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教育随笔:改变

时间:2024-09-15 05:51:23 随笔 我要投稿

教育随笔:改变(15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随笔:改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随笔:改变(15篇)

教育随笔:改变1

  “宽容是温暖明亮的阳光,可以融化人内心的冰点,让这个世界充满浓浓暖意。宽容是甘甜柔软的春雨,可以滋润人内心的焦渴,给这个世界带来勃勃生机。宽容是人性美丽的花朵,可以慰藉人内心的不平,给这个世界带来幸福希望。”每次读到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心中不胜感慨,是宽容,改变了他,这是我从教以来的亲身体会。

  那是一个晚上,随着“叮铃铃—————”的下课铃声,整个教学楼立刻沸腾起来,学生们欢呼雀跃地直奔寝室,我关闭办公室的灯,来到班室,还没有整理好床铺,突然听到门外有争吵声,出门一看,原来是我班的两名学生————赵小伟和孙成成,看到他们俩大喊大叫的模样,我意识到肯定出了问题,于是把他们带到值班室,细细询问事情的缘由。

  一向不善于表达的赵小伟,这时争着向我陈述他刚进寝室时所见:不知什么原因,他和孙成成床上的被褥全湿透了,现在也不知该怎办?听完他的叙述,我迅速朝男生宿舍走去,边走边想:是学生之间闹矛盾吗?不至于这样严重吧,大冬天的,把床铺搞得一团糟,怎么住呀————,一脚刚迈进寝室,寝室长张龙便把我拖到床边说:“老师快看,这两张床上棉被全湿透了,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我用手抓一下被褥,顿感寒冷刺骨,刚要发火立即追查,但又考虑到时间太晚,不能影响学生的休息,于是我当机立断安排赵小伟和孙成成分别与下铺两名小个子的学生合铺,然后又安慰他们:“别担心!老师会查清楚的,明天我去调监控录像看看,便会水落石出,休息吧!”折腾好一会儿,才平息了这场xxx。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去学校的传达室,仔细地调看昨晚的监控录像,只看到在男生寝室门口,学生吃晚饭后进进出出,各忙各的事,似乎没什么异常现象,前前后后我看了五六遍,还是没有一点头绪,正当我对着电脑屏幕发呆时,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再一次出现在我的视野,他就是我班的赵小伟,再细细查看,他提着水瓶前后两次进入我班男生宿舍,难道是他,不,不可能,我的直觉告诉我,他不可能把自己的床铺也浇湿了,出发点不对,越想,心中迷雾越罩越浓,为了让学生看不出破绽,我面带微笑向教室走去,刚踏进教室门,迎面和一个学生撞个正面,原来是赵小伟,他看到我,脸刷地红了,也许觉得撞到老师,感觉不好意思,我也没多想,这时全班同学的目光一下子都投向我,一个个瞪大眼睛,好像是发现新大陆,我知道他们关切我的调查结果,可是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此时我的内心正在作激烈地斗争,到底该不该和他们说实话呢?不行,如果不经调查妄加推断,肯定会误伤无辜的同学,不如先撒个谎吧,于是我直接宣布“昨天晚上发生在男生寝室一事,进过我查看录像,已经水落石出,就是我们本班的同学,也许这位同学喜欢玩侦探的故事,所以我给这位同学一个主动认错的机会,我决定给他一天的时间考虑,然后主动找我承认错误,否则我将公布此事”。说完之后,同学们立刻议论纷纷,教室里顿时像沸腾的开水炸开了锅,我仔细地观察一下,没发现有什么异常举动的同学,我心里不禁自我责备,不该这样做,万一不是我们班的`同学,该怎办。

  整个上午一点动静都没有,我的心忐忑不安,脑子里装满了疑问,到底会是谁呢?吃完午饭,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批改作业,打开抽屉却意外发现,在我的钢笔下面有一张叠的方方正正的纸片,上面还有磨得发黑的折痕,可见这张纸片握在手中很长时间了,我打开一看,多么熟悉的字迹:“老师,我班寝室一事是我干的,请你原谅我,当时我由于冲动而犯了错,请你给我一次改过的机会,你的学生赵小伟。”原来是他,看完这句话,我并没有拨开谜雾得到答案的喜悦,反而心情更加沉重。赵小伟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很少与同学闹矛盾,这是什么原因呢?心中越发疑惑,一种无形的力量驱使我的两条腿向教室走去,教室里像往常一样,有的同学在读书角看书,有的在做作业,我出现在教室门口的那一刹那,赵小伟突然抬起头,脸刷地红了,表现出不知所措的神态,而其他同学浑然没有觉察到这一切,我点一下头,示意赵小伟出来。

  来到办公室,因为正值中午,办公室里只有我一个老师,但是气氛还是那么令人紧张,赵小伟好像是受到莫大的委屈,边抽泣边向我陈述“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做那样的傻事,请你原谅我,给我一次改过的机会,以后我会好好表现的”,

  师:“你为什么这样做?”

  赵:“因为孙成成和我住上下铺,我住上铺,曾多次在我上床时,他便故意刁难我,所以我才一时冲动,把他的床铺浇湿,但我又不想让他知道是我干的,于是我把自己的床铺也浇湿了”。

  师:“你的这种做法确实过分了,还好,现在你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记住以后遇到事情切不可太莽撞,要学会向老师或其他同学求助,放心吧,老师这次替你保密。不过是有条件的,从今天起,你要好好地表现,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其他方面都要有进步,以此来证明你的改过决心。”

  一席宽容之语,像和煦的春风,融化了赵小伟一颗冰封的心,他抬起头,眼含泪花,流露出信任的光芒,嘴角不禁向上翘起来,并且激动地对我说:“老师,我不会让你失望的!”说完便一蹦一跳地跑开了。望着赵小伟远去的身影,我的思绪又回到出发点,考虑如何向学生解释此事,只要他们拥有宽容之心,问题才会在他们内部消化,经过一翻思考,我决定通过开主题班会“用宽容搭起你我之间的桥梁”。于是一堂轰轰烈烈的班会课开始了,我是这样设计开场白的

  老师:“同学们,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犯过错吗?”

  学生们:“有”

  老师:“犯错了你想改正吗?你希望别人宽容你的过错吗?”

  学生们:“想”

  老师:“如果是你身边的同学犯错了,比如说我班寝室床铺被浇湿一事,你能宽容这位犯了错,又想悔改的同学吗?”

  我的话音一落,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正反两方争执的不可开交,而深有感触的孙成成的发言把这次班会课推向高潮,“老师,我现在想通了,我的床铺被弄湿了,当时我也很气愤,不过后来我想那位同学心里肯定也很自责,或许我们之间存在许多误解,我愿意化干戈为玉帛。”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此时我终于如释重担,同学们在激烈的讨论中,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答案,而赵小伟的脸上又恢复往日的笑容。

  从那以后,赵小伟真的脱胎换骨,上课时,他能高高的举起手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大课间在操场上准能看到他那欢快的身影,他彻底变了,变得活泼了,变得勤奋了。是宽容,使赵小伟重新找回自尊;是宽容,使他变得更阳光;是宽容,激发了他前进的动力!“老师,请你原谅我,给我一次改过的机会,以后我会好好表现的!”就冲这一句话,我会将自己的做法坚持到底的!我并不后悔那次宽容。

教育随笔:改变2

  周日下午,我去理发店染发。

  理发店老板的女儿(三四岁)在屋里玩了一会儿,又跑到外面玩了。出去的时候,把门关上了。没有几分钟,又跑来了。进屋后,没有关门,走了两三米远的距离,又回过头,当时我以为她又要出去玩,没想到她到门跟前,把门关好后,又回来了。我称赞道:“行哪,孩子们挺懂事,知道天冷了,出门进门竟能随手把门关上。”

  老板接着说:“可要懂事,这两天天冷了,她跑进跑出不关门,我嚷她好几次,她才记住。”

  这就是我们习惯性地对孩子的教育,不善于表扬孩子的长处或者孩子的进步。认为孩子就应该这样做,做不到就该批评。如果来个换位思考,我们是孩子,听到大人这样说自己,能好受吗?下一次,能积极主动做好吗?假如我刚才说孩子知道随手把门关上,家长及时地表扬孩子:“我们妞妞就特别乖,妈妈只告诉她两三次,就记住关门了。”孩子是不是以后能做得更好呢?会不会更乐意听你的话呢?这让我想起曾看到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例子:十道题,孩子只做对了两道,家长并没有严厉地批评,而是肯定地对孩子说:“这么难的题,你竟然能做对两道,真了不起!”孩子差吗?真的很差。批评只能让孩子没有自信,越来越差。相反,经常鼓励和表扬孩子,孩子能慢慢找回自信。作为家长该反思自己的.教育了?

  我接着对老板说:“嚷几次孩子就记住了,还是说明孩子长记性,挺乖的。”

  “傻厉害的丑丫头。上午,对门和她一样大小的小女孩来店里,她们俩在沙发那儿玩,人家在外面站着,妞妞想出去,把人家碰倒了。我赶紧把人家扶起来,哄着说‘别哭了,一会儿阿姨打她。’俺一下子就不愿意了,哭着闹着还打我,说我要打她了。”

  “孩子小,一听说你要打她,她当然不高兴。”

  “你说,她把人家碰翻了,咱作为大人,能不哄哄人家吗?”

  “可是孩子怎么能理解你的用意呢?如果当时你这样对孩子说:‘妞妞,你把人家碰倒了,摔到地上多疼呀!快,把人家扶起来,给人家拍拍身上的脏的。给人家说对不起。’孩子不仅知道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还能唤起孩子的同情心,也避免家长在孩子面前说假话。”

  “这也是个办法,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试试。”

  我们俩正聊着,看到孩子来到我们俩跟前,我笑着对孩子说:“妞妞,刚才你为什么一进门就把门关上了?”孩子可能认生,看看我,没有说话,我接着说,“你一进门就把门关上,阿姨坐到屋里就不冷了,你真乖!阿姨谢谢你。”

  我的话孩子可能不完全懂,可是孩子能听出我的话是对她的称赞。如果在教育中经常这样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孩子,孩子会更懂事,行为习惯会更好,做什么事会更自信。

  家长朋友们,当我们责怪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反思过自己吗?想想孩子的某些不足是不是由于自己的教育不当引起的?为了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吧!

教育随笔:改变3

  班级中,难免会有一两个让老师劳心费神的孩子,顾嘉新、杭佳豪两位小朋友就是这样的:顾嘉新的嘴巴会不停地嘀咕,而我的眼神提示升级为语言提示都不能制止;杭佳豪则是动手又动口,经常有孩子报告“老师,杭佳豪又打人了”“老师,杭佳豪又吐口水了”。面对这种孩子,说不烦那是假话。尤其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两孩子就似那不和谐的音符,跳跃在正常的教学秩序中,扰乱着自己的心绪。结果常常是在说教无果的情况下气急败坏地让其站一会或坐离集体远点。

  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是自己太急于去想改变孩子!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教育预期目标时,那种深深的挫败感就打败了自己,而对孩子生出更多的埋怨,在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又怎有“发现美”的心情与眼睛呢?

  同样,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顾嘉新的啰嗦及杭佳豪的“口水战”是在孩子入学前就已形成,要想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那在改变不了孩子的时候,作为老师是否可以尝试着改变自己呢?在尝试的过程中,我发觉两孩子也很可爱:顾嘉新每天都能主动愉快的和老师问好,在课堂上还偶尔能给出意想不到的答案;杭佳豪则是个很有爱心、热于助人的孩子。在我有意识地忽略孩子“缺点”的时候,会发现两人的可爱之处,而孩子在我友善的.赞赏中,也慢慢学会了克制自己。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不良行为习惯多的是批评,而给与的正面引导则在批评之后。如果我们在不良行为出现就给予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会更乐于接受。

  当我们改变自己,尝试着包容的接纳孩子,会发现原来教学可以变的轻松许多。从敌对的情绪中跳出来,让师幼在愉悦的氛围中互动,会让自己身心愉快,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正能量。

教育随笔:改变4

  最近,我发现孩子们比较能说谎,犯了错硬是不承认,或者是赖到别人身上。有一次,张文锋告状说:“老师,杨靖雯给我撕了本子,”杨靖雯却说:“他先用彩笔画到我书上。”我问他们到底是谁先做的,他们俩都说对方先做的,谁也不承认。还有很多次,俩个小朋友打了架,谁也不承认先动的手。对孩子的这种现象,我很纳闷,无论我怎么问怎么说,除非有其他小朋友证明,否则,他们谁也不会承认的。我决定认真调查一下,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这样做。

  于是,我多方面了解与观察,才发现造成孩子们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由于这种天性,促使他们会做出一些不遵守纪律的事情,比如,没事的.时候,就去招惹小朋友,又害怕老师批评,认为只要我不承认,老师就拿我没办法。了解了这些,我不禁想起我平时教育方法有多么简单,以前,俩个小朋友打架,只是对那个先找事的孩子批评一顿,而不是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真正认识到错误。再后来,有的孩子怕老师批评,就不承认了,那么这时俩个就一起批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老师的处理方法不对。看来,要想改变幼儿的这种现象,首先要改变我处理问题的方法。

  找到了原因,后来再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耐心的听每个孩子的辩解,根据他们的讲述做出正确的判断后,给他们讲道理。对那个始终不承认错误的幼儿个别教育,引导他让他明白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要勇敢地承认错误,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就说谎,帮助他了解这种做法的危险,让他从心里明白自己真的做错了,这样以后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并且教育他们从小就养成对自己做的事要负责的好习惯。

  再就是利用游戏和故事,让他们明白同伴之间要团结协作,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随着我处理幼儿之间发生争执方法的改变,幼儿说谎的现象少了,打架找事的现象也少了,所以,我相信孩子都是一样的,只要老师的教育方法对了,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教育随笔:改变5

  有人说:爱是理性的太阳,温暖着人群,照耀着世界;爱是桥梁,能沟通孩子的心灵、打开孩子的心扉。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深知对待孩子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做到这一切。

  当我刚进入这个工作岗位时,对“爱”的概念比较肤浅,对讨人喜欢的孩子,给予的关爱多些,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更多的是皱眉与无奈。我知道要平等饿对待每一个孩子,可是爱的天平常常会不自觉地偏向另一边。当我工作的时间越久,遇到各种各样的孩子也越多。对爱的真正感悟是我自己有了宝宝以后,我发现我的感情,对所有孩子的感受及爱有了微妙的变化。聪巧的孩子不乏少数,她们依旧是老师们的最爱,可对那些另人头疼的孩子,我却有了新的发现与感悟。这些相对发展落后,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当你不再用“有色”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时,我发现他们其实是可爱的、优秀的,一点都不差。

  我记得我们班的郝宇小朋友,从小班开始就是老师头疼的`对象:自控能力差,行为习惯差,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小朋友举手报告老师:郝宇打我,郝宇弄我的东西,郝宇讲话等等。不仅小朋友不喜欢他,连一些家长也会在老师面前抱怨不该让这样的孩子坐在他们家宝贝周围。从小班到大班,对他没有赞美的话语,更多的是抱怨。他真的是那么令人头疼,难以改变吗?放在以前,“有色”眼镜让我难以改变对他的看法,他就是一个“坏”孩子。当我试着了解他,深入观察他时,我发现他有我们以前忽视的“闪光点”,也让我感受到平等的爱会改变一个孩子。

  上课时,只要是郝宇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他非常认真,而且接受能力一点不比聪明的孩子差。当他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他就会不自觉地离位,叫喊,以引起老师地注意。而这时的老师只会指责他:坐好,别讲话,而忽略他。我在想如果我不忽略他,请他回答问题,让他表现自己,表扬而不是批评他,是不是会有新的郝宇呈现在我们面前呢?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都会特别注意郝宇的一举一动。如果他举手了,我一定会请他回答问题,他的回答也有出人意料的惊喜;如果课堂上他不能控制自己,我就会到他身边用手摸一下他的小脑袋,他就立即能安静下来......我给他的表扬远远多于批评,他的自信心也越来越足,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越来越好。虽然郝宇在学习方面有了进步,但他的行为习惯已经养成,要改变不是一时能做到的,但我相信只要有老师的关爱,他会越来越懂事。

  爱孩子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应做到这点。师爱是孩子树立良好品德的奠基石。班里的琪琪是一个特殊的小女孩,平时不大爱说话,做事速度慢,尤其是睡午觉起床时她总是最后一个出来,衣服也不大会穿,屎尿拉在身上也不出声。有一次午睡起床,小朋友都出来了,有一个小朋友一边用手捂着鼻子,一边跑来对我说:老师老师,琪琪又把大便拉身上了,你快去看看,臭死了!马上好多小朋友都悄悄地挤在卧室门口偷看:臭死了,臭死了。我立刻进入卧室,琪琪愁眉苦脸的坐在床上,抬头偷偷的看了我一眼嘴巴动了动,又低下了头。我知道此刻琪琪的心里满是恐惧与自卑,也许她在等着老师的责骂呢!我看看她,此刻外衣都没穿,就这么呆呆的坐在被窝里,现在可是冬天呢。我轻轻地问她:大便拉在身上了吗?琪琪紧抿这嘴巴点点头,先把衣服穿起来,别冻着。我先帮琪琪把外套穿好,门外还站着几个看热闹的小朋友,我过去把他们请到教室并关好卧室的门。我知道像琪琪那样的孩子是有自尊心和羞耻心的,小伙伴们对她的取笑会让她非常自卑。我走到琪琪身边,拉开被子一看,全拉在裤子上了,而且是稀的,怪不得会拉在身上,原来是肚子不舒服了。我问琪琪:你有什么不舒服吗?肚子呢?琪琪原以为我会责骂她呢,听我这么一说,眼泪流下来了,我一边安慰她没事,帮她脱掉裤子,简单擦洗干净,让她重新坐在被窝里,一边打电话联系她的妈妈。原来琪琪昨晚就有些拉肚子,怪不得今天会拉在身上了。处理好这些后我回到教室和小朋友们来了一次关于“帮助”“关爱”的谈话。谈话中小朋友们各抒己见,令我欣慰的是小朋友们都知道如果同伴遇到困难后我们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不能嘲笑别人。经过这件事后,琪琪好像对我不再那么疏远了,小朋友们也乐意和琪琪一起游戏。我想是我的行动改变了琪琪,打开了她的心扉。后来在班上有的小朋友不舒服或是呕吐了,有几个懂事的小朋友还能马上拿来纸巾抹布等来帮助他。就是老师的那种行为,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用自己的爱,自己的行动感悟他们。

  爱孩子是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地美德,能够得到老师的关爱也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里需求,所以我们应该毫不吝惜地把爱播撒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爱的关怀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随笔:改变6

  在幼儿园里,每个班或多或少都有那么几个“调皮”的孩子。他们人数不多,但“作用”可不小。许多老师遇到这些调皮孩子都感到头疼,他们表现出精力旺盛、攻击性强、自制力差等特点。对于这些孩子的行为表现,不少老师往往不加认真仔细地分析他们调皮捣乱的原因,而是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去对待,虽然当时孩子被降服了,但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长此下去势必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因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用科学的态度看待“调皮”孩子,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来转变“调皮”幼儿的“调皮”行为。

  首先分析每个调皮孩子的特点,做到对症下药。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份关爱和一些鼓励。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实践证明,被成人厌弃的幼儿,长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因此,在对待调皮的孩子时,我从寻找“调皮大王”的优点着手,尽量找出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如:有的孩子虽然很调皮,不听指挥,但是乐意帮助别人,我便让他帮助班级分发玩具、碗筷,让他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有的孩子喜欢乱跑、不参加集体活动,但他喜欢看动画片,我便请他给小朋友,讲动画片的故事,有的孩子喜欢动手动脚打人,我便请他带领小朋友做武术操。于是,我便在这些调皮的孩子帮助别人后及时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还给他发了“小红花”,并对他提出了要求:“你很聪明、能干,喜欢帮助别人,老师很喜欢你,如果你能做个守纪律、不捣乱好娃娃,老师就更喜欢你了。”总之,多找找这些调皮大王的调皮点,把他们的调皮点化为教育点。

  其次游戏中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游戏是幼儿主要的活动方式,利用游戏对“调皮”孩子进行教育,既能避免刻板的说教,又可以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育随笔:改变7

  我是“四环游戏小组”的志愿者,经常会去那里带孩子们活动,与他们一起游戏。游戏小组里有个爱发脾气的小男孩,叫小可。每当老师没有选他当小组长或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时,他就会眉头紧锁,拳头攥得紧紧的,然后生气地往外跑。如果他与哪个小朋友有点小摩擦,他就会大发脾气,还会拔出拳头给对方一拳。因此孩子们常常形容小可的脾气像空气一样大,大家都不愿意与他交往。我也很为小可的坏脾气而头疼,每次他发脾气的时候都会冷处理,让他自己平静下来,但我发现结果似乎陷入了恶性循环,大家对他越不理不睬,他的脾气就越来越大。

  一天早晨,我正在益智区和孩子们下五子棋,就听见美工区传来孩子们的声音:“老师,小可又发脾气了!”我赶忙过去,发现小可紧攥着拳头打了旁边的小程两下。我立刻制止了小可,把他拉到一边,想问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是小可一句话不说,只是气呼呼地站在那里,满脸的.气愤和委屈。这次我决定改变以前的做法,先安抚一下小可的情绪。于是我轻抚他的后背,让他靠在我的胸前,轻声地问他:“为什么要打别的小朋友?”他委屈地说:“小程不给我用剪刀。”我说:“向别人借东西,应该有礼貌。”然后我向小程递了个眼色,接着说,“如果你现在有礼貌地向小程借剪刀,我想他一定会借给你的。”

  在我的鼓励下,小可小声地对小程说:“你能让我用一下剪刀吗?”小程点点头,把剪刀递给了小可。

  我趁机说:“小可你看,你礼貌地对别人说话,别人就会对你很友好。发脾气是不管用的,打人更是不对。你要先向小程道歉。你打了他,他还愿意把剪刀借给你。你应该谢谢他。”

  小可借到剪刀后,心情愉悦多了,他对小程说:“对不起。谢谢你!”

  其他孩子听到小可的话都忍不住笑了。我趁热打铁:“小朋友们,你们谁想跟小可做朋友呢?”姗姗和轩轩都表示愿意跟小可做朋友。小程也说:“只要你不发脾气,我就会和你做朋友!”

  我建议每个人做一件美工作品送给他好朋友。于是,大家动起了手,小程折了纸飞机,轩轩画了一幅画,姗姗折了一条乌篷船,小可也剪贴了一只小蝴蝶。小可收到小伙伴的礼物,高兴极了!听说后来孩子们经常会互送作品,姗姗还和妈妈一起用纸杯制作了美丽的菊花,上面画着笑脸,还写了“祝小可快乐”的字样。听小可妈妈说,小可把同伴送的礼物当宝贝,碰都不让别人碰。

  现在的小可再也不像从前那么爱发脾气了,游戏小组的小朋友都已经成为了他的好朋友。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小伙伴之间的浓浓情谊是儿童快乐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孩子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多为孩子创造机会,营造氛围,鼓励孩子和伙伴交往,帮助他们建立亲密、融洽的同伴关系。

教育随笔:改变8

  记得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类的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高尚的,爱特殊的的孩子是伟大的。”我对这句话有深深的体会。

  下午我入园来到班级,别的小孩子还在酣睡,霖霖早醒了,自己在床上无精打采的玩,霖霖一看到我,眼睛里立刻有了神儿,赶紧爬起来,两支小手伸向我,笑眯眯的让我抱,我赶紧抱起他,我俩幸福的笑着,这事儿搁在别的小朋友身上一点也不奇怪,可是霖霖真是太让我感动了。

  记得霖霖刚入园时连哭带叫,谁也不理,拽着爸爸妈妈就是不撒手,经了解我们得知,霖霖在别的幼儿园有出走三小时的经历,坐不住,喜欢往外面跑,不喜欢吃饭,孩子瘦的可怜,还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很少见他开口讲话,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喜欢自己到处游荡。

  在霖霖身上有那么多的特殊,理所当然我们要特别关注他,不知道为什么,霖霖从入园那刻起,他就喜欢和我呆在一起,我去整理卫生他跟着,我去给小朋友拿奶他跟着,就连我去厕所他也跟着,总之,不管我走到哪里,他肯定跟着,同事戏称他是我儿子,还说他是我的小跟班,他虽然跟着我,但从来都不说话,不和我交流,但我会和他说,不管做什么,我都会不停的和他交流,例如:我整理卫生时,我会说:“霖霖,帮我把那本书拿过来!快呀,好孩子!”开始时,他根本就像没听到一样,没反应;我去伙房拿奶,我会说:“霖霖,在伙房外面等我!”他还是跟着进了伙房;我去厕所时,我又说:“霖霖,在外面等我哈!别跟着老师了,小男孩不能进女厕所的呀。”匆匆上完厕所,害怕霖霖跑开了,出来一看,霖霖竟然乖乖的等在外面,霖霖竟然听话了,就在那一霎,我好感动,抱起了霖霖,亲亲他,并说:“霖霖,老师爱你,霖霖能在这里等老师了呢!”我从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了他对老师的依恋。我会不停的对他说:“我爱霖霖!”刚开始没反应,我就想怎样才能让他说话呢?我开始教他说话,“霖霖,你说话,说‘我爱郑老师!’”一遍两遍他不说,说的多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开始说“我爱郑老师,郑老师爱我!”我高兴的抱着他亲来亲去。

  霖霖现在在我的引导下,能跟别人打招呼了,偶尔会自己拿勺子吃饭,搞破坏的行为也减少了,总之是进步了很多,霖霖进步了,我为自己的付出感到由衷的高兴。爱能暖化孩子的心灵,我要用爱改变他。

教育随笔:改变9

  在我们平时的认知中,教育孩子意味着接受教育的主体是孩子。孩子有问题需要被修正,孩子犯错误需要被惩罚,孩子的坏习惯需要被禁止。很多家长在来访时,会不断地倾诉自己的“遭遇”,孩子如何不听话、叛逆、气人,仿佛他们是亲子冲突中的“受害者”。然而,我们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与他人,如:与配偶、同事、老板的关系中,我们常常需要调整自己来保持健康和谐的关系、避免冲突,通过改变自己对他人的态度和看法从而接受他人。同样,在亲子关系中,父母也需要调整自己、改变自己来加强亲子关系、避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

  你能很好地接受自己吗?

  父母需要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对自己的接受程度如何?

  研究显示,在人们对他人的接受程度与对自己的接受程度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个接受自己本身的人更有可能容易接受其他人。而连自己都无法忍受的人通常会难以容忍其他人。

  如果你的答案是“不能”,那么你需要重新检视自己的生活,找出一些方法来接纳自己。现在有的父母属于“间接自我接受者”,也就是说,他们需要他的孩子表现出某些特定的行为方式,一旦孩子背离了他们的意愿,他们就有可能无法接受他们。这些父母“需要”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需要孩子以特定的行为方式使他们成为其他人眼中的“好家长”。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父母是在利用他们的孩子为他们带来自我价值感。

  他们是谁的孩子?

  很多父母试图把孩子塑造成某种预先设定的模式时为自己寻找理由,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父母说:“我们难道不为我们的孩子着想吗?我们难道没有权利影响自己的'孩子吗?”感到孩子归属于自己,并因此感到自己有权利用特定的形式塑造孩子的父母更容易对孩子的行为感到不可接受,尤其是当孩子的行为背离了父母预先的设定时。很多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的延伸”,这常常导致父母非常努力的对孩子施加影响,使其成为父母所定义的好孩子,或者实现父母未完成的梦想。但在健康的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应允许对方与自己“分离”,这种分离的态度越强烈,这个人就不需要改变另一个人,不会无法容忍他的独特性,也不会无法接受他行为的特殊性。

  纪伯伦的一首诗,很好的阐述了这一观点:

  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求的孩子。

  他们借你们而来,却不是因你们而来。

  尽管他们在你们身边,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努力仿效他们,却不可企图让他们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倒行,也不会滞留于往昔。

  父母必须深刻的认识到孩子不是自己的延伸,而是独立、独特的个体。

  你真的喜欢孩子,还是只喜欢某种类型的孩子?

  有一些父母嘴上说喜欢自己的孩子,但他们的言行却反映出他们只喜欢某种类型的孩子。喜欢音乐的父母会对一个没有音乐细胞的孩子感到失望;注重学习成绩的父母会对一个学业平平的孩子表现出不满。如果父母能认识到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孩子有着无穷尽的差异,未来的生活也是各不相同的,他们就不会对孩子那么多的行为感到不可接受。我常常告诉家长们:“不要希望你的孩子成为某种特定的人,只要希望他有所成长就行了。”

  改变自己的态度、思维和看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但你若想成为一个好的父母,就必须认真思考以上三个问题,并把你的反思、感悟运用到你和你孩子的关系中去。经验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是需要花费一番努力的,不过试想一下,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付出努力,何况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教育随笔:改变10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会时刻的反思:我会问我自己今天教会了孩子们什么本领,还存在哪些不足,明天还需要做哪些准备,让孩子们能够学得开心,玩的自在。

  “如何让孩子接受你,喜欢你”,是我一直以来都在努力研究的课题。虽然没什么可自豪的成果,但是我觉得对自己日后的工作还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这个班是我从小班一直带过来的,所以我们之间相互了解。当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我做过多的解释,孩子们都可以领会我的意图。我觉得这样的相处真的很不容易,我们之间的默契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培养起来的。

  回想刚入园的时候,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稚嫩、好奇,还有几分担心。现在再看看他们,脸上总是洋溢着快乐的笑容。那个时候,老师如果想做什么事情孩子们都不会主动配合,现在呢,你一个眼神就有好多热心的孩子过来帮忙。这不正是让我们欣慰的地方吗?

  孩子们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孩子们对我们老师的信任和依赖也越来越强。甚至有家长抱怨:“我家的`孩子啊,现在只听老师的话。”其实,孩子能够听老师的话,老师自然感觉欣慰,但是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默契。我们老师用心来关爱孩子的成长,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宝贝来关心爱护。孩子们用他们潜移默化的变化来告知我们他们对我们的信任与依赖,是给我们最好的奖励!

  孩子们,你们继续努力,老师好好为你们保驾护航,你们一定会健康、快乐成长,幸福的长大!

教育随笔:改变11

  新学期刚刚开始,我们班新来了五个小朋友。有三周岁半的,又不满四周岁的,其中赵宇浩小朋友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每次到幼儿园都是泪眼汪汪的来,来到后就跟在我的身后像个小跟屁虫,不管我做什么只要不出教室他就像影子一样,每当我拿着桶或别的东西准备往外走时,他便哇哇大哭,弄得别的孩子也跟着哭,没办法(有些事情不能不去做)只能领着他。就这样一个星期过去了,第二个星期刚开始还是这样。记得在周二的下午,我趁他不注意偷偷藏了起来,躲在休息室的门后面偷偷从玻璃上观察他:刚开始他还在看别的孩子玩玩具,一会功夫他就开始在教室里找寻我,趁他还没哭,我赶紧出来走到他面前竖起大拇指微笑着对他说:“浩浩真棒,这次老师做事情你没跟着,跟其他哥哥姐姐一样了,你也是大孩子了对吧?”他勉强点了点头。我趁机拿了一张小贴画贴在他的额头上,并对其他孩子说:“小朋友们,今天下午赵宇浩表现真棒没有跟在老师的后面,我们鼓励鼓励他吧!”瞬间孩子的掌声和呐喊声响成一片,从那以后赵宇浩也像其他孩子一样坐到座位上了,我的身后再也没有跟屁虫了。

  试想:刚满三周岁的孩子初次离开父母、爷爷奶奶肚子来到陌生的`环境,没有了家人的陪伴就没有了安全感。这也许是他们人生中迈出的第一步。孩子们既然已经迈出来了就要勇敢的走下去。加油!

教育随笔:改变12

  今天活动课,听见赵凤佳说:“朱泽武又含手指了。”真拿他没办法。虽然在班里比较调皮,可是很团结,大家也都非常喜欢他,但是他有一个含手指的坏习惯很让人头疼。在家朱泽武的爸爸想尽了各种办法都不管用,还是照含不误。含手指的习惯再不改掉,这样对他以后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一定要帮朱泽武改掉这个坏习惯。用什么方法才能使朱泽武不含手指呢?真巧,看到小班有一节《认识小手》活动,我给每个孩子的手指上画上五官,并起上名字,让他们和手指娃娃做好朋友,要爱护它们,不能咬或者含他们,这样手指娃娃会不舒服的。接着,我又启发孩子们说出手指娃娃有哪些本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出很多答案,当然朱泽武也很积极回答。借此机会我接着问:“手指娃娃做了这么多的事情,那么它的身上脏吗?现在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下就知道了。”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指甲里藏了许多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细菌,我告诉大家这些细菌如果吃到嘴里,就会生病。因此我们一定要及时给手指娃娃洗澡,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从此以后,我细心的观察着朱泽武的一些变化,并及时的鼓励他,一周下来,朱泽武含手指的习惯慢慢改掉了。

教育随笔:改变13

  孩子会模仿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而且还会模仿的有声有色,老师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老师应以身作则,做好每一件事、说好每一句话,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是非常重要的。

  记得新学期刚开始,心想会是怎样一群怎样可爱的孩子呢?我满心欢喜的迎接这群可爱的孩子,可是经过几天的接触,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出乎我的意料,我发现这群孩子带给我的感觉是特别能闹,声音特别大,你的声音大孩子比你的声音还大,觉得每天特别累,嗓子每天都是沙哑的,渐渐地我在想这是为什么,孩子不喜欢我吗?是不是我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我也与其他老师沟通过这个问题,后来,我从自身找原因是不是因为自己本身说话声音大?所以影响着孩子声音比你还大?心想是不是换一种方式与孩子相处,有一个博大的爱心,宽容之心,让孩子把你当成一个"好朋友"而不是一个老师,会变得更加轻松。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调整好心态决定换一种教育方式与孩子相处,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试着小声说话,不再大声呵斥孩子,就算他们在大声的闹,我也只是摸摸他们的头,走过去微笑着,轻声的告诉他,孩子请安静!多多表扬孩子,对于表现好的孩子多多给予肯定,正如周老师说的好:“阳光评价,灿烂了孩子的心情,也灿烂了孩子的行为;灿烂了他的现在,也灿烂了他的未来!”也就是学会赏识孩子,有一渐渐地我觉得孩子也学的会小声说话,有一次一个孩子跑过来在我的耳边轻说"老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觉得您特别像一个大姐姐",不生气的样子真好。后来,我觉得孩子们也改变了许多,不再大声说话,学会了两个人小声得交谈,当你说"小脚并并拢",孩子们会回应你"身体坐坐正",并保持安静,静静地听你说。一张张可爱的面孔,炯炯有神的小眼睛盯着你,可爱极了。

  遇到问题,先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孩子与老师是互通的,是相互影响的。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想要改变孩子,首先改变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你会有意想不到得收获!

教育随笔:改变14

  今年我教小班,对于刚参教的我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挑战。

  在我的班里,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小女孩。在亲子园活动期间,她几乎是与她的奶奶长在一起的,无论是做游戏还是喝水如厕,都是奶奶在帮她。我走过去和她交谈,她也不做任何回答,想和我说话就笑一下,不想和我说话就哭。于是,我问她奶奶以前见了陌生人也这样?奶奶回答说,不啊,在家挺好,从没有这样过啊,有什么事情都是我和她妈妈帮她,她自己没动过手。当时,我就意识到,在这个孩子的'潜意识里,我小,就应该有人帮我,所以任何事都不用我动手。在之后的几天里,我都鼓励她让她自己做一些事情,如喝水,如厕,搭积木,可结果就是她坐在那一动不动,不作任何反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开学,开学后,除她之外的所有幼儿都已经很熟练的做任何事,不再需要老师的帮助,而她,还是一动不动,你不帮我做,我就哭。

  一天,我走过去对她说:“亚杰,你上学了,你是个大孩子了,你的妈妈要给你生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了,到时候你妈妈既要照顾你,又要照顾小弟弟小妹妹,会很累的,你爱你你妈妈吗,心疼你妈妈吗?”“爱,很爱。”她回答的速度让我吃惊,接着,我又说:“为了不让你的妈妈太累,从现在开始,你学着照顾自己,好吗?”她点点头。于是,我鼓励她自己喝水,吃饭,拿小勺,如厕,睡觉。在短短的几天里,她学会了所有的事。她高兴地和我说“老师,我能照顾自己了,我不用妈妈照顾了,妈妈可以轻松了”,她眉飞色舞的说着。看到她的改变,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其实,每个孩子都一样,都是从“0”开始,孩子以后的表现和适应力,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关。家长要学会对孩子放心,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能一味的包办代替,在这种情况下生长的孩子只是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住风雨的历练。

教育随笔:改变15

  冯彦彬是我班的一名男生,聪明活泼又可爱。喜欢唱歌,交朋友,课堂上积极发言,下课时忙于穿梭在小朋友中间。一会儿在教室,一会儿在公共区域,跑来跑去,在开学的头几天,每天总是这样,有时不光自己跑,还要拽住小朋友衣服一起跑。这多危险呀,这么多的孩子容易撞上,地上还是瓷砖,摔一跤多疼啊。于是下课后我常盯着他的举动,他呢?偏要与我作对似的.,不听你的,自顾自跑,因此很累人。这不,今天下课后,他又故伎重犯,我顿时火冒三丈,“冯彦彬,你快进来”,我连喊二遍,他呢?没听见。我正要出去把他请进来时,看到孩子们把美术本交上来时叠放得东倒西歪,灵光一闪,有主意了,平常我常嘱咐他,想耳边风一样,今天我何不改改策略,让他没时间玩呢。主意一定,我就出去了,说:“冯彦彬,今天徐老师想请你做小老师,小朋友本子交上来时你检查一下,看看本子脚有无翘起,本子叠放得是否整齐,封面是否朝上,如果错了纠正过来。”同时我还请他的玩伴曹智辉、褚佳杨帮忙收油画棒,试下来效果还真不错,其它想学样的孩子也都变得乖乖的。

  通过这一小事,我发现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做一个有心人,用多种方法来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教育随笔:改变】相关文章:

教育随笔:改变05-16

教育随笔:她的改变05-16

教育随笔:改变精选15篇05-16

教育随笔:改变15篇05-16

教育随笔:改变合集15篇05-16

为了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吧教育随笔03-23

改变命运随笔01-03

改变生活随笔1100字03-22

凡改变的都在成长,凡成长的都在改变杂文随笔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