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毕业论文

护理论文

时间:2024-05-23 15:09:18 护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护理论文必备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护理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护理论文必备15篇

护理论文1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的前提就是以患者为本, 要处处呈现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管理模式, 以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为基准。真心的关心患者的病情, 耐心的为患者做人性化护理。尊重患者的隐私以及患者的生命、人格, 要做到一视同仁, 发挥人性化理念的优势, 平等的对待每一位患者, 为患者做全面的优质护理。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详细的观察患者的病症, 耐心的倾听患者, 以很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让患者体验新的护理方式, 感受现代化的护理概念以及护理文化[3]。

  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实验中获得很高的满意度以及高度的评价。人性化护理要求护士们紧跟时代的步伐, 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 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熟悉自己的专业操作。掌握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 进行学习讨论, 心理学、相关法律、沟通技巧等都是护理人员工作中会涉及的。护理人员要提高自己的自身素养以及职业道德, 将人性化护理正真的融入患者的日常护理中, 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以及提高护理的层次。

  参考文献

  [1] 李云燕.论急诊护理风险与人性化护理策略.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xx, 30(12):1835-1836.

  [2] 农艳萍.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基层医学论坛, 20xx, 17(18):2342-2343.

  [3] 李海荣. 人性化管理在提高基层医院急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 20xx, 17(1):94-96.

护理论文2

  【摘要】妇产科特殊的性质及环境因素使得助产士的角色及职责凸显出自身的价值。助产士出于疾病感染的高度危险中,这让助产士工作成为具有高风险的职业之一。充分认识助产士工作的风险和不安全因素,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保护助产士的身心健康,就显得弥足重要。

  【关键词】妇产护理;助产士;职业风险;对策研究

  妇产科在医院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妇产科特殊的性质及环境因素使得助产士的角色及职责凸显出自身的价值。一方面,作为护理队伍中坚力量,助产士自身肩负着病人母子平安、人命关天的责任。助产士能力高低直接关系着新生儿的安全、工作节奏快,助产士本身除去责任重大之外,还承担着职业及心理上的压力。尤其是,面对无处不在的感染机会,助产士出于疾病感染的高度危险中,这让助产士工作成为具有高风险的职业之一。也正因为于此,充分认识助产士工作的风险和不安全因素,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保护助产士的身心健康,就显得弥足重要。

  1助产士职业风险概说

  1.1助产士角色风险。助产士的角色过去单纯存在于产前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助产士的角色呈现出多元的特征,逐渐成为集产前指导、产中助产、产后护理于一身的综合体。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助产士的劳动强度。而且,助产士在产妇生产过程中的助产工作不仅仅是一项体力劳动,还是一项脑力劳动。各种舆论、社会压力让助产士在工作中不能够在丝毫的懈怠和马虎,否则会引发注入医疗纠纷等问题,威胁到助产士自身的职业发展。

  1.2助产士责任技术风险。诚如上述,助产士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因此,助产士往往深感自身责任重大,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基础护理理论实践水平。而技术高低和水平差异是助产士群体产生职业分化的重要因素。那么,要求助产士群体具有高度责任心、敏锐观察力,保证母婴安全。

  1.3职业暴露风险。首先是器具损伤风险。助产士在助产操作、急救过程中必然需要面对各种器械的操作。而上述器械往往锐利,对于助产士的皮肤有极强的损伤。如果不能很好滴加以处理,往往会造成各种感染。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类似于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一旦造成医疗器械的损伤,又跟易感人群之间有密切的接触,则造成一定的危险。其次是羊水、血液等各种感染源的感染风险。助产士在实际的工作操作过程中会面临产妇羊水破裂、血液、体液污染及病变部位的感染等诸多威胁,一旦处理不当,后果则不堪设想。再次,环境风险。助产士工作的环境往往要求消毒严格,但是,环境相对嘈杂,要实现环境的消毒与安全,就必然通过消毒液、紫外线等多种渠道。消毒液杀菌作用固然明显,对于助产士的身心损害也是不容小视的。紫外线辐射更会影响到更为明显些。嘈杂的环境让助产士身心疲惫,心情易于烦躁、易于动怒,对于助产士的生活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外,制度风险。尽管助产士工作压力大、强度大、风险多,属于职业高危行业,但是,现实生活中对于助产士的护理补贴和职业防护工作却做的不到位。制度的缺失让助产士的生产、生活面临诸多风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助产士工作积极性提升。

  2助产士职业风险防范措施

  2.1强化角色意识。助产士角色工作强度高、责任重大、事情繁复,助产士要树立并不断强化自身角色意识,让助产士工作本身更为安全、顺畅。一方面,助产士要不断增强自身体质,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够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面前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和昂扬的精神。同时,助产士要加强自身自信心的培养,让自身能够积极应对社会上的各种质疑的`声音和不良作风的诱惑,让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让自己成为情绪的住在这里。既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区,又能够让自己不影响他人尤其是产妇情绪。此外,助产士为了更好滴履行自身的角色,必然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熟悉工作中存在的潜在的法律问题,尽可能避免医疗行为和医疗矛盾。

  2.2提高技术水平。助产士的角色危机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患者对于医生及护理人员要求的不断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助产士不断扎实学习护理及其相关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实践行为和业务水平。同时,助产士的从业危机也来自于同行业、同群体不断的竞争压力。这要求助产士要熟悉技术操作规程,尤其是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并迅速处理产妇存在的异常情况,并用专业的知识进行疏导和处理,以保证母子平安、理论知识水平上有更多的提升空间。

  2.3完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首先,针对器具损伤及各种传染源的威胁,要强化助产士自我防护教育的力度,通过不断提高助产士的安全操作意识,了解助产士行业的职业感染的风险。同时,要熟悉并熟练掌握助产士相关的预防感染的知识,以正确、理智的态度来对待感染行为本身,不断消除助产士自身存在的恐惧心理。其次,针对羊水、血液等血液传染源的高危威胁,助产士应当加强职业防护力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对于医疗器械的操作上,助产士要十分小心,提高自身防护意识。既要注意不伤及别人,也要注意不能伤及自身。操作完成后,助产士要及时处理医疗垃圾和废物,要不断做好职业防护的演练,养成沉着、冷静的工作作风。树立标准意识,所有患者一视同仁,采取普及性保护。严格洗手、手消毒步骤,严谨徒手接触血液、体液及产妇分泌物,对于产妇的人工破膜、接产会阴缝合等操作要戴双层手套。

  参考文献

  [1]马冬梅,周杏仙,王芳.助产士职业暴露调查中低报告现象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xx,41(4):328-329.

  [2]梁贵生.噪声与健康.护理研究,20xx(9):1511.

  [3]毕红丽,潘淑杰,李玉洁.助产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探讨.中国误诊学杂志,20xx,8(23):5617-5618.

  [4]王凤春,韩翠.存助产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xx,16(8):445.

  [5]李积柳.加强助产士法律意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误诊学杂志,20xx,7(14):336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护理论文3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等。是继小儿麻痹症后,又一个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早期发现与治疗,综合性康复训练及全面的护理是小儿脑性瘫痪的有效治疗手段。我院儿童康复治疗中心自20xx年6月-20xx年11月收治85例脑瘫患儿,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同时配合康复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康复护理的方法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xx年6月-20xx年11月共收治85例脑瘫患儿,诊断与临床分型均符合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标准。

  其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3个月~7岁,进行了药物、针灸、功能训练以及配戴矫形器等辅助器具,并加强对康复护理。

  2一般护理

  病室内应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适合患儿休息与活动。保持病房整洁,定时通风,患儿病床应加防护设备,防止坠床。因此类患儿抵抗力低下,肺功能差,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应尽量减少探视人员,各治疗室及病室应每天按时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防止院内感染。

  3日常生活护理

  在患儿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康复治疗师给予的康复训练时间毕竟短暂,而患儿家长有充足的时间照顾孩子,因此除了正规系统的康复训练之外,日常康复护理更显重要,延长训练时间、促进运动发育,使进儿童掌握进食、穿衣、脱衣、洗漱、入浴、如厕、学习、游戏等日常生活的能力,更好的融入社会。

  3.1饮食护理

  3.1.1进食姿势:此类患儿吸吮、咀嚼、吞咽功能差,进食时易呛咳、误吸,胃肠道功能也比较差,大部分患儿罹患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患儿进食时,要调节全身姿势,抑制异常动作的出现,应采用半坐位,头部轻度前屈,以减少误吸。将患儿两手伸向前方,髋关节充分屈曲,背部靠直。重度脑瘫患儿还可以采用面对面进食的方法,护理者坐椅子上,患儿两腿分开坐在护理者腿上,患儿后背靠在用三角垫形成的直角上,护理者用手固定患儿胸部,防止身体向后倾。护理者从完全喂食到鼓励患儿自己进食,教会其使用餐具,掌握抓握、夹等动作。

  3.1.2营养状况:入院后要及时准确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根据患儿的体质量和皮下脂肪厚度指导家长科学喂养,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保证患儿体格发育正常,有足够的体力参与康复训练,改善营养不良状态,并避免过度肥胖影响运动发育。对于营养不良的孩子给予少食多餐,予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易消化饮食。对于营养过剩的孩子予控制总热量摄入,主要减少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合理安排进餐时间,确保训练前一小时不进食及过多饮水,谨防训练时呕吐以免引起窒息。训练后予适当补充水或果汁。

  3.2脑瘫患儿的抱姿

  正确的抱姿可以纠正和避免患儿一些异常的姿势和体位,也刺激了患儿自身对头部及躯干的控制能力。护理人员应根据脑瘫患儿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抱姿。

  3.2.1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抱法:这个类型患儿上肢常表现为屈曲、内收、内旋,下肢内收、内旋,双下肢交叉。由于患儿身体长期处于僵直状态,可以把患儿双腿先分开,再弯起来,双手分开,头略微下垂,家长用这种方式抱孩子,可以不断增进孩子对母亲的认知能力,加强母子间感情交流。也可以让患儿面向外,护理者双手从患儿双腋下伸过后双手抱住大腿内侧,分开双腿,先让患儿脊背部靠在护理者胸腹部,训练患儿的脊背逐渐离开护理者的胸部,从而提高患儿头和躯干的控制能力,亦同时扩大了患儿的视野,提高了患儿的智力和认知水平。

  3.2.2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抱法:将患儿抱起时,患儿的双手不再是分开而是合在一起,双侧腿靠拢,关节屈曲后,尽量接近胸脯,护理者利用下颌、上臂和肩部来控制患儿的头部,使头部处于中间位置,并且略向前倾。维持好这一姿势后,家长将患儿抱到胸前,也可抱在身体的一侧,这样做可以抑制患儿的角弓反张、非对称姿势等异常姿势。

  3.2.3弛缓型脑瘫患儿的抱法:因为这个类型的患儿四肢肌张力低下、身体软弱无力。因此护理者先要给患儿一个稳妥的依靠,然后帮患儿把双腿蜷起来,护理者一只手从其一侧腋下穿过,搂住对侧胸部患儿的臀部坐在护理者另一只手掌、前臂上。这种抱姿增加了患儿双手主动活动的机会。

  3.3脑瘫患儿的卧姿

  由于此类疾病的特殊性,脑瘫患儿的卧姿均存在异常,保证患儿卧姿的正常,抑制异常模式,利于肢体对称,缓解过高肌张力,减轻关节畸形。

  3.3.1侧卧位:因痉挛型患儿受紧张性迷路反射的影响,仰卧位时,会加重上肢屈曲下肢硬直伸展等异常姿势,因此清醒时,尽量减少仰卧位,应予侧卧位,而且患儿在侧卧位时比较容易将双手放在胸前抓握玩具,感受颜色及声音的刺激,但双腿之间要夹一小软枕头,以免双下肢过紧引起内收肌张力过高。如果患儿存在角弓反张的现象,可将床垫的上下部分垫高,两侧亦垫起,形成一凹窝,使患儿卧于中间。

  3.3.2俯卧位:对于肌张力低下的患儿来说,俯卧位不失为一种治疗性的体位。在其胸部下方放一低枕头,使其双臂向前伸出,可提高患儿头控制能力。仰卧位时,要正确摆放患儿肢体于功能位,预防肩关节脱位,膝过伸,双下肢外展、外旋。

  3.3.3措施:因手足徐动型的患儿受不对称性颈紧张反射(ATNR)的影响,也尽量减少仰卧位。在实行仰卧位时,上下肢的不自主活动太多,可采用沙袋负重,或置于俯卧位以尽可能地减少不随意运动。

  3.4脑瘫患儿的洗漱训练

  包括洗脸、刷牙、梳头及入浴等。由于此类患儿肢体功能受限,家长应尽量减少辅助,尽可能让孩子的能力充分发挥。在患儿入浴时,为保证患儿安全,最好采用坐位,在浴盆内可放置塑料圈固定患儿,浴盆内可放置漂浮玩具,减少患儿哭闹,促进上肢运动。对于痉挛型患儿,温水浴还可以降低肢张力。

  3.5脑瘫患儿的更衣训练

  衣服应选择简单易穿脱的,根据患儿能力选择拉链式、粘胶式,系带式及钮扣式。首先,患儿要学会认识身体部位及衣服名称。鼓励患儿自己穿脱衣物,家长尽量减少辅助。在穿脱衣时最好用坐位,既安全,又便于站起。

  一般先从脱衣训练开始,使患儿保持姿势的左右对称。穿衣时先穿患侧肢体的'衣服,脱衣时先脱健侧肢体的衣服。

  3.6脑瘫患儿的排泻训练

  适龄患儿要进行此项训练,原则是由简单表示到自己完成。包括:语言或手势表达大小便需要,大小便自我控制能力训练,男、女厕所识别训练等。

  4心理护理

  脑瘫患儿多伴有智力低下,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常表现为自卑、孤独、缺乏自信、感情脆弱。护理者先和患儿熟悉,建立互相信任的感情基础,消除住院治疗带来的恐惧感。用亲切的语言经常与患儿交流,陪孩子玩耍,建立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多鼓励患儿,对患儿的点滴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使患儿用最愉快的心情来配合治疗。多与患儿家长交流,使家长认识到疾病的可治疗性及治疗的重要性,并且护理人员应监督并督促家长予患儿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以延续康复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避免消极悲观情绪影响患儿的人格及性格发育,也不要过分溺爱。

  5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患儿运动发育年龄,予以以下指导。

  5.1头部控制及支撑抬起训练是婴儿运动发育中最早完成的,是各种运动之基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患儿俯卧于枕头、被子等物品上,练习肘支撑抬头、手支撑抬头,头部处于正中位,并逐渐延长保持时间和头离开床面的高度。

  5.2翻身训练患儿取仰卧位,屈曲一侧髋和膝带动骨盆,带动此侧下肢向上抬起,诱导患儿抬头,身体扭转向对侧翻身。患儿取俯卧位,用玩具引诱患儿先将脸转至一侧,另一侧手臂向上抬起屈曲下肢,回拉骨盆使其翻至仰卧位。患儿能独立翻身后,可诱导患儿做连续翻滚动作。

  5.3坐位训练根据患儿能力给予坐位前方、侧方、后方的动静态平衡训练。练习独坐要给与充分的保护,防止跌倒。

  5.4爬行训练将患儿前方放置兴趣物,引导出患儿上下肢协调运动爬行,家长可以先将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移向前方,然后同法移动另一侧,如此交替进行。

  5.5膝立位训练双腿跪立,双膝与患儿双肩同宽,大腿与小腿成直角,髋关节伸展,开始先给予扶持,可以一手固定髋关节,另一只手在患儿前方固定患儿双手。渐渐松手不扶,完成双膝立位向单膝立位转换。

  5.6站立位训练患儿双足与肩同宽,在家长的保护下,患儿先由抓站,逐渐过渡到独站,在其过程一定要保护好膝和踝关节,避免膝反张和尖足。

  5.7步行训练要注意正确的步行姿势和稳定性,逐步提高速度和延长行走距离。

  6言语训练

  约有80%左右脑瘫患儿具有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首先改善构音器官的控制能力及协调性,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可以先从单个音节开始,逐渐学习单个词、一句话、直至短文。从不同的途径增加视听觉干预,鼓励患儿发声。

  7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脑瘫康复的深入研究,医学界普遍认为脑瘫患儿应该遵循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则,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我科根据脑瘫患儿的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康复护理方法,教会家属,督促家长并予以协助实施。在此过程中要积极调动患儿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主动运动效果明显优于被动运动。经过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后,明显提高了患儿的运动发育水平、ADL、交流等能力。提高了康复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使家长树立对患儿康复的信心,使患儿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减轻了社会及家庭负担。

护理论文4

  【摘要】目的 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对不同类型的孕妇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及体会进行总结。方法 随机抽取94例近三年在我所就诊的孕妇病例资料,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将孕妇的心理状态分为几个类型,并根据各类型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孕妇的心理类型主要可以分为焦虑型、抑郁型、疑心重型。经过我们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所有孕妇的不良心理状况均得到显著缓解,并顺利分娩。结论 对孕妇的心理状态特点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孕妇克服不良心理,顺利生产,从而保证母婴平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孕妇保健工作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关键词】孕妇心理状态护理评估

  对于怀孕期妇女来说,长期保持平稳乐观健康的心理,对胎儿的发育和孕妇自身的健康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可以保证胎儿顺利分娩,对于优生优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对不同类型的`孕妇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及体会进行总结,为今后可以对孕妇进行效果更加理想的保健服务,使孕妇的心理在孕期内能够保证平稳健康发展,保证胎儿顺利分娩,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94例在我所就诊的孕妇病例资料,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将孕妇的心理状态分为几个类型,并根据各类型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xx年5月至20xx年4月这三年时间里,抽取94例在我所就诊的孕妇病例资料,孕妇年龄在19至44岁之间,平均年龄27.6岁;孕周在24至37周之间,平均孕周31.2周;其中包括初产妇62例,经产妇32例;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抽样中的94例在我所就诊的孕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将孕妇的心理状态分为几个类型,并根据各类型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2 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孕妇的心理类型主要可以分为焦虑型、抑郁型、疑心重型。经过我们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所有孕妇的不良心理状况均得到显著缓解,并顺利分娩。

  表1不同类型患者比例

  3 心理特征

  3.1抑郁

  孕妇家庭不和,经济条件差,病情几度反复,容易出现该症状。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兴趣,极度自我克制,对自己的心理状态不愿意表达。

  3.2焦虑

  孕妇由于对生产的方法和过程不是十分了解,对预后十分担心,因而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心理,表现为紧张、焦虑、害怕等,常伴有头晕、心悸、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该症状在年轻初产妇中比较常见。 3.3疑心重

  孕妇对身体状况的诊断和相关检查结果产生怀疑,对顺利分娩的信心不足,多以文化层次较高的孕妇居多,该类孕妇通常比较敏感,甚至会出现神经质的症状,担心自己不能够顺利分娩,该类孕妇以高龄产妇居多[1]。

  4 护理

  4.1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多的对孕妇进行巡查,与孕妇主动热情地谈心,对她们的心理状态与思想负担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其心理调查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尽快取得孕妇信任,这样能够获得一些孕妇过去从未透露过的心理资料信息[2]。

  4.2保持患者情绪良好

  以诚恳和关切的态度与孕妇进行接触,对精神因素在成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向其讲解,说明情绪对生产的影响,情绪不好会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障碍,从而影响胎儿和孕妇自身健康,鼓励孕妇自主调整情绪,以便顺利生产。

  4.3给予必要心理支持

  应使孕妇知道,无论怀孕期间的一些不良症状是如何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对目前该症状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进行多方面的评估与综合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并举症状相同或相似的孕妇治愈康复的案例,使有不良症状的患者顺利生产的信心得到增强。

  4.4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保持病房及周围环境的整洁、安静、舒适,如为孕妇开放专门的娱乐室,准备多种娱乐报刊供患者阅读,并有专人负责更换。鼓励孕妇尽可能多的进行听音乐、聊天、练气功等娱乐活动,使孕妇的注意力转移,以达到最终的调节心理的目的[3]。

  5 体会

  对孕妇的心理状态特点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孕妇克服不良心理,顺利生产,从而保证母婴平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孕妇保健工作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石智勇.心理健康教育对孕妇生活质量的影响[J].健康心理学杂志,20xx,7(3):1.

  [2]刘晓俐.患有合并症孕妇的护理要点[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xx,11(6):264-265.

  [3]郭丽芬.孕妇心理状态的评估[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xx,20(3):132.

护理论文5

  1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掌握护患沟通技巧

  护理实践中,沟通方式要根据患者的性格和情绪而定。在高职教育中,应培养护理学生如下沟通技巧:第一,护理人员要使用亲切称呼与患者进行交流,切忌使用床号沟通,尤其是在一对一交流过程中。这一良好起点可使护理人员在患者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第二,护理人员要时刻了解患者情绪的变化,善于察言观色,认真倾听患者的心理需求,在与其沟通时迅速找出话题切入点。倾听是一项重要的沟通技能,这也是高职护理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护士在进行沟通时,注意微笑,采用自然的体态,使患者能够具有温馨的感觉,从而忘记身体上的`痛苦,有助于其恢复。第三,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正确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变化,尤其是对于复杂或者严重疾病患者,患者情绪的稳定是促进其康复的重要因素,而医护人员的专业性和沟通技能则是其接受治疗获得稳定情绪的关键。只有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才能感受其痛苦,理解其心理变化过程,加之根据患者年龄、性格等对其进行的心理疏导,促进其康复。

  2致力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护理人员的基本工作理念。在高职教学中,应致力于培养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除了教授护理专业知识外,还应教会护理专业学生如何对人的思想变化进行识别,教会他们了解一些地区的风俗习惯。基于此,高职教育应增设培训环节,为学生提供多场的专家讲座,激发护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关心他人,了解他人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其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向患者介绍医院的基本环境、治疗过程等,促进治疗效率的提高。在高职教学中,还应使护理学生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意义,尤其是文化层面,使其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当然,人文素质的培养还包括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解释正确事实的能力。

  3总结

  护患沟通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实践证明,良好的医学护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而在现代高职院校教学中,护理专业教学过分重视护理知识的传授致使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中关于护患沟通的方案进行了分析。护理是一项具有实践意义的工作,因此需要学生走向岗位后不断地探索提高。

护理论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理人员均为我院女性护理人员,共4名,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37岁,平均年龄(27.5±5.3)岁;学历:中专学历0名、专科学历4名、大学及以上0名;职称:护士2名、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

  1.2方法

  统一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的认识。一是加强基础理论学习,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专题讲座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学习培训,让护理人员领悟基础护理的基本内容以及护理工作对患者的重要性。二是实践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后,要求护理人员结合实际护理工作,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护理工作中,护理队伍主管统一考核护理人员践行优质护理理念及理论知识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和组间比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得分、疾病知识知晓程度得分显著提高,护理技能得分、疾病知识知晓程度与实施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分别对80例患者的护理服务,出现护理差错的几率分别为26.25%和3.75%,患者满意度分别为78.75%、98.75%,护理前后出现的护理差错几率与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优质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根本的护理理念,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教育及实践活动,护理人员在教育及实践活动中可以亲身体会到优质护理理念的精髓,将患者作为开展护理工作的根本,提升自己的责任感。护理人员责任感提升之后,护理人员会主动加强基础护理知识及技能学习,并且主动掌握疾病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护理业务水平。并且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得分及疾病知识知晓程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升后,不仅有利于护理人员积极主动提高自己,也有利于护理人员以更高的专注度做好每项护理工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每一项护理工作中,护理时更加关注药物外渗、发错药物、交接班遗漏、压疮等容易出现的护理差错,以减少发生常见护理差错的机率。优质护理护理理念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要提高责任心、以更好的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还要护理人员规范自己的.用语,完善与患者的沟通,贴近患者,改善医患关系。因此,开展优质护理后,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对话均非常重视交流用语,使用规范的语言与患者交谈。因此,本研究中的护理人员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差错的人数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与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基层医院护理工作模式,帮助基层医院护理工作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的思想,提高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及责任心,促使护理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护理水平,减少护理差错,规范用语,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护理论文7

  肿瘤作为当前主要的一类高危疾病,很多都属于恶性肿瘤,而且往往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目前对肿瘤的治疗则只能依赖于化疗及放疗。化疗及放疗过程中也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而且预后效果不好,所以需要针对科学的化疗护理流程进行研究。而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主要针对20xx年6月至20xx年7月肿瘤科收治的各类肿瘤患者114例展开积极治疗,详细研究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xx年6月至20xx年7月于我院肿瘤科收治的各类肿瘤患者114例,同时根据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及对照组,各组患者为57例。其中研究组患者57例,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为24~69岁,平均年龄(42.9±2.6)岁,病症分类为食管等消化系统瘤13例,肺癌等胸部肿瘤18例,口腔癌等头部癌症26例;而对照组57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7例,年龄为23~67岁,平均年龄(43.1±2.2)岁,病症分类为食管等消化系统瘤15例,肺癌等胸部肿瘤22例,口腔癌等头部癌症20例。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症分类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以上所有患者均采用传统基础护理干预,护理流程包含对患者化疗过程的知识普及、静注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等多方面。

  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主要采用化疗流程护理干预,即由护士长作为主要管理者,针对患者的护理流程进行调整,详细调整如下:1)化疗前的准备护理,首先需要向患者普及健康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可以包含化疗的目标、措施以及方法,同时针对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详细了解,并且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心理疏导方案。2)化疗中的准备护理,考虑到化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产生紧张的心态,则需要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陪护,同时积极与患者沟通,从根本上了解患者的心理,排除他们内心的不安与怀疑,同时可以普及相应的自我调节方法,诸如让患者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的方式完成自我调控过程。3)化疗后的并发症护理,化疗后患者的并发症较多,而对并发症的护理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特别密切留意患者的一些严重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头晕等并发症,同时强化静注输液治疗。此外,还应当强化对患者生活的护理,即积极帮助每个患者打扫卫生,注意个人卫生情况,同时对病房进行积极检测以及勤于通风。出院后,则应当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健康生活方式、需要注意的.要点以及饮食忌口问题。

  1.3护理满意度计算

  护理满意率(%)=(特别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各组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 13.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并通过t检测;通过X2检验,若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整体护理满意率对比中,研究组57例患者,特别满意18例,基本满意35例,不满意4例,护理满意率为92.98%;而对照组57例患者,特别满意11例,基本满意22例,不满意24例,护理满意率为57.89%,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肿瘤是一种高危疾病,而且肿瘤患者群呈现出规模化、年轻化发展趋势,这不仅仅是单纯由于人们饮食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与生活习惯、工作地点等多种外因的改变有密切关联。而传统护理过程中虽然能够有效改善肿瘤患者不适症状,但是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关注较少,而且护理缺乏全面性与全阶段性。这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而化疗流程护理就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护理手段_5]。

  而在本次研究中,在整体护理满意率对比中,采用传统基础护理配合化疗流程护理的研究组57例患者,特别满意18例,基本满意35例,不满意4例,护理满意率为92.98%;而仅仅采用传统基础护理的对照组57例患者,特别满意11例,基本满意22例,不满意24例,护理满意率为57.89%,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采用传统基础护理干预配合化疗护理干预较单一的传统护理手段而言,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患者满意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护理论文8

  【摘要】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管道的护理。方法:根据泌尿科疾病和尿管性能的不同而决定拔管时间,掌握冲洗的要点,拔管后要注意尿量、颜色、性质及有无自主排尿。结果:本组病人手术成功,未出现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护理人员掌握尿管冲洗的要点,熟悉泌尿外科疾病术后的拔管时间,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是预防泌尿路上行感染,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泌尿外科;管道;护理

  导尿管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泌尿系统的疾病、损伤治疗和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人根据自己在泌尿外科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38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管道的护理体会进行了回顾性总结,浅谈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共38例患者,均为男性患者,年龄在15~80岁之间。其中,膀胱癌患者为12例,前列腺肥大患者为18例,损伤性尿道狭窄患者为8例;耻骨上膀胱造瘘患者为14例,行尿道修补术患者为8例,行前列腺摘除术患者为10例,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6例。拔管时间最短为3天,最长为14天。手术成功率为100%,均全部治愈出院。 导管的种类及用途

  2.1 普通导管 最常用于术后尿潴留和尿道成形术患者,其型号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插入长度原则上遵循有尿液排出时再插入1cm。一般男性为18~22cm,女性为4~6cm。

  2.2 气囊导尿管 有三腔和两腔之分,三腔气囊导尿管常用于前列腺摘除术后,一般术中置于前列腺腔内,气囊起着压迫止血,内固定的作用,其余两腔用于膀胱冲洗及引流。双腔导尿管常用于长期需要导尿管的患者,气囊的内固定作用克服了普通导尿管用胶布外固定的缺点。

  2.3 输尿管支架管 型号以F8—10导管为宜。常用于肾盂成形术及肾移植术后,起支撑引流作用,防止吻合口狭窄和便于观察患者术后的尿量。

  2.4 蕈型引流管 常用于膀胱、前列腺术后、耻骨上膀胱造瘘,头端有多个孔,且孔大,便于充分引流尿液以及组织碎片,黏液及血块的引出,头端膨大,防止脱出。 3 导管护理

  3.1 妥善固定各种导管

  3.1.1 术后将病人放置舒适的位置 用两片以上的胶布将尿管固定于病人的大腿内外侧,衔接好引流袋及引流冲洗装置,尿管以下的'引流管要有足够的长度,以备病人左右翻

  身之用。引流管要牢牢固定于床沿边,位置合适,确保不会出现因引流袋过重而牵拉尿管使之脱出的情形。由于本组患者的引流袋牢固固定于床沿边,且位置合适,因此未发现因引流袋因过重而牵拉脱出的现象。

  3.1.2 熟悉三腔管的特点,防止衔接或冲洗时接错 本科室的护士对三腔管的特点较为熟悉,而且气囊有明确的标志,在护理中作膀胱冲洗时,从未出现衔接或冲洗接错,以致尿管脱出,气囊冲破等不良现象。

  3.1.3 将行尿管修补术后患者的留置尿管牢固地固定极为重要,特别是在患者对吻合口不满意时,这一点就显得更为重要。

  3.2 密切观察引流情况,防止管道扭曲受压。

  3.2.1 观察中若发现引流不畅,护理人员要及时调整冲洗。本组着重观察行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患者有无进行性出血的情况,以及出血时如何正确估计其出血量。需要注意的是,行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的引流量会减少,这是因为前列腺摘除后的渗出液常会浸湿敷料,关于这一点,我们尤其要特别注意,以免产生误会。

  3.2.2 为孤立肾或对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放置引流管后,我们必须准确记录引流的尿量。对肾积水、肾脓肿者,我们在护理中要随时注意引流出的尿液是否呈现脓性或浑浊,如发现不良的尿液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病人在治疗中,由于护理精心,手术成功,家属满意,还缩短了患者住院的天数。

  3.2.3 严密注意引流尿液的颜色、量、性质,有无脓性或浑浊,有无血性或血块阻塞管道。这是至关重要的护理观察,既为医生提供了准确的诊断依据,又可据此制定治疗方案,清楚了解病人的疗效。

  3.3 冲洗

  3.3.1 本组冲洗时一般用1:5000呋喃西林或生理盐水,前列腺术后者我们给予冲洗2~3天,早期冲洗的速度为60~100滴/分,引流液为鲜红色,我们给予加快滴速,以便及时冲出血液,同时注意血压的变化。冲洗时要避免速度过快或过慢,避免引起创面出血或使内出血凝固成血块以致引流不畅。经观察发现,有11例患者出现了血块及组织碎片阻塞管道的情况,即用手指挤压管道时,有4例患者的管道通畅,滴速顺畅,有7例患者需用20~50ml生理盐水,以一定的压力冲洗,才将血块冲碎而排出体外。

  3.3.2 本组行膀胱手术者,每次注入量不超过50ml,冲洗液注入后,经全部抽出方可再注入,反复3~4次,临床效果满意。

  3.3.3 本组部分肾盂造口及输尿管造口者原则上不冲洗,但在梗阻或有血块阻塞时,由医生行无菌操作,每次注入5ml为宜,压力不可过大。

  3.4 防止尿路感染 留置尿管极易发生上行性感染,感染细菌与一般尿路感染相同,在护理中严格无菌操作,落实和加强各种护理措施的实施是关键。

  3.4.1 本组在实施护理操作时,特别是整个引流管及引流冲洗装置要密封无菌,体外引流管及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我们用的是一次性引流袋,避免了引流管消毒不彻底而并发的交叉感染。对于需长期应用的患者,我们给予对方3~5天更换一次尿管,插尿管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患者的尿道黏膜。

  3.4.2 多饮水 本组除特别医嘱外,我们都鼓励病人尽量多饮水,使其能将大量的尿液排出体外,从而起到冲洗尿路和尿管的作用,这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3.4.3 术后选用适当的抗菌素 定期给病人做中段尿培养,从中选用敏感类抗菌素稀释冲洗或全身应用,如此一来,病人在预防尿路感染中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组也未发现尿路感染的病人。

  3.4.4 造瘘口周围的敷料要保持干净清洁,每天更换一次,尿道口有分泌物时,首先要用手按摩使之排出,然后再行消毒。

  3.5 拔尿管 本组拔尿管的时间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为了减少上行性感染,术后尿潴留需留置尿管者一般在24h内拔除。长期留置者应每周给予更换一次,前列腺电切术后一般3~5天拔管,尿道修补术者一般10天左右拔管,回肠膀胱术一般7~10天拔输尿管支架管,10~14天拔膀胱引流管。肾造口引流管拔除前,本组做肾功能测定,肾盂输尿管造影及肾盂压力测定,明确肾盂引流通畅后拔管。

  3.6 各种导管拔除后,本组继续观察病人的尿量、颜色、性质,是否能自行排尿,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在护理观察中,本组拔尿管后的病人均无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

  [1] 高春章.泌尿外科学的进展与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88;4(8):37~38. 2.

  [2] 平美娟,等.回肠代膀胱术病人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1;7(4):22

护理论文9

  1医院妇产科护理常见的问题

  1.1医院妇产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再加上医院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医院妇产科护理人员要想有一个好的护理质量,不仅需要掌握复杂的理论专业知识,而且必须要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刚刚进入医院妇产科护理的护理人员,其专业知识就显得不足。而且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投入到医院妇产科临床中。护理人员如果不能够正确了解新药物和熟练使用新设备方面,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护理安全隐患。

  1.2医院妇产科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医院妇产科护理是一份需要护理人员足够耐心和责任心的工作,需要用灵活的方法来应对不同人群和病人。但是由于医院妇产科是一个比较繁忙的科室,工作预见性差、急诊夜诊多、病情多变、周转率高,各项工作在所有临床科室中最为复杂,尤其是医院妇产科护理工作,所以有一些护理人员就会出现烦躁、不耐烦等情绪,应付自己本该认真做好的护理工作。而且有少部分护理人员还存在将生活情绪带到工作中来,耐心不足,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同时,护理人员还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应该享有的知情权和告知权不重视,导致出现医疗纠纷。综上可见,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以避免出现护理事故和医疗纠纷。

  1.3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不够全面。

  随着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其相应的护理管理制度也应该得到更新和完善。但是目前许多医院对护理管理不重视,未能及时制定出满足当前需求的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仍使用已经存在不足的简单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医院应该及时补充和修改护理管理制度,让其能够很好地适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1.4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护理管理部门没有很好的起到监督作用,导致让护理制度的执行力力度不够。同时有些护理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指示,管理懒散,止于形式。这些都表明护产科护理管理的工作落实还不到位,如果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落实问题,影响医院妇产科护理质量。

  1.5缺乏有效的沟通。

  沟通的目的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良好的护理沟通,是顺利完成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产科立足的根本,更是预防护理纠纷的关键。有些妇女对于妊娠、分娩等的认识不足,存在抵触、害怕心理。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良好的沟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但是,目前有些医院妇产科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存在不足,没有及时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做有效的沟通,进行心理疏导。

  2解决措施

  2.1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对于护理质量的高低起到至关重要的位置,医院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通过关于医院妇产科护理知识的专业性培训,让护理人员能够熟练使用妇科所需要使用的医疗器械,掌握药物的特性和禁忌,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另外医院可以通过开展专业护理竞赛,来提高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定期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医院更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实践操作指导,与有经验的的医院妇产科护理人员结成“帮扶对子”,让其能够熟练掌握医院妇产科护理的实践技能。

  2.2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和责任意识。

  责任心是良好素质的根本,增强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心是预防工作中事故的发生和进行安全护理的有效方法。医院应对护士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教育,让护理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通过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和责任意识,让护理人员发现和总结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做好优质护理,整体提高医院妇产科护理质量。

  2.3建立建全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

  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是需要进行不断完善的,使之能够适应医院妇产科护理要求,让医院妇产科护理更加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医院应该围绕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的战略的实施,对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明确护理质量目标,以便让护理人员工作时有章可循,人尽其责。与此同时,在制定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时,医院应该结合医院妇产科的特点。在安排工作方面,医院应该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的不同合理来安排工作,最大限度利用每个护理人员的的特点和特长。护理管理制度还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惩罚政策,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意识。

  2.4严格执行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

  医院组织医院妇产科护理人员学习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让医护人员能够更加了解自己所需要做的工作,增强自身的执行力。同时管理人员要经常督促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落实情况。医院应该对产房药品、用品和医疗设备做好补充管理工作。

  2.5做好患者的沟通工作。

  行之有效的沟通工作,可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责任感,让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首先,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技巧,采用合理的说话方式和和蔼的态度。其次,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避免出现专业术语。而且要注重反向思维的方式回答患者问题,适当给以鼓励,让患者采用积极态度配合治疗。

  3结论

  完善的医院妇产科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对于降低医疗纠纷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医院应该,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改进完善医院妇产科护理工作体系。

护理论文10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对消化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xx年7月—20xx年7月在该院消化内科住院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7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85例,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护士分层管理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工作者工作质量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85例,整体护理质量评分(89.25±5.42)分、护理人员行为评分(92.78±6.63)分。对照组75例,整体护理质量评分(76.15±5.81)分、护理人员行为评分(81.72±4.11)分。两组患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85例,其中非常满意41例,比较满意27例,一般满意16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98.82%;对照组患者75例,其中非常满意7例,比较满意19例,一般满意33例,不满意16例,总满意度为78.67%。两组患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患者中,护士分层管理的护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不仅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者的护理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管理;产科;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消化内科疾病的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给医护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工作压力,为了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护士分层管理模式随之而出[1-2],护士分层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同时也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者的`护理质量,为了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对消化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选取该院20xx年7月—20xx年7月在该院消化内科住院的16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7月—20xx年7月在该院消化内科住院的16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85例,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年龄(52.61±11.73)岁,疾病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黄疸等疾病。对照组患者75例,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41例,患者年龄(56.81±11.37)岁,疾病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黄疸等疾病。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参加该次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75例,采用消化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85例,在采用消化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护士分层管理护理模式。同时观察两组护理工作者工作质量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护士分层管理包括:分层管理组织结构、明确分层分工、分层培训与考核、建全护理管理制度等[3]。

  1.3检测方法

  1.3.1护理情况评分

  采用百分制整体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行为情况调查表,对护理工作者进行评分。

  1.3.2满意度检测

  患者出院时,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护理满意调查表,调查表采用百分制,规定90~100分为非常满意;80~90分为比较满意;70~80为一般满意;<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总人数-不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效果情况比较

  观察组85例,整体护理质量评分(89.25±5.42)分、护理人员行为评分(92.78±6.63)分。对照组75例,整体护理质量评分(76.15±5.81)分、护理人员行为评分(81.72±4.11)分。两组患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85例,其中非常满意41例,比较满意27例,一般满意16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98.82%;对照组患者75例,其中非常满意7例,比较满意19例,一般满意33例,不满意16例,总满意度为78.67%。两组患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随之带来的是人们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地上升,对护理工作者的工作量带来了压力。该研究探讨了护士分层管理对消化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观察组85例,整体护理质量评分(89.25±5.42)分、护理人员行为评分(92.78±6.63)分。对照组75例,整体护理质量评分(76.15±5.81)分、护理人员行为评分(81.72±4.11)分。两组患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85例,其中非常满意41例,比较满意27例,一般满意16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98.82%;对照组患者75例,其中非常满意7例,比较满意19例,一般满意33例,不满意16例,总满意度为78.67%。两组患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士分层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者的护理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

  苗翠平[4]研究表明,运用护士分层管理护理合格率为90.00%,结果优于实施前。这与该研究结果相似,说明,分层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楼乐清[5]研究表明,运用护士分层管理后,护理工作者的意外发生(4.65%)医疗纠纷(2.33%)明显低于对照组意外发生(25.58%)医疗纠纷(9.30%)。说明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李娅楠等人[6]研究表明,运用护理分层管理,患者护理满意度(95.33%)显著高于实施前(75.67%),这与该研究的结果相似。说明,分层护理管理是一种临床有效的护理管理手段,值得推广。曹玉洁[7]研究表明,运用分层护理管理后,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了分层护理管理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亦有研究[8-10]表明,通过分层护理管理患者的临床疗效有着明显提高,同时在多科室中运用效果良好,说明了分层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者的护理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科患者中,护士分层管理的护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不仅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者的护理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可以改善护患关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艳萍.护士分层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分析[J].中外医疗.20xx,5(6):158-160.

  [2]周红娣,盛芝仁,陈娅莉,等.护士分层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护理学报,20xx,20(1):4-6.

  [3]谢颖硕,尹莉,李莉,等.护士分层管理对消化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xx,26(19):176-177.

  [4]苗翠平.护士分层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xx(6):98-100.

  [5]楼乐清.护士分层管理在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xx,24(24):71-72.

  [6]李娅楠,田丽霞,尹莉.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xx,27(2):409-410.

  [7]曹玉洁.护士分层管理对消化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xx,36(4):622-623.

  [8]姚孟琳.护士分层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xx,13(28):242-243.

  [9]熊香玉.护士分层管理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xx,12(3):3-5.

  [10]王俊丽.护士分层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xx,21(7):390-391.

护理论文11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

  对照组63例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其护理措施主要有病情观察、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观察组63例研究对象则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其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入院指导。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并且要热情地向患者介绍医院、病房环境,热情的作自我介绍及主治医生等相关人员的介绍,以逐渐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另外,护理人员还应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定时对病房进行通风,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舒适感。第二。躯体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的血压、心率、颅内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等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给予患者降颅压、营养神经等治疗。第三,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严格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耐心的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关心及帮助,逐渐建立起聊天式护理方式,从而逐渐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耐心观察患者各方面的情况,并及时给与患者帮助及鼓励,尽可能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第四,构建家庭支持体系。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视,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家属认识到自身的关心、安慰及监护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力;从而使患者家属积极主动的配合医院进行相应的疏导工作,构建家庭疾病支持体系。第五,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等为依据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可通过设置健康宣传栏、发放健康知识小卡册、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使其认识到治疗的有效性及重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依从性,并有助于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2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评价及比较。

  1)护理服务质量以护理质量考核评分表为依据进行评估,护理质量考核评分表主要包含四项内容,一是医院制度考核,占30分;二是护理文书考核,该项占20分;三是护理安全考核,该项共占30分;四是药品安全考核,该项共占20分;考核总分为100分;通过对上述四项内容的考核对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护理中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的总体考核情况进行评价。

  2)患者护理满意度由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为依据进行评价,问卷调查表的主要内容为环境满意度、心理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满意度、总体满意度等几方面。

  1.3统计学分析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接收的126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处理,采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同时进行t检验,组间比较则展开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其医院制度考核得分、护理文书考核得分、护理安全考核得分、药品安全考核得分及总考核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63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其心理护理满意度及总体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满意度及环境满意度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也逐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神经外科是外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临床上治疗由外伤所致的脑部、脊髓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常用方式。该科室的护理工作具有风险大、难度高、患者病情多变等特点,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护理难度。而传统的常规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通常将护理重点放在治疗及护理技能的操作上,而忽略了与患者沟通交流的重视,缺乏与患者的情感及人文沟通,因而极易因护患间缺乏理解及交流而发生护理纠纷等事件,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为有效的提高神经外科的护理服务质量,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临床上逐渐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的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模式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作业内涵、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护理模式。

  该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含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求、确保病人安全、提高患者躯体舒适度、平衡患者心理、获取患者家庭及社会支持等几种,进而以优质的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且相对于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而言,优质护理模式则在注重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护患沟通交流。该护理模式更注重对患者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的重视,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倾听患者倾诉、系统的健康教育等方式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消除其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有助于引导患者更好的与医护人员配合治疗,更好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因此,优质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的护理工作中可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其医院制度考核得分、护理文书考核得分、护理安全考核得分、药品安全考核得分及总考核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心理护理满意度及总体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满意度及环境满意度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和王红霞、凌希莲等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Dupuytren骨折术后的临床作用》中的研究结果相符;此外,曹顺华等在《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中的研究结果表明将优质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的提高抢救效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和相关研究都表明将优质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中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较高的而应用价值,应予广泛应用和积极研究。

护理论文12

  【摘要】目的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xx年1月至20xx年5月收治的4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对其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加以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结果4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对其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风险问题加以认识后,我们发现一共发生2例护理风险事件,护理风险发生率为4.65%。这些护理风险问题一旦出现后,就会对手术开展过程以及术后康复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和护理人员自身的身体素质、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这两方面管理和控制工作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应对措施;分析

  神经外科手术的病情特点一般都比较危急,且病情比较严重,一旦没有及时开展手术治疗,很可能会使得患者的病情加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1],因此该科室的护理工作开展非常必要,并且护理工作要求较高,针对此神经外科手术室必须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开展培训和考核,进一步提升我院神经外科科室护理工作效率,提升手术成功率。下面本文选取我院进行治疗4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对其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加以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xx年1月至20xx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其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41.90±5.02)岁。

  1.2研究方法:4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对其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加以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2]。

  2结果

  4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对其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风险问题加以认识后,我们发现一共发生2例护理风险事件,护理风险发生率为4.65%。这些护理风险问题一旦出现后,就会对手术开展过程以及术后康复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

  3讨论

  3.1神经外科手术护理风险问题分析:

  第一,术前护理风险[3]。主要包括错接和体位错误两方面。主要就是患者在手术前存在一定的意识功能障碍和其他方面的功能障碍,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都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为临床医护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容易发生错接患者的情况。同时在手术开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固定,很可能由于长时间体位固定不当,使得患者的身体产生非常严重的不适反应,比如皮肤损伤、压疮等,从而给患者带来其他不良反应。

  第二,术中风险。手术位置选取错误是手术开展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风险因素,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不够认真细致,没有完全按照手术操作规程执行手术操作,引发手术位置出现模糊情况,引起责任事故的发生。不正确的使用仪器设备也会导致手术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问题,比如手术前没有检查机器设备运行情况,没有定期对手术设备进行维护,使得手术过程中,设备运行出现故障,耽误手术治疗时间,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第三,术后风险。术后没有正确运送患者回到病房,在运送途中速度过快等导致管道脱落,或者是手术运送过程中将患者相关的检测指标记录结果丢失,影响患者术后的病情诊断和检测。

  3.2应对措施:在手术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做到三查七对,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确保手术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安全开展,有效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同时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可以保证每一位神经外科的患者都佩戴相应身份腕带,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核对提供较多的方便,术前加强巡视检查工作开展,能够对患者的手术部位加强核对检查,避免手术部位发生错误。同时还需要核对和检查物品存放地点,对每一次手术都进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管理,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4]。在手术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无菌操作,严格按照手术规章制度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加强医护人员对于手术开展过程的无菌认识,能够很好的加以预防和管理,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治疗和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严格做到无菌操作,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从一些小事情做起,一旦发现感染或者护理差错后可以及时加以纠正,每天定期检查手术室情况和无菌物品消毒情况,保证医疗器械设备的无菌安全利用。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操作流程的规范,将其相关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这样可以保证手术交接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所有患者都能够有人进行看管和护理管理,做好相应的预防管理工作。护理风险问题一旦出现后,就会对手术开展过程以及术后康复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在神经外科手术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和护理人员自身的身体素质、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这两方面管理和控制工作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郑红艳,师丽,齐梅,等.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环球中医药,20xx,6(z1):237.

  [2]康丽华.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xx,22(20):214-215.

  [3]张碧华.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xx(12):214.

  [4]王晓娟,马慧罗,王湘萍等.神经外科手术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xx,17(24):140.

护理论文13

  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精神专科护理中所起安全作用。方法了解20xx年某医院的精神科风险管理现状,分析风险管理知识,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预防策略,避免精神科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化解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应用风险管理策略,精神科35名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对比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精神专科护理中具有较好的作用,能够防范护理风险时间、促进护理安全。

  关键词:风险管理;精神专科;护理安全

  护理风险管理是对现有或者潜在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以及处理的重要程序,是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减少风险危害的重要手段。精神专科是临床中的一个特殊科室,随着《精神卫生法》的出台,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对精神卫生科室带来了较大的挑战[1]。加上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护理过程中的不可预测性较强,发生自伤和伤人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科室的患者。因此,做好精神科室的风险管理,提高护理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了解我院20xx年的精神科风险管理现状,分析风险管理知识,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于20xx年开始实施,以精神科35名护士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前后200例患者,实施风险管理之前,200例患者中男108例,女92例;年龄22~68岁,平均(43.6±8.3)岁。20xx年的200例患者男105例,女95例;年龄21~69岁,平均(44.1±8.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风险教育

  对35名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教育,护士从进入医院开始接触风险管理理念,要求高年资的护士对精神科中发生过程的各种实例进行分析,总结护理管理经验,避免相同的事件再次发生。聘请专家和学者为科室中的医护人员进行教育,针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的内容进行解读,开展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预防性讲座[2-3]。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并通过法律和规章制度对护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

  1.2.2风险防控

  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和改进,采取三级护理管理制度,有护理部门主任、科室护士长与病房护士长进行控制,构建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护理中的隐患以及护理人员不规范性操作进行检查,积极纠正。危险物品的摆放、防护措施的配备等需要每天检查。采取弹性排班制度,合理确定白夜班查房的.人数以及安排人节假日值班,确保对风险的全程防控。同时,建立健全现有的风险防范机制,针对患者的表现进行处理,例如有明显自杀、出走以及暴力倾向的患者设施三防的标识,加强对重点对象的观察和监护,必要的情况下采取24h监控的手段。每天至少两次搜查危险物品,做好交接班制度。保证每一名护士都知道三防患者的风险管理方法,首先要了解这类患者的姓名、性别、症状、表现等基本资料,同时知道患者的治疗现状与护理要点。由于患者的危险性较强,需密切做好自杀、伤人、损坏物品等安全防范措施,结合患者的特点增加护理安全评估的项目,避免将具有相同倾向的患者安排在一起。

  1.2.3科室管理

  对精神科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调整,范围早班、1班、2班、3班、晚班以及行政班等,确保每一个班至少有3名护士工作,合理搭配人力资源,不要将新进护士放在一起,尽可能老中青搭配[4-5]。中午、夜间和节假日是重点管理的时段,根据患者的多少、护理量的大小加派人员协助完成工作。重点护理对象、特殊操作等应当由护理骨干人员负责,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对服务环境进行管理。根据精神科患者的特点对服务设施进行改进,保证各项设施、设备满足安全标准,为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环境。

  1.2.4加强患者与家属的安全教育

  做好精神科患者家属的安全,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沟通,促使其了解自身的病情、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每周至少开展两次健康教育及卫生宣传工作,每个月开展座谈会,公开征集患者家属的意见及建议。

  1.3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精神科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策略之前,35名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3.52±7.35)分,护理书写质量得分为(87.43±6.36)分、夜间查房质量得分为(88.43±6.36)分;实施风险管理之后护理质量评分为(89.93±7.26)分,护理书写质量得分为(73.08±6.85)分、夜间查房质量得分为(94.88±6.90)分。通过应用风险管理策略,精神科35名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对比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200例患者中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率,实施前200例患者中发生自伤2例、伤人3例、出走2例和损坏物品5例,总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为6.0%;实施风险管理之后,200例患者中出现伤人2例、损物1例,总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为1.5%。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对比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科中收治的患者非常特殊,在产生幻觉、妄想、焦虑的情况下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非常高,因此出现出走、自伤和伤人的可能性明显高于一般科室的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治疗的患者发生比例更高[6]。通过在精神专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起到以下的作用:首先,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通过各种培训活动让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精神专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将护理风险意识贯彻在护理操作、配合抢救的各个环节中,尤其是加强对于细枝末节的控制、提高抗风险的能力[7-8]。其次,完善医院的风险管理机制。医院精神专科中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存在较多的漏洞,通过实施风险管理,能够不断发现体制上的缺陷从而完善,定期分析护理过程环节,提高风险监测护理的可行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第三,提高患者与家属的风险管理能力[5]。通过对患者与家属进行详细的指导,在特殊治疗和护理中,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管控措施,在家属同意签字之后执行,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朱彩文,王娅丽,黄昶荃,等.采用SHEL模式对精神科与综合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xx,27(10):58-61.

  [2]顾康莹,李婴慧,钱一平,等.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方法的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xx,22(12):1747-1750,1751.

  [3]张敏,张韵,孔维婷,等.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风险调查及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xx,19(7):1114-1115.

  [4]龚建荣,全夏菲.危机管理对精神科患者护理质量及风险事件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xx,33(7):1313-1315.

  [5]姚丰菊,许存洲,吕路线,等.省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SWOT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xx,28(7):18-20.

  [6]赵现芳.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及措施[J].健康大视野,20xx,20(4):56-57.

  [7]余芳.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在精神科开放病房防跌倒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全国慢性病诊疗论坛,20xx,13(5):44.

  [8]王琴.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的重要意义[J].中外健康文摘,20xx(19):302-303.

护理论文14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医学模式中心的转移,新医改提出新要求,各种因素都促使中国的护理事业需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面对人们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护理教育改革社会背景,了解当前护理理念及教育现状(护理科学定位不当、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结构不尽合理、教学观念落后以及师资贫乏、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考评体系失全),从而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是新时期下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重要举措。

  论文关键词:护理教育,护理理念,现状,改革

  1 护理教育改革社会背景

  1.1 社会的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化的发展,人们生存质量、GNH(国民幸福总值)、HDI(人类发展指数)的提高,国民对社会卫生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健康和医疗卫生保健已被人们越来越重视,成为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全球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加速、疾病谱改变都对现代医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医学的发展及模式的改变

  21世纪医学发展战略,医疗目标上移,即从疾病转为健康,范围的重心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及家庭,治疗的时间界限从诊治到预防与健康促进。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护理学的核心思想也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阶段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发展,这种转化使护理的服务范围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医院扩大到院外,从个体扩大到社会群体。

  1.3 新医改方案的提出

  20xx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其中指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其服务功能,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卫生部近日发布《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要求,在20xx年底所有三级医院必须启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20xx年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2 护理理念及教育现状

  2.1 护理理念现状

  与国外尤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所提倡的“我在为病人服务”的护理服务理念相比,国内护士在护理理念具有许多的不足:临床护理工作未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没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护士只是机械的执行医嘱,淡化、忽视了对病人的生活照顾、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对于病人的健康教育也只是流于形式,未对病人进行较系统及深入的个性化的.健康知识普及。临床的不足也反射出了国内现代护理教育缺乏个体护理的意识等不足。

  2.2 护理教育现状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护理教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多层次而完善的教育体制。教育中强调整体化思维,从多方面培养护生的能力。教育方法中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IPE(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DG(problem-discuss-guidance)均应用的比较广泛。相对于国外的护理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国内这方面就凸显了不少的不足之处。

  2.2.1 护理科学定位不当

  随着护理专业的蓬勃发展,护理学科越来越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在发展,护理专业的教育也日渐凸显出其重要性。护理学必须向多元化发展,才能适应社会文明的进步。在国家的学科专业目录上护理学科仍然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而国际上通常将护理学从临床医学分离出来,成为医学门类下与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相平行的一级学科。

  2.2.2 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结构不尽合理

  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呈现出重规模、轻质量的发展态势,大大影响了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大量的招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护理学生培养质量的担忧而且不能快速应对市场对护理人才的需要,在满足社会健康保健各种需求方面,在对专科护理、护理管理以及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方面,仍然显得滞后和不适应

  2.2.3 教学观念落后以及师资贫乏

  现阶段,我国的护理院校对经济效益过分重视,成人护理教育与继续教育未能达到预期的标准,仅仅是以解决就业为短期目标的培养机制,使得普通学历护理教育一直在较低水平徘徊不前,这种教学观念是以教育质量为代价。因此,伴随着护理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教育层次的提高,对护理专业的师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力量贫乏,学历层次结构不合理。这就导致了近几年来护理师资队伍参差不齐。除此之外,在师资的培训方面也有所欠缺。

  2.2.4 课程设置不合理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模式转变的改变,护理模式也随之改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着眼于人的身心整体护理的模式。并强调心理、社会层面的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强调了人文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应该提高,逐渐加大比例。而国内多数学校注重医学基础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并存在多而全的倾向,使课程种类增加、学时数增加,造成学生课程多,课业负担重,在完成教学计划后,护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时间过少,导致培养出的学生跟不上快速发展的临床护理的要求。

  2.2.5 教学形式单一

  课堂教学的组织虽然在形式上已经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是总体来说仍然采取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方式,老师为了完成大量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没有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通常是填鸭式教学,重视护理技术的操作,过分强调操作的步骤,而没有灵活的变通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大多数临床的护理教材和课程是由临床医生写并且授课,缺乏护理知识和护理特色,使得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与临床的实际应用相脱节,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实习护士在临床中实践的效果,并且教材的使用周期较长,不能及时的更新,不断补充更多新的前沿的知识。

  2.2.6 考评体系失全

  我国教育历来都是中央集权性的统一教育,政府既是办学者,又是管理者,同时还是高等院校的评估者,难免会带来某种利益导向,不利于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性。我国由于护理高等教育起步晚,我国护理专业在划分上属于临床医学类专业下面的二级学科,尚无专门的护理教育认证机构及认证制度,更是缺乏一套衡量高等护理教育质量的统一标准,造成护理专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依附于医学教育,沿用医学类专业的课程框架和教学模式展开教育评估,限制了护理专业的发展,阻碍了护理教育与世界接轨。

  3 小结

  通过以上阐述的观点可以看出,在临床医学教育中,护理教育占有重要的位置,总体来说护理教育就是针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的过程。而新时期护理教育存在着护理科学定位不当、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结构不尽合理、教学观念落后以及师资贫乏、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考评体系失全等问题,因此,必须要通过护理教育改革,才能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再结合实际练习过程来不断丰富学生的护理经验,以此在为以后步入临床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芸芳,伍林生,江自云.医改新形势下我国护理教育改革发展之管见[J].护士进修杂志,20xx,24(11):1018-1020.

护理论文15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分级

  在社区中,以高血压患者为中心,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建立建全健康档案,发放健康保健卡,并实行数字化管理。根据高血压的分级及合并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患,将高血压患者分为1、2、3级进行管理及护理。1级为低危患者,2级为中危患者,3级为高危患者。定期对不同级别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和护理。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分层。

  社区健康教育方法

  利用利用各种渠道,如讲座、健康教育大课堂、宣传专栏、板报、广播、播放录像、张贴和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等,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社区人群对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的认识,提高健康意识;根据不同场所,如居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人群的特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开展调查,对社区的不同人群,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和行为指导。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教育及护理内容

  对高血压患进行科学、合理的膳食指导:适当限制钠盐、增加钾盐摄入对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护士应告诉患者钠盐摄入过多对降压治疗不利,每天食盐量应降至6g或6g以下。建议其在烹调时尽可能用量具称量加用的食盐,如特制的盐勺或用替代产品,如代用盐、食醋等。在限制钠盐的基础上适当补充钾盐的摄入量,对降低血压有一定的益处。含钾高的'食物有香蕉、桔子、木耳、香菇、鱼类、豆制品等。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的高血压患者应减少总的食物摄入量,增加新鲜蔬菜(>8两/日)和水果(2~4两)的摄入,减少油脂性食物摄入,不吃肥肉,摄入食油每天少于半两。教育患者应戒烟限酒,要取得患者家人及其周围同事的理解、关心和支持,使患者坚决放弃吸烟、不饮酒或少量饮酒:白酒<1两/日、葡萄酒<2两/日、啤酒<5两/日。指导高血压患者坚持有恒、有序、有度的运动锻炼:大量事实证明,适当的体育活动对高血压的防治是很有益的,通过运动锻炼血压可以下降5~7mmHg。教育患者要坚持有恒、有序、有度的运动原则。指导高血压患者根据个人的年龄、病情以及原来的体力基础情况,选择做一些大肌群阻力较小但动作重复次数较多的运动,如慢跑或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或做一些室内运动。应避免做剧烈运动、竞技性运动,运动时间不易过长。指导高血压患者进行科学的用药管理:多数高血压患者均需长期服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常用的降压药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以及目前正在被逐步认可的复合制剂。高血压患者需要用药物治疗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压变化情况,逐步增减药物用量。降压要平缓,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尽快找出合适的降压药物及维持剂量。应嘱患者按时服药,切不可因忘记服药而在下次服药时补上次的剂量,更不能自行突然撤药换药。

  让患者明白平稳降压、减少血压波动的重要性,并建议患者根据其经济情况选用疗效长、疗效稳定、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效果好的药物,以提高其治疗的顺应性。协助患者制作服药卡及随访卡。因高血压患者常需服用多种药物,应将药名、剂量、服用方法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写在服药卡上;随访卡上记录每次血压监测情况及下次随访时间,增强患者自我保健的能力。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护理:高血压患者常有情绪不稳定,社区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认识此病的特征,除了积极帮助就医诊治外,还要减少精神上和工作上的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情绪激动尤其是生气和愤怒可以诱发血压的上升。教育患者应保持情绪轻松、稳定,对可引起不快的人或事采取回避的应对方法,尽量减少影响情绪激动的因素。也可通过解释、说服、鼓励、听音乐等手段消除患者的紧张和压抑心理。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指导高血压患者学会自我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除受患者自身情况、情绪、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外,还会因所用药物、血压测量方式方法、漏服降压药物等引起血压波动。

  特别是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全家都需要经常测量血压,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正确测量血压,让其学会自己观察血压变化,使其掌握最基本的预防保健手段。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护理时应注意的问题:①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获得清晰准确的高血压防治知识;②指导行为改变应从小量开始,循序渐进,逐步使患者改变其不良的生活习惯,形成科学、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③认真仔细听取患者的诉说,使患者成为参与者,找出其最关注的问题和想法,医患共同承担责任,完成预定目标。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统一管理,个人指导及群体教育相结合,以及高血压患者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及防治知识水平,继之提高了高血压防治的积极性和热情,治疗顺应性大幅提升,使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紧密结合,大大减少了高血压并发症的危险,也使开展的社区系统化管理和护理更加具体化,加快了高血压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在骨科护理的应用论文10-09

护理培训护理教育论文10-09

护理安全论文10-08

护理礼仪论文11-15

有关护理的论文10-09

临床护理的论文05-15

护理专业论文05-18

护理论文05-20

论文护理模式转变对高职护理10-08

眼科护理论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