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时间:2024-05-22 09:28:32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通用】小学教育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育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用】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1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幼儿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儿时期的教育可以影响到幼儿的一生。对其将来的学习、生活、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笔者根据实际观察发现,目前幼儿教育中“小学化”的教育倾向比较严重,这阻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笔者简要分析了幼儿教育的现状,提出了解决小学化倾向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有效策略

  当前社会环境下,家长对幼儿教育越来越关注,许多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学写字、学拼音和数学简单计算。正常来说,这些教学内容都是孩子们小学才会接触到的,在幼儿园开设这些课程,不仅不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也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方式应该是:教师明确幼儿的心理不成熟状态,在教学中使用活泼、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选择适合幼儿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健康成长。

  一当前幼儿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理念扭曲僵化

  当前社会的整体风气不正,社会、幼儿园、家长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自身教育理念都发生了扭曲。首先,幼儿园为了增加收入、扩大招生规模,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数量和难度当作办园的商业宣传特色和亮点,完全忽视了教育幼儿的规律和幼儿的成长规律[1]。同时,幼儿的家长往往有急于求成、望子成龙的心态,认为孩子不可以输在起跑线上,过分关注对孩子应试能力的培养,但是忽视了对孩子素养的提升,重视孩子外在的表现,忽视了其内心感受,在评价孩子是否进步或者优秀的时候,往往把背英语单词、背诗、写字、认字、掌握数学计算的能力当作评判标准。

  (二)教育内容过重过高

  许多家长在为了所谓的“打好基础、提前准备”,把孩子应该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强加给他们,把上学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压力前移。许多教育培训机构也迎合了家长的这种心理,开设了许多给幼儿教授小学内容的课程。这些培训机构每年都在增加难度,为了让教学内容高和多,把小学的教学内容用生硬的方式加入到当前的幼儿教育中,这些内容超越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且学习难度过高[2]。

  (三)教学方式过于简单抽象

  许多幼儿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课程安排方面,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和生理特征。我国偏远地区的幼儿教师,大部分都没有相关的专业经验,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更没有专业资质,这些教师本来就缺乏教育经验,同时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教学设施落后,所以只能应付最基础的教学工作。对于大城市的幼儿教师,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经验和合格的资质,但是由于许多幼儿园教学规模比较大,教师面对的学生多,所以难以开展各类幼儿教学工作,比如,生活式、游戏式的教学,所以教学内容产生了小学化倾向。

  (四)教学管理方式小学化

  想要幼儿能够健康成长,幼儿园需要有合理、正确的游戏、学习、活动和生活安排,一般来说,幼儿园大班每天需要上两到三节课,同时要把每节课的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幼儿还需要充分的课间休息时间,这两方面和小学的制度都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幼儿园都采用了小学的教学、生活管理制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来安排幼儿的游戏、学习、生活时间,这样一来幼儿园就成了小学。除此之外,一些幼儿园还开设了特长班、兴趣班,这剥夺了幼儿更多的运动、游戏的时间,如此小学化的管理模式,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3]。

  二幼儿教育产生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一)竞争意识扭曲

  许多幼儿园为了在行业竞争中生存,表现自己的教学实力,逐渐提升了幼儿教学的难度。同时,许多家长也考虑到孩子的升学压力,缺乏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在教育方式上和幼儿园选择上揠苗助长、急于求成,这是竞争意识发生错位的表现,并且这些意识都大大的影响了幼儿教育的长远发展。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由于地区经济的差异、城市和乡镇的差距、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居民子女的差距等,幼儿教育存在着待遇、分布、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我国偏远地区的农村儿童较多,这些地区的幼儿园基本都缺乏幼儿园教师资源,同时其教育水平和教育设施都不符合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我国的大多数幼儿园都没有一个完善的、合理的、科学的幼儿教育评价体系,学校和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评估方式极为单一,他们只是关注孩子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和难度,并且把字词字义、拼音、算数、英语单词、笔画笔顺等当作幼儿教育的主要评价标准。如果不能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改革幼儿教育就会治标不治本。

  (四)幼儿教师队伍水平不高

  许多幼儿教师缺乏对幼儿教育理论的正确理解,并且在教育中没有遵循科学的教育理论,其教学内容缺乏幼儿教育本该有的生活性和娱乐性,缺乏对幼儿的实践锻炼,有部分教师甚至只是通过了简单的培训和学习就上岗工作,这些教师只知道用小学教育的方法来教育幼儿,并且进行教育工作的方式简单粗暴[4]。

  三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建议

  (一)教学过程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幼小”教育流畅衔接

  幼儿教育需要结合幼儿的特点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进而发挥幼儿教育对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教育的重点在教学内容的启蒙性和丰富性上,同时教育还应该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处理“幼小”衔接的问题上,需要明确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完成进入小学前的考试,而是为了让幼儿学到必要的生活技能并且为其人格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幼儿园需要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和教学活动,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意识。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许多幼儿教师都不具备合格的业务能力,他们的专业多半是小学教育,而且有部分还是通过关系进入到幼儿园中的,就连基本的教学资质都不具备,所以当前幼儿园教育的教师队伍难以满足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着重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进而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使其掌握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并且消除小学化的错误倾向,并让教师明确幼儿教育的目的。对于大多数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错误理解,幼儿园需要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和孩子的家长展开交流,让家长消除揠苗助长的错误教育方式,使其具备科学正确的育儿理念,让幼儿能够获得更好的家庭教育,进而发挥“家园”共育的教育作用[5]。

  (三)确保幼儿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我国各级部门需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各方面投入,平衡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关系,促进幼儿教育市场的健康发展,规范幼儿教育市场的竞争,规范准入管理制度,让民办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能够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同时加强对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国家需要加大对偏远、落后、贫困地区幼儿园的师资、资金、政策支持,并且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要着力改善幼儿教育机构的基础设施,提升其师资队伍素质,为幼儿教育提供基本的办学条件。

  四结论

  综上,当前时代下,幼儿教育中有着明显的“小学化”倾向,具体表现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这几个方面,这不仅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同时也阻碍了幼儿身心的成长。在幼儿教育改革中,不仅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转变思路,改进方法,更需要改进这个教育机制,以此来实现幼儿教育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胡睿,赵凤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认识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03)。

  [2] 柴占学。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容忽视——学前幼儿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农村教育,20xx(07)。

  [3] 李艳贞。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xx(08)。

  [4] 李兵。纠正与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xx(03)。

  [5] 李兵。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xx(08)。

小学教育论文2

  1、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说在发展素质教育,可是有些小学教育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未能根本转变。校长作为小学的直接领导人,在管理观念上面仍然是老旧思想,管理手段和方法都比较落后。有些学校制定的管理方案是挺好的,但是只是形式主义,在实际的管理教学中根本就不付诸于实际的应用。空有一套方案,没有人实施,也不被实施。

  ②重数量轻质量。一些学生在招生方面下足功夫,可是一旦有了生源,那么在管理上面必定会有疏漏。例如,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缺乏整体性、连续性。而且还有些小学校,只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更本就不领会学生是不是学会了,是不是一堂课了下来有所收获。

  ③学生作业多,负担重。给学生减负的口号已经喊了十几年了,可是有些教师并没有真正的行动起来,使得学生在学校写的作业少了,可是在家学习的时间长了,把学习都放到了家里,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任务会更重,因为家长也会监督孩子的学习。沉重的学习负担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④正确对待课堂教学质量检查。课堂教学质量检查中,不少学校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学生中进行调查,如召开学生座谈会,请学生谈听课印象等。一种是由教学人员组成教学评估组进行课堂抽查,如由教研室牵头,组织同专业课教师相互听课等。这两种方法,在督促教师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学生与评估组教师在听课方式、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二者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常常有所不同。小学教育管理要不断地发现其中的问题,尽可能的解决,不要在素质教育的幌子下,原地不动。

  2、对教师的管理

  校长是学校的直接领导人,教师是学生的直接领导人,要想把学校管理提上去,首先要对教师得管理要合理,给教师发展的空间和成长的空间。在对新教师和老教师的管理上有一些不同,学校要区别对待。新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工作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学校要给新教师配相应的师傅,也就是老教师,帮新教师早过教学常规关、课堂教学关、教学能力达标关这三年关。让新教师能够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不至于出现差错。而且有些新教师虽然是来到学校,但是由于新教师的思想还不稳定,时间久了,可能会离开学校,影响教学的稳定,而关注关心新教师的成长,可以让新教师心里更踏实,安心教学。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学生生能够学习好,学有所获,在工作中学校要掌握教师心理特征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年教师有着深刻的.生活体验,对近年来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等的改善有了一种满足感;中年教师年富力强,精力旺盛,政治上成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观念,他们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负担都很重;青年教师思想解放,重实际,少盲从,但思想动荡,讲求实惠,专业思想不稳定,不易安心教育工作,“跳槽”和“下海”现象时常发生,对于稳定教师队伍十分不利。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所处的环境也随之变化,因而决定了教师心理发展变化的多样性。由于教师人格趋向的现实性,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不能用传统的理想人格去度量他们,要求他们,那样只会压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按照新的特点和规律,重塑教师的人格,才能激励教师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3、总结

  实践和理论都告诉我们,小学教学管理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较难处理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管理中要特别注重理性的创新,与时俱进,重建符合新课程理念和社会环境要求的小学教学管理制度。每个学校的学生都各不相同,学校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同时多借鉴各学校的实践经验,取其精华,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管理观。

  作者:安香梅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中心校

小学教育论文3

  一、突显高师美术教育的师范性和示范性

  高师美术教育的特点就是师范性,“事实上,正像医生、律师、工程师一样,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它就必须有相应于这一职业的知识、才能、态度要求,开设教育课程,体现师范性,正是有助于大批的师范生尽快地系统地满足这些要求,有效地适应教育工作”。那么怎么突显这种师范性呢?具体做法就是高师美术教育要从侧重“学科专业性”向“学科专业性”与“师范职业性”并重发展。首先,高师美术教育本身要对大学生起到示范性的作用。所谓“堪为人师而模范之”,高师的学生们,正是在大学的课堂上,想象着自己未来作为教师的样子,也就是说大学教师对他们具有职业示范性。所以大学教师自己先要有师范意识,注意自己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引导。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关心教育改革和实验、掌握先进的教育技能、善于了解与联系学生、有意识地联系中小学美术教育、注意指导特殊学生、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教育科学知识等等。

  事实上,很多高师的大学生毕业后在一定程度上是模仿在大学里所学,从方式方法的运用到所传授的内容、教育教学的态度等都如此。到他真正适应和完全熟悉中小学美术教育,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唐山一所小学,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和从事本年级数学、语文教学工作,上课时他却一时难以从大学所耳濡目染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所以表现出明显的力不从心。他说感觉大学学的东西离这个课堂太远了,一切都要从头来,看似简单的东西却不知道怎样传授给学生,所以有时他上课上着上着就上不下去了,只好临时去找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这位大学生身上折射出高师缺乏师范性带来的弊端,也是高师教育忽略师范性的必然,它所培养的学生无论是从教师职业的技能层面还是从知识层面都呈现出捉襟见肘的窘态,可以说是不合格的。在学科综合性日趋加强的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师美术教育也必须迎头赶上,加强学科融合。因为“据调查,目前大多数高师美专的技能训练课程占到课时总量约65%—70%,其余除师范类通识课程外,美术史论课程仅占6%左右,且由于种种原因,其他艺术门类的选修课及讲座开设甚少,从课程量上难以承载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需求”。这也是当前高师美术教育的现状。首先是摆脱重技轻理,实现美术专业技能与美术史论课程的融合。

  因为“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之间在总体上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美术史课程学习情况的好坏影响着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尤其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水平的高低。对美术史知识与方法的掌握程度一般可以简明地表示师范生毕业后从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水平,是预测在校师范生(未来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指标。”在此基础上,注意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营造广泛的文化情境,把美术学习当成文化的学习,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再就是实现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实践技能的融合。师范生要掌握广博的教育科学知识,并注意把它们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尤其要重视师范生的实习工作,保证实习的时间和质量。在上面三个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学科专业性”与“师范职业性”的融合统一,实现师范生的为人、为艺和为师于一身,方能在毕业后从容应对中小学美术教育。

  二、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平台

  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平台的关键在于提供高师美术教育和中小学美术教育有效衔接的机会,使二者相互依托,互为补充,共同发展。这儿提供两种现成的模式希望对高师美术教育起到作用。目前一些学校采用顶岗实习,为期大约一个学期。其具体模式是安排师范生到中小学教学,先由当地学校教师指导一个月,然后当地学校教师就到实习生所在学校进修,其原来工作岗位就交给这些实习生,实现其顶岗实习。这里如果在几个环节注意搞好高师与中小学的合作与交流,就能使顶岗实习避免流于形式且富有成效。

  一是加强高师教师尤其是教学法教师与中小学专业教师的沟通对话,由他们共同切磋,共同指导实习生。

  二是大学的顶岗实习可实行定点实习,这样便于在长期合作中摸索经验发现不足,也便于双方的合作交流逐渐深化。再一个环节就是保证实习学校教师进修的质量,使他能通过进修接触到大学的先进理念、方法等。再有,高师既可以安排教师尤其是教学法教师到当地中小学进行调研、锻炼,以便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及改革的实际情况,在对师范生的培养上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高师也可以邀请中小学教师直接参与教师培养的队伍中来,以加强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澳大利亚的大学非常关注当地中小学的的课程改革,因为它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面向当地中小学。如果不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和计划上与当地中小学保持密切的联系,那它的毕业生就有可能被当地中小学拒之门外。

  三、总结

  总之,实现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衔接,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美术教育的优质生态循环系统。所以,方法探索已成必然。

小学教育论文4

  一、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 .

  (一)调查目的、任务与对象。

  调查目的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查找莱西市 X 镇幼儿教育小学化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对策。

  调查任务是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和面对面的方式访谈,并进行科学统计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了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方面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是莱西市 X 镇幼儿教师、学生家长,围绕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

  (二) 调查方法 .

  1.编制问卷 .

  认真查找、阅读和分析有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和学习借鉴,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编制了“莱西市 X 镇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情况调查问卷”(见附录一)。得到了大部分专家、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赞同和认可,满意度在 100%,表明这份问卷设置合理,能够反映出莱西市 X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所存在的问题(见表 1-1)。

  2.调查内容 .

  设置调查问卷。调查如下内容:家长方面:您的孩子参加过才艺、英语类的学习班吗?您为什么让孩子参加这些学习班? 您听说过超前教育吗?你相信?想实践这些理论吗? 您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目的是什么?您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每天有多长的户外活动时间合适? 您认为孩子的童年应当怎样度过? 您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吗? 您认为幼儿园孩子学小学课程知识合适吗? 您想让孩子在幼儿园学些什么? 您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学习一些超前的课程是不是会对心理和生理发育产生一积极或小计的些影响?孩子在幼儿园,您最关系什么?您认为当前孩子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您理想当中的幼儿园应该是什么样的? 教师方面:您每个月的工资是多少?您对目前的收入是否满意?您是否有进修培训的机会?有关的培训费用怎么解决?幼儿园经常进行一些学前教育理论培训吗?您何时到幼儿园开始工作的?您是幼儿园专任教师吗?您是否在小学工作过?这学期您班一共有多少个孩子?这学期您班一共有几个老师?您是主班老师吗?您给孩子上哪些课?您是生活老师(保育员)吗? 您喜欢现在的工作吗?您是否更愿意到小学教学?您是否满意自己的教学(保育)质量?您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个幼儿园吗?您觉得孩子们喜欢幼儿园吗?您了解你班孩子习性吗?您了解你班孩子的家庭情况或家庭教育方式吗?您了解你们班孩子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对孩子的期望吗?您认为幼儿园学习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积极意义吗?您自己目前采用什么教学方式?您了解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吗?您认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农村幼儿教育有用吗?目前,您对孩子的热情和自己的成就满意吗?

  领导是否让您教一些超越幼儿年龄的小学课程知识?您认为儿童在幼儿园应做些什么?您认为幼儿园摒弃小学化教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访谈 .

  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期间,对莱西市X镇幼儿教师进行了针对性访谈,访谈主要内容包括幼儿园管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其中幼儿园管理包括九项,分别是:您班有多少种玩具?一共多少件?平均每个孩子有几件?您认为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有必要吗?您布置吗?一般都布置什么?幼儿园举行期中、期末考试吗?您觉得应该吗?您认为幼儿园教育能促进孩子健康快乐茁壮成长吗?你心目的幼儿园教育什么样子?教学方法包括八项,分别是:一日活动安排中集体活动和游戏活动时间分别是多少? 有户外活动吗?多少时间?您班几名老师?多少学生?多大的活动室?您班有多少种?每种多少件?学生平均几种、几件?教学方法包括三项,分别是:幼儿园学拼音、写字吗?大、中、小班,从哪个班开始?一天几节?

  4.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根据所要调查的内容设计了幼儿园老师、家长两类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见附录)。然后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对 X 镇幼儿园现状进行分析。调查研究对象为 X镇 15 所公办幼儿园(幼儿园名称如表 1-2 所示)。

  问卷主要包括幼儿园家长和幼儿园老师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幼儿园家长问卷主要是教育理念和态度。幼儿园教师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待遇、教学方法及个人成长等方面内容。

  每所幼儿园随机发放调查问卷,问卷 1 的发放数量为 100 份,问卷 2 的发放数量 1000 份,其中问卷 1 为幼儿教师调查问卷,问卷 2 为幼儿家长调查问卷。回收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 1-3 X 镇幼儿教育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统计表。

  二、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

  (一)学习知识上的小学化倾向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幼儿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要求各个方面的活动内容都要发展幼儿的技能、认知、态度等。本次研究对幼儿园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查,具体情况见表 1-4、1-5.

  从表 1-4 可以看出,幼儿园给孩子安排的拼音活动、识字活动、数学活动的比例相对偏高,分别为为 18%、16.7%、18.4%.而舞蹈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的安排比例相对偏低,分别占了 4.2%、4.1%、9.4%.从表 1-5 可以看出,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有 18.2%的老师其教学目的主要倾向于让幼儿掌握知识,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准备。而其它比例相对偏低。访谈中一位老师说:“对幼儿的教学活动,老师们也想五大领域都涉及到,以便促进幼儿的均衡发展。但是家长未必赞同。农村的大部分家长,观念没有转变过来,他们觉得,幼儿园就应该教识字、算术这些。只有这样,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对一年级的知识才能接受的很快。但是对于孩子唱歌跳舞方面的技能,家长却不看重”. 观察中我发现,大部分农村的幼儿园,虽然在课程表上,对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都有均衡的安排,但仅仅也只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罢了。在幼儿的一周活动中,几乎都是围绕识字、算术、拼音活动展开,而对于科学活动、社会活动等,因为条件有限,根本就没有实施到。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村的幼儿园,为了让幼儿多学习知识, 把识字、拼音、算术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活动,并且这些教学活动都是机械性的,灌输模式的教学,其目的都是把小学的知识提前在幼儿园讲解,以便孩子在进入小学时,能够轻松的学习。而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却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所占的比例不大。

  (二)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小学化倾向 .

  幼儿园活动要以游戏为主,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体验快乐。对农 村幼儿园教学组织形式进行调查,见表 1-6.

  从表 1-6 可以看出,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其集体活动所占的比率偏高, 达到 83.5%,而分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仅仅只占 7.7%和 8.8%.老师的教学组织形式非常单一,每天都只是重复式的集体教学活动。观察中我发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如桌子的摆放、座位的编排、教室整体的布置都是和小学一样,根本不涉及任何区角活动之类的。由此可见,农村幼儿园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存在小学化倾向。

  长期以往,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迫使幼儿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兴趣和兴趣的培养,幼儿的天性被泯灭。不少幼儿园为了追求学习的效率,只采用集体活动,活动更多是教师控制,幼儿只是被动的接受,使其教学组织形式的小学化倾向明显。

  (三)教学管理上的小学化倾向 .

  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幼儿的每日生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幼儿园应该保证幼儿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本次研究对农村幼儿园教育的教学管理进行调查,如下。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的幼儿园教学管理倾向于小学化。访谈中一位老师说:“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们也想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但是幼儿园中的一些大型玩具,以及游戏场地的环境等,不安全的因素众多,根本不能放任幼儿,让其自由玩耍,必须要由老师统一领导组织活动。其次,集体活动,便于老师管理幼儿”. 观察中我发现,许多幼儿园在每日生活的管理上,几乎和小学一样,制定统一的作息时间,尤其是和小学在一块的幼儿园,为了怕妨碍小学生的学习,和小学实行统一的作息制度,每天 6 节课,实行打铃进屋上课制度。在每日的学习管理上,孩子每节课都是小手背后,坐的端端正正,基本上是以班级集体教学活动为中心。这样根本不能保证幼儿的主体地位,反而扼杀了幼儿的个性发展。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农村的许多幼儿园在教学管理上倾向于小学化。

  (四)教学评价上的小学化倾向 .

  本次研究对农村的幼儿园教学评价进行调查,见表 1-7.

  从表 1-7 可以看出,选择以幼儿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的老师所占比例偏高,达到 48.4%;而以行为习惯作为标准来评价孩子所占的比例为 29.7%;以生活自理为标准来评价孩子所占比例为 16.5%.访谈中一位老师说:“在我们幼儿园中,每学期末都会通过期末考试。以幼儿的考试成绩排出名次,也是给幼儿的评价,因为考试成绩是最直观,最公平的。 其次用以汇报家长,并且家长也很支持这种评价方式。”另一位老师说:“每学期通过考试来排名次,评价幼儿的学习,也是迫于上级领导的要求、规定”.由此可见,许多农村幼儿园在教学评价上存在小学化倾向。仅以幼儿的学习成绩为标准。这样,幼儿教师十分关注幼儿的学习成绩,做好相关的教学,忽视能力的培养、认知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这种评价标准是单一的不可取的,长期以往,势必会加速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小学教育论文5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普遍面临着教育小学化的问题,该问题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现象,相关教育部门要强化管理、监督以及指导幼儿教育工作,并通过大力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帮助社会以及幼儿园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通过不断应用和研究幼儿教育工艺学,使幼师的德育素质以及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以有效的缓解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

  1.1家长需求相对扭曲:绝大多数幼儿家长并不能理解和遵循孩子的教育规律,容易受到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其中,以家长的攀比心态尤为严重。这就表现为接幼儿放学,直接询问其:“今天老师都教给你什么了?学会多少?背诵了几首唐诗?新学了多少汉字?……”在这种错误以及盲目的教育需求下,使得现阶段的幼儿教学过早的出现小学化现象。

  1.2幼儿园被较强的功利性所导向:目前,部分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或民办幼儿园,基于对家长错误、盲目教学需求的迎合,实现提升办学的经济效益的目的,而有意识的去将幼儿教育小学化。例如,幼儿园更注重对幼儿教育的外显行为进行凸显,把教育经历全部放在幼儿学习识字、语言、速算以及英语等方面,从表面上看,幼儿是能够掌握多方面知识,并彰显了幼儿园教育的高水准和高责任意识,从而使家长放心的将孩子交给幼儿园。但家长们往往忽略了一点,上述外显行为只需要在短期培训就可以实现一定的效果,但幼儿智力潜能以及良好习惯形成均需要幼儿园的不断培养和引导,该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由此可见,在幼儿园被这种较强的功利性所导向的背景下,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愈发严重。

  1.3幼儿园师资水平相对薄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师是作为直接参与者存在的,其教育素养以及理念都会对幼儿教育效果以及幼儿的未来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现阶段我国部分幼儿园所聘任的幼师,并没有受到专业、系统的幼师专业教育资质培训,导致其并没有较高水平的理论教育素养。同时,还有部分幼儿园返聘小学退休的老教师,使其担任园中的幼师或更高的职位。小学退休的老教师往往教育观念相对传统,缺乏灵活的教学方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另外,由于教育部门对幼师资质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也导致幼儿教育过早的小学化。

  2、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出现的负面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对幼儿的身体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幼儿的身体正处于发育状态,倘若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大脑疲劳以及视觉疲劳。另外,幼儿的骨骼处于发育初始阶段,在过早的小学化教育下,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幼儿出现身体消瘦情况,同时,也会伴有身姿不端正等问题发生。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也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不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与水平,这是由于幼儿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学习能力。倘若幼师执意对其过早的进去小学化教育,将会使幼儿产生畏难心理,对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极为不利。

  3、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重要手段

  3.1对正确幼儿园教育观的宣传进行不断强化:相关部门要对幼儿教育的宗旨进行大力宣传,使整个社会都能够充分了解幼儿教育。例如,各地区可以通过对幼教专家的定期组织,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对幼儿教育科学知识进行宣传,面向社会提供幼教指导与咨询。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协同幼儿园对家长的`一系列错误幼儿教育认识加以扭转,使整个家长群体以及幼儿教育群体都能够意识到幼儿园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提升幼儿的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具备良好的自利能力以及集体意识,从而使幼儿得到健康的进步与发展。

  3.2建设一个高素质的幼儿园师资队伍:幼儿园要对幼师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进行提升,主要包括两种途径。其一,要严格把关聘任的幼师资质,并规范聘任幼师要求,只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幼儿园方能对其进行聘任;其二,幼儿园要进一步强化培训幼师与幼教管理干部,对其进行再教育,从而使其教育观念得到及时的更新,对其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3相关部分要对其教育监管智能进行充分发挥: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资格的审查与监管,强化指导幼儿园办园的具体行为,包括幼儿园的教师职称评定、考核评价标准、教学玩具以及教学用书的管理,杜绝幼儿园对课程进行任意增设现象发生,同时,还要对评估年审机制进行不断完善,科学的考评幼师资质,以进一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另外,相关部门也要对幼儿教育的管理监督制度进行不断的健全,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全面实施国家教委的有关政策,对社会力量的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幼教事业进行支持发展的行为进行积极鼓励,使幼儿入园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并使幼儿教育的供需矛盾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从而使幼儿教育小学化显现得到有效的改善。

  4、结语

  综上所述,从幼儿的长远健康发展角度来看,幼儿教学小学化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教育部分以及相关社会各界力量要对该现象进行严格的纠正,遵循幼儿的心理和身体发展规律,开展幼儿教育,从而使幼儿能够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目的。

小学教育论文6

  一、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的现状

  学生个人因素使德育管理效果不明显。现在的小学生,在家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宠,爸爸妈妈爱,从小娇生惯养,思想品德的意识非常薄弱。而且,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对过去那些革命英雄事迹,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没有多大兴趣,现在社会也没有以前那么单纯,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久而久之,孩子对外界的人变得漠不关心,那么,助人为乐的行为少了,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的事没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越来越淡了,学生脑海里的道德意识非常非常薄弱,这一因素,就导致了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的实践

  1、《弟子规》走进小学校园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和沉淀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化,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总结出了很多值得后人学习的文字,《弟子规》就是古人德育的智慧结晶。《弟子规》用简短的语言,高度概括了人们应有的行为举止,在小学校园推行《弟子规》,是一个明智的举措,学生每天朗读《弟子规》,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熏陶,虽然小学生不能完全明白《弟子规》里的每一句话,但只要学生坚持每天朗诵,让这些文字慢慢影响他们的思想。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一种习惯,事事都与《弟子规》对比一下,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妥的地方。虽然这种德育管理方法需要的时间相对比较长,但效果是非常好的.。

  2、社会道德对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支持

  学校,家庭,社会,要为小学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德育支持。让社会的浮躁远离小学校园,还给小学校园一片宁静与纯洁,给小学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帮助学校落实贯彻德育工作。家庭教育也要配合学校教育管理,给孩子一片圣洁的土地,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洗礼,帮助孩子树立一个健康的心理,塑造孩子完美的品格,让孩子心中有一块净土,去领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并积极主动将这份真、善、美传递下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

  3、实事求是推进小学教育管理工作

  小学教育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教育机构都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待,小学德育工作不是儿戏,也不是学校和学生一起演一出精彩的戏,做样子给领导看看,领导也省心地回去再向上头交差。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实事求是。领导们每一次的视察,要能真实地反映当前小学教育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学校想方设法去掩饰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去解决问题,让问题遗留下来,慢慢地,时间久了,问题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最后问题暴露出来的时候,已经无法再去解决。结果就会导致一些学生道德素质败坏,影响整个班级的学风,甚至整个校园的校风,最终,败坏整个社会风气,毁掉了学生的美好前途。因此,教育,一定要谨慎对待,任何一个小问题都不容忽视,要真实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小学教育工作是教育的起步阶段,国家和社会都非常关注,小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与命运。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落到实处,改善小学教育现存的不良现状,达成新课改的最终目标,为祖国培养优秀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作者:刘华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三四团第一小学

小学教育论文7

  摘 要: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总是会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新课改也随之展开。其中对于小学科学教育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科学可以说是学生们的科学启蒙课程,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道路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对这门课程加以重视,不能照搬原来的“语数英”教育方式。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方式

  小学科学是很多课程的起点阶段,比如,物理、化学、生物。因此学好小学科学对于学生们的后续学习是有着巨大帮助的。小学科学对于塑造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有着基础性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开阔思维。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展开探讨与研究。

  1、小学科学教育改革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迅速发展,很多科学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的。我们人民综合素质并不是很高,高精尖人才缺乏。国民的科学素养普遍性的不高和发达国家人口科学素养相比较仍然有较大差距,而科学素养又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目前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是迫在眉睫。小学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打好一个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中国过去的教育过于重视“语数英”三门主科而忽略了科学教育。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当前教育重点。

  2、教学改革的思考

  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累”。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很重,中国家长普遍都有一个观点,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观点促就家长们拼命给孩子报补习班。例如:作文补习班、奥数补习班、英语补习班、舞蹈班、绘画班等。中国家长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导致孩子在课堂上花费的精力反而减少,造成老师的教学困难。学校和家长对于“科学教育”这一块的不够重视,又导致了课程重点偏向所谓的“主课”。

  由于学生周末上补习班导致学生在主课上的精力大大削减,而副课则更是不予以重视。相关教育部门更要对这点重视起来,不要过分划分“主课”和“副课”,同时相关的教学改革应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效率。

  3、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的教学效率?这个问题涉及到“有效教学”这个概念。什么是有效教学?有很多种观点。具体到本课程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有效的课程预期效果;有效率的教与学。小学科学本就是一个富有情趣的课程,它不枯燥,反而处处充满了大自然的味道。但是这门课对于对科学知识并不了解的学生们来说可能并没有那么的容易理解。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硬生生的将知识一股脑的塞进学生们的脑子是没有用的。这是一种机械的接受知识的方式,对于知识的有效发挥是极为不利的。这种教学是一种无用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无趣,对老师来说累。因此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善,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1、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教师对教学设计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方案,通过以学生为主题展开教学活动,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中去。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科学教育效率。在这个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中,主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当学生遇上难以解开的疑惑时老师可以为其指点迷津。由此可见,老师和学生是一个相互配合的整体,有助于提升学生群体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构建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

  3.2、课前准备。教师的课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的课前准备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教材准备,教师需要对教材充分理解,为教学奠定基础;对学生的了解,针对学生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明确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授课;注重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当进行科学实验的时候,教师需要事先制作一些趣味课件,调动学生学习氛围。

  3.3、分层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对学生知识水平进行评定,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确保教学内容每一个学生都会学有所得。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对于层次较为低的学生只要掌握了教学基本内容就足够,层次高的学生需要对知识进行扩展和延伸。

  3.4、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加强科学活动的`开展。利用学校的实验器材、多媒体网络设备和自然环境,通过课堂实验、精彩的科学视频或是一个趣味科学作业亦或是户外科学活动等教学手段,来调动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主动思考和探索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当然这些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展要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系统设计和安排,同时学生的整体性组织工作也是成功的保障。

  4、课堂管理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一个好的课堂氛围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为了课堂活动的顺利展开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对课堂纪律进行维护,调和课堂气氛。令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4.1、制定课堂规章制度。好的规章制度可以约束学生不恰当的行为,保持教学的有效进行。为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必须制定严格的课堂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例如班级习惯问题,学生规章。或是一些法律法规。规则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进行课堂管理就必须制定适用于学校的规则。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4.2、对学生的座位安排。学生的座位安排很多老师都会忽略。一个好的座位可以有效的进行课堂作业。学生每一次的座位应该和教学活动的需要相结合。当本节课要进行课程活动时最好采取圆环式课桌环绕的方式。有利于开展小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如果本节课采取老师为主讲,那么就采用行列式座法。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方便学生的笔记摘录。老师要对学生的个人成绩进行参考来分配座位。最好采取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相搭配的方法,可以带动学习氛围,加强同学之间的和睦友谊。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课堂活动。课堂活动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出现学生对小组分配的抵触情绪。小组学习通常是和教学内容相挂钩,给同学们布置本节课的任务,让同学们展开探讨和研究,最后对每个小组进行意见收集。

  4.3、老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是关键。老师需要对课堂进行整体把控,激励同学们展现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同学们更好的学习科学知识。老师要对每一个学习小组进行意见指导,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出现学生不参与的状况时要及时指出,确保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5、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

  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师的能力、教学方式、学生的接受力、课程的价值导向等。在进行教学研究时要对教学进行整体性的剖析。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这个问题需要一个整体性的研究。社会的价值导向也是非常重要,国家应该对科学教育作出具体规划。

  6、结论

  科学技术水平对于国家的综合国力影响是巨大的,而科技水平又和人口素质相关。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急需科学研究领域的高端人才,而发展教育是一切的前提。科学技术知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领域应该加强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视性,谨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这个问题是针对科学教育展开的基层教育问题。因为教育是从孩子开始。

  参考文献

  [1]贾阳.锐意创新,不断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科教创新导,20xx(30).

  [2]陈忠兴.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教学效率[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xx(4).

  [3]陈峰.新课程物理课堂探究教学实施中的问题解决[J].课程教材教法,20xx(11)

  [4]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小学教育论文8

  在我看来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途径,一种积极引导人类的思想、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有效的途径,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面发展。目前,在学校老师们对我们只重视智方面的培养,其他四个方面放到一边,只是稍微一提就可以了。

  在智这一方面,老师们也只单纯重视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在他们看来上实践课就是让我们玩,因此我们每周一节的实践活动课被取消。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将来我们还是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进行实践创新。由于教育者们对理论知识的过于重视,他们就用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每当考完试后,老师都会进行分数比较,考的好的同学会受到表扬,考的差的同学则会受到老师的批评甚至挨打挨骂,有时将分数报告给家长,从而使学生们越来越害怕考试,形成怯场学习有压力等心理负担,尤其是学习好的同学。在家里,家长们也同样重视孩子的分数,每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家长们就会表扬孩子,当孩子考的不好时家长们就会责骂埋怨自己的孩子,甚至说出了难听的话,沉重打击了他们,使他们产生离家出走等念头。有的家长望子成龙的心太急总想让自己孩子的分数名列前茅,不惜让孩子牺牲童年,当孩子上小学、中学时为了让他们能考取更高的分数,在双休日、寒暑假找到补习班让他们从早到晚不停的学习。这样以来使他们失去了假期,失去了美好的童年。 在家长老师的'督促下,学生们变得如此劳累,一些学生将学习视为强加给自己的一种压力,有了厌学的心理,还有的学生为了分数不惜将自己身体搞垮昼夜不停地学习。在老师家长眼里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给时间让学生们玩耍。在这种教育的方式下换来的只是一些 高分低能的“人才”。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素质教育贵在坚持。

小学教育论文9

  摘 要: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我国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快速转型的新时期,新形势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

  小学德育 问题 策略

  本文在分析了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策略。

  1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

  (1)来自社会的一些不利因素。我国正处于大发展、大转型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大众传媒、网络等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传播了暴力、黄色、赌、毒等负面信息,对小学生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大众传媒无处不在,对人们的冲击强烈而直观;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有限,缺少足够的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虽然大众传媒和网络带来的主要是正面影响,但其消极的一面绝对不能忽视。又如,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观混乱、贫富悬殊、违法犯罪等负面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2)来自家庭的一些负面影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父母在孩子思想道德的形成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今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导致父母、爷爷奶奶,以及姥姥姥爷过分疼爱,在家里往往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对孩子的溺爱,降低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抗挫能力,导致孩子吃得了甜吃不了苦,听得进表扬听不进批评,促进了孩子“唯我独尊”的想法和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小学的德育工作。另外,家长的不良表现,也对孩子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3)传统德育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传统德育教育中非常纯真、单一的思想道德观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4)传统德育模式的弊端。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依靠“填鸭式”的灌输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僵硬的教学方法,往往导致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德育知识,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更不用说将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言行;另一方面,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主要依靠品德这门课程,没有同其他教育环节形成有效的合力。德育的孤立状态,不能有效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不能整合整个教育活动,难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新形势下改善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策略

  (1)紧跟社会发展,适时更新德育内容。

  更新德育内容,以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新形势下有效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基础。在小学德育内容上,要着重强调主体价值观,既要引导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又要尊重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下出现的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另外对世界范围内的价值体系也应有所体现。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始终贯彻的主线。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倡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关心、关爱、尊重、宽容、公平、公正、平等、诚信、团结、合作、集体、责任等价值观念。

  (2)探索新的德育模式。

  ①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德育教学。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小学德育教育应改变以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按照思想品质的形成规律,以正面疏导为主,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试着以伙伴、参谋的身份出现,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培养优良的行为习惯、自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②整合教育资源,整体规划德育工作。改变品德教育的单一方式,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建立全校、全员教育模式。学校应明确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将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心。在制定总体德育教育计划的同时,注意德育在其他教学活动、教育环节的.融入、渗透情况,重视德育教学成果。③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法,是指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突破传统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束缚,结合社会生活,结合大自然,积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探索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通过对新模式、新方法、新资源的利用,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趣味性、丰富性、多彩性。下面就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方法,作简单介绍。

  第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具有形象化、立体化的视听系统,可以巧妙地结合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要素,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拉近学生与事物的距离,减少隔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既可以将教学内容作成课件的形式进行授课,也可以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片,如《妈妈再爱我一次》、《鲁冰花》、《铁道游击队》、《白求恩大夫》等。第二,采用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合作探究教学,是指以小组为活动主体,以单个学生的独立探究为基础,以小组或班级为范围进行讨论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与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讨论、探究,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小学品德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与别人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第三,实地教学。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故居、博物馆等形式进行思想品德上的教育。

  (3)采取措施,减少来自社会及家庭的负面影响。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的能力,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加以抵制,对网络、电视等进行合理有度的使用。另外,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建立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德育体系。

  (4)提高教师教师修养,以身作则。

  作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示范作用。因此,提高教师修养,以身作则,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结语

  小学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的德育教育中,要构建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的德育体系,减少来自社会、家庭的负面影响,适时更新德育内容,采用新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效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小学教育论文10

  摘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投入逐步增多,美术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美术课中,色彩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色彩认知,有效地将现实与美术教学相联系起来,为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提供了便利。本文将对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作进一步探究,希望为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美术 色彩 艺术修养 色彩教学

  1引言

  小学时代是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学校肩负着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时的小学生还处于对世界的认知朦胧的状态,但其对色彩有着浓重的好奇心,这就使得小学生对美术课,对色彩方面的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同美术课色彩方面的教学有利的推进了孩子审美观,促进在智力、感知等方面的全面的发展。

  2色彩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具体表现

  美术其艺术表现形式主要经过色彩、点、线条等综合的加工而成,如果在美术作品中仅仅存在着线条等缺少色彩,就会使得美术作品失去灵魂,由此可见色彩在美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往往是通过富有变化的色彩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促进学生在审美上提高,进而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起到积极的影响。通过美术课中色彩的学习,有利于向学生传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的促进孩子的成长。在美术课色彩方面的教学中,能够促进小学生对一些物理知识的学习,例如,通过邻近的色彩一定比例的.调配,不同的色彩的搭配,调配出各式各样的色彩,进一步的推动了小学生对色彩、物理特性的兴趣,增强其求知欲[1]。

  3小学美术色彩教育教学研究

  3.1视觉与色彩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在获取世界多彩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所获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周围也充满各式色彩,每一个颜色都有着其不同的意义。在世界上每个国家纵然在语言上、信仰上各不相同,但人们对于色彩的感知都有着相同的认知,如红色,在我国的五星红旗上是主色调,象征着革命,代表热情奔放,能够激发人们的进取心,激励人积极向上。如黄色,是暖色调,有着高贵气息,在古代中广泛的应用在皇室中,其本身较为明朗而吸引人的眼球。如绿色,绿色象征着生命,在我们所处的世界中最为常见的颜色,通过研究表明绿色对人的眼睛较为有益,绿色在当前时代中也是环保的象征。如蓝色,蓝色是永恒的象征,蓝色非常纯净,通常让人联想到海洋、天空、水、宇宙。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冷静、理智、安详与广阔,蓝色还表示秀丽清新、宁静、忧郁、豁达、沉稳、清冷。

  3.2色彩与知觉

  我们能看到物体是我们的眼睛通过光的作用感知物体的存在,色觉笼统的讲就是我们对色彩的感知。我们的眼睛通常借助于光,让我们的眼睛感觉到物体的轮廓和色彩,在通过神经传导,将这一物体反映到大脑中进行对比,同时大脑也感知到物体的色彩并将色彩进行相应的存储。这样大脑就能完成对色彩的存储,例如当我们看到绿色,第一时间的就会想到大自然,这就是大自然留给我们印象,想到蓝色,我们想到辽阔,这是蓝天留给们印象[2]。

  4提高学生的色彩教学质量的具体途径

  4.1掌握色彩的观察方法

  所谓观察有许多种类,而对于色彩的观看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种。以红色为例,不管红色的物体受到什么环境色的影响,起了什么样的变化,只是孤立、抽象的去观察物体的固有色,这种观察色彩的方法在装饰色彩绘画中较为常用。但面对不同物体、不同角度则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理解,即使是同一物体,由于观看角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出不同的理解。例如,正方形的物体由于作画者角度的不同,可以看成是梯形的透视形,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看成是近于平行四边形或者菱形的透视形。那么观察色彩也是如此,必须将对象、光源以及环境这三者联系在一起来进行观察与比较,通过对色彩诸要素的对比联系中让学生学会色彩变化的把握。这种观察方法是造型艺术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包含了审美基础,这是由于色彩美是色彩的整体效果,其体现在色彩的关系之中[3]。

  4.2正确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也离不开生活,当然美术也不应远离生活。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多种细节元素来进行美术教育的学习,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美术构图中的关键元素,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把握生活中的事物色彩。任何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美术学习也不例外,它也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量的积累是为后面的质的转变做准备。因此,当前美术的学习是为了日后的美术发展做准备,美术也终将归于生活。在小学美术的学习阶段,广大的美术教师应当学会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美术,在观察过程中对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事物能够拥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概念。

  4.3结合实践,联系生活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在美术课上,老师都安排对一些较为有名的作品进行赏析,通过对这些名人作品的鉴赏,可以进一步推动学生对美术理解,观察名人作品有利于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愫,掌握这些美术作品作者想表达的思想。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使得学生在对色彩的理解上上一个台阶[4]。

  5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美丽的认识日益加深,这就使得人们对美的研究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基础教育中对美、对色彩的认知尤为重要,对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通过各方面的学习提高小学生的对色彩的感知就很有必要了。

  参考文献:

  [1]谢永前.简述小学美术课的色彩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xx,12(5).

  [2]成文光.形与色的重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在职培训色彩教学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xx,21(1).

  [3]李杏萍.如何提高小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J].考试周刊,20xx(2).

  [4]张蓉蓉.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学园,20xx,19(5).

小学教育论文11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发展这一问题。作为农村小学,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对滞后并且明显阻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有的教师以"独断专行"的教育行为来捍卫在学生心目中"权威"地位,对部分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伤害;社会上的一些对教育认识的偏差,也使得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

  针对以上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实际出发,认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在开展这项工作中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科学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老师 学生 心理健康

  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就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农村小学却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又慢了一拍!

  一、"习以为常"的现象--现状的缩影

  让我们先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些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现象之一: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你就打!没问题!而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真是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

  现象之二: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谁要完不成,明天早晨你就别进教室了!"第二天早晨,果真有的学生被拒之门外,有的明知"进了门",干脆呆在家里不来了或逃学了。

  现象之三:老师对考试考糟了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真是没救了!全班的成绩都被你一个人拉下来了!"这个学生低着着,忍受着教师的指责和全班同学投来的"怨怒"的目光。

  现象之四:老师对反驳自己的学生说:"你这是什么态度?竟敢和老师顶嘴?你还想不想念书了?!"在老师的呵斥中,学生满腹委屈但不再讲话。

  现象之五:老师规定:"作业错一次,罚做50遍,再错,罚做100遍,依次翻番"。结果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因一错再错而老师又不给他"指点述津",被罚做20xx遍!这样一个近乎天文数学的庞大作业量,使这名学生再也不敢上学了!

  现象之六:一位学生因作业没完成,被老师用小树枝抽打左手心,导致学生的左手肿得像小馒头,家长要找老师论理,学生还极力阴拦不让家长去学校。

  这些都是笔者所耳闻目睹的真实事件,在农村小学,这些现象可谓见怪不怪,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诊断是小事一桩,"不值一提"。而这些现象,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也可以说是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浓缩。

  二、看不见的危害--心理伤害

  上述这些现象,已不是简单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问题,而是一种心得上的惩罚,心灵上的伤害,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是:

  1、不尊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

  对学生的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的"霸权主义"作风,使学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宽容,从而产生了羞愧、自卑、不思进取、委屈、失望、说慌、无助、失落、对老师疏远,逆反心理等心理现象,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

  2、不讲究科学,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障碍。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研究学生的心理,不讲究科学,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滥用不正确的惩罚措施,例如前文提到的罚做20xx遍作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如厌学、考试焦虑、学校恐怖、自卑感、受挫感、丧失自信、缺乏兴趣、忧郁、压抑、胆怯、畏难、自我形象降低...

  总而言之,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事情",其实不平常,它们造成了我们看不见的伤害却是更深的伤害--心理伤害,破坏了儿童的健康的心理状态。而这个问题恰恰就是长期被我们广大教育者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者所忽视的问题。

  三、原因探究

  造成这种农村小学面积大学生心理频受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影响学生个人素质的完善与提高的根源何在?也就是说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令人"习以为常"的小事?为什么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能引起教师、家长的重视?我想,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想当然地把它理解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认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其实,根本就不懂得心理健康是怎么一回事,就更谈不上心理健康教育了。

  2、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也有一些教师,朦朦胧胧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却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与己关系不大,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该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专家学者的事。

  3、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也有部分教师,切身体会到了心理健康对于学生、对于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当他想认认真真地来做这方面事情时,才发现,原来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那么缺乏,无力支撑,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操作。

  4、小环境的过低要求纵容了教师的"懒惰"和"无知"。

  农村的信息比较闭塞,家长的文化水平从整体上来讲相对较低,所以农村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诸如"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这些名词更是闻听未闻,也无人对此提出什么要求,而在家长群体中和一定范围的社会舆论中被普遍接受的论点是:"师生如父母,教师地学生没有坏心,打两下也没关系","教师总是对的,无论怎样批评学生都应该的和可以的,对老师的语言、方法态度不能苛求","教师地学生的惩罚是必要的,那是对学生负责任的.再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而家长和舆论却从不考虑这"打两下"批评"惩"是否已对学生的心理构成了伤害?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也就开始"打两下"、"批评"、"惩罚"......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心理伤害,什么是心理障碍等也就懒得问津了,自认为"省事无事",却不知是贻害无穷?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界定及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全新学科,是心理学理论的技术体现,属于应用心理理解范畴,是直接服务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与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不等同于单项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但它包涵了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某些理论与手段,而更多的则是心理教育与训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体现、开拓了情感教育,思想转变,行为训练的新方法、新思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动态的心理教育活动的影响、启发、引导、提高学生对自身探索的自知力,对自身调节的自控力,从而帮助他们的心理健康地成长、发展。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学专家的结论,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具有战略性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助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的不可或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生成长发展载体。据有关统计资料表现,87%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不是智商与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心理状态的问题,也就是说,87%的学生学习困难,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状态。这也足以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伤量之重。

  其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它的新观念、新手段还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法实效,真正取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突破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变化。既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教师也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得更好。

  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发展性目标,即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另一个是防治性目标,即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矫正心理偏差,使学生达到心理健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发展性目标和防治性目标来开展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以健康发展,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矫正心理偏差,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困难的问题,如厌学、考试焦虑,学校恐怖,注意力障碍等;高年级的学生有青春期烦恼的问题,如体征引起的烦恼,异性交往的烦恼的以及情感误区的烦恼等;心理品质与行为的问题,如儿童强迫症,学习能力缺失、说谎、孤独、嫉妒、自卑、抑郁、多动症,以及极少数学生因受环境影响和不良影视剧的影响而产生的自暴自弃,厌世轻生,玩世不恭的念头和行为。对这些问题的克服,也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七、农村小学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教师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作为农村小学,不可能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那么就需要普通教师来"兼职",所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切围绕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2、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和宗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的发展。

  3、活动性原则。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以活动为载体,因为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才展示出真实的一面,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机会。

  4、协同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最讲究协调一致,双向互动,切不可一厢情愿地说教或以某此手段施压,

  那样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

  再次,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尝试通过以下一些途径:

  1、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这应该是应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专题教育,如讲座、报告会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学生有发泄的渠道,减轻心理压力。

  4、创造条件,开办家长心理学校,或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与家庭互相配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5、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德育基地等。

  6、自我教育。学生通过自我矫正、自我诊治、自我训练、自我修复心理障碍,这样也最锻炼一个人的心理素质。

  7、其它形式的教育。

  当然,有些有效的途径是靠教师们在亲身的工作体验中摸索出来的。只要我们有心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把这项工作做好。

小学教育论文12

  礼仪是文化道德修养的体现,我国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文化教育是我国教育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每门学科都融入了有关礼仪教育的有关内容,英语学科也是如此。小学英语老师在展开教学过程中,应当同时注重知识教学与礼仪文化教学。我国汉语与英语在礼仪文化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老师应当小学英语礼仪文化教学。本文对小学英语礼仪文化教学展开了简要的分析。对小学生展开礼仪教育,建立我国良好的礼仪形象,为我国培养出文明礼貌的人才是非常必要的。礼仪教育是英语教学中的关键部分,新课程改革强调礼仪应当通过每门学科教学的实践展开有效的融入,从而培养出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小学生年纪尚小,其思想尚未成熟,价值观、人格等方面也没有成型,教育小学生文明礼仪具有远大的意义。

  一、建立教学情境,融入礼仪文化教育

  小学英语教材内容通常相对简单,与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课文的内容。在上课时融入礼仪文化教学,从而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比如,老师在讲解“Howareyou?”“Fine,thankyou,andyou?”“Howdoyoudo.”“Goodmorning/afternoon.”等礼貌用语时,可以运用这些内容建立有关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潜移默化的掌握文明礼仪精神,并在日常交际中灵活运用。例如,老师在展开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与上课内容有关的照片,再引导学生与老师展开有关的场景对话。老师可以问学生:“Whatpicturesareyouready?”学生们会说道:“Thisismyphoto.”引导学生描述自己所展示的照片,并说道:“Oh,itisverynice.Ilikeit.”之后再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小组相互介绍自己的照片,教会小学生运用礼貌用语。

  二、利用中英文化差异,融入礼仪文化教育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节日等内容融入文明礼仪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例如,老师在讲解节日的有关知识时,引导学生掌握HappyNewYear中国人讲究吃饺子,寓意团友;在Mar.8thWomen’sDay时应当祝妈妈节日快乐;在TheQingmingFestival时应当教育小学生尊重长辈;在Teacher’sDay应当祝老师节日快乐。老师在英语课上可以利用这些常见的节日融入礼仪文化教学,促进小学生建立崇高的道德品质。此外,还可以运用我国的经典谚语来激励小学生,从而提高其文明意识,陶冶其情操。比如,教会小学生Unionisstrength的含义,教导小学生应当相互团结、相互合作。在老师讲解到动物园的.有关知识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视频给学生观看,引导学生掌握:Don’tpickflowers.Don’tleavelitter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小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礼仪文化教学的实施。文明礼仪是无处不在的,老师应当充分运用各种谚语来对小学生展开有关的礼仪教学,达到提高礼仪教学效率的目标。

  三、在讲解英语知识时,融入礼仪文化意识

  老师在教学时应当教导学生讲礼貌,因为“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十分重要的。倘若交流的双方文化背景相差甚远,即便是礼貌的话语也可能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背景显得尤其重要。老师在讲解课文知识过程中应当融入礼仪文化意识。例如,老师在讲解Foodanddrink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英语国家的饮食习惯与相关礼仪。掌握starter、soup、maincourse、dessert、drink等知识,然后与我国餐饮文化相比较,我国餐饮文化并不复杂,然而却有着丰富的酒文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西餐饮文化间的差异,比如我国人民用筷子就餐,而英国人用刀叉。并且教导学生在吃饭过程中注意礼仪,比如请长辈先就座、吃东西时不能发出声音等等。这样小学生不但可以掌握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又学会了应当怎样注重餐桌礼仪。又例如,老师在讲解Clothes过程中,不仅应当教会学生各种颜色用英语怎么说,各种服装用英语怎么说,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穿着礼仪等。礼仪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老师应当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文明礼仪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将礼仪文化教学融入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对小学生展开礼仪文化教学不仅培养了其语言知识水平,还提高了其道德素养,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苏.架起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教育.[J].考试周刊,20xx,(46),115-116

  [2]姚琳.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体现分析.[J].新课程学习(上),20xx,(06),188

  [3]王龙云.跨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J].职业时空,20xx,(07),105

小学教育论文13

  摘要:电大开放教育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在培养方向上定位于学校教育方向,使学生具备专业化的小学教师素养,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培养人才,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本文针对电大小学教育专业写作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进行论述,阐述了小教专业学生写作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写作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培养;小学教育;写作;教学实践能力

  一小教专业学生写作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教专业学生作为基础教育人才的重要储备军,是即将走上讲台的准教师或已经进行教学活动的老师,自身的知识深度和教学能力对日后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影响,电大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会进入小学进行教学,写作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老师自身的写作水平和教学能力就决定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写作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知识的吸收和拓展,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与感悟,更需要培养学生以一个教师的身份进行预演的能力。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学生基本属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正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师或正努力准备成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因此相对高校师范生,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即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基础和理论结合实际的思维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模式,熟知自身教学风格。时代在前进,写作素材多样化,学生需要审时度势,顺应时代的发展,将自身已备的知识库融入与时俱进的世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运用于实际教学的实践能力。

  二写作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一)转变思路,树立全新写作观

  从目前的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写作理论架构不合理,写作教学过于偏重理论知识教学,而轻视实际写作能力培养,由此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要转变思路,重新确定写作教学观念,把写作教学与知识积累、人格培养、写作能力培养作为写作能力培养重要教学内容。以强化学生的人格意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促使写作教学的顺利进行。知识积累是基础、写作能力培养是根本,人格培养是过程,写作教学能力是目标,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教学实践能力,就要摈弃专注写作教学理论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观,把知识积累、人格培养、写作能力培养这三个方面作为写作教学的整体来定位写作教学目标才能达到写作教学培养的效果。电大小教专业的学生要构建出自身合理的写作模式,然后将这种模式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摸索出适合班级学生的写作教学途径,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要教书育人,先执笔能文

  写作教学是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教学难点。而现有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写作教学能力培养还缺乏实践探索性,课堂教学方法缺失点多,效率不高。欲教于人,必先自通。因此必须提高其本身的写作水平和构建自身的.写作教学框架。只有自身拥有较高的写作水平,有很深厚的教学资源,才能够有满意的教学结果,只有投身实践教学,才能查缺补漏。写作不只是组织文字表达的一个结果,要培养小教专业学生的写作教学能力,更要求教授他们将写前、写中、写后协调统一,扩展素材积累,明确写作核心,注重文后点评。分析明确写作的核心,准确把握好主题走向;创建课后交流的平台,师生共同课后好交流;注重课堂课后的练习,锻炼学生随手写能力;评讲出学生优秀作文,提炼出亮点进行共享;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引导学生全心学习。

  (三)教学做合一,训练写作素养,培养指导写作能力

  从事写作教学的学生往往不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培养所教学生的写作能力,故而指导出的写作作品往往空洞乏味、毫无生命力可言。要想获得较高的写作教学能力,需要多读、多思考、多感悟,才能获得才、胆、识、力、学,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教学做合一。在生活中,对于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认知影响说是教。只要做到教学做统一就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写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小教学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训练学生的写作基本素养。1。培养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培养阅读能力是写作教学的先行军,是写作的基石,没有素材的积累,没有基础的铺垫,谈不上写作教学。在现阶段的很多从事小学教育的老师往往忽视了这个基本点,因此学生的写作无从下笔,一提写作就抓耳挠腮、唉声叹气,很多的作文内容空洞、枯燥无味,要么肤浅幼稚、蜻蜓点水。学生这种难于表达、不擅表达的状态根本在于头脑中缺乏素材。因此作为小学教育的学生不仅自身要大量积累,也要要求学生拓展阅读。大量地阅读,不仅可以发展语言,积累知识,丰富感性认知和想象力,更能够让学生视通四海,思接古今,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建立起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科学化、多元化的阅读指导。2。把握兴趣的激发和提升。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一切教学都将事半功倍,学生的写作也将游刃有余。因此学生除了系统化的阅读拓展,还要在老师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下,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注重生活的观察与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要做好写作教学,教师一定要教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真心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意身边的大事小情。生活是感悟的发源地,对于写作必须观察生活,没有生活,写作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教师要让学生的写作面向生活、走近自然,用灵敏的视觉去观察、捕捉、体验周边的点点滴滴。小学生的视角是纯净的、更是独到的,罗丹说过: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故而教师要引领学生让他们将观察到的生活写出属于他们的内心感悟,平日可以通过随笔、周记的形式来加以练习。写作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精髓。小学是学习写作的重要阶段,老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从看图说话到话题作文,学生必须经过无数次的训练,才能进行独立写作。老师应该注重课中课后的练习,题材无处不在,锻炼学生随手写作的能力注重生活的观察与感悟。4。着力情感的升华与展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写文,方能引起心灵共鸣。随着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位一体目标体系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要求,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第三位目标进入教育教学,备受社会关注。作文是情感的载体,而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探寻新方法,才能培养孩子多“情”善“感,有真情才有栩栩如生的作文。教育家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池塘没有了水,不成其为池塘了一样”。而作文则是流淌着情感的表述,是充盈着丰富的爱的再现,离开情感和爱的作文,就如离开池塘的鱼儿,毫无生命力可言。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将爱浇灌于整个教学过程,用情感浸润课堂,用真情演绎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抒情达意,表达自我。

  (四)适用技巧,重视评阅

  作文中,点睛之笔往往能给作文带来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在学生积累了一定写作知识之后,务必要指导学生在文中运用写作技巧让整篇文章灵动起来。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可以采用多种叙述方式,写作顺序,写作手法等等。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他的精神产品,一定要从整体训练出发,全程独立完成选材、命题、文章构思、语言表达、修改文章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文的评阅往往是被忽略的一个环节,实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在这里,可以查缺补漏、取长补短、反思进步,摘录经典,交流美文,因此教师一定重视文后评阅。可以采用各种评阅方式,如交换评、小组评、轮流评,教师主导整个过程,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对自己精神产品的欣赏之中。促使学生爱上作文,教师的作文教学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叶圣陶曾说过: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展示给人们知道,将无形的思维化为有形的表达,练就一篇好文章,必定少补了平时的练笔。指导学生写循环日记、随感,笔记等,可以是一篇叙事文,可以是一段心情杂记,也可以是一句感悟,利用各种机会训练学生的写作。注重小练笔,收获大精彩。

  参考文献

  [1]孙文。夯实读写教学,提高写作能力——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20xx,(05)。

  [2]俞建新。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1998:(02)。

  [3]绳传东。浅谈应用写作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1999,(11)。

  [4]张勇,漆国江。浅析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J]。新校园(上旬),20xx,(5):114—115。

小学教育论文14

  一、农村中小学美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影响人们对美育的认识

  造成农村中小学美育教育严重短缺状况的根本原因正是目前实行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偏离了我国教育方针,,严重影响着全面教育的贯彻实施,对美育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在农村,不仅大多数学生家长无法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观念中解脱出来,对美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毫无认识,而且更为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农村一线教育者也对于美育的价值、地位与作用认识模糊,形成了教育实践环节上的滞后,影响了美育在教育活动中全面而有效地展开。

  (二)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偏科

  在应试教育的绑架下,农村中小学教育不可避免的过分攀比语、数等所谓的“正课”考分,并仅以此来衡量教师的工作成绩和学校的教育质量等主要原因,导致了看重所谓语数外正课,偏废体音美副科的普遍现象,音、体、美自然成了正常教学的附属品,使得美育教育名存实亡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不少山村学校对美育教育不重视,教学质量极差,在许多学校美育教育成为一片`荒漠',甚至根本未上过音乐课和美术课,形成不少美育教育的空白点和盲区。

  (三)教育经费不足,美育经费投入短缺

  美育经费投入严重短缺问题在农村是普遍现象。在农村,有相当大比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县乡政府除了保证教师的基本工资以外,基本上未曾对学校教学做过任何经费投入,被视作副科的美育教学活动更无法谈及。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长对美育重视不够,认为在美育方面的投入得不偿失,因而削减本来应该到位的美育经费。

  (四)美育师资严重缺乏且素质偏低

  由于农村教育主管部门的财政紧张,不能按正常教学要求配备足够的美育师资力量,造成农村中小学美育所急需的师资严重短缺。许多美育教师没有从事第一学历所学专业,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现象普遍存在;不少现有的美育教师本身专业修养和素质不足,学历偏低。美育师资奇缺的状况严重地制约着农村中小学美育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二、改善农村美育教育的对策

  在财政紧张、专业教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美育在农村中小学的现状并非不可改变,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实际工作中对美育的轻视或忽视,根本出路在于就是要遵循教育学的基本规律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把应试教育提升到素质教育的高度。

  (一)将美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应试教育是偏离我国教育方针的一种客观存在的教育现象,它对美育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实际工作中对美育的轻视或忽视,农村教育主管部门要改变旧的教育评价体系,消除“主”、“副”课之分,把美育放在与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

  (二)切实保障农村美育教育经费

  转变教育经费使用重主科偏副科的思路,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教学经费,提高美育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农村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农村美育教师是农村美育教育的唯一主体,承担着农村中小学生的美育重任。关注农村中小学美育教师的生存和生活,是确保农村中小学美育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师资的培训和后续教育,通过各种办法鼓励广大中青年美育教师进行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在时间与经费方面为广大美育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美育专业进修和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有步骤地逐渐更新师资队伍;采取积极措施稳定美育师资队伍,提高美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在评职、晋级、调资和评优等方面兼顾美育教师。

  (四)农村美育教师要甘于寂寞乐于坚守

  农村美育教师要树立多元化的`美育教育观,积极正视自我,自尊自爱,不自暴自弃,敢于肩负历史的责任和履行教师职责,立足课堂坚守自己的美育阵地。要因地制宜,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根据农村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美和艺术源泉,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展美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育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五)艺术院校应担负起普及农村美育教育的责任

  各级各类艺术学院不仅美育资源最为集中,同时也是美育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艺术院校有义务也有责任应当成为普及农村美育教育和承担农村美育师资培训的主体。因此,艺术院校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艺术资源,积极主动多渠道多形式的参与普及和提高农村的美育教育。如吉林省开展的“百校美育工程”就是一条很有实效的培养农村中小学美育教师的途径,该省结合农村中小学美育的实际状况和农村中小学美育教师的实际要求,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可以免费培训100所农村中小学的百名以上美育教师。

  三、小结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美育严重短缺的现状不容忽视且亟须改变,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从提高国民素质的高度,予以重视和相应的政策扶持,也需要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农村中小学的美育教育,更重要的是农村中小学要转变教育理念,因地制宜,拾遗补阙,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自身资源和潜力,有声有色地开展美育教育,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别,体现教育公平,培养新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小学教育论文15

  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者,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引导者。问题情境的创建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快速帮助教师调动班级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解决数学问题。虽然在当前的情势下,重点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入影响下,这一目标很难达成。这不仅对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给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的转变施加了压力。总结来说,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对教师理论素养有如下几个要求:首先,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基础;其次,教师要具有深厚的数学学科知识基础;最后,教师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1小学数学教师的理论素养要求

  现在,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创建有效问题情境”已经成为教育界共同提倡的教学方式。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将创建问题情境运用在教学当中。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扎实理论基础、丰厚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不断寻求问题情境的重要价值。将其充分运用在教学当中,帮助提升班级教学效率。

  2问题情境的创建要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出发在构建主义的理论当中,认为学生学习某一门学科,获得该学科学习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意义构建的过程。小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占据十分重要的核心地位,也是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的知识建构的主体。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主体的认知状况,遵循其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强调学生个体对数学知识的感悟,正面面对问题,寻求有效的“意义建构”方式。教师在构建问题情境时,要从数学学习的视角出发,对学生学习状态,现在面临的学习困境做出分析,注重生活化数学知识的加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储备,把握设置问题情境的时机,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2.1有效引出小学数学学习话题。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创建一些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情境,从学生的认知背景出发,让学生在情境当中感受数学知识与自我认识之间的强烈碰撞。将数学知识的话题集中在课堂当中,运用数学教学情境来表达教师的教学思路。针对一些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能够将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化的话题。话题的引入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基础。

  2.2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需求。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顺着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习惯,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运用逻辑思维的习惯找出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个空间位置的变化。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例如,教师在进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教学时。可以运用面巾纸盒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问学生需要用到多少纸张,才能作出这样的一个纸盒。创建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就是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将数学问题变成可视的、具体的问题。

  2.3采取有效办法祛除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障碍。总结来说,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面临的障碍主要有认知障碍和心理障碍。针对不同的学习障碍,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问题情境的创设对消除这两种障碍都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学会寻求问题的根源所在,提出正确的问题,快速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教师要运用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学生面临的学习困难。鼓励学生养成自由开放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进行自由式的、开放式的思维。

  3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创建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问题的选择和情境的创设都要认真思考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以及学生的心理结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教学时要做好分层处理,引导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生成和发展。3.1以人为本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单一地从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出发设计教案。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却成为被动接受学习的对象。在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引导下,我们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一切教学手段的使用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情况,注重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以小学数学小数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基本的教具,以及学生在超市买菜等生活化的场景,来引导学生了解小数概念,并学会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3.2以人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要面向班级的每。位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切实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行为习惯。采取适合班级学生的教学手段。教学上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认知习惯、尊重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对后进生表示理解和尊重,对尖子生表示尊重和有效引导。不强求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思路学习数学,而且尽可能适应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在教学考评当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位学生给出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3.3以人为本的教学要实现分层教学。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有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有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班级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首先要认清这一情况。并接受这一事实。深入分析班级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了解他们数学学习的优势和弱点,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也要各自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教案,做到因材施教。

  3.4以人为本要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问题情境的设计是以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不同的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每位学生都有个性化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要表达尊重。其次,要顺应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采用正确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认清问题、解决问题。维护学生的认知行为习惯,深入挖掘每位学习主体的学习潜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造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教师的教学安排、问题情境的创建都要遵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此,要想充分挖掘问题情境的价值,教师就要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于波,朱文平,朱剑英.中加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方式比较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xx,(08):113-116.

  [2]季胜男.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xx.

  [3]吕敏.中美小学数学教材中问题情境的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xx.

  [4]阿衣提拉买买提,张海军.小学低年级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原则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xx,(24):109-110.

【小学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论文:小学教育中美感教育的运用论文10-11

小学教育论文05-20

小学教育的质量教育论文10-10

教育游戏小学教育论文10-08

小学激励教育论文10-09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10-09

小学教育论文致谢10-03

小学教育实习论文10-09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10-01

教育论文发表小学04-01