装饰之精美,从中我们不难想象沧溪村当时在茶叶贸易方面是何等兴盛。至今为止,一些传统的制茶工艺也被村民传承下来。磻溪村也是浮梁县的有名村落,从古至今,茶叶都是磻溪村的支柱产业,古时它是浮梁北部的古茶市,历史上记载磻溪是以茶叶为支柱产业,据史料记载,茶园面积最大时达到了3000亩,而茶号就有数十家。茶商将茶叶收上来之后,经由上海出口。

  1.3与陶瓷文化相得益彰

  汉代景德镇开始进行陶瓷生产,到了唐代,景德镇瓷业进入到了鼎盛发展时期。其中最为主要原因就是唐代茶叶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兴起了一股饮茶之风,而当时浮梁是最大的茶叶贸易中心,因此对陶瓷的需求非常之大。到了明清时期,景德镇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瓷业中心。这两个朝代都将御窑厂设立在这里,在生产的众多瓷器中,茶具占到绝大部分。

  2浮梁开拓境外茶文化旅游市场的不足

  2.1旅游资源未深入挖掘

  不可否认的是。浮梁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是从中国市场来看,以茶叶为主的品牌效应还没有形成,国外更是对浮梁这座茶文化古城知之甚少。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随着制茶工艺的不断改进,人们越来越重视茶文化宣传,导致我国产茶地区数量越来越多,浮梁茶叶在全国茶叶中的地位明显下降,显著特色已经丧失;其次,我国陶瓷可以说是世界闻名,中国和国外游客到这里大多数是为瓷器而来,而茶并不是人人喜欢,影响范围也没有陶瓷大,因此,浮梁茶文化被掩盖在陶瓷文化之下;第三,宣传力度不够。我国茶文化旅游才刚刚起步,但是宣传却没有及时跟上,虽然我国很多次茶文化节都是在浮梁举办,但是浮梁当地并没有将其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推向世界。今后浮梁相关部门应当加大这一方面的宣传力度,把浮梁茶文化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宝贵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

  2.2旅游线路设施落后

  中国游客以及境外游客想要到达景德镇市还是非常方便的,有多条高速公路可供选择,但是下高速之后,想要到达浮梁县内,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尤其是我们前文所提到的一些村落,为了使茶文化得到更好的保留,这些村落尽可能减少现代设施。因此,浮梁县大部分村落的接待设施硬件极为落后。购物中心、酒店、停车场建设也非常落后。对于旅游景点来说,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吸引游客,吸引多少游客,尤其是在人们格外重视环境的今天,浮梁基础设施的落后,成为制约其拓展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

  2.3旅游产品单一

  对于境外游客,他们到中国旅游,是尽可能地了解中国文化,这样才能不虚此行。尤其是对于茶文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文化的含金量和品质。但是从目前来看,浮梁在这两个方面依然较为落后,既没有修建茶文化馆,而且即使身处这座古城,却感觉不到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浮梁境内茶叶种植面积大,但是却没有茶文化的一席之地。如果浮梁在开展境外旅游时,只是一味地注重茶叶营销,不注重文化宣传,其发展必然受到严重阻碍。同时,境外游客接待人员素质不高,几乎没有人会说英语,无论是在接待水平还是在综合素质上都亟待提高。

  3浮梁茶文化旅游境外市场拓展的有效途径

  3.1旅行社和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

  首先,当地旅游社对浮梁茶文化旅游进行规划和设计,设计完成之后,将浮梁茶文化旅游推广给江西境内所有的国际旅行社,再由这些旅行社将浮梁旅游资源推荐给与其合作的境外旅行社。与旅行社建立良好、长久的合作关系,输送客源,作为地接社的浮梁,应当将浮梁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常规旅游产品。此外,江西和浮梁当地政府也应当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将浮梁旅游作为与他国交流项目的一个附带旅游产品。在政府的推动下,浮梁茶文化旅游将形成品牌。同时,在接待外国来宾时,注重推荐浮梁茶文化旅游产品。同时,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比如旅游指南和浮梁介绍视频等的制作。当地政府可以将浮梁茶文化旅游印制成宣传资料,国外友人将宣传资料带回后,就能够产生宣传效应。

  3.2市场细分

  市场划分是开拓境外市场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市场划分,指的就是将有共同需求倾向的'个体构成一个群体。对浮梁这一茶文化旅游景点来说,有些境外游客是想体验采茶乐趣的,有些游客想要参观古老的制茶工艺,还有些游客是购买新鲜的浮梁茶叶。由此可以看出,游客到浮梁旅游的目的是不同的,而经过细分之后,每一个群体的需求都非常相似,根据需求划分多种旅游路线,这样既不浪费游客时间,而且还能得到更好的体验。

  3.3市场定位

  浮梁拓展境外旅游市场,一定要做好市场定位,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突出特色。这是最重要的内容。自古以来,浮梁都是因茶而出名的,通过前文论述,我们也知道一些古老的茶商庭院、制茶工具等都被保留了下来,这就是浮梁的特色,凭借这些特色就能让游客产生消费欲望,比如浮梁茶叶曾被作为贡茶,上供给朝廷,在进行宣传时,就要突出贡茶。(2)时机把握得当。现阶段,中国传统文化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吸引了一大批境外游客到我国参观旅游,浮梁一定要抓准这一时机,把浮梁茶文化推向世界。(3)品质的提升。境外游客到我国旅游,是为了获取更好的中国体验,享受中国传统文化大餐,他们对于价格并不敏感,更在乎的是体验、感受和服务。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相关企业可以采取“高价格,高品位,高享受”的服务,让他们的高品质需求得到满足。

  3.4完善设施建设

  浮梁自身要加快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酒店、商场等公共设施的档次,为境外游客带来舒适体验。除此之外,境外游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来华旅游的外国游客将越来越多,因此,浮梁旅游部门和企业应当加快培养英语或小语种接待人员,提高接待人员水平和综合素质。

  4结语

  浮梁茶文化境外旅游市场的拓展,不仅对宣传浮梁自身有利,同时它带动了整个江西茶产业的发展,也在境外游客面前,树立了良好的中国形象。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在人们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今天,将得到的蓬勃发展。浮梁一定要在政府的引导下,自身探索拓展境外旅游市场的有效路径,实现浮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定益.论景德镇浮梁茶文化之建设及茶文化旅游之发展[J].农业考古,2011(5).

  [2]占春萍.杭州茶文化旅游境外市场的拓展———以日本为例[J].现代物业,2011(05).

  [3]江毅,付火水.景德镇浮梁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4(6).

  [4]江毅,李琳燕,付火水.陶瓷文化旅游视角下的浮梁茶文化旅游研究[J].大众文艺,2014(24).

  [5]周文杰,赵博生.境外旅游资源开发及市场拓展研究[J].管理学家,2011(1).

  [6]安文.中国茶文化旅游的拓展与提升———“首届中国茶文化与旅游发展高峰论坛”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思考[J].农业考古,2013(5).

茶文化论文14

  摘要:事实上,茶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过程,恰恰也是茶文化在被认可,内涵得以完善的发展过程。将茶文化内涵与体育教学理论应用结合,其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能优化学生教学机制。本文拟从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分析认知入手,结合体育教学理论的实施背景认知,通过分析茶文化与体育教学理论创新融入的可能性,从而全面探究茶文化视域下的体育教学理论创新机制。

  关键词:茶文化视域;体育教学理论;文化内涵;教学新思维;精神诠释

  茶文化体系中向我们层次化表达和诠释的,不仅是具体的文化元素,同时更是一种精神理念和艺术内涵,尤其是在体育教学理论日益完善的今天,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内涵融入其中,已经发展成为体育教学机制创新发展的关键。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也让体育教学理论的深化应用和全面沉淀,提供了可能。

  1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分析认知

  当前我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实现了深度、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文化融入与应用诉求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对茶文化的理解与应用,有了全新高度。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让我们真正有效的感知到了茶文化体系的价值所在。在我们利用茶文化时,需要从物质前提、艺术内涵和精神实质三个角度来理解整个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从物质基础看,茶文化发展的前提是与茶相关的诸多物质元素,尤其是在整个时代发展进程中,茶的物质基础不断完善,通过茶叶产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为茶文化的传承发展奠定了重要支撑。与茶相关的物质元素是茶文化发展的关键,无论是品味茶的内涵,还是发展与茶相关的文化内涵,都是以客观的茶物质为重要前提的。就艺术内涵角度看,其中所包含和展现的内容是层次化的,无论是茶歌、茶诗艺术,还是与茶相关的采茶舞、采茶戏等诸多元素,都是茶文化的内涵得以生动、立体化呈现的`关键和基础。尤其要注意的是,茶文化的艺术内涵,使得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得以立体化、生动化展现。最后,对于整个茶文化机制来说,其中最关键的是其中诠释了诸多与茶相关的精神理念和人文思维,对于茶来说,其中所表达的精神思维,不仅向我们是茶文化的深厚内涵,同时也让整个茶文化的精神理念和行为规范得以本质化诠释。我国茶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当前时代发展进程中,其之所以能够实现持续影响力,关键则在于其通过系统化彰显系统化的精神思维和人文内涵,从而让我们体会到茶文化的具体应用价值。

  2体育教学理论的实施背景认知

  对于当前我们所要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来说,其中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内容的教育活动,同时更是基于精神情感的表达与诠释。无论是体育教学理论的集中诠释与表达,还是文化交流的具体表现,都需要通过丰富具体的文化理念内涵,从而满足当前体育教学活动的整体实施诉求和教学需要。对于我们具体实施的体育教学活动来说,其中所需要融入和表达的,不仅仅是教学机制上的提升与优化,同时也要充分注重及时补充新理念和新思维。在传统的体育教育活动中,其中所具体应用的模式和方法,更多在于使用了机械、传统的教育思维,无论是具体的体育教育模式,还是整个体育教育活动的内涵化,都相对较为欠缺,特别是文化理念上的不足和精神上的思维,都影响到了整个教育活动的有力实施。所以在当前整个体育教育体系不断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选择融入合适的文化资源就至关必要。当然,我们也必须理解体育教学理论在当前教学应用环境下,也面临着创新优化、丰富提升等诸多全新时代诉求。对于教学活动的具体创新而言,其中所具体诠释的基础是理念上的丰富构建和教学内容的体系化诠释。

  3茶文化与体育教学理论创新融入的可能性分析

  在教学机制日益成熟的今天,逐渐确定了体育教育活动的具体人文诉求,我们不难看到:通过茶文化的系统化融入,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发挥和承担重要的教育意义。当然,我们也必须注重将体育教学理念与具体的人文内涵,乃至系统化的茶文化元素综合融入其中,才能从根本上满足整个教学活动创新实施的终极诉求。结合体育教学理论实施状况的具体了解和认知,我们看到,其在当前背景下,需要“以创新推动发展、以深化丰富教学”,所以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就极为必要。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具体表现看,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深厚,且教学内容多元,这就为当前我们创新优化体育教学理论的创新应用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就目前整个教学体系的实施趋势和背景看,多元化、创新改革不仅是其重要发展趋势,同时也是适应社会诉求的必然抉择。要在丰富教学内涵的关键前提下,通过精准体育教学理论的应用定位和基础背景,从而更好发挥人才培养与理论应用创新的关联价值。事实上,对于当前体育教学理论创新活动的具体实施而言,其中所需要融入和诠释的不仅仅是基础性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充分注重精神理念和人文内涵的全面融入和优化展现,这些内容中,其既需要有丰富完善的物质元素做支撑和前提,同时也需要有相应的精神理念做支撑,这实际上就为茶文化体系的集中优化和全面实施提供了本质化支撑。结合我国茶文化体系的深化认知,我们看到其中所诠释和表达的,不仅是丰富完善的文化元素,同时也有着系统化的内容,可以被具体应用到整个体育教学理论的创新应用机制之中,比如民间采茶舞艺术,其可以通过系统化改造,从而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体育教学理论的优化创新。

  4茶文化视域下的体育教学理论创新机制

  对于学生培养活动的整体实施来说,我们应该将其放在动态、多变的氛围下具体实施。特别是对于学生培养活动的整体实施来说,其应该是一项综合化活动,其中所包含和传递的,不仅仅是具体的知识内容,同时也对学生的人文情感和体育精神等等内容提出了较高诉求,因此,基于这一系列诸多新诉求,需要我们借鉴茶文化理念内涵的关键前提下,结合体育教学理论创新应用的关键前提,优化文化内涵元素的全面融入,就极为必要。客观地说,如今教学体系需要在具体实施中得以丰富构建和完善诠释,无论是教学机制自身的完善性,还是具体的文化内涵,都不能脱离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整个教学体系的实施诉求。尤其是要结合当前学生培养的综合素质背景下,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和思想启迪,就需要我们在具体变革教育诉求的关键前提下,丰富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理解的根本前提下,优化体育教学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我们看到茶文化体系所诠释的内涵是层次性的,无论是茶文化自身的多样性,还是其中所表达的精神思维,都是整个教育活动中,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乃至融入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系统化分析茶文化本身的价值功能,以及整个教育活动实施的整体诉求看,两者有着本质融合点。特别是对于当前整个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来说,文化融合与交流,对于学生培养活动的开展有着本质性影响。所以文化理念的集中表达,就至关重要。结合当前学生培养活动的主要目标看,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序幕”已经开启,如何选择合适的文化底蕴,来丰富具体的体育教育内容,并且整体打造全新教学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文情怀,就极为必要。我们在对当前教学诉求进行具体分析时,不难看出:传统体育教育理论缺乏必要更新和完善,尤其是过多强调教学目标的客观性,教学行为的自主性等等未能将学生自身的人文感知和价值诉求等等元素融入其中,从而影响了学生自身的有效培养活动。

  5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当前体育教学理论活动的创新实施而言,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样化、层次化的,尤其是随着整个体育教学理论发展应用不断成熟,我们看到只有在立足教学诉求的关键前提下,引入合适的文化元素,才能实现该理论的最佳应用。通过对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和文化发展历程进行综合分析,我们看到其中所包含和承载的内容是多样化的,除了基础性物质元素外,更关键的是其中彰显和传递了系统化的精神思维,成为我们当前应用该文化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前提。

  参考文献

  [1]章以赛;钱丹丹.基于“校园足球”背景探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评《高校足球教学实践研究与理论指导》[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2):188-193.

  [2]刘会平;吕秀娟.基于新生特点的嵌入翻转课堂教学的高职英语生态化教学理念及实施———以单元教学设计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xx,(11):111-113.

  [3]张梦倩.《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兼谈体育教育专业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1):222-224.

茶文化论文15

  摘要: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变更与传承,与西方的茶文化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本文拟从茶文化的概念和饮茶历史的介绍,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茶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等的分析,从而促进学生们学习英语,从而推动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教育;中西方差异

  中国有着灿烂的茶文化历史,中国的饮茶习俗和茶文化对西方茶文化的发展的影响颇深,并且对整体的西方文化也有不少的影响。因地域性差异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尽相同,中国茶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形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茶文化的概念和饮茶的历史

  众所周知,中国的文化底蕴非常的深厚,有很悠久的历史,但同时中国人对于茶叶的使用也是有很久远的历史。从神农氏,就开始使用茶叶的药用了,有许多人会之间将茶叶嚼碎了咽下去,后来随着社会的变化,有的人开始将茶叶煎服,这样也是一种极大的进步。又过了一段时间,茶叶才开始变成了饮品,随着人们的探索,很多人开始喜欢茶叶,将茶叶作为一种地位的象征,只有少数人才能喝得起茶叶,到了唐宋时期,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生产力也有了空前繁荣,所以很多一般人家也能品尝茶叶的美味了。到了现在,有多种数据显示,茶叶大量出口国外,很多外国人也开始喜欢喝茶。茶也成为了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叶以淡淡的苦味吸引着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中国人也借此向外国人传达出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这种方式像一股涓涓细流一样,润入了世界上其他的民族文化中,对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茶叶的销售,也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极大的作用。因此大学生的茶文化创业项目能把茶叶的养生功能在青少年群体以及社会中传播,有助于激发人们的养生欲望,从而做到全民养生,全民健康。在这种前提之下,不仅是学生群体,乃至社会群体也会对茶叶的养生功能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有助于人们提升自身的健康状况、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以及拥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中国社会的实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和我国的茶文化相比较,西方国家茶文化始于16世纪,在18世纪初,茶叶才开始在英国国家内部得以普及,并逐渐形成本地独特的茶文化和饮茶习俗。

  2了解中西方之间文化差异对于英语教学的深刻影响

  自古以来,文化和语言两者都是相互依存的。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语言的异同点,学习任何一门语言来说,至关重要。从当前发展状况看,对于被大家所熟悉的英语教科书而言,许多教师的知识容易被局限于语言层面,在语言和文化差异上,这些老师并未给学生以启示性的帮助,因此,很显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并阻碍学生了英语学习。这种对文化知识差异的欠缺并不利于英语教学。文化背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影响着不同民族间的语言习惯。譬如说,外国人通常用“blacktea”来表示红茶的意思,就能看出文化知识差异能影响学生正确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教育。再例如,我们经常会用到“牛饮”这个词来表示人们海量的意思,而相对应的这个词语是“drinkasafish(鱼)”。对于西方人而言,用鱼的形象用来指代人的某种形象,而汉语用牛的形象来比喻人的某种状态,比如说“牛鼻”,意思是说一个人非常的厉害,这种中英文化差异与生活方式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性。

  3认识中西方对茶文化的理解

  饮茶形式主要分为混饮和清饮两大类。由于每个人口味和偏好的不一样,饮茶的方式也存在着多种多样。譬如说,在茶中放入桔子皮,会改变茶的酸碱度,变得有酸度,而有些人则不同,他们更喜欢在茶水内加入适当的糖份。茶作为清饮一种,则保留了其茶叶本身的独有的韵味。据研究可知,清饮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历史。当然我国饮茶文化有其独有的茶道,这是对饮茶活动形式的升华。以英国的饮茶文化为代表,茶叶是从宫廷御用茶传至人间,后被大众接受并得以普及。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英国逐渐形成了与中国不同的饮茶习惯———下午茶以及社交茶会的习俗。根据各地品茶的不同的风格而言,中国偏爱喝绿茶,与之相反英国则偏爱喝红茶,而美国爱喝速溶茶。并且,中国没有果茶,果茶是经由他国传入我国的一种品茶形式。中国人爱去茶馆,茶馆即我们所说的喝茶的场地,茶馆在中国习以为常,特有老舍的代表作《茶馆》,反映20世纪末中国革命的巨大变革。而现在茶馆的内涵也变得丰富起来,人们将喝茶与娱乐相结合,在喝茶之余打打麻将,以此会友。相比于古代的品茶之高雅的生活艺术,变得非常民俗化。我国茶馆蕴含多种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而在西方社会,茶馆开始出现在文人笔下,是一个浪漫的场所。因为中西方对于茶馆的设计形式不同,因此造成迥然不同的文化差异。

  4英语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中国题海式战术对学生造成一定的产生逆反心理,使得学生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目前应试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听得懂,能写即可,对付考试即可,但是对于与考试无关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并没有太多时间和经历去关注,只要把成绩做好,已经是很大的本事了。正是因为这种落后的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使得从本质上来说,教育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观点的形成。

  5茶文化应用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5.1茶文化提升英语学习兴趣

  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了解文化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加轻松有效的学习到知识,因此,茶文化对于对提升学生的英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并进一步的影响其成绩。英语是学生从小开始接触的一门语言,其重要性堪比语文和数学,许多家长和老师因如何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问题而为之苦恼。倘若依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能够带来教学质量的提升,反而更容易适得其反。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教师在上英语课教学时,可以一边向学生了解、走进茶文化时,一边向学生普及茶文化的文化背景,同时可以品茶,观摩茶叶的制作过程,完全可以让英语教学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更有亲切感。例如,教师在讲到tea,通过品茶来讲述其国家的茶文化习俗,随后通过茶文化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2茶文化在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寓教于乐

  在品茶之中提高两国学生之间的交际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在中国目前教育情况下,实际上学生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之下,所学的英语都是“哑巴英语”。因此,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水平自然不会提升。通过品茶促进学生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完完全全可以使用场景,让学生明白文化的来历。将茶文化引入场景英语之中,在品茶饮茶,了解茶文化的过程中了解文化,这样,学生在使用英语在交流和表现自我之中,用流利地道的语言表达,不仅能使他人明白你的意思,同时地道的口语表达也会为你的表达添加色彩从而在无意识之间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更自信的展现自己。

  5.3有助于创新理念和文化知识的导入

  教师在意识到文化差异和不正确的应试教育方式之后,不仅需要英语特有的思维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中,英语综合素质包罗万象,它囊括了英语语言基本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还包括了文化的理解力。从英语思维角度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交际能力,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而英语思维是对英语文化的反映,因此当教师从文化角度教育学生,有助于创新理念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导入,进一步推进英语教学。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应当对文化引起高度重视。教师帮学生分析文化背景知识,以茶文化为例,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推进学习和英语教育教学的展开。当然,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新设备来进行教学,从试听语言的角度感染学生,提升学生兴趣。可以从中国“茶道”和“茶人精神”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和善”、“和谐”的自然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接受文化和英语教学。另一个方面,文化教学应该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因为现当下出国热越来越流行,因此不少学生会选择出国,茶文化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其中一种,理所应当的被两国学生所接纳,促使国与国之间更友好密切的往来。所以那些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思维模式和文化教育不够的成因,所以茶文化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知识的导入,帮助两国学生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6结语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变更与传承,与西方的茶文化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为了解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背景的介绍,可行之有效的将文化观念和文化知识渗透在学习中间,因此在学习英语时,了解茶文化背景,有利于我们更积极,更深入的学习,从而推动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瑞.中英茶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D].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xx.

  [2]张天虹.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及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xx.

【茶文化论文】相关文章:

茶文化论文11-04

茶文化论文05-16

茶文化论文内容10-01

(通用)茶文化论文05-16

日本茶文化论文10-09

茶文化论文15篇06-04

中国茶文化论文07-02

中国茶文化论文11-13

【优选】茶文化论文15篇05-17

茶文化旅游策略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